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圭授戒(第二讲 上)

了空居士讲禅宗公案-元圭授戒(第二讲)



时间:2017年4月22日  20:00-21:30

直播:YY语音-80257频道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珏(明双鱼)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文字校对:明树

 

原文(摘自《五灯会元》):

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信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惛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惛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孰为戒哉?”神曰:“我神通亚佛。”师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神悚然避席,跪启曰:“可得闻乎?”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能。”师曰:“汝能夺地只、融五岳而结四海乎?”曰:“不能。”师曰:“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是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亘无一人能主其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

 

了空居士:我在前面先说两句,到底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山神来找元圭大师?你问我,我就绝对不会去研究这个有还是没有,我们选这个公案,最主要就是现在修行人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变成落入法执了,一修行,那这整个身心状况就更加不好,就搞的更加累,所以我们就选用历史上很著名的这个公案,元圭大师在讲这个关于五戒,这个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曾经去杭州,有一对夫妻来找我,他老婆很生气的说,她说师父你来到我们杭州,一定要来找你评个理,她说他老公一学佛,就吃素,然后本来在开印刷厂,她说厂也不管了,说一切都是虚妄的,不要了,然后夫妻就分床,幸好他还不敢说离婚,他说分床。然后我也是跟他讲了类似元圭大师关于五戒的道理,结果他老公也能够听的进去,他老婆说师父啊,假如不是遇到你,你给我们解释,我们这辈子真的毁了。所以选这个公案不是在于山神真假,而是在于对于五戒的正确理解,以后慢慢的使大家对佛经有正确理解,这才是最重要的意义。好,那我们转入正文吧。

 

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

以有心奉持,就说你今天来听我跟你说戒,你下定决心要依戒而行,那么有这个就是有心奉持。无心拘执,无心拘执就反过来就有心拘执了,有心奉持和有心拘执,就打个比方,就说不杀生的话,那如果路上有个蚂蚁,有时候不小心也给踩死了,也会的,或者有个小虫子还是什么,如果你一执著起来,那你真的叫寸步难行了。所以说有心奉持,但是就不要落入到那种精神桎梏,老是背着这个精神枷锁,那就很累了,就是我们尽力地去走正道,但是有一些也不要那么特别地去苛求。原话就有心奉持,无心拘执。

主持:这句的有和无呢,就是说很容易成为某些人的一种借口,就比如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会成为现代人曲解的一个借口。

了空居士:没事,我就专门钻牛角尖的,那我问你,你为什么要酒肉穿肠过呢?然后就佛祖心头坐,坐在哪里呢?跟我说清楚。

主持:那他说我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呀,他可用这句话来回答你。

了空居士:我知道呀,那你什么人说酒肉穿肠过,假如你是个出家人,你为什么不去吃素呢?为什么一定要来吃酒肉呢?你真的有心奉持了吗?就算我们不懂,说师父呀吃点肉没关系,你说不行不行,我是出家人,破坏自己的形象还好,破坏整个僧团的形象就不好了,罪业就大了,不行不行,这才是真正有心奉持嘛。那无心拘执呢?就是六祖的“但食肉边菜”,因为那个时候是不得已,六祖到宝林寺去就没有吃肉边菜了,就没有记载说他要去吃肉边菜了,以有心奉持无心拘执,如果他到宝林寺还说弟子们“但食肉边菜”,去买2斤猪肉放在锅里边然后放点菜煮了,然后捞那个菜给我吃就好了。那我就说哎呀六祖你为什么要搞肉在里边煮呢?他说我无心拘执啊。那无心拘执不搞肉好不好啊,师父?你说好,好就好了,就不要去买肉了嘛,当然六祖没有这么做,当然在猎人队伍,如果你自己开小灶,人家有时候也很反感,天啦,你这个人开什么小灶,我还不一定要用你呢,是不是?那不就麻烦了嘛。

 

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

“有心为物无心想身”,有心为物,就说你认真地去做什么事情,但是你不要老是想到考虑到自己有什么好处,是这个意思。无心想身,不要老是考虑自己这个肉身,这个我,我能够得到什么?我能够怎么?不要老是去执著这些。好像说吃饭,就是为了不饿。那饭有好一点就吃好一点,没有就差一点也吃,反正大方向就是为了解决不饥饿,吃饭是为了活着。亚里士多德说“人家(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我吃饭是为了活着。”是不是?他活着是为社会做贡献嘛,所以他有心为物啊无心想身啊,就不要老是考虑自己我要吃什么饭才好啊,一天要换几个菜呀等等,只要吃得饱,营养不缺乏就好了嘛。

主持:这一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往大的说恐怕就和师父经常讲的“以无私成其私”也是相通的境界。

了空居士:噢,不是,这个是相通,但是确实是一个是开头,一个是结尾。因为他这个无心想身就不是老是在考虑自己的利益了,但这种人往往也是无私能够成其私,自然的,所以我定为一头一尾,一因一果。

 

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

我们首先搞清楚这个精,精就属于精灵,也是传说中那些精灵鬼怪之类的,“先天地生而不为精”,一般来说,能够活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就是人嘛,如果没有这个世界没有这个天地,但是有另外一种生命存在,人家都说那是精灵神鬼之类吧,所以就说,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你真的是能够比天地还早出现,人家也不认为你是鬼怪,也就是说都认为他是圣贤,是正道的。精,往往是指那些不怎么正道的。我们关键就说这个精都是有点贬义的,你如果达到这个样子,人家都肯定认为你还是圣贤了,属于菩萨这种层次,不是那种精灵古怪的,有点邪道的东西。

后天地死不为老,

后天地死不为老,就说假如你能够达到这个境界,你很长寿,但是你这种思想境界是永远受人欢迎的,让我来说“不为老”,也就是说不会过时的。因为精是表示不好的,那老,临老的时候,年纪比较大,资格比较老,让我来说这里的老就认为是有点老化了,过时了,就说有这种思想境界吧,就是说你后天地死,人家都是觉得你永远是有用的,不会退化,老化的。(主持:这一句,我觉得可能还能理解为与天地共存的那种意境吧,先天地生,后天地死,与天地长存。)对,可以这么理解,就“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终日变化而不为动,

终日变化,我们首先要看什么变化,周边一切情境的变化,“终日变化而不为动”,就说你自己身心需要去做很多事情,不断的变化,客观环境条件不断的变化,都不为动,也就说你的心永远是平静的,达到这个境界,其实就“繁兴永处那伽定”。(主持:感觉元圭禅师的语言还是非常朴素的,看上去我们都看得懂,但细究就觉得他义理非常的深。)

毕尽寂默而不为休。

休,就休息的休,休也就什么都没有了。毕尽,毕,我们说毕业了,也就到了终点了,尽,尽头了。寂默,寂就是寂灭,默,就是默默无言,什么都是很安静的,也就是说全部好像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停止了,不为休,他也不会执著那种空的感觉。一切都在动,你不会执著它在动,一切都在静,你不执著它在静,也就是真正的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于动不执著动,于静不执著静。

信此则虽娶非妻也,

就是说你能够相信了这个道理,古人信解行证,严格来说,这个信,不是简单的相信,真正的相信,你必须理解才叫做相信。好像我说鱼鱼,一加一等于二,你相信吗?如果你说相信,我说为什么?哎呀两个手指举起来,一加一不就等于二吗?就是因为你理解,所以才谈得上真正的相信,是不是?所以这个信此,就是你要真正的深信这个道理,深信就必须达到理解了,这不是简单的迷信。所以“信此则虽娶非妻也”,你能够深信我上边说的这些道理,你虽然娶了老婆,但是非妻也,娶个老婆不是老婆是不是?不是,就是娶了老婆,你不执著这种夫妻之事。非妻就是不会老是执著夫妻怎么怎么怎么,反正就是说娶了老婆,大家就是相依为命嘛,而不是特别去执著。特别执著的有什么人啦?有些人觉得娶了老婆,非常好非常好,他就特别的看得很紧啊,等等。有的人就觉得娶了老婆不满意,就天天觉得很讨厌等等,这些都叫做着相。你要知道两个人有缘在一起,真的是相依为命,荣辱与共,就好像我们生下来有这个身体,就有两条腿两个手,你不会特别的喜欢你有两条腿,也不会特别讨厌你有两条腿,就是一种整体观。虽娶非妻,就是这个意思。

虽飨非取也,

就是说有人给你山神祭拜啊,供奉啊,其实也不是你特别要去贪取的,人家给你,好像我们今天出来,太阳阳光明媚,很好啊,该晒衣服就晒衣服,明天正好倾盆大雨,哎呀该注意关好窗门就关好窗门吧,就不会特别说哎呀今天天气好啊,哎呀今天鬼天气啊,等等,他一切都是那么平静,人家来供奉我,这是他们的真诚心,我就接受你供奉吧,我也没有特别地去敲诈别人,就是用一种真诚心,人家给了我就收下啦,也不要说人家给了,我就不要,人家不给,你反而不高兴。给你来供奉你也麻烦,不供奉你也麻烦,这些都叫做不正常。所以虽飨非取也,就是这个意思。

虽柄非权也,

虽柄非权也,就是虽然你有这个权力,但是你不认为这是你的权力,有一句话叫做你们不要认为你有权力,而是认为你有这个责任,这就对了,就是上天赋予你这个权力,你就要例行公事的去做,不要以为我能够利用职权谋私啦,作威作福啦,那就不对了。

虽作非故也。

“虽作非故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你都依情依理,恰到好处去做,而不是故意地去造作,是这个意思。

虽醉非惛也。

虽醉,就算你有一天什么原因给喝醉了,但是也不是说我特别贪杯,特别怎么,譬如说有一些特殊的环境,不得已,人家敬酒等等,我们不是特别地去那里嗜酒,就算万一有时候喝的稍微多一点,醉了,这个也不是我特别去那里肆无忌惮的暴饮暴喝,这个也没有太多的过错。一个人如果喜欢喝酒,天天拼命的喝,嗜酒,那就麻烦了,如果在特殊的情况下,好像我那天回去吧,老班长知己,请我们吃饭,我们十几个同学吧,我那天那个酒度还是比较低,老班长带来的酒,那天大家也很高兴,那天都在一起喝了一点酒,我也似乎觉得那天喝的多了一点,不过幸好没有吐出来,好像也有一点头晕晕的,有一点点不舒服,我看到这句话我就知道“虽醉非惛也”,确实是,因为我很开心,也很平静,也觉得在那个场合,老同学相聚嘛,大家敬敬酒,确实也是情理之中嘛。所以我来理解这“虽醉非惛也”,我就很理解,不是说特别肆无忌惮,喝喝喝,喝到等下乱七八糟,话乱说,我没有,我的心很平静,我很开心,很安祥,只是觉得轻微有点头晕,是这样。所以古人有句话说,那个词大家可能误解,就贪杯不误,就说虽然说喝了很多酒,但他不会误了什么事情,当然我还是说“虽醉未惛也”这个更好。因为平时我就不喝酒的,除了遇到亲朋好友特殊,就会喝一点,鱼鱼你在我身边工作,你就知道,我从来没有喝酒。

主持:我看这一句,感觉是元圭禅师从另外一个侧面说在家居士吧,他们如何处理杀盗淫妄酒这五戒,就另一个侧面来说,你如何去奉持这个五戒。

了空居士:对,其实这五戒,这个元圭大师这么解释,我用儒家一个词,就是“智圆行方”,恰恰就是这样,而不是说什么都是搞个绝对的。不饮酒就一点酒都不能喝,当然,如果是出家人,出家人是有一个标准的。因为我们俗家人吧,尤其像岳神,假如这个主人公真的就是一位神,那我们要去那里拜神,我们带什么东西?有时候也不知道神到底有没有接受这个东西的嘛,是不是?不可能说你不小心供了一杯酒,那神发起神通将酒给踢掉还是什么,不能这么做吧?但是出家人,我们就有个标准,你剃度了,穿了袈裟,出门就有个标准,人家说出家人,那人家就会说师父啊你有什么注意事项啊?就好像我去外边,同修们请我吃饭,有些会私底下问师父有什么忌口啊?甚至当面问我,我说忌口就没有,不过就是说我们简单就好了,不要铺张浪费了。最好都是能够吃完,我不挑吃,我们像跟家里人一样就好了,不用特别地去铺张浪费了。

主持:针对这一句里面说虽娶非妻也,明有一个问题请教师父,他说在《维摩诘经》中也有这样一句,说维摩诘居士虽有妻子,而常修梵行,和这句话虽娶非妻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了空居士:噢,我们首先来说,什么是梵行?梵行就清净的行为。那么好了,虽娶非妻什么意思?是不是夫妻分房,不住在一起呢?不对的,以前在说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或者是什么纵欲,什么贪图女色等等,这个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夫妻之事,夫妻之礼,本来是天经地义,就算说我们修行了,心比较清净了,对这些欲望也比较淡薄了,但是你要知道,配偶他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也许他有这个想法,甚至说有这种需要,那么我们在合情合理之间恒顺配偶,其实这也是一种或者是智慧吧或者是慈悲吧。所以这个虽有妻室,常修梵行,和虽娶非妻就是这个意思。

 

若能无心于万物,

“若能无心于万物”,哎呀,这个人很无心,不是,反过来就是有心,有心主要表现在哪里?表现就是贪嗔痴慢疑,对某些事情特别贪著,特别喜欢或某些事情特别讨厌,特别不喜欢,这就叫有心,有心就是善恶之心,取舍之心。无心,不是说什么都不知道,而是以平静的心去面对万事万物,其实无心就是无私心。

则罗欲不为淫,

“则罗欲不为淫”,罗欲,就是说他的欲望很多。那这个就不能理解了,你说你无心于万物,那你应该没有欲望啊?那么又为什么有个罗欲呢?我们说到两位古圣先贤吧,一个是舜帝,舜帝应该他有两个老婆,那是绝对是真实的,就是尧帝两个女儿嫁给他,一个叫做娥皇,一个叫做女英,当然现代人我们是一夫一妻制,古代是没有,那么他有两个老婆,肯定也免不了有这些夫妻之事吧,那么你想舜帝你讨一个就好嘛,人家两个女儿嫁给你,你就推掉一个就行了,因为有些时候,或者是礼节或者是什么等等,人家诚心诚意,尧帝两个女儿都嫁给你舜帝一个人,礼节等等也推不了,那么一般人说这个也搞得欲望有点多嘛,不是,因为有时候就是因为礼节等等推不了,那既然成了夫妻,肯定也免不了有夫妻之事嘛,所以一般人就觉得…当然,好像黄帝似乎是有三个老婆,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我好像我在百度百科上记得,他最后娶的那个嫫母,那个长的很丑很丑的一个女人,好像连嫫母算进去就有三个老婆,好像是三个,如果我说错了,就以历史为准。(编者按:大多数说法为黄帝有四个老婆,分别为:嫘祖、女节、彤鱼氏、嫫母)其实古代吧,有时候有一些封建习惯吧,有时候父母是会给儿子娶很多房老婆的,但是你作为儿子你有时候也不是说想推就能推的,种种的原因吧。好像我们民间流传很广的那个薛丁山吧,薛丁山好像我在小说里边,我不是看的历史,薛丁山好像到那个最著名的那个老婆樊梨花吧,樊梨花好像是第三个还是第四个老婆吧(第三个),种种原因,不是说人家那么贪美色,不是,有时候也是叫做情理方面吧很难推却,那一般人就说天啦你怎么娶那么多老婆?到底是想什么呢?是不是纵欲啊什么的?不是的,有时候是一些…从外表说,薛丁山娶三个老婆,舜帝你也娶两个老婆,黄帝你还娶三个老婆,而且还搞不清楚,你最后为什么娶那个老婆长那么丑你都要娶,为什么呢?当然历史就说其实黄帝娶的那个很丑很丑女孩,叫做嫫母,他是为了让天下的人要重德,不要重色,就说我作为一个国王还娶了这么丑的姑娘作老婆,他是给天下作一个好榜样,作一个表率的作用,不是他贪欲。这里说“无心于万物,虽罗欲不为淫”,就说有时候这表面现象和它的实际的情况,你们不一定能够看的清楚的,所以就不能够随便去说长道短,是这个意思。罗欲不为淫,这句话好像是相反的意思,就是只有当事人他的那种体验,好像历史上著名的柳下惠坐怀不乱,那人家说天啦,你是不是调戏姑娘?其实不是,他是天气太冷,他真的是一种取暖,这个跟那个坦山大师背着那个姑娘走过那个泥泞的路其实是同一种道理,所以说外边的人就看罗欲,天啦,娶那么多老婆,但是其实他们已经不是在贪著这些事情了。

福淫祸善不为盗,

“福淫祸善不为盗”,这个好像讲上边那两个事情,就说假如是一个不好的人来供养你祭拜你,你保佑了他,这个不是说你贪东西,有时候更深一点,也让这些不好的人他来供养你神灵,你保佑了他,其实不是说我贪东西,是我让他感觉到天地之间确实有神灵。打个比方,本来是一个不好的人,性格不怎么好,人品不怎么好,他也来见我,甚至送了礼物给我,我也认真的指点他,要怎么修炼,要怎么端正世界观。有些人说你了空居士贪人家的钱财,如果说的更深处,说的高大上一点,我就说不是,他既然来了,他有这个诚心,我想乘这个机会度一度他吧,那我这么说,你明双鱼应该也会觉得有点道理吧?不能说人家不好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最少他今天这一念是好的,那你说那是因为他拿了东西给你,你才接受他,不是,那退一步他不拿东西,他愿意来听我说话,我也会跟他说几句吧,是不是?所以说不是说人家祭拜你,那个本来是坏人,你就去保佑他,那么一个好的人,他有什么事情他有时候没有来祭拜或者是违背了什么事情,你去适当的惩罚一下他,也不是向他勒索,是让他不要从此陷到另外一个极端,是不是?是这个意思。因为你无心于万物,你已经以大公无私的心态来看待一切了,好人他这一念错的,该纠正要纠正,坏人他这一念是对的,该培养就培养,是这个意思嘛。

滥误疑混不为杀,

滥误疑混,滥就是有点滥杀,那么你说这四种情况都差不多都是误解吧,我用一个成语大概就可以解释,有时候不得已就叫做杀鸡儆猴,或者是枪打出头鸟,有时候这个事情不一定需要这么大动干戈,有时候不得已这么去动一下,其实是为了使周边在观望的那些人能够转过这个思想来,看起来他有点滥,但是有时候这么一滥,打倒一个,就改造了一批。

先后违天不为妄,

先后违天,这个天就是我们说的那个天理啦,先后违天,刚开始说好,等下又说不好,也就违背良心,违背道理了。有时候就叫做方便善巧,这就跟前边是一样的,有时候叫做不得已,我只能这么说,这么做,假如我当时不这么说,不这么做,那么不就整局都败了吗?我们前段时间不是有个人说给200块买断我2个小时吗?我跟明入说告诉他师父今天没空,改天再来吧。真的我那天是有空的,那我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叫做违天啦,我说的不够真诚,看起来我是骗了他,但是我是为了保护他和我之间的善缘,如果这么一过来了,万一大家有什么摩擦,谈不拢,不就从此断缘了吗?那我为什么过后又要将这个谜底给说穿呢?其实我是希望他有一天听到了,他能够端正思想,再来拜访我,可能我们就缘分大增了,也许因此被我带上正道了,那不就很好吗?所以“先后违天不为妄”,包括佛经上说空拳度子,空拳度子出自哪本佛经我真的没有去查过,但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也就《楞严经》,大家都知道,里面佛祖也说了一句话,就跟摩登伽女说,我佛门也有佛门的规矩,大概是这样,你那么爱阿难,我也理解,不过我有我的规矩,你来我这里好好听经闻法,当你的境界跟阿难一致的时候,我就同意阿难娶了你,那摩登伽女说好,世尊一言为定,世尊说好。然后她就天天在那里听世尊讲经说法,有一天她真的是开悟了,她也知道她自己开悟了,她就跟世尊说,世尊我现在明白了,我现在开悟了,我知道我现在的境界不会比阿难差了,但是我现在我就不想嫁给阿难了,我只是想跟世尊出家修行了,世尊听了也笑了,就说世尊设了这个方便,使她有这个心来学习,如果世尊说不可能,我们是比丘,你要嫁给我的弟子,狗屁不通,那么人家一生气就跑了嘛,甚至从此就是破坏正法了嘛,世尊很有智慧,哎,我有我的规矩,你愿不愿意答应?她说愿意,那你来这里听我讲经说法,境界跟阿难一样了,我就让阿难娶了你,哎,那不就结果就很圆满了嘛。是不是?反过来就不行,出家了娶什么老婆,赶快出去,不要在这里捣乱,那世尊本来就说了你境界跟阿难一样高了,我就让阿难娶了你,这不是谎话吗?出家人怎么能娶?除了他还俗,是不是?所以这个就是这个道理。

惛荒颠倒不为醉,

“惛荒颠倒不为醉”,其实吧,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有时候不得不喝几杯酒,当然我们一定要划清楚,这个山神是属于俗家相,如果出家人就不能喝酒就真的是不能喝酒,就不能说我就不为醉,那个不对。因为我们在家修行人,他是一种中间状态,所以这个有时候很难说搞得绝对的标准,是这个意思。好像我说那天老班长请我们吃饭,大家很开心,当然我们都很注意,开车的就叫那些代驾,或者其他同学送一送,我们绝对遵纪守法,不说醉了酒去开车,这个就没有。

是谓无心也。

“是谓无心也”,我们一般人最难理解就无心,其实无心就是你自己没有那种想法,譬如说你不得已喝醉了,这个叫无心喝醉,虽然你在喝的时候知道,因为有时候是不得已要这么做。如果有心喝醉是什么?就是有些人好酒,贪酒的人,他一醉方休,只要看到酒,他就想喝到醉,贪杯,那就不好,那这就叫做有心,上面就是说身不由己,甚至是我只能这么做,整个局面才好,这叫做无心。

 

主持:这一段我想是元圭禅师对在家人他如何无心拘执五戒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

了空居士:对,对,对,我也很赞叹。

主持:我刚才就想到元圭禅师能说出这样究竟的语言,最最关键他这个人本身是持戒非常严谨,他才能说这一番话,否则就真的说不出,说了也是给人家打脸的。

了空居士:噢,是的,是的,就是他是一个大智慧的人,他对这个五戒的透彻理解,而且他所面对的对象是岳神,也就这个岳神还是属于俗家人,如果是对出家人这么解释那就不对了,因为出家人已经是绝对的标准。因为在家人是叫做相对的标准。

主持:师兄针对这一段提出来,“罗欲不为淫”跟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好像也差不多意思,都是依道而行,大公无私的境界。

了空居士:对的,这个可以说是一个境界。就好像说,历史上,当然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据说,周文王有36个妃子,是不是?会不会是他们当时这个诸侯王就是这种标准?当然这个我没去研究,据说36个妃子生了99个儿子还是什么,那么你说周文王天啦你不是天下的贤人吗?怎么那么罗欲呢?会不会是当时有一种标准吧?还是什么?这个我就搞不懂,这个我没有去研究。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搜索

复制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