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落实普贤行

答疑时间:2014年3月3日(明芸师兄整理,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
    师兄:请师父开示一下地藏愿、普贤行、念佛法门在生活当中具体应该怎样做?     师父:太好了,我非常赞叹这三宝——地藏愿、普贤行、念佛法门,我们首先来说地藏愿,地藏愿大家最知道的流行最广的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如果你们细心一点就会觉得它里面有一句话好像怪怪的,就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那这句话怪在哪里呢?大家先想一想看猜不猜得出,就是怪在——地藏菩萨你到底证菩提了没有?如果你说你还没有证菩提(一般指大彻大悟),如果地藏菩萨你没有大彻大悟你为什么又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就属于大彻大悟证菩提的了,这个就最关键了,那这就指哪里呢?这里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是指圆满成佛,按照标准做法圆满成佛之后就是入涅槃,好像就是永驻涅槃了没有出来度众生了,不过这还是边见,《妙华莲花经》如来寿量品释迦牟尼佛里面就说得很清楚,诸佛是没有永驻涅槃的,不会的,他今生跟这个众生有缘来这里讲经说法,到讲得差不多了就入涅槃,这其实是一种假象而已,他接下来就到有缘的地方示现成佛,或者是示现其它的形象继续去度众生,不会永远驻于无为的状态,这个在《维摩诘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对众香国的菩萨讲那“不尽有为,不住无为”里面说得很清楚。     地藏菩萨后面的菩提和前面的成佛都是指圆满成佛,世俗的人就以为他永驻涅槃了,以后就不会再去度众生了,这是一种误解。地藏菩萨这么说只是方便说,那地藏菩萨那个愿最重要是体现什么特征呢?那就是永久地度众生,永久地没有退转——“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也许有同修会想众生能度尽吗?《无量寿经》里面也说的一句话,大海的水如何用一个斗去量,慢慢一斗一斗地去量,穷经多少劫吧,都有可能将海水给搞干,我们俗话说海水不可斗量,其实就是凡夫缺乏信心,《无量寿经》里面是说海水也可以用斗给搞干的,这个跟我们中国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一致的,所以说众生严格来说还是可以度尽的。那么如果你们读过《华严经》 里面普贤菩萨也有 “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虚空乃至众生烦恼无有尽时,我之行愿无有穷尽”,好像普贤菩萨是说众生是度不完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形容众生的无量无边,严格来说众生还是可以度得完的。那这个地藏愿是体现了地藏菩萨的精进不懈。那这个愿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能使我们增强精进的动力;第二,使我们有豁达的心胸,我们本来就是要度众生,因为众生其实也有很多坏习惯的,有时也很难相处的。如果你真的有这个愿,就说“我以后还要去度他的,为什么今天要和他结冤仇呢”,就会有这种感触。至少来说就有这两大方面,一方面使我们有精进的动力,持之以恒;另外一方面能够拓宽我们的胸怀。那普贤行呢?普贤菩萨的最大特征也是非常精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我们一般人做事很缺乏耐性,普贤菩萨是非常有耐性的一个杰出代表。我们在行地藏愿的时候,其实它的标准的行为准则就是普贤行。法界的一切大菩萨,他们都是以普贤行为为标准。我们发了地藏愿后,有些人会觉得空荡荡的很难下手,那么我们就以普贤行来具体落实。     普贤行分十大方面,第一是礼敬诸佛,就是恭敬一切佛。普贤行菩萨跟我们解释在他心中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那礼敬诸佛其实是包括了礼敬一切众生,也就是说培养我们的恭敬心。那具体怎样培养呢?“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别人有什么过错,严格来说如果会影响到别人,我们该怎么做甚至是见义勇为都必须去做,如果只是影响他个人的,那么我们可以包容他,这是他个人自作自受,你跟他说他也不听就暂时不理他吧。那么你看起来会不会反感,也会,那么你就转一个角度,学会从每一个人身上找到他的优点和长处,你相对就不会那么看不起他了,相对甚至能够恭敬他了。第二是称赞如来,按照普贤菩萨里边主要他是指如来,如来一般是指乘愿再来的佛菩萨,称赞如来,对他们的一切善举发自内心的称赞。也就是赞叹那些如理如法的行为包括好人好事。第三就广修供养,供养这个词跟布施是一致的,当然供养和布施不同的地方就是恭敬心更加明显,布施有时候就不一定有那么恭敬。所以广修供养就是力所能及地行布施吧,尤其是指财物方面的布施。第四是忏悔业障,自己一切的错误一定要认真地反思,而且努力做到不要再犯。而不是永远沉浸在痛苦的回忆里及后悔之中,那个没用的,是一种执着。真正的忏悔就是永不再犯。     第五就是随喜功德,人啊很多都有嫉妒的心,人家好了他就嫉妒甚至是挖苦,普贤菩萨告诉我们要随喜功德,我在释迦牟尼传里面看到说须达多长者也就是给孤独长者,他和祇陀太子两人,太子就捐了他的花园,给孤独长者出钱建了祇树给孤独园,那座当年最大的精舍供养释迦牟尼佛乃至释迦牟尼佛身边的弟子在里边住,释迦牟尼佛的很多大经典就是在祇树给孤独园演讲的。他的真诚感来很多瑞相,很多人都知道。在精舍落成之后,须达多长者就迎请释迦牟尼佛乃至释迦牟尼佛身边的弟子们来到精舍,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来看,不少善根深厚的人们都很羡慕说,须达多长者你今生有这么大的福报又做了这么大的功德,你下辈子就更有福报了,像我们穷人今生这么穷也没机会做什么功德,下辈子可能依然是这么穷,释迦牟尼佛看到这个情况就讲了这个随喜功德的道理,就说见人布施心生欢喜有同样功德。所以希望大家一定牢记世尊和普贤菩萨的教诲,别人做了好事我们要随行赞叹,都有同样的功德。也许同修们说,哎呀我知道了,以后我就专门去随喜功德,什么事情都你们去做吧然后我就去给你们说几句好话赞叹一下,我就有同样的功德,这还不行的。如果你本来就有能力可以做这个事情,但你又不愿意去做,推着让别人去做然后又说我给你随喜功德,那这个就大打折扣。是自己没办法做或自己没机会做,别人做了我们随喜,我们赞叹,这就有同样的功德,要发自内心真诚地赞叹,才有这种效果。     那第六,请转法轮,请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或设种种的方便请佛菩萨讲经说法。第七请佛驻世,也就是希望正法常驻于世,按照普贤菩萨就说诸佛要入涅槃他都殷勤祈请,希望诸佛如来常驻于世。第八就是常随佛学,常随佛学这句话如果和念佛法门结合起来那就太殊胜了,我常常告诉大家,虽然有大德劝人们说一天要精进地念佛多少句多少句,这个好不好?这个也很好,但是这个还不是最好,其实念佛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常随佛学,正如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说的“忆佛念佛,如子忆母”,忆母是怀念母亲,我们是怀念佛菩萨,其实怀念就常思佛德、见贤思齐,也就是普贤菩萨的常随佛学。第九就是恒顺众生,就是众生的一切心愿我们尽量的恒顺,当然那些不如理不如法的心愿,我们就方便善巧地给化解。如果是如理如法的,我们要恒顺。第十是普皆回向,你无论做了多少好事多少功德,你都回向法界回向十方诸佛,不要执着,否则就成了功德相,反而就落入贪嗔痴,一切功德都普皆回向整个法界吧,这是彻底地破我执和破法执。所以这几方面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里边具体怎么做呢? 就是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社会上,我们力所能及地带好头,我们无怨无悔,只要这么做,大方向就非常正确了。谢谢大家!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号: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