了空居士讲禅宗公案——西堂智藏

时间: 2016124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原文(摘自《五灯会元》):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玩月次。师问:“正恁么时如何?”堂曰:“正好供养。”丈曰:“正好修行。”泉拂袖便行。师曰:“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马祖一日问师曰:“子何不看经?”师曰:“经岂异邪?”祖曰:“然虽如此,汝向后为人也须得。”曰:“智藏病思自养,敢言为人。”祖曰:“子末年必兴于世。”师便礼拜。

师住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有天堂地狱否?”师曰:“有。”曰:“有佛法僧宝否?”师曰:“有。”更有多问,尽答言有。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师曰:“汝曾见尊宿来邪?”曰:“某甲曾参径山和尚来。”师曰:“径山向汝作么生道?”曰:“他道一切总无。”师曰:“汝有妻否?”曰:“有。”师曰:“径山和尚有妻否?”曰:“无。”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俗士礼谢而去。

 

主持:今天又要请师父为我们来讲解一些禅宗公案。

了空居士:这个很重要,确实历史上那么多禅宗公案,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其实禅宗公案就是这些大宗师他们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或者是对某一些事情的回答。不过我告诉大家你们永远记得:大宗师他是大彻大悟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符合中道之理,他不会随便说的。

主持:因为经常听师父讲起洪州门下三大士,通常我们学佛人因为《丛林二十则》,我们就知道了鼎鼎大名的百丈禅师,去年通过师父讲解《南泉斩猫》这个公案,我们又熟悉了南泉普愿大师,那对这第三位西堂智藏大师,我们相对比较陌生一点,所以今天就截取了西堂智藏大师的三个小公案,请师父为我们讲讲。

 

一夕,

了空居士:一夕,就一天晚上。

 

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玩月次。

了空居士:西堂,就西堂智藏,百丈,就百丈怀海,南泉,就南泉普愿,因为后世就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就只是提到他们所住的那个地方。随侍,就是随侍马祖道一大师。玩月次,其实就是去外面散步赏月,可能是月光很好,就是师徒出去走走吧。

 

师问:“正恁么时如何?”

了空居士:就是我们现在出来赏月要干什么好啊?

 

堂曰:“正好供养。”

了空居士:西堂智藏说这么好的时光正好供养,可能遍供诸佛愿什么的。

 

丈曰:“正好修行。”

了空居士:百丈怀海就说好时光正好修行。那大家可能说修行怎么修啊?因为这些修行的人有时就说经行等等,打坐、经行、诵经等等都是叫做修行,就说我们现在在外面看到这么好的情境,在这里走来走去心情很好。

 

泉拂袖便行。

了空居士:泉,就是南泉普愿,拂袖,我们平常的拂袖而去就是有点不高兴,但是这里的“拂袖便行”其实就没有不高兴的意思,他其实就还是很自然地独自这么走去了,就几个人走在一起,他没有放慢脚步,还是自然的他走他的,就是这个意思。

 

师曰:“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了空居士:经入藏,经就是说佛经,就说看来西堂智藏以后对经论这些可能比较注重,比较爱好经教这方面的,喜欢给大家讲经说法等等。禅归海,这个海就是怀海,就是百丈怀海禅师,看来他是比较喜欢修禅这方面的。唯有普愿,独超物外,只有普愿他就没有特别喜欢经教呢还是特别喜欢修禅这方面的。其实我讲到这里,我跟你举一个儒家的一个情境,就是我常常说的《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侍坐》篇里就有:“以吾一日长乎尔,…”问大家以后有什么理想?子路就说千乘之国怎么怎么。冉有就说百乘之国小一点的国家怎么怎么治理,公西华就愿为小相焉,我就做一个小文官就行了。曾皙就说他的理想就是能够和大家在风雨台(注:应为舞雩台)那里乘凉,然后回来就一路唱着歌回来,心超物外,孔子也比较赞赏曾皙的这种心超物外的境界。儒家也有所谓的无为而治等等类似这一幕,这里马祖师徒也是有这一幕。你们可能说那么是不是有所高低?其实也不是说有所高低,这也是马祖对他们的天赋作为参考,预言他们未来的一些发展状况。

 

主持:马祖说的这句话“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是不是也是对他们今后发展的一个预测,那是不是也是根据他们的性格来做的预测?

了空居士:应该来说这里就不能说性格,应该来说是他们的这种根器吧,就是说看到这种情境,智藏就说供养,就说他有一种处处都是为众生服务的这种好习惯,正好修行就相对来说就是比较注重实修这方面,南泉心超物外吧他就随遇而安,他不会特别去建什么道场等等,他可能是属于这方面的吧。你看赵州禅师也是吧,他的一生也是,赵州禅师其实是谁的弟子?是南泉普愿的弟子,所以他很像南泉普愿,他一生也是心超物外。这是马祖对他三位得意弟子的预言。

 

马祖一日问师曰:“子何不看经?”

了空居士:这里的师是指西堂智藏。马祖有一天就问西堂智藏,子,行思叫希迁也叫做子,这里子是表示对人一种比较尊敬的称呼,就是可以追溯到孔子那个年代吧——春秋年代——有点先生的意思,就好像六祖叫大家善知识,是对人的尊称,他没有摆款(不像有些人还规定人家叫他做导师),堂堂马祖都叫他的弟子叫做子,不是儿子的意思,这是一种尊称。你看孔子也说“以吾一日长乎汝(尔)”,也没有摆师父的款,所以真正圣贤没有摆这个款的,所以说马祖说子,我们还是讲做你,就是比较尊敬比较恭敬,你为什么不看经?你何不多看点经书?

 

师曰:“经岂异邪?”

了空居士:师曰,智藏就对马祖说“经岂异邪?”经,就是佛经,马祖叫他看经。岂,我们说岂有此理,就是表示一个反问。异,就是不同(的意思)。邪,这个不是歪门邪道的邪,这是语气助词。经岂异邪?就说师父啊那些经有什么不同啊?这是表示反问,但其实是肯定,就说师父啊佛经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说师父你平时讲的我都懂了,那些经看来看去都是差不多的。

其实那些经我给大家概括就是缘起性空,围绕着缘起性空而讲。真的你们掌握了这个道理,所有的佛经你们都可以看懂。从理上来说都能够一下子全部看懂,真的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智藏大师也悟到这一点,所以说师父啊那些佛经都差不多的。

 

祖曰:“然虽如此,汝向后为人也须得。”

了空居士:这个句子有两个版本,一个就是“然,虽如此,汝向后为人也须得,”,一个就是“然虽如此,汝向后为人也须得。”如果让我来考证一下,连在一起(然虽如此)不会太过肯定,太过肯定就有点边见了。然虽如此,虽然确实是这样的,佛经说的都差不多的。汝向后为人也须得,向后就以后,为人是什么意思?为人师。反正你以后出去吧做人——就是说肯定你以后出去就不用为人徒了,因为在马祖这里已经大彻大悟了,出去为人——其实就是为人师了,就算不为人师也是和别人共处啦,也必须懂得一些佛经嘛。其实这里更是注重以后去为人师,像六祖对神会说“他日有盖头(汝向去有把茆盖头 )”,有一天有间茅草盖在头上,其实是有个小茅棚的意思,再推深一点就是有个道场的意思。

 

曰:“智藏病思自养,敢言为人。”

了空居士:曰就是智藏曰,智藏病思自养,这句话很奥妙,智藏病,我们就想智藏如果有病,想想也应该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去养好,那么有病以后就不用看医生了,不是,看医生你也要听医生安排,医生也是教你如何调养,就算开了药给你,也要求你怎么喝,这句话并不否认医生的作用,是说医生再好,你也要听医生配合去做。病思自养,自己去养好它,思,就是我认为的意思。智藏病思自养,这句话不是单独说我智藏如果生病了我想也是要靠自己去养好它,这个是从狭义上,但是我认为更应该从广义上就说哎呀师父啊,我智藏认为有病最重要还是自己要懂得怎样去养好它,懂得就不是说医生不用了,医生要,医生告诉你怎么做,你也要怎么定时去吃药,怎么去锻炼,怎么去休息呀,是不是?病思自养,就是说这个跟哲学说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个是同一道理,所以说你天天看佛经,但是你看了不做也不行,是不是?不过,我也知道,佛经都差不多讲的同样的道理,我已经在师父你这里学好了嘛,接下来最主要是自己怎么去做,病思自养,就是自己怎么去做好。

敢,就是哪里敢言说,我哪里敢想去为人师啊,你看人家多恭敬,我还是回头又说一句,人家(当今社会某人)还规定你一定要叫他做导师,你看智藏禅师敢言为人,是不是?这些大宗师,多么谦虚,相反之下,我还是很着相说一句,你(当今社会某人,规定别人称其为导师)就是怕人家看穿你,怕人家看你不起,你才拚命地去伪装,说你是导师,说你是大师,不过我了空居士就不会这样,曾经有同修赞叹我说天下出来讲经说法的人个个都有意无意的说他乘愿再来的什么,只有我了空居士公开郑重地告诉大家——我是一介凡夫,没有神通也没什么智慧,我就是学古人的。

 

祖曰:“子末年必兴于世。”

了空居士:祖曰就马祖,因为称西堂为师,马祖就祖了,子末年必兴于世。末年,一般就说老年吧,就是马祖对他的预言,必兴于世,就说你会很出名的,很多人会来跟你学的。

 

师便礼拜。

了空居士:西堂就给马祖磕头。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两位大宗师,一位是楚圆,一位是行思,杨歧方会给楚圆磕头,他说“未在”,一位是希迁大师跟行思大师说,行思大师就说“未在,更道。”那么,今天马祖跟西堂智藏说“子末年必兴于世”,然后智藏就给马祖礼拜,马祖就没说什么就没说未在,前边那两个宗师都说未在,楚圆大师说“未在”是怕杨歧方会大师着相,这个行思大师说“未在”是在考察希迁怎么办,这里马祖已经听明白了西堂智藏可以说是大彻大悟了,所以他就不用跟他说“未在”了。

 

主持:这个公案好像就是马祖给西堂智藏大师再次做了个预测,就说“子末年必兴于世”,师父凭您的功夫,您跟我们说说这种预测他有这种能力吗?这就所谓的大神通吧?

了空居士:严格来说,其实神通和智慧是没办法分家的,你以为天眼通、他心通…不是,本来是天眼智证通,他心智证通…是这样,其实这些神通跟智慧是息息相关的,不是说神通归神通,智慧归智慧,不是的,当然你执著了神通,神通就变成神通,他就跟智慧有点脱离了,如果你不执著神通,那神通和智慧是不分家的。

 

师住西堂,

了空居士:师住西堂,住西堂,就是寺庙的一个地方。

 

后有一俗士问:“有天堂地狱否?”

了空居士:俗士,俗,就是我们世俗,也就是在家之士,就问智藏大师说有天堂地狱吗?

 

师曰:“有。”

了空居士:智藏大师就说有。

 

曰:“有佛法僧宝否?”师曰:“有。”

了空居士:“有佛法僧宝没有?”智藏大师说有。

 

更有多问,尽答言有。

了空居士:更有多问,就是他无论问什么都说有

 

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

了空居士:就是这个俗士就看到问什么都说有,他说师父你什么都说有,有没有搞错?

 

师曰:“汝曾见尊宿来邪?”

了空居士:尊宿,尊,就尊敬,德高望重,宿,就老前辈,就说你曾经有没有去见过哪些老前辈?

 

曰:“某甲曾参径山和尚来。”

了空居士:某甲就是我的意思,古人有时称自己为某甲,他说我曾经去参访过径山和尚。

 

师曰:“径山向汝作么生道?”

了空居士:径山和尚他跟你怎么讲啊?

 

曰:“他道一切总无。”

了空居士:这个俗士说径山和尚问他什么他都说无。怪,你们两个人正好反义词。

 

师曰:“汝有妻否?”

了空居士:哎呀,你们看这些禅宗公案看的有时真的很爽,因为这些话一般人答不出来的,他就绕一个弯问他“你有老婆吗?”因为俗家人嘛。

 

曰:“有。”

了空居士:他就说我有啊。

 

师曰:“径山和尚有妻否?” 曰:“无。”

了空居士:他(西堂智藏)又问他(俗士)径山和尚他有老婆吗?他(径山和尚)是出家人嘛。那个俗士就说没有。

 

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

了空居士:空居士:径山和尚说没有也对的。其实他就绕个弯,他(俗士)说他(径山和尚)没有老婆,如果你问他有没有老婆,他说没有,你问他他说什么都没有,你问他有没有老婆,他说没有,所以他说没有也对的,即得,就是对的,可以的,可以说没有的,他说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可以这么说的。

 

俗士礼谢而去。

了空居士:从礼谢两个字就看得出这俗士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一点,明白了点什么?有没有同修出来提问?关于刚才讲的。(主持:目前没有。)我帮大家提一个,假如那个俗士是个小伙子还没有娶老婆,你问他“你有妻子否?“他说”无“,那怎么办?你看他年轻就不要问他有妻子否?你问他爸爸有妻子否?那肯定就中招了吧,是不是?如果他爸爸没娶老婆哪来的儿子呢?看他年轻就不要问他你有妻子否?不然十来岁的小孩问这句话,师父你怎么这么看,我还没有达到结婚年龄可以娶老婆呢。那不就错了嘛。应该问你爸爸有老婆否?那他就逃不了,如果你说那这个人差不多三十岁左右,这个年龄,要说娶老婆也可以娶要说没娶老婆也大把人没有娶。让我来说如果我是西堂,我就直接问他你爸爸娶老婆否?他肯定说屁话,我都是我妈妈生出来的,我妈妈就是我爸爸的老婆。你这么一问,你说你爸爸有老婆对了,径山没有老婆也对啦。其实吧,这两个大宗师——径山也不简单,在历史上也很出名的——其实径山他是从性空方面来告诉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不等于无,是相对的有,终归还是无,是不是?所以他直接就从空如来藏来跟你解释。那么智藏呢?他就从假有,从不空如来藏来跟你回答,所以说有圆满智慧的人他立也得,不立也得,就是这个道理。看到这些大宗师的言语,我很感慨,我们真的掌握了这种般若智慧,你们这辈子保证身心越来越健康,家庭越来越幸福,事业越来越成功,你们做什么事情都是圆满的,人家卡不住的,是不是?因为他懂得选择平衡点。是这样的,很有趣的,就好像说我能够接受任何人来跟我辩论,我不一定全部辩赢,但是我敢保证我永远不输,因为如果对方是对的,我也没办法赢他,只能说你说的也对,但是我说的话不会被人家驳倒,不然你随便挑嘛。

主持:通过这三个公案,我感觉西堂智藏给我一种说话很严谨的那种感觉,好像谨言慎行,他能够回答一个字,他绝不多说两个字,好像给我这样一种感觉,是不是?

了空居士:其实所有大宗师,开悟的人他们言语都很严谨的,三十七道品四如意足,就有思维如意足,也就是慧如意足。他们就不会说废话的,也不会做画蛇添足的事,不会的,所以真的圆满智慧令人神往,所以我说我们一方师讲一方师,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言下大悟。

主持:师父,如果有人来问你有天堂地狱否?你怎么回答?

了空居士:其实,我说没有也可以,我说有也可以,如果我要说无,我跟那个人说无,那他反过来就说有,那我就问他那你带我去吧,那他也被我卡住了。是不是?如果他问我我说有,他说你带我去,我就说我在佛经里面看见的,当时佛祖不是带着难陀去了吗?是不是?另外吧,我又从《楞严经》,从四禅八定这方面里边的色界天无色界天等等来讲,你深入那个境界就跟这个道相应,你说佛祖骗人的,那如果你说佛祖骗人的,那我也没办法了。因为我没有本事带你去,那我就问你你这个天堂这个词从哪里听来的呢?是不是?谁跟你说天堂这个词的呢?是不是?那这个人到底说有还是说无呢?是不是?那反过来,我要问你那天堂有还是没有?你说天堂有那你带我去,你说天堂没有,我告诉你你看不见就一定没有吗?你看得见你妈妈生你吗?你看不见,那你说你没有妈妈,我从小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你看不见就没有吗?也不能这么说,是不是?立亦得,不立亦得。因为你说看不见就没有,那就作为一个标准了,那就好,你看不见你妈妈生你,你怎么可以说你就是你妈妈生的?你说现在科学不是什么基因什么可以去检测?你说百分之百准吗?有错吗?你说肯定有个机率吧,那你有没有特例呢?你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那正好那个百分之0.01呢?是不是?也许你就是那0.01吧?所以这就是圆满智慧。

主持:师父您觉得,就像我们通常的,如果有亲人朋友来问,你觉得有天堂地狱吗,我们怎么样的回答比较圆融。

了空居士:如果最圆融,按照佛经里面说是有的,如果从修炼的角度来说也就深入到哪个层次就会对应这种能量场嘛,天堂地狱是属于能量场的世界,也就是我这就是从中,也就是说你从有的角度也可以说,从无的角度可以说,从非有非无的角度也是可以说,所以当你有智慧了,这叫做辩才无碍。

主持:最后一句俗士礼谢而去来看,他有没有开悟呢?

了空居士:这个就不知道了,这里就没有说,应该还是在开悟的边缘,若有所思。

主持:为什么说他是若有所思呢?

了空居士:因为如果他不怎么懂,他就没有礼谢,如果他懂了,肯定也会说出一些话来等等,他这还是在思考。就是说还是有点不是很懂,当然这个不重要,这个公案阐述的就是空有两边如何去转化。其实你看六祖在付嘱品里边也教大家三十六对法之类,他的弟子都是开悟的,他也怕他们有时有什么言语表达等等,是不是?真的,我去到全国很多地方,南京也有两位大德来跟我论辩,北京也有两次,一次是yan老师,另外一次是个中年男人,我们去涿州吧,也有一位姓郭的大德来跟我论辩,都有的,等等。像我们这些人对这种机锋对答我们有时也觉得不亦乐乎,你们可能说了空居士你们是不是好辩好斗?不是,是切磋。有时也是看自己智慧在应变之中怎么样,好像那些练武功的人有时也对练嘛,我们老家的土话就是合手,好像说乐器吧,大家合一下,合奏吧,这个道理,不是所谓的来拼命,不是,切磋嘛。

主持:关于第三个公案,明端请教师父西堂大师问汝有妻否,他举这个例子,他的目的是什么?

了空居士:其实我们从逻辑来说,他这句话有一点点偷换概念的嫌疑,本来我问那些东西有没有?突然问他有妻子否?他就说有,他说径山有妻子吗?他说无,他就说径山就说无即可了,因为他真的没有,其实这句话是一语双关,看起来有点偷换概念,其实也不是完全偷换概念,是一语双关,就说径山证得空性嘛,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告诉你无也是对的,但是我智藏,我知道有空性,但是也知道因缘和合而生嘛,所以我跟你说有也是对的。你们可能再继续,我帮你们钻牛角尖,还有一种可能,万一他当年这个俗士去问径山,如果径山恰恰什么都说有,然后来问智藏,智藏也不小心什么都说有,那又怎么办?因为他没有公布谜底的,他就问你们怎么两个和尚都说同样的话?那怎么办?那就省掉了你有妻子否?就哈哈大笑说是啊,那你觉得有没有?(俗士答)你们两个都认为有,但是我为什么看不见呢?他(俗士)自己搞个无,怎么办?叫佛陀带你去看吧,是不是?叫他去念佛吧,有一天也许会有所感应了吧,那他念不好怎么办?念不好也就没办法。一般也不会的。如果很虔诚的到一定程度念着念着就“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那你们可能说我们跟你了空居士念佛,我们什么时候看见天堂什么时候看见地狱啊?你们闭着眼睛,念到一定程度那个光亮的就是天堂吧,黑暗的就是地狱吧,也许是这样吧,当然我只能搞个也许,我们还是要到佛经里面去查看一下吧,是不是?出自哪本经?《楞严经》。

主持:西堂大师为什么不直接说我从相上来回答你,径山和尚从性上来回答你,为什么不直接这样说呢?要搞一个有妻无妻这样一个比喻呢?

了空居士:严格来说,这些大宗师知道来问的人都有一定的佛学基础的,是不用再去解释,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能够豁然明白这种“于相离相”,“于空离空”。那么你说我了空居士怎么那么婆婆妈妈的什么都讲清楚,我不是婆婆妈妈,我是学着六祖,六祖就什么都讲清楚,这些大宗师平时有没有给大家讲清楚?我相信也有的,那为什么有这些公案呢?这就是一些特殊的现象,因为旁边的人也看不懂,人家才觉得很有趣才记下来,所以称作公案,就是一个事件,人家搞不懂当时这位师父为什么这么讲,那么你说了空居士你何许人也,你斗胆敢在这里讲这些公案,千古以来人家都搞不懂,你敢在这里讲,你讲的对不对?我讲的不对,你们将我驳倒。驳不倒最少必须认为现在好像是对的,是不是?那么那么多公案我为什么全部都能给大家讲清楚呢?最少来说你们驳不倒呢?其实我告诉大家大宗师的一切言行都是中观,都是遵循缘起性空,我跟大家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它的核心就是缘起性空。那位我又要说了那位什么导师将空字理解成超越,那就全部给乱了,你们怎么读都读不懂了,缘起超越,其实超越,怎么超越,从一超到二,从二超到三,都是在缘起的范围内,搞不懂不要乱讲,性空和缘起,一个是理体,一个是事相,一个是规律、性质,一个是具体的现象,譬如“色不异空”,就是有形状的东西无一不永恒,譬如高山、大海、大树、石头,这些有形状的东西都不异空,它们都是不永恒,“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永恒这个特征这个规律是跟一切有形状的东西是不能相分离的,“色即是空”,有形状的东西就是不永恒,进一步加强这个语气,“空即是色”,不永恒的道理就是和有形状的东西在一起的,也就是没办法分出来的,没办法独立存在的。“是故空中无色”,就是站在不永恒的立场上看待一切有形体的东西,它就是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具体的东西,都是相对存在。如果搞成超越,是不是越来越好,这些学问的东西如果你不遇真师莫强猜,是不是?那么你说了空居士那你的佛学跟谁学的?跟我的师父——崂山道长匡常修学的,那你说他老人家是道士,怎么讲佛法?你们去看封神榜,慈航道人是谁?是观音菩萨,普贤真人是谁?普贤菩萨,文殊广华天尊是谁呀?文殊菩萨。那你说那是小说,那继续说吧,王重阳祖师就是历史上公开倡导三教合一的大宗师,他规定弟子们一定要通达三部经,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道德经》和《孝经》。《六祖坛经》它围绕着的主要讲的是什么?就是般若,般若智慧,所以我师父当年也重点给我讲了《心经》、《道德经》,他说《孝经》就说一些为人处世的一看就会懂,就没有特别的很深的义理,还有《金刚经》,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致的,所以我来看佛经就一看就懂,我受教于我的师父——崂山道长匡常修。谢谢大家!

主持:我们回过头再看第二个公案,西堂智藏禅师说经岂异邪?我们能不能有这个态度,就光听师父讲经说法,不再看其他的?

了空居士:你们可以不看,但是你们常常会说,我也常常跟大家说我看了很多经,那么你说你当年在匡道长那里能不能明白经岂异邪?明白的。我告诉大家我背诵了很多经典就是为了给大家做为一个印证,我说我说话很严谨,就是遵循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结论,所以我引经据典来给大家说,只是我知道义理是一样的。鱼鱼你当年不是也感慨的问我一句话说师父我《金刚经》读了好几十遍好像快要会背诵了,但是我为什么没办法就是人家问什么话,你很轻松地在《金刚经》里找一两句话摆在那里,而且摆的很漂亮,而且你还感慨地说师父你好像摆来摆去就那几句话,我说没错,我说程咬金没什么武功,只是三下斧头,也能够搞个鲁国公吧,你看人家十八般武艺都练成但是遇到程咬金他有时一斧头过去人家就没有了。最主要你要学的精嘛,让我来说《金刚经》无外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然后就“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法皆是佛法”,差不多了。

主持:我们回到第一个公案,马祖问“正恁么时如何?”西堂就说“正好供养。”百丈禅师说“正好修行”。那这两个回答是不是有着相的感觉?

了空居士:有一点。

主持:着相的回答是不是还是跟人的性格有关呢?看第三个公案,西堂智藏就是给人一个很严谨自律的这样一个性格。

了空居士:对。但是你从后面这个公案,马祖问子为什么不看佛经?其实他不是在劝他,是在考他,野鸭子公案,不是在惩罚百丈而是在考他,是不是?其实南泉普愿那个时候马祖就给他印证了独超物外。后来西堂智藏、百丈怀海都是大彻大悟的,你看从他(马祖)问他(西堂智藏)看不看经,野鸭子公案(马祖与百丈),这两位大师也是大彻大悟的,不要说这两位不行,还有着相,当时这两位是还有着相,有一点着相。

主持:他们后来的发展马祖都给他们预测好了,那西堂大师就是做一个教导师,他就不像南泉普愿大师或者百丈怀海大师那么洒脱自在,行走在人间普渡众生,而是在一个寺院里,在那里教这些僧人给他们讲经说法,感觉这样的人生从我们凡夫的眼里看来好像也很没趣,而且从后世知名度来说,西堂智藏大师就不如百丈大师和南泉大师,是不是跟他这样的人生经历也有关系?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路呢?是要流芳百世还让自己声名在外呢还是怎么样呢?

了空居士:你言下之意好像是西堂智藏大师没有流芳百世?我们现在都是在讲他了,那就是流芳百世了嘛,据说西堂智藏大师他的影响力主要是影响韩国那一带,我曾经在百度上看过的,有些也各有一个影响力,其实就跟佛陀当年说佛法会传到我们中国这边来,有时各人也有一个因缘吧。

主持:三个公案都讲完了,最后结束前请师父给大家讲讲就从这三个公案我们学到了什么?

了空居士:我突然脑海里想到《楞严经》的一句话“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学到了什么?

了空居士:我突然就想到圆瑛大师,圆瑛大师是一个出家人,圆瑛大师有一首偈说“山穷水尽转身来,得金刚眼开。始悉到家无一事,涅盘生死绝安排,”我就说其实吧,很多大宗师他就会看到一个机会,严格来说,我评价西堂大师他当时问你有妻子否?他说有,然后问径山有妻子否?他说无,然后他就说说无即得,我说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其实这个偷换概念就是有点气死俗士,让他一下子答不出来要来反驳,他说无是对的嘛,因为他觉得无嘛,无跟他没有老婆一样的,你说有,我说有就好像你说你自己有老婆一样,其实就是要让他生起疑情,这个疑情刹那间会产生一个现象,就是不着径山的观点也不着智藏的观点,刹那间愣住了左右为难,看他能不能明白不住相的境界,如果你跟他说从相上讲是空的,从事上讲是有的,听是听的懂,但是他的心就没办法挨近那种于相离相的境界,就好像人家问赵州禅师祖师西来意,(赵州答)“庭前柏树子”,人家这时瞪大眼睛愣一愣,当然往往大宗师不是随便这么说的,他会观机,看这个人有没有一定的基础,你说那怎么看呢?确实需要智慧。好像俱胝禅师竖一指很多人会开悟,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好像周金刚(德山宣鉴)就(被)说一棒打不回头,你看崇信看得出,灵佑也知道“他日孤峰顶上…,然后义玄大师也说“我从来疑着此汉”,当然你们不要说了空居士很鬼,怎么请出三位大宗师就压死德山大师,德山大师我真的有点怀疑他,就是从那个雪峰义存,人家问他从德山那得到了什么?他说我空手去空手回,这句话如果让我来钻牛角尖,这句话也蕴藏着说哎呀我本来也是开悟的,去的时候已经开悟了,印证一下而矣,其实你说这个义存是不是忘恩负义,有点托大呢?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不托大也不会忘恩负义,你不相信我再请出一位人来,你们就知道了,就是永嘉玄觉大师,他在《证道歌》里说“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他就知道自己开悟之后…其实你们以后功夫高深了——不能追求的——你们也会仿佛知道一些过去的事,当然只能叫做仿佛,我不能跟你们肯定,是不是?所以我常常提醒大家同修们你们都善根深厚,在我看来都是乘愿再来的菩萨,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发大愿,正精进,心愿如菩萨,言行如菩萨,我不是说你们业障深重,我觉得你们是乘愿再来的,只是你们有点忘记了。然后在《证道歌》里还有一句话,六祖惠能大师在历史上没有人说他是哪位佛菩萨转世,没有说,但是只有《证道歌》里有一句话“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成为忍辱仙。”“自从识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其实他这个我师是指六祖惠能大师,从这句话就说我去六祖那里我已经是开悟的了,我是去印证一下,你们不相信你们看他跟玄策的对话,说他是读《维摩诘经》发明心地,所以说自古很多人天生就有无师智,他一遇到大宗师一印证他就有这种共鸣,不是要去那里苦苦的打了多少棒,不是!

(本文由明菂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

    老实般来跑来有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