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禅宗公案——香严击竹(六)

 

讲课时间:2016422

主持:明树

文字整理:明碧

校对:明励

 

了空居士:明树,你觉得有什么疑惑或者是上次讲的禅宗公案有什么疑惑都提出来吧。

树:大家有什么问题就在公屏上发出来,那我就最后问一下:

最后一偈里面就说我们师徒之间这种开悟的话有这种缘分的时机也是很重要的,那我们跟随师父学习的话,那怎么来掌握抓住这个时机呢?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师徒之间抓时机是师父的事情,不是弟子的事情,弟子他不知道时机的。是这个意思。

 

问:那我们现在特别是这种在晚上学习,怎么能让师父能够了解到我们这个时机是否成熟?

了空居士:你们有疑惑的时候帮你们破掉,有疑惑的时候就是时机,是这样的。你们要知道,像这个禅宗这么一问一答之后,他们虽然有时候是会了,譬如说我们举例百丈禅师的《野鸭子》公案,我上次以前有讲过的,就说百丈禅师吧有一天跟他的师父马祖道一出去外面散步吧——我们就这么来简单这么说就好——突然就看到有一群鸟飞过去,马祖就问百丈:欸,那是什么?”“野鸭子。”“它们干么去啊?”“就飞到前边去了”,突然马祖就伸出手就对着百丈的鼻子捏了一下,大概是说看你还敢不敢说野鸭子飞过去还是什么,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百丈就有所悟。捏了一下,他也没有说什么,等一下散步回来了,这个百丈就回到他的寮房,宿舍吧,就在那里放声大哭,当然他是有目的的哈,他是看到那里有个人,师兄弟吧,故意放声大哭,当然师兄弟就觉得怪怪的,就说:师兄啊,你哭什么?他说刚才师父捏了我的鼻子,但是捏得不够痛,痛不彻就是彻底,彻底就是很痛的意思,痛彻就是痛彻心肺,就是痛到心肺里面去了,所以他说痛不彻,就在这里哭。这句话……明树是不是啊,本来是捏着痛才会哭嘛是不是啊?捏着不痛所以不应该哭嘛,师父捏着不痛所以我在这里哭,是不是啊,那你叫师父再捏一下,要不然我来帮你捏啊,幸好这个师兄不会说:师父捏了痛不彻,我来帮你捏,幸好没有哈,多少还是有点智慧哈,是不是啊明树,假如遇到一个鲁莽的人就说:哎呀,那兄弟我来帮你捏吧,你要怎么捏我来帮你捏吧,是不是,不然咬你一口吧,幸好他还有点智慧。他觉得怪怪的,欸,怎么师父捏得他觉得很奇怪,好像百丈带有个意思是让他去问马祖吧,那个人就赶快跑去问,问马祖:师父啊,怎么百丈师兄刚才说你捏他鼻子,捏得不够痛,他现在就在宿舍里面——寮房吧,说得现代一点就说成宿舍——在宿舍那里放声大哭,马祖一听就笑了说他会了,那个师兄也不知道会什么,回来说:欸,兄弟啊,师父说你会了,百丈马上就不哭了,就哈哈大笑,那个人也有点奇怪,刚才哭,现在又笑,师父说你会了,你就笑了,那你干么呢?他知道这个师兄弟不懂,就说:刚才哭,现在笑,只是说了这句话,那个师兄弟就搞不懂。

那么你们说马祖问那个什么东西,他说野鸭子,本来是对的啊,他说它去干吗?他说飞过去了,也对啊,那为什么师父要捏他的鼻子好像惩罚他?马祖就说看你还敢说野鸭子飞过去了,这句话是责怪他一样,在惩罚他,就从整个过程看马祖是在惩罚他,说你还敢这么说,意思就是说,是不是啊明树,这理解成惩罚他,那么他回来就放声大哭,如果他只是放声大哭然后没有说师父捏他鼻子,那么可能马祖就认为这个家伙被我这么轻轻捏一下你还在那里哭,是不是,就觉得他还没有开悟,如果他回来不哭,那马祖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就正好回来放声大哭,如果说师父捏得我很痛,放声大哭,那也是不开悟,这是他的哭就是说因为痛,如果他回来也不哭,那么可能马祖也觉得猜不出百丈在想什么,可能百丈也是说倒霉,今天这么倒霉被师父捏一把,哈哈,是不是啊?所以在那里闷闷不乐,不说话,也是这么样子。他回来反而放声大哭,如果这个师兄问他你在哭什么,他不说,那么马祖也分不出,以为他是压抑啊,或者是真的痛啊,他反而就是说师父捏得不够重,我的鼻子不够痛,师父怎么捏那么轻?痛不彻。这句话看起来就是一句很奇怪很矛盾的话,捏得不痛应该不哭嘛,一个大男子被师父捏一下,然后在那里放声大哭,天哪真怪,而马祖一听就是知道他理解师父是在考验他,刚才就是说你的心是否清净,明树,我就以师父看得出他放声大哭而且说师父捏他鼻子痛不彻,反而马祖就从他这句话从他放声大哭和“痛不彻”就知道百丈开悟了。 

那么明树你可能问我,那开悟就是百丈心已经达到最清净了,最少在这个点上是最清净了,是不是啊明树,我这么说你觉得?(明树:是)那么好,我来问你明树:如何看得出来百丈的心在捏鼻子说野鸭子然后被捏鼻子这件事情上他的心已经达到最清净呢?达到知见无见呢?你能不能说一下啊?(明树:因为他说“痛不彻”,痛不彻的话,因为他实际上这边并没有抱怨师父:我为什么好好的你捏我鼻子?他没有存在这种委屈的感觉)对,很对,那说明他觉得说野鸭子和野鸭子飞过去了,这句话是正确的,师父也不是惩罚他,师父是在考验他,就是说对野鸭子这个事情和师父的行为他是否能够看得最标准、最客观。师父不是惩罚他,他说野鸭子也没说错,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马祖说哎呀百丈了,那么他回来呵呵大笑。如果这个师兄弟又回去跟马祖说:哎呀,他说:师父说他会了,他呵呵大笑,那么马祖也是会知道百丈真的是明白了,他师父是给他印证。

那么给他印证了,有一天,马祖又对他大喝一声,如果他喝了,你们可能说百丈为什么要跟大家说师父对我大喝一声,我的耳朵聋了三天?当然你们也不说聋二天,聋四天,都没关系,其实这个是没关系的,聋一天也好,这反而就没关系了。他为什么要告诉大家我的耳朵聋了三天,我的耳朵聋了三天,你说彻底聋了也不好,那么以后就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你们如果读过《金刚经》说:师父大喝一声,你应该若无其事啊,是不是啊,明树?为什么不搞个若无其事,那不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吗?又聋了三天,又好像很着相,明树,这个又有什么奥妙啊?(明树:他聋了三天,一个就表示他已经听懂了师父的意思)不是,这是另外有一天了,叫他过来,然后,那个时候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镜头说那个《拂子》(参见了空居士讲禅宗公案-《拂子》),那个拂尘,等等,其实这个拂尘就是说:人要站得直,也要有这种谦卑嘛,头还是要低下来,竖起来竖得很直,头还是弯下来,有这种寓意,但是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就是,自从他大喝一声,然后他就聋了三天,然后马祖就叫他:欸,你可以自己出去自立门户了,然后他就去了百丈山那里,也是开堂嘛,是不是啊?是这样。

这聋了三天的意思其实如果百丈被马祖大喝一声,然后他也没有什么表示,觉得若无其事,那么也许一般人就觉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么有些人觉得也是对啊。但是这个不对,因为前边马祖已经印证百丈的心明心见性了,已经是能够达到不着相了,如果着相的话,捏鼻子你应该生气或者是怀疑,就不会痛不彻,来那里哭,已经过了这个若见诸相非相的阶段,他现在进入更高的一个层次了。那么你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更高了,哈没错,但是,他就是怕我们犯了一个忌,就是聪明外露,大彻大悟,然后不懂得: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不知道。也就是说,有时候说句不好听的话,装聋做哑。

你们去读老子《道德经》。我很赞叹老子,尤其是我们将《道德经》讲完,你们认真去看,就知道我赞叹是没错的。老子在哪一章啊不是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接下来就是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我们开口闭口说复归无极,本来就是最高境界了是不是?没错,确实是。常德不忒”,就是不相违背了,跟常德是一致的,常德不忒前面是常德不离”,“不离”,没有离开,没有离得太远,很靠近了,但是还是没有一致,复归于婴儿婴儿还有婴儿之相,无极不就无相了吗?那后面还有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你不是说不相违背啊,而是百分之百一致,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哎呀,前面复归无极,后面还有个复归于朴复归无极,好了,人往往在逆境里面可能能够有这种保持什么境界啊等等,在顺境里面就容易放逸、放纵,那个“复归无极”的状态可能就会动摇,你真正能够使自己绝对不动摇,你必须在顺境里边不动摇,在逆境里面也不动摇,这才厉害。

那好了,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你在入世的过程,有时候也必须因材施教。审时度势,不是处处以智慧显现出来,大喝一声的意思就是大彻大悟的人往往有时候该睁一眼闭一眼,或者是装聋做哑,还是要这样。我顺便讲一个,就是历史上对印光大师的一些人的一些误解,就是(说)印光大师大小眼,对一些人做错事就狠狠的批评,对一些人做错事,他轻描淡写的说,对一些人做错事,他有时候还当做不知道,其实印光大师让我来说,这个做法就符合了马祖的教导,那么你说马祖会不会搞错啊?不会啊,他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啊,那释迦牟尼佛在哪里讲啊?就是对那个训马师说的刚强柔软,柔软刚强,有些人必须用柔的方法,有些人必须用软硬兼施,先软后硬呢,还是先硬后软呢,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他是能够做到聪明而不会外露,和光同尘。哈,谢谢大家。

 

问:我们看这禅宗公案可能最感到神秘的一点就是他这个突然的开悟,像比如说这个香严他是听这个石头击竹的声音,他就豁然一下开悟了,那么他这个,为什么像我们也每天听到声音也听得很多了,那我们怎么就开悟不了呢?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呵,古人啊这些人啊,是很真诚。我们现代人很多有一个缺点就是有点赖皮,也就是说他潜意识老是会动摇。

古人会千里迢迢去拜师,譬如我说灵佑,灵佑他是百丈禅师的弟子,你知道他开悟那么容易啊。有一天百丈禅师叫他到一堆灰,以前烧柴或者烧炭,或者烧草的一堆灰里面去找有没有火种。古人这个火柴可能没有那么多吧还是什么,当然我小时候也看到那些在帮人家补那个脸盆的那些人,他带着一个小炭炉,我小时候很奇怪,他等下要帮人家补,那个炭上面是没有火的,他在那里搞来搞去,然后他有那个手摇的鼓风机,然后等下就有火了,我小时候还觉得很纳闷,怎么没有火能够鼓出火来呢?原来里面是还有一点火星,有些风加上一些容易燃烧的东西,就会鼓起来,是这样。就是有一天,百丈禅师叫灵佑去那堆灰里面找找有没有火种,灵佑找来找去就说没有,然后百丈禅师就自己过来找,他就很认真找、找、找,最后火就引起来,他就说欸,这不是火星嘛?你知道灵佑大师就是因为找火星这件事情开悟了。

其实开悟的人呢,我形容为他的心是最清净的,其实最清净心的起用就是最认真负责,最真诚,知不知道,明树?就是最真诚,他不会随便去怀疑他师父的观点。当然你说这是迷信,我说不是。如果你知道这位师父在江湖上大有地位,人家确实很多人都是从他那里教化而开悟,那么这个师父肯定是明师,那么我们自己去那里学,学得不好,严格来说原因就是我们的了。好像太阳就在天上,我们的眼睛好的人都看得到太阳,但是如果我们看不到,那么就说明我们的眼睛有问题,要反过来想。这个灵佑就凭着找火星这个事情,他就开悟了。可能他还是小孩吧,没有那么认真,师父找不到,我找,干脆糊里糊涂随便翻一下了,所以他从此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很真诚,那不就是一种开悟的状态吗?

我以前也告诉大家说:心愿如菩萨,言行如菩萨,你就进入了菩萨的行列。当然这句话也不是我发明的,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里面的“先佛世尊四种清净明诲”里面的第四种,“四种决定清净明诲”里面的第四种“不妄语”里面,也有说到直心道场,行菩萨道,世尊就会给他印证,他就是菩萨了。不用说前世是什么什么投胎,不是,今世你有这种心如直弦,然后就是走正道。你们详细去看《楞严经》“不妄语”那一段就知道了。

所以灵佑因为百丈禅师找火种的事情,从此就做事很认真,很负责,很真诚,那不就是一下子就悟入了这种开悟的境界吗?就这么简单。因为人家不会怀疑。我们现代人净心不够,真诚心不够,恭敬心不够,所以他就会老是动摇。今天听的时候好好的,等下一转身,又没有了,因为我有亲身经历,就譬如当年六祖去拜见五祖,惟求作佛,那好啦,你真的诚心来拜我五祖为师吗?我叫你去槽场干一下苦工,看一下你会不会反悔,是不是啊,当年我师父叫我去给他看,如果我再写一封信说:师父啊,我路又远,我眼睛又不好,你能不能给我决定一下,如果你愿意收我,我就过去,你不愿意收我我就不去了,因为路又这么远,太不方便了,那我师父肯定呵呵大笑,是不是啊?我反而就告诉我妈妈,我说师父一定收的,妈妈说为什么呢?我说我绝对听话,绝对真诚,因为我今生确实只有这条路上,除了这条路,就没路了,我不去也得去,师父不要,我也赖在那里,师父不会一脚将我踢走吧,所以这就是相印,谢谢大家。

 

树:听师父这么说我在想,确实从这些公案里面我们真正的需要学的就是这些古人的这种真诚至诚之心。

了空居士:对,对,真的是这样。

 

问:师父还有一个,在这个偈子里面有一个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那既然无踪迹了,那为什么声色外一定要表现出是一种威仪呢?

了空居士:他这首偈就是说这个自性,哦,我香严已经明心见性了,但是明心见性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可以看的,其实就是离一切相,或者是“若见诸相非相”,就是只要你不被一切现象所迷惑,你就是明心见性了。那好啦,人家说:那师父,那具体怎么看啊?那是不是真的就是那么空洞啊?不是的,一个开悟的人外表都看得都有一些变化的,就是声色外威仪就是声音、就是言语,就是色身、就是行为,佛家有句话说内具定慧,外现威仪嘛。那你说有没有具体的例子?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当年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马胜,应该是路上遇到舍利弗,应该是舍利弗,反正不是舍利弗就是目犍连,但是我好像依稀记得是舍利弗,舍利弗就看到马胜尊者仪表端正,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个有道之士,就给他请教说:哎呀,尊者,你师父是谁啊?平时跟你们讲了什么啊?说了一首偈嘛,说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一听也言下大悟。外表是看得出来的,好像我们自古以来这个相学,看相的等等,我们平时很多人,多少也能够从人的外表、言谈举止看得出这个人到底人格啊怎么样,能看得一点,但是你们如果……

我再举个例子,就是永嘉大师他在《证道歌》不是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一个大彻大悟的人,行住坐卧都是在大定之中,所以他的神情跟没有开悟的人是不一样的。那么你们说孔子不是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吗?所以说那个子羽长得很不好看,那个宰予就很会说话,滔滔不绝,那怎么说呢?其实那个孔子他那个时候就以为那个子羽长得很不好看,以为他那个人心地不怎么好等等,留下这句话。但是,孔子说的是直接从相貌上来说,这个香严的声色外威仪是从气质上来说。那你说如果这两条从我们传统的相术相书上有没有什么记载?有的。相书,自古的看相有一个总的定论,就是上工相声,就听到他说话的声音,都能够对这个人有所……“中工相神,就是看一个人的气质,仪表。下工相形,功夫最浅的人才仔细看你这个眉毛鼻子等等嘴巴长的怎么样。应该来说,孔子当年就是因为被相貌的好丑所遮蔽了,所以就搞错了子羽这个人这种性质,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声色外威仪就是说一个开悟的人,他从他的言谈举止这种气度气质都会看得出不一样了,他都会端正。威仪就是威严,就是仪表,就是说从他的外形行为,言语这种表象中看得出他是很端正的。是这个意思。

问:那这个会不会有点着相呢?《金刚经》不是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吗?

了空居士:不是,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你要知道这个是谁?就是“如来”。这个是跟前边的不可以三十二相而见如来,为什么?如果三十二相就是如来,那转轮圣王亦是如来,那我再加一句,魔王波旬他都有本事变成三十二相三十种好,那不就魔王波旬亦是如来了吗?这个是不能从长相上,那么你从外威仪呢,声色外威仪呢?这个是从气质上。一个人,譬如说你们去看很多什么美男子,美少女啊,他们同样的人,同样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人,但是气质,不同人的气质还是不一样的。真正开悟的人,他这种威仪是统一的,他们都是很端正,所谓的内具定慧,外现威仪。假如魔王波旬变成三十二相了,他有办法,但是他那种神情就没办法达到如来的那种清净的状态。因为以色是以外表的这种五官的这种特征哈,不是他这个心灵的清净程度这个神情。所以以色见我就是长相、外表,以音声求我就是说:那种声音是不是跟释迦牟尼佛的声音一样的,不能见如来,是这个意思。谢谢大家。

问:师父,我们清净的这种自性也可以从我们这种外相上是可以体现出来啦?

了空居士:会体现出来的,会体现出来的。

问:那我想有一些人他就说我们的这种肉体也是一个木人,一个臭皮囊,实际上也不能够完全的这么说吧?

了空居士: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些孪生兄弟到长大了他们两个人从五官上甚至身材上都可能是很一致的,但是也许他们的那种神情有一些还是不一致的。是这样。

问:所以说我们肉体不光说纯粹是一个肉体,实际上也是一个我们的自性的一个综合的……

了空居士:这就是心净则国土净,所以开悟的人,他的心很净,所以他的仪表神情都会有所变化的,你看香严他在百丈先师处说一答十,说十答百,也就是说聪明很外露,然后在灵佑那里被问倒之后,然后真诚地去请灵佑大师给他开示,灵佑大师说给你说懂是我自己懂,他回去还将经书给烧掉,不干了,你看这个脾气还是有点那个……聪明外露那种不可……就是说很骄傲那个状态。但是他真的想到不干的时候,我从小不是很想出家嘛,“厌俗辞亲”,那我怎么办啊?我又很喜欢出家,求道又求不到,那这辈子不是虚度了吗?所以他开始慢慢那点傲气就开始消了,他就会有点伤心了嘛,然后他内心深处还有点求道的心愿,不然他不会去那个慧忠国师那个住址那里整理啊,在那里住,住下来干么,思考大道之理啊,是不是啊,不是一个人在那里混日子,也没意思啊,怎么混呢,如果他没有对慧忠国师有一种崇拜,其实对慧忠禅师的崇拜也是一种求道心理啊,崇拜他大彻大悟嘛,如果没有的话就不会帮他整理那个,我从另外一个版本说他是在整理慧忠国师的那个墓那里的那些荒草啊什么,瓦砾碰到竹竿那个咚的一声,也是他的旧址那里,如果他没有这种羡慕慧忠国师的成就这种心理,他就不会在那里搞这个东西。那么好啦,当他明白之后,他还沐浴,去洗澡啊,然后焚香,跪下来遥拜灵佑大师,说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就不会这么说了,那么你看他后来要开堂了,灵佑大师送一本书和柱杖给他,他是哭了,这个哭就说明他这股傲气,骄傲之气已经彻底没有了,明树是不是啊,他不是笑了,如果他是笑了,那就还有点轻薄,知不知道?他是哭了,苍天,苍天也就是他整个性格已经改变了,从这个香严的这几个镜头看得出,真的是声色外威仪啊!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