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衍颛先生讲解重阳祖师《最上一乘妙诀》

【原文】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侯,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无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

至道原来不易传,空微究理了尘缘,

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当升白雪填,

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

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

 

《最上一乘妙诀》,一般它是跟王重阳祖师的《五篇灵文》并在一起。这是王重阳祖师得异人传授,可以说是丹道的秘籍。

《最上一乘妙诀》最后有一首诗:至道原来不易传,空微究理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当生白雪填,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历史上传说,王重阳祖师曾经得到吕祖(吕洞宾)的秘传。吕祖在世上最神秘的著作就是《吕祖百字碑》,当然还有一篇著名的《敲爻歌》。那么《百字碑》和《敲爻歌》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百字碑》主要是讲大道的修炼,《敲爻歌》主要是讲性命双修的关系,所以这两部著作你要全部合并起来,搞懂它,你就有可能进入上乘的境界。但是仙家的著作,真的像张伯端说的: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自古研究丹道著作的人,常常喜欢诵这首诗,望洋兴叹,不知道仙家在搞什么。不遇真师莫强猜,遇了真师你就言下大悟。

     当年我师父(崂山高道匡常修 全真金山派二十一代掌门)跟我讲《吕祖百字碑》、《敲爻歌》、《五篇灵文》、《最上一乘妙诀》,我一听就豁然开朗。比如说《吕祖百字碑》一开篇: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什么意思啊?修炼本来就是说筑基、采气、练气、养气,说了一大套很复杂,真的遇到真师,不用的!“养气忘言守”,忘言是什么,不要随便乱说话,君子慎独;守,不要特别意守自己身体的某个位置,连丹田都不用意守,还有,人生在世不要有那些贪嗔痴,不要老是坐在那里,心里想这想那,贪这贪那,你想了就能有的吗?还是脚踏实地。不仅仅不要守体内也不要守体外,也不用守空,什么都不要形同枯木死灰,你连求仙道你都不要了,你坐在那里不就在发愣吗?所以说“忘言守”,不要去守这些世俗的东西,有求无上道的信心,放弃这些世俗不重要的东西,改天你真的成就无上道,名利不求,名利也会自来。“降心为不为”,你要将它降伏,心猿意马你要将它收好;“为不为”,就是不为为,你就是要以理智将心中的念头理顺,理顺之后叫你乱也乱不起来了。“养气忘言守,将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吕祖百字碑》),你的心安静到一定程度,事情想通了,叫你心乱也乱不起来,你就知道我们的心生心灭,其实都是我们的清净心在里面被种种情景拉来拉去,当你清净心当家作主,用清净心客观地看待你的起心动念的时候,有事我就给他想通,没事我就没事干,很自然的,周边的一切动静我都知道,你不就变成自己的主人了吗?就不会心为物役、心猿意马、见异思迁,就不会啦,你的心就像明镜一样,“动静知宗祖”,我最平静的心就是我的真心,宗祖,知道了。“无事更寻谁”,你这个时候心就坦坦荡荡了,还需要你去排除念头吗?我还是那句话,这时候叫你的心去乱,你都没内容可乱,一切都清楚啊。那你说坐在那里心平气和,很多人没事干也会这样啊,我说是啊,但是后边还有“真常需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吕祖百字碑》),真常之道不是让你躲在家里,躲在深山;应物,真正修大道的人你还是要入世去待人接物;“应物要不迷”,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你不要产生迷惑,什么是迷惑啊?不要被情境所左右,看到喜欢的你要知道好在哪里,该你得就得,不该你得,你就不能贪也不能偷,不能胡思乱想,这就是不迷,看到不喜欢的东西,你知道坏在哪里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必须在这里不能离开,那我们只能在这里很自然地呆着吧,你生气也没用啊,讨厌也无益啊,这就是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你的心对一切现象都不迷惑,那就真性永驻,真性现前,“性住气自回”,你的心永远清清醒醒,如如不动,体内的能量就慢慢会产生了。“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等等,详细去看我的《吕祖百字碑》释义,我这里就要给大家讲《最上一乘妙诀》了。

前面这么铺垫,大家就知道了,《最上一乘妙诀》后面这首诗,“至道原来不易传”,这个最上乘的功夫本来自古以来不易传,掌握这个大道之理的师父们,他不会轻易传给别人,一方面是师父不轻易传,一方面别人也不那么容易听懂,所以说不易传是有这两重含义。“空微究里了尘缘”,空,很抽象,空荡荡,不具体;微,微妙,微细,不显著,不明显;究理,究,研究,探究,理,道理。空微究里——这个抽象而微妙的境界你要好好地去了解,当然要彻底地了解也没那么容易啊。尘缘,尘,红尘,尘世;缘,缘分,恶缘,善缘,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种种关系叫作缘。空微究里了尘缘,要在这种虚无微妙的境界里边好好来研究万事万物的状况、尘缘,其实这就是性功的修炼啊,现在听到重阳祖师这句话,大家就相信我说的话了吧,我跟大家说:跟我修炼,大家不要管功态,要管心态,你们要将心中的念头合情合理地想通,打坐的时候就在那里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想自己想别人,想工作想生活,什么都想,一切棘手的事情都要认真去面对,这不就是空微究里了尘缘?我教大家那样做,其实是我师父当年交代我要那么做。

还有,“谷神不死”(《道德经》),“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心经》“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看古人将修炼的这个过程心理种种变化说得这么清楚,为什么呢?他们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空微究里了尘缘”,就在那里,将内心的一切念头客观地给想通,没错吧,我一直这么说,重阳祖师在这里也这么说吧,在《百字碑》也这么说,佛祖也这么说,孔子、曾参、孟子的“仁者仁心也,义者人路也”,都是在说这些事情,所以,大家就知道,一切圣贤说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因此他们说起来都是一样的。

我教大家修炼就是最上一乘,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说这就是传统的顿超法门。

“山头水降黄芽长”,山头水降,咽津,吞口水。大家可以看看《先天气功筑基要诀》,《先天气功筑基要诀》是我的师父崂山道长匡常修著作,它里面就说到,有空要咽津,吞到下丹田。山头水降——平时安静的时候口水多的时候就吞到下丹田,打坐的时候就慢慢想问题,这就是山头水降。黄芽,春天植物刚刚长出来的嫩芽,有点浅黄白色,黄芽就是嫩芽,咽咽口水,哪里长出嫩芽,当然是丹田啦,长什么嫩芽?比喻丹田慢慢就有点热感、气感之类的就起来了。

“地下当升白雪填”,地下,下丹田;白雪,闭着眼睛,有时候会看到有些白雾状的东西,反观下丹田也有,当然这时候你反观哪里,哪里都有,一点一点雾状的东西,或者一小团,甚至它还会轻轻地闪动闪动,就是下丹田的能量慢慢多起来了。

“慧月涓涓澄碧沼”,碧绿的沼泽地,有水低洼的地方;慧月是什么啊,我们的心性,坐到一定程度,头脑就很清醒,有时候有些修炼者——其实很多修炼者都会——都会引发天眼初通,有时候在筑基的时候就会有天眼初通的现象,很多人就会看到下丹田有一个气团,或者是一个内丹,其实严格来说是天眼初开,我在《我的经历》也有说,眼前会看到一个红色的东西,甚至外面会有黄色的圈,很好看,当然有时候也会变成白色的。坐在那里闭上眼睛,觉得眼前有一个像月亮一样的,或者是浅红色的,返照下丹田也有,这就是慧月涓涓澄碧沼

“玄风细细卷青烟”,就是下丹田里面有时候会觉得内气氤氲,慢慢地旋转,很轻的。那么这玄,或者认为玄妙,或者说天空的风,微风吹来,这下丹田意守有时候也似乎觉得有点像天地、空间嘛;细细卷青烟,那烟是青色的吗?不是,青烟是觉得它很细很淡薄的,会令人神清气爽的感觉。

“木性金情相交合”,木,五行对五常,木是指仁,仁就是慈悲的心;金是义,正义,大义,那是什么意思,仁义,悲智双运。一个人只有慈悲,无限度的慈悲,他是一个好心的傻瓜,一个人只讲道理,没有同情心,没有任何感情,是铁心肠的人。木性金情相交合,修炼者一定要有仁有义,有悲有智,这么去为人处世才能够接近完美,才能够问心无愧。

“便是虚无太极圈”,太极圈,里边阴符阳符,对立统一,相生相克啊。虚无太极圈,太极图是什么,代表大道之理。

前边七句话,“至道原来不易传”,是一个感慨,后面的“空微究理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当升白雪填,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木性金情相交合,一共六句,就是概括了《最上一乘妙诀》的实修方法,最后“便是虚无太极圈”,就是一个总结。第一句就感慨至道难遇难传,我们遇到一位明师,他愿意传给我们,我们也要有点根器让明师觉得可以呀,就反过来,就算是一位明师,他想将这个大道传出去,也要找到合适的弟子啊,不然传了也是在那对牛弹琴嘛,这是第一句感慨,最后总结“便是虚无太极圈”就是大道之理,万事万物的总纲、全貌。我给大家倒过来,先将最后这首诗给大家说清楚了,下面我们再讲重阳祖师的《最上一乘妙诀》的正文。

 

 

“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这第一句就很震撼!最上者就是我们要学的最上一乘妙诀,也就是最上乘的修练方法。以太虚为鼎,太虚就是太虚空,也就是整个虚空,大宇宙,为鼎。那你说,我们渐修次第,丹田,安炉设鼎,往往那个鼎指的是下丹田的位置。那么太极为炉,那太极是什么啊,我们画个太极图,里边有两个阴阳符,一阴一阳就是太极是不是啊?没错,太极为炉,就是要以一阴一阳这个总则为炉,也就是为炉火,为火候之类的等等,就是说该阳就阳,该阴就阴,也就是说大自然的一切变化就是炉。

那太虚是整个天地,太极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连我们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都是属于太极的范畴。那这样,我们内心深处的喜怒变化也不用理它了,人家说修炼要排除念头入静,哎呀重阳祖师最上一乘妙诀就不用了?不用,真的不用!太虚为鼎,太大了,我们在太虚之中只是一个微尘,太极太复杂了,春夏秋冬,日落日升,都是太极变化的现象,那太极为炉,我们就坐在那里,那个心犹如虚空,心量广大犹如虚空,那就是为鼎了,那好人坏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切变化都在我心中,一切都顺其自然,这就是太极为炉了,对不对?没错。那你说,师父啊,这个说起来我们平时不修练的人也没有特别去注意什么,是不是有点符合,太极为鼎太虚为炉,不是啦,我们一般没修炼的人,整天患得患失,贪嗔痴慢疑,你怎么能够心如虚空呢?你整天计计较较,你怎么能够犹如太极的自然变化呢?全部都在妄想执着,所以重阳祖师就告诉我们,修最上一乘就是要有宽广的心胸,对自心的一切的念头,对周边的一切事情你都要泰然处之,那你说我什么都不管就对了嘛,不对,你要什么都知道,但是你要永远保持平静的心去看待,其实就是说你要将自己和整个天地看成一个整体,你说师父啊,你自己猜的吧,重阳祖师有什么注解啊?最上一乘妙诀,重阳祖师没注解的啊,那你了空居士在这里一厢情愿地说,就死无对证了?不是的,我请一个高人给你印证一下,请谁啊?六祖惠能大师,他在《坛经》的“般若品”不是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什么好人坏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等等尽在一心之中,然后在“咐嘱品”里头有个“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还有“纯一直心,不动道场”,如果不够,马祖还有个“平常心是道”,你说师父你怎么讲佛家的人,你能不能找道家的人呢?那老子吧,老子不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道德经》第七章),还有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故“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德经》第十三章),我概况为以身托天下。你说哎呀我们说句实在话,你能不能找出重阳祖师的言论来印证这个最上一乘吗?能!重阳祖师有一首诗很出名——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是不是啊?尤其是“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还有“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真的,重阳祖师这个心态,“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你看重阳祖师,天上天下,一切都在一心之中,他的心就是这么自自在在。“地肺重阳子”,地肺也有一说就是终南山的别名,王害风嘛,人家以前对他不理解,以为他有点疯了嘛,其实他是放弃一切功名利禄,去求大道的,一般人不理解。你看以重阳祖师这首诗来印证,就知道什么是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所以一个人要以身托天下,一个人要有大慈悲的心,你才能够与最上一乘妙诀相应,当然还有一个奥妙——明师,师力加持,重阳祖师之所以他有那么高的成就,历史上也说他得异人传授。我今天给大家分享这开头两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请大家永远记得,听我讲课,你们大家要闭目静坐,然后,不知不觉地就进入那个境界了,最上一乘得传授,古人都所谓的心心相印。

 

“清净为妙用,无为为丹基”,关键词就是清净,清净清净,一尘不染,在哪里啊,在佛家来说六根对六尘,眼耳鼻舌身意对色身香味触法,清净就是六根要清净,如何清净?做人要如理如法,要问心无愧,为人处世我们一定要中中正正,这样就好了。无为为丹基,就是说我们处处不要妄为,你说,我们清净和无为不就是一样吗?其实是一样的,清净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清净,这个时候丹基和妙用是同时体现出来的,只要你清清净净,问心无愧,气脉就顺畅,无论是打坐还是行住坐卧都保持这个状态就对了。

 

“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你说师父啊,性命怎么能为铅汞啊?性就是心性,命就是我们这个肉体。所谓的真铅和真汞,这个怎么用性命来代替呢?铅嘛,丹道的书就说肾中之真金,汞是心中之真金,心肾为什么又一步跨到了性和命呢?其实,性命就是身心,身体不好心情就不好,心情不好身体就不好,如果你要修成大道,身体有疾病该治疗就治疗,生活起居该怎么调适也要调适,还有,人生在世总是有种种不如意的事情,你一定要学会面对现实,在一切时一切处你都能保持心平气和,如果你真的心平气和了,就算身体有一些不舒服,总体上也不会引发太大的烦恼,一个修炼者真的能够做到身心调适,处处心平气和,那真的是行住坐卧都是良好的功态啊!假如你功态不好,能修什么呢?那反过来你特意去追求什么功态,忘记了从根本去下手,也就是从身心的调适上去下手,你能做得到吗?以前有人说我打坐好不容易挨到心平气和,一转眼一个小时过去了,但是一收功哎呀这个烦心事那个麻烦事搞得心都烦了,叫我怎么修啊,确实是!自古大道的修炼,都重视在一切时一切处下功夫,所以这句真的是金丹之真言。

“定慧为水火”,前边说铅汞是心的精华和肾的精华,这里又搞个水火,水不是肾水吗?火不是心火吗?那铅汞和水火不是一回事吗?从五行学说可以勉强说是一回事,但是这里更是要谈“水火既济”的境界,水火既济,阴阳平衡。那么这个定慧又跟水火怎么联系起来呢?定就是遇事不乱,慧是了了分明,一个人光有遇事不乱,但是是非对错你都搞不清楚,那你不是形同白痴吗?那些傻瓜好事坏事都分不清楚,一片茫然,不要以为他有大定力,其实他是无知。自古说真正的定必然有慧,真正的慧也离不开定。所以定慧来比喻做最上一乘的水火,其实是告诉我们,平时遇事要定慧等持,不是简单的说没事没事,到时再说吧,好像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那不对,你不慌不忙必须要明了这件事情要怎么面对,这叫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一个人光是去调这个呼吸,进阳火退阴符,周天运转,假如你以狂乱之心去调,就算气脉里面多少有点反应,但是整个身心进不了状态,也就是进不了良好的功态,那效果还是很差很差。所以这两句话是告诉我们最根本的水火和铅汞是怎么一回事。

 

“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这句话一般人怎么看都看不懂的,当年我师父也摸着胡子跟我说的这个事情。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这短短的一句话说了四件事情,一个是自然,一个是造化,一个是真,一个是种子。

这里的“自然”是指大自然,整个大宇宙。

功夫高深的人才知道,我们整个大宇宙充满了神秘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场是任何一个时空点都在动,我说出来大家就会豁然开朗,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就说在这宇宙中充满巨大而神秘的东西,一般人感觉不到,功夫高深的人就感觉得到了。那么我们一般人感觉不到,怎么办呢?必须师力加持,我们通过师力加持就感应到了,其实师父的气场就是宇宙的气场,师父他融进了宇宙场,所以他的肉身所具有的人体场就跟大宇宙的能量场深层次地沟通,宇宙的能量场就是这个明师的人体场,明师的人体场融进了宇宙的能量场,所以这些大宗师的人体场特别强,其实就是他融进了宇宙场,然后我们真诚去拜师,人与人的身体结构一致,人与人如果都是处于真诚的状态,刹那间就相应了,你就感觉到这位师父气场很强,或者说很殊胜,人就一下子空掉了,或者说心情特别好,就是这种共振,与明师的共振,拉进了宇宙场,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到处都是能量场。造化是什么?是能量场的运转,运转可以用两个字——氤氲,就是上下盘旋,多方向的,这就是“造化”

那种子有假的吗?有的:我们拼命地去意守啊,观想啊,丹田产生了一点感觉,这个有时候是我们着相而形成的,而不是跟大自然的能量场相应而产生的。“真种子”是跟大自然的能量场、大气场相应同步而产生的体内种种反应,总之这个种子到一定程度就变成黄芽了,黄芽到一定程度就叫大丹,是这样的。所以,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假如你不遇到明师是找不到的,你一遇到明师,你刹那间就知道,身上出现了各种气感反应都是刹那间自然形成的,不是去入静,去意守而追求来的,正如前面讲过的,“至道原来不易传,空微究里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丹生白雪填”,得到明师的加持,你有时候口水也会多起来,不知不觉吞下去,身上的反应不知不觉也出来了,就觉得气血很流畅啊等等,所以,“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是指这种现象。我当年有幸拜到崂山道长匡常修,我一片真诚刹那间就明白了这些,所以我师父跟我讲,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以勿忘勿助为火候”,火候,其实在内丹修炼的时候,火候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个是呼吸,一般来说,所谓的“进阳火”就是注重吸气,“退阴符”就是注重呼气,这个是从呼吸来分析;如果是从呼吸的强弱来分,呼吸深长,那个是属于火候比较强,呼吸比较细微,火候比较弱;还有一个就是意念,意念比较强的时候火候比较强,意念比较弱,似守非守,火候比较弱。这里说勿忘勿助,严格来说,相对是以比较弱的火候,就是对整个身体你都似守非守,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玄关的心法,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轻轻地知道全身的反应,但也不会特别去执着,心里想什么就自然让它去想吧,其实这就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洗心涤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将内心深处各种情绪给化解,这个做法自古称为悟道,前面说到勿忘勿助,在勿忘勿助的同时就可以做这个事情,洗心涤虑,将内心深处各种情绪和欲望,不是排除,一般外道称为排除,正道就要想通搞明白,所以这就是沐浴;存神定息其实和勿忘勿助、洗心涤虑这三者其实是息息相关,没办法分开的,你一片真诚很客观地想问题的过程就是存神的过程;你心平气和了,气息自然会调和,这就是定息,这就是固济,固济就是精神、呼吸之气、体内的内气都浑然一体。

 

 

“戒定慧为三要”三要就是修炼三个重要环节,戒定慧——持戒、得定、开慧,其实这三者是连环的,能持戒的人,也就是言行端正的人,他就问心无愧,心就不乱,问心无愧的人看事情就会周到;看事情周到的人,言行自然端正,问心无愧,心不乱,就是这么循环的。所以一般那些旁门左术,拼命去意守啊,导引啊,可能会练出一点气感,但是很难练到高境界,返虚合道就进不去。如果从最上一乘这么来修,从戒定慧这三方面(去做),其实戒定慧和前边的沐浴——就是将内心深处洗心涤虑,这也是环环相扣的。

 

 

“先天之中为玄关”,这句话有三个要点,一个是先天,一个是中,一个是玄关。先天,我们从大自然来说就是天地未生之时,就是先天,比天地出现还先。对人来说,我们在母亲的肚子里还没有生下来,在胎里面,这就是我们的先天。那先天之中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母亲的肚子里面吗?不是。我们在母亲的肚子里面那个混混沌沌的心态,那种不执着有也不落空。那么你说,师父你怎么知道啦?小孩在母亲的肚子里面到一定程度不是会胎动嘛,现代科学B超看得到啊,脐带有时候绕着脖子,有时候又自动绕出来,他不是在里面动嘛,有时候手脚都会动,为什么会动啊,肯定有一定的知觉,但是他也不是像我们生下来的人比较独立,他那种心态就属于“恍兮惚兮”(《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那种状态,按照佛家来说,不执着有也不落空,完全着空他就不会会动了吧,所以这就是先天之中为玄关。玄关这个词在道家很神秘,玄关这种状态如果和佛家来对比,玄关就有点类似佛家的佛性这种层面,所以,以什么为玄关呢?就是先天之中,也就是不执着有不执着无,这种心平气和的状态,这就是我们玄关的状态。玄关如果以着相来说就相当于佛家的佛性,如果从心法上来说就相当于《金刚经》的“若见诸相非相”,或者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状态。所以这里说先天之中为玄关,就是指我们保持心无所住,不执着有也不落空这种状态。

 

“明心为印验,见性为凝结”印验什么?就是说你修道有成了,也就是说“先天之中为玄关”,那接下来怎么印验呢?这里的明心是指什么,就是你一切的起心动念你都了了分明,功夫高深的人,甚至每个念头你都知道的啊,这就是道家的得道或者悟道。见性为凝结,见性是什么?就是在一切情景里面,你的心都不会乱,所谓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苏洵《心术》),凝结是什么,就是你跟天地融为一体。

 

“三元混合为圣胎”三元,就是天元、地元、人元。这个三元如果对应我们的体内,那就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但是这里不是简单地指三田合一,而是指天地人浑然一体,当然天地人能够浑然一体了,上中下三丹田也确实能合一了,这就是三元混合为圣胎,就是有内外之三元、大小之三元这两重性,才能够使自己体内的能量充满,而且和整个天地的能量场融为一体。这个圣胎就会涉及到出阳神,也就是所谓的“身外有身”,我师父说到身外有身是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身外有另外一个我从头顶冒出去,也就是出阳神;一个就是高层次,身外有这个充满天地的法身,身外有身是有这两个层次。“三元混合为圣胎”,其实严格来说也会有这两个层次。

 

“打成一片为丹成”,请大家记得,我前面说三元混合为圣胎,这里说打成一片为丹成,其实,圣胎和丹成,严格来说,可以是一个层次,也可以分高低:如果从最上一乘究竟处来说,这两者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内三元,上中下三丹田浑然一体,如果只是这个层次而没有延伸到外三元天地人浑然一体,那么这个为圣胎,如果从顿渐结合来解释,内三元结合真一起就为圣胎,外三元结合在一起就是打成一片为丹成。如果从究竟处来讲,这两者是一回事。

 

“身外有身为脱胎”,胎生出来叫脱胎;身外有身,从渐修次第来说就是大开顶出阳神,有另外一个我从头顶冒出去,从高层次来说就是感觉自己能量场充满整个天地。所以这几句都是有顿渐两种含义。当然从《最上一乘妙诀》最上一乘来说,就一定要达到充满整个天地才是真正的身外有身

 

“打破虚空为了当”,请记得,这句话从顿渐来解释也是有两种境界,从渐修次第来说,打破虚空就是阳神出壳,你可以任意去南去北,去东去西,好像虚空被你的阳神的出出进进打破了,就划开一条线一样,虚空本来是均匀的,这个阳神冲出去似乎有一个轨迹,好像我们以前看到天空有些飞机在云层里面飞,后边会拖一个长长的线;如果从最高境界炼虚合道来说,打破虚空就是虚空粉碎,修炼者从自我的感觉充满整个虚空进入到好像虚空似乎没那么大,没有一个虚空相给你执着,就好像我在《我的经历》里面说的,到虚空境界的时候就好像游泳的人将头伸出水面,觉得水面宽广无边,打破虚空,所谓的虚空粉碎,那就像游泳的人将头潜到水里面,到处都是水,但是也觉得好像范围不是那么广,宽广的局面消失了,这就是打破虚空。“为了当”,到这个时候大道的全貌你全部都知道了,了解了。

 

“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这句话真的太重要了,这个《最上一乘妙诀》确实是所有圣贤的共法!我们研究禅宗,知道了,六祖说的也是这样的。这个大觉金仙是宋徽宗对佛祖的称谓,这里用大觉金仙用得非常好,有点三教不二的境界,大家好好精进!

 

本文由明端根据千聊直播间-了空居士与北斗七星-《最上一乘妙诀》的直播音频整理,未经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本人校对,请以语音为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