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禅宗公案——香严击竹(五)
讲课时间:2016年4月22日
主持:明树
文字整理:明碧
校对:明励
上堂:「若论此事,如人上树,口衔树枝,脚不蹋枝,手不攀枝,树下忽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不对他,又违他所问。若对他,又丧身失命。当恁么时作么生即得?」时有虎头招上座出众云:「树上即不问,未上树时请和尚道。」师乃呵呵大笑。
师有偈曰:「子啐母啄,子觉母壳。子母俱亡,应缘不错。同道唱和,妙云独脚。」师凡示学徒,语多简直。有偈颂二百余篇,随缘对机,不拘声律,诸方盛行。后谥袭灯禅师。
上堂:「若论此事,如人上树,
了空居士:就是说香严,这个时候应该称为香严禅师,香严大师了,他是大彻大悟了,他“上堂”就是坐在堂上了,给大家上课了。“若论此事”,是若论什么事啊?是论明心见性。六祖说得很清楚,“惟传见性法”,他们这些禅宗大宗师,都是说法不离自性的,什么都是围绕着明心见性而讲。“若论此事”,就是论明心见性,“惟论见性”,六祖对印宗说的嘛。“如人上树”,就譬如有个人上树,就爬到树上去。
口衔树枝,脚不蹋枝,手不攀枝,
了空居士:他这里打个比方,就譬如一个人爬到树上,用口咬住树枝,双脚也不踏住其他的树枝,双手也不攀枝,只是用嘴巴咬住,这是一个比喻。一般人没这个本事哈。脚也不踏枝,手也不攀枝,只是用那个嘴巴咬住树枝,整个人吊起来,这个一般是杂技表演才能够达到这个水平。比喻哈比喻。我们继续吧。
树下忽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了空居士:树下忽然有人问你,你的嘴巴在咬住树枝,手也没有抓,脚也没有抓,忽然树下有个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也就是说…他下面有说吧,继续说下去吧。
不对他,又违他所问。若对他,又丧身失命。
了空居士:“不对”就是不回答,“又违他所问”就是好像别人恭恭敬敬问我,我不回答,也过意不去,对他不住嘛。如果我回答他,一张口,摔下去不就摔死了吗?那么可能一般人就说:师父啊,那你就用手攀住那个树枝,坐到上面去来跟他说嘛,其实禅宗这个目的其实不是在教你说,如果你说你就用手攀住那个树枝,然后跟他说不就没事吗?不是这个意思。他这是一个比喻,比喻说如果真的有这个情况,你又该怎么做?其实也就是说这个状态其实就是启发你,假如一个人真的是这样,真的是这样,你一张口就摔下去,不张口说话又对他不住,也就是说你这个时候心里就愣住了,也就是你心里就进退两难,进退两难的时候,我们所有成年人可能从小到大,必然有一些时候遇到进退两难这种情景,这个时候刹那间就愣住了,就好像大脑会一片空白。一片空白那个时候那个心态不就是正好是“知见无见”吗?那个时候不就是“不思善不思恶”吗?愣住了,其实这时候就是最清净的心。如果你永远执着愣住了,以为那就是圆满的境界,那以后就变成一个傻瓜,就变成一个白痴白痴的,要你以愣住的时候这种最清净的心去为人处世。我们继续读下去吧。
当恁么时作么生即得?」
了空居士:就是说:这个时候该怎么办?你明白了他那个心态,你就是明心见性啦。是这个意思。好,我们继续吧。
时有虎头招上座出众云:「树上即不问,未上树时请和尚道。」师乃呵呵大笑。
了空居士:“虎头招上座”就是说是香严比较有成就的弟子,你们将平等心不要理解成…人家说众生平等,那么人和狗是不是平等啊?如果平等,你应该和它同起同坐,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啊才叫平等,但是往往狗还是地上睡觉,在地上吃东西啊,没有说我们招待个人说,我们一起吃饭啊,然后将家里的狗也拉到饭桌上一起吃饭哈明树,没有这么拉的吧,寺庙的和尚也没有吧,没有说吃饭然后他跟狗一起同一个桌子在上面吃,寺庙的和尚也没有吧?那么你们就觉得那众生平等这不就……连寺庙的和尚也不平等吗?不是的!众生平等是佛性皆有,这一点是平等的,但是事相上,现象上是不一样的,狗是狗,人是人。那么有成就的弟子成为上座,没成就的弟子就成为下座,这个也是平等的。我说你去买黄金一克三四百,买废铁一公斤可能五六毛,是不是啊?不可能说你黄金就一公斤卖几毛钱,废铁也一公斤卖几毛钱,或者反过来,废铁一克也是卖几百元,不可能的,其实平等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废铁和黄金一样价钱才叫做平等,废铁卖废铁的价钱,黄金卖黄金的价钱,这才是平等心。要以黄金的价格对待黄金,要以废铁的价格对待废铁,这才是平等。你看,佛经里面不是说舍利弗等等为上首吗?是不是啊?
这里说“虎头招上座”,“虎头”应该是地方名吧,好像就是说这个“招”就是(名叫)招的这个上座他是虎头那个地方的人吧,不过具体没有去查哈。大家有空去查,一般都是这样的哈。所以他就说:“师父啊,你先不要说爬在树上咬树枝,就是站在地上还没有爬上去,你也帮我们说说这个自性是怎么样啊?”他这么说,一反问,其实就是让师父知道他明白这个自性明心见性的,因为知道是没办法用言语彻底来描绘。好像你们说了空居士,你为什么能描绘啊?我说我描绘的是最清净的心,佛祖也能描绘,他说“知见无见”,那什么时候是最标准的“知见无见”呢?没办法说清楚,只能历境炼心的时候去体现。好像我说加法原则,你肯定说1+1=2,就是加法原则的运用,要不然2+2=4,但是假如说:你不要说数字,你说X+X=2X,哎不要说X,什么都不要说,你将加法原则给我说清楚,明树,你有办法吗?(明树:没有办法的)自性亦复如是。所以这个“虎头招上座”一问,好像香严就“呵呵大笑”,这个时候就是说明:香严也知道招上座他明白了。虎头招上座听到师父呵呵大笑,也知道师父也认可他这种说法。我们继续。
问:师父,我问一下,你刚刚说到这种进退两难的一时愣住的这个状态是一种清净心,但是这个时候状态并没有生起那种智慧的起用啊,这个时候为什么是清净心?
了空居士:对,就是说你以后如果永远保持这种清净心去看问题,那就是“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这就是般若寂照。当然愣住,如果你还很害怕,那就不是啦,如果你很平静,那就是了。你害怕还有害怕的执着啊,当然祖师大德同样也没法用言语将这个结果描绘的绝对的标准。所以古人有一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有心去执着了,大道这个境界就消失了,用言语去描绘,这个大道这个境界也还是不像,是这个意思。以前有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师父如果是大彻大悟,他一看一听,他就知道的。所以说你们禅宗公案啊,以后听多了,你们就知道,这些禅宗公案都是祖师大德他日常生活为人处世的具体做法,就知道高功夫的人他真的很有智慧,他真的是做什么事情都那么的圆融,是这样的。
师有偈曰:「子啐母啄,子觉母壳。
了空居士:“子啐母啄”,这个是形容那个母鸡在孵小鸡的最后一个现象就是“子啐”,就是说小鸡在鸡蛋壳里面也在用嘴巴在敲那个鸡蛋壳嘛,外面老母鸡觉得这个时候孵小鸡孵到时间到了,用嘴巴帮助将那个蛋壳打破嘛,当然,让我来说“子”在不在里面“啐”,真的我们也不知道,只是古人这么写,我们也就这么听。他不是在研究母鸡和小鸡的关系,而是借用这种常见的现象来阐述开悟的一个过程。“子啐”就是“子”就是小鸡在鸡蛋壳里面用嘴巴去啄那个蛋壳,母鸡在外面也在啄那个蛋壳,内外都在敲那个蛋壳嘛,“子啐母啄,子觉母壳”,就是说小鸡在里面是会知道外面有一层壳。
子母俱亡,应缘不错。
了空居士:“子母俱亡”,这个关键词就是“亡”,死亡的“亡”是不是啊?小鸡和母鸡都死了是不是?不是,不是。就是说母鸡在孵小鸡孵到时间到了,他就帮他啄开这个蛋壳,里面的小鸡也在里面啄,内外合作,这个鸡蛋壳给搞出来了。在搞的过程,这个小鸡是会觉得这个外面有个壳会包住它,等它将这个鸡蛋壳搞破了,这个小鸡就跳出来了,这个时候“子母俱亡”,“子母俱亡”不是说小鸡和母鸡都死了,不是,是“子母”都忘掉了刚才那个鸡蛋壳啊,因为他们很高兴啊,哎呀小鸡出来了,母鸡就咕咕的叫,很高兴,那个鸡蛋壳就抛在一边没有人去理它,小鸡也不理那个鸡蛋壳了,母鸡也不理了,原来小鸡被封在里面还会觉得外面有个壳,现在出来了,也不觉得了,一下子一高兴也忘掉了刚才那个壳包着他了嘛,“子母俱亡”,小鸡也过来很高兴,母鸡也很高兴,小鸡也很高兴,忘掉那个鸡蛋壳了嘛。“应缘不错”,“应”,我们说应该,应时,应运等,这个“应”就有这个意思。“缘”就是机会,条件。“不错”就是不要错过,要看准时机。
同道唱和,妙云独脚。」
了空居士:“同道唱和”,他就用这个母鸡和小鸡的这种关系吧,就说一出来了,小鸡母鸡就在一起很开心了,好像彼此都很开心,这个心情都是一样的,融到一起了,所以说开悟的过程师父要看准时机,弟子也要真诚求道,师父也要看准时机给他点拨,当这个弟子开悟了,师父一看也知道他开悟了很高兴,真的是心心相印,说什么话,“妙云独脚”,“独脚"就是独脚戏,就是一个人。我们唱戏往往是一个人一唱一和,但是有一种戏是一个人自己在那里说的,自说自答嘛,这叫做独脚戏,两个人真的心心相印、非常默契的时候,就犹如一个人在自说自答嘛,是这个意思。
好像虎头招上座说,哎呀,师父啊你不如不要说上树吧,没有上树之前,站在那里你说说给我看啊,因为他知道,哦,因为他开悟了,也知道这个没办法彻底说清楚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言传也只是说一个擦边球吧,所以这个香严呵呵大笑就表示认可说:你说的对,虎头招也知道师父认可他了,是这个意思。
师凡示学徒,语多简直。
了空居士:香严大师他平时给大家开示都是言语很简单,很直接。直指人心。
有偈颂二百余篇,随缘对机,不拘声律,
了空居士:哇,这么厉害,“有偈颂二百余篇,随缘对机”。
诸方盛行。后谥袭灯禅师。
了空居士:这个“袭灯”就是…哎呀我们就说“续佛慧命,传佛心灯”,也就是赞叹他的境界很圆满。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