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圭授戒(第二讲 下)

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

“无心则无戒”,这句话一般人就说那我以后就无心啦就不用戒了,不是,“无心则无戒”,如果让我找另外一个类似的话来给大家参照,那就是所谓的“不知者无罪”,自古有这一句话,(譬如)我不知道,真的我不知道你们这里有这个规矩,对不起,对不起,冒犯了冒犯了。不小心,好像我们走路不小心,一拐弯撞了人,当然撞伤了,该赔还是要赔,如果是不小心撞了一下,也没有什么伤,从礼节上,哎呀对不起对不起,那人说没事没事,就是说我不是故意撞你的,所以我们赔礼道歉,人家也说没所谓的。“无心则无戒”,譬如说你走路不小心踩死一个蚂蚁,你是无心的,不小心,则无杀戒,也就说这个蚂蚁被你踩死了,你不可能说我是犯了杀生戒,没有。你说了空居士你自己都看不见蚂蚁,踩死了,你说没罪,为自己开脱,不是。我再给大家举一个很著名的事,那就是归宗斩蛇,那条蛇跳出来,归宗大师一锄头给它打死,你说这个时候,“无心则无戒”能套上去吗?如果让我来钻牛角尖,那条蛇跳出来,就是你看到了,然后就是你去打,你还说你无心?你不是锄头拿在手上,不小心溜下去砸到蛇头上吧,不小心锄头一松手掉下去砸到那条蛇,那才是无心。不是,那个真的叫做不注意,那个叫无记,就好像你不小心什么东西砸下去砸了什么东西,这个其实就不留意,这个不是佛家的无心,佛家说的无心是无私心。归宗大师他不是看到那条蛇说哎呀,打死它今天晚上有蛇肉吃了,那就是有贪心。他打死那条蛇本来就是有意举起锄头砸到那条蛇身上将它砸死的,你还说它无心,确实无心。无什么心?无私心。他怕这条蛇以后咬到人或者是不要不小心又咬到我归宗,那不就都不好吗?那你说,哎呀,你不是为了保护你们自己吗?你归宗知道住在附近,不要晚上过去被它咬了一口,你不是冤枉,是不是?或者是过路人被咬了,都是为了保护你们人类。那好了,我们先不要说保护人类,你这条蛇如果咬死人,然后我们当作事不关己,咬死几个就算了,不理它,那好了,对这条蛇来说,你不是也造了个恶业吗?咬死一个人你不也造了一个恶业吗?咬伤一个人不也造了一个恶业吗?那好啊,那我蛇也不一定咬人,天啦,那谁保证它不咬人呢?所以这个时候说句不好听,最佳的选择就是将这条蛇打死,当然如果现代人来说,最佳的选择就将这条蛇拿了抓起来然后送到动物园去,或者是自然保护区那最好,让它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也不会咬到人,自利利它,对蛇来说也好,对我们人类来说也好,那就是最佳选择,但古代没有,那只能将它打死了。打死了,如果这条蛇埋怨,说蛇啊,你最好就听我讲经说法,求生极乐,下次变成乘愿再来的菩萨,不就更好,不要老是做蛇嘛,然后你做蛇,自己也很痛苦,咬到人我们也痛苦,那不如只能说,先牺牲了你吧,你咬多一个人也不好,是不是?所以从这点,归宗斩蛇是“无心则无戒”,归宗不是为了吃蛇肉而去打蛇,他是站在整体观上将这条蛇打死,所以这个行为就叫做无心,也就是无私心。这里的无心就是无私心,“无心则无戒”,也就说没有私心,虽然他杀生,但是也不能说他是犯杀生之罪嘛。好像我们公安干警看见歹徒行凶,不得已将他击毙了,这也不能说杀生,也是为了大众好,是不是?你说杀人啊,将你抓起来,天啦,保家卫国将敌人杀死,你能说他杀生吗?不对,这是无量功德。所以“无心则无戒”,没有私心的,从整体上大公无私去做的,就不能以这种一条一条的戒这么来对着这么去说了。

“无戒则无心”,这个要怎么理解呢?没有戒了你就没有心了?这个其实不是简单的倒过来,“无心则无戒”,就是你没有私心,那么就一定要按照具体情况去办事,就不能用这个戒来框框条条的套进去了。那么“无戒则无心”,就说我心中不要记住有戒,那我从此做事情什么都是很自在的,是不是?天啦,“从心所欲不逾矩”,到底能不能去从心所欲,关键就在你有没有逾矩。“无戒则无心”,严格来说,这个无心和前边的无心是两码事,如果你一个人心中没有戒律的观念,那么你这个人就变成一个行尸走肉,有时候会做错事的啦,所以不是简单倒过来,这是另外一个层次了,不能说我不懂得法律,我想去杀人就杀人,想去放火就去放火,反正我不懂得法律,没事的,不可能的。你无戒则无心,一个人不懂得戒律这种规范,那么你就会变成乱来了。

主持:针对这一句“无心则无戒”,明发表了他的一些感想,他说无心则无戒,能不能理解为无私心则不需要戒,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法,何用一切心,佛不持戒,佛不犯戒这样的话语,是不是相等的一个层次?

了空居士:对,也就说一个人真的有大公无私的境界的时候,你的行为都是圆满的,而不是说你不用戒了,其实你的行为都是圆满的,都不会违背戒的本意。就好像佛菩萨不持戒,佛不犯戒,就好像说归宗斩蛇,那个和尚本来要指责他原来是个粗行沙门,归宗大师问他你粗还是我粗,因为他驳不倒,那我在这里斩蛇错吗?这条蛇该不该斩呢?或者是这条蛇在哪里斩比较妥当呢?是不是?就好像以前有一些反动派,骂我说我是骗子,我说我骗了谁?谁被我骗了?他说我收学费,我说我是国学讲师,天下的讲师都要吃饭吧,我有没有乱收费?没有就对了嘛,如果收点费用就是骗子,那地球上差不多都是骗子吧,是不是?所以他驳不倒,是不是?所以说“无心则无戒”的意思就说一个人真正达到大公无私了,你的言行都是从整体观流露出来的,谁都驳不倒,也等于不违背戒的要求了。那无戒则无心,如果你心中不懂得做人的基本规范,那你变成一个木头人乱来了,这个是一个层次。如果还要再搞一个高层次来解释“无戒则无心”的话,就是一个人真的能够透彻理解戒的真义,那么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执著。倒过来从这方面来解释这句话也可以,从低层次来说就是一个人不懂得行为规范,你就是一个木头人,就是无心,糊里糊涂的。从高层次来说,一个人不会落入对戒律的这种法执,就是不会落入书呆子那种模式的世界,那么你的心确实就可以看得出你是达到无心,那种大公无私的境界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有对矩的理解,你才能够慢慢的达到从心所欲,是不是?

主持:既然如此,(有)如此究竟的话语,那么我们都知道佛门中除了有净土宗、天台宗,还有一个律宗,那这个所谓的律宗,因何而来呢?能否这样说,有律宗即是他们未解如来真实义而有此律宗?  

了空居士:噢,这个问题还是请六祖来回答比较好,“法无钝渐,人有利钝,迷人渐契,悟人顿修。”律宗是学什么呢?就告诉我们佛祖在经论里面有很多地方说到关于行为规范这些,所以这些重点给摘出来,就是律宗的学习资料,最根本的就五戒,五戒来自《楞严经》,《楞严经》其实是说的四戒,就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它没有特别说到不饮酒,据说这是大德在实际的修学里面概括,喝酒喝多了就乱了心性,那什么麻烦事都来了,所以就再加上不饮酒。《楞严经》里面本来就是四戒,那还有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还有比丘多少戒,等等,当然,你们说了空居士,你这不是露了马脚吗?比丘有多少戒你不懂,真的我不懂,四十八轻戒叫我背诵,我也背诵不出来,但是我懂得五戒,根本五戒。不过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你根本五戒真的落实了,其他也差不多,所以叫做根本五戒。律宗就告诉我们一条一条学习怎么去做,等等。那么假如一个人真的能够像六祖一样明心见性了,就是他不懂得戒律,他的一切言行都会规范的。所以我们从渐修来说,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从高层次来说,是慧戒定,你什么事情一看,对了,“非礼莫(勿)视,非礼莫(勿)言,非礼莫(勿)听,非礼莫(勿)动”,一看,就知道这些不应该做的。那倒过来就慧戒定,因为他有智慧,所以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因此他的心就很平静,所以我们不能说它不究竟,你可以从戒下手,戒定慧,深入境界,你可以从大德指导,言下大悟,悟入这个真正无私心的境界,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

 

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孰为戒哉?

就说你悟到了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然后你一切为人处世都是从整体观流露出来,那你不懂得戒,也一切言行都合乎戒的道理啊。无佛无众生,无我也无你,其实就大家浑然一体了嘛,证到这个不二的境界嘛。

神曰:“我神通亚佛。”

神通亚佛,就说我的神通就比佛祖略差一点,其实就说佛祖是老大,我也有个老二吧。其实这里也看得出他很自负。

师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

山神就说自己很厉害嘛,元圭大师就说你神通很厉害,我知道。山神说他的神通比佛祖略差一点而已,不比别人差的意思。元圭大师就说你有神通我也知道的,就说你最多就是能和不能是掺半的,十句里边有五句能做到,五句做不到。他就随便举几个例子,山神就被他难住了。就说哎呀你说你很厉害,我知道的,还差不多是说十件事情,你最多能够做到五件。然后他就开始举例。

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

佛祖的本事,就一般来说,十件事在七件能做,三件做不成,就说佛祖确实本事比你高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应接着山神这一招,山神说我只是比佛祖差一点,元圭大师的意思是差多了,人家七十分,你五十分,六十分不到,不及格,当然古代不知道有没有六十分,我搞不懂。

神悚然避席,

这山神被这么一说,他才五十分,佛祖随便都有七十分,他也确实觉得说的有点惊讶,所以他也有点害怕,悚,我们说毛骨悚然,就有点害怕,避席,就离开他原来坐的位子,表示恭敬。

跪启曰:“可得闻乎?”

他就很恭敬,就是跪着,因为他要拜元圭大师为师了嘛,古人很注重礼节,虽然他觉得自己本事很高也很骄傲,但是礼节这方面还是不会减,他说哎呀能不能说一下。

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

这关键词就戾,戾就有点欺侮吧,你能不能比上帝还厉害啊?东天行西七曜,其实西七曜就是说日月还有水火木金土这个五大行星称为七曜。从我们肉眼凡胎来看,好像太阳从东方升起来,然后往西方过去,就从东往西嘛,所以他就说东天行,你能不能改成从西往东呢?一方面天道的运行你能不能倒过来呢?从东往西呢?然后让这些日月星辰都从西方升起来从东方下去呢?它这句话就包含了天道东行,然后你将这七大星辰都倒过来往那边走呢?就是欺侮一下上帝吧,当然古代就说好像有上帝这么安排的,哎,戾上帝,欺侮一下吧,我就偏偏要改过来,上帝你看看你有什么办法?

曰:“不能。”

山神就说不能。

师曰:“汝能夺地只、融五岳而结四海乎?”

夺地只,我在百度上查,这地只,就所谓的天地万物这些神吧,他说你能不能将天地万物这些神都给撤掉?古人有一种说法,当然在《地藏经》有说,有什么神什么神,似乎他们在管这一块的东西——当然到底真还是假,我们以后慢慢学习吧,我肉眼凡胎——你能够将这些神灵全部给撤了?也就说将万事万物这些规律全部给打乱?夺地只,融五岳,五岳,就是东岳泰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能够将这五座山给搞在一起吗?融五岳。结四海,我们四海其实那个水都差不多通的,他说不是,将这四海都搞成一块,你有没有办法?五座山都给搞成一块,四海都连成一片,全部给打通成,当然其实是有很多河流等等会相通的,但是搞成一片,你有办法吗?五座山也合成一座,你有办法吗?天地万物这种种的现象,好像花,树啊,你都变成一个模样,你有办法吗?夺地只,就全部好像这个花草树木你都搞成一个样,你有办法吗?天下所有的鸟都变成一个样,你有办法吗?五岳合成一座你有办法吗?四海合成一片你有办法吗?

曰:“不能。”

山神说这个不能。

师曰:“是谓五不能也。

有没有哪位同修钻一下牛角尖,山神当年可能被元圭大师给吓的有点怕了,假如遇到我,假如我是山神,我就继续问,元圭大师那这个五不能,佛祖能吗?是不是?这个也很有创意吧?我不能,佛祖能吗?鱼鱼,你觉得我这个牛角尖也钻得够漂亮吧,那这个高难度,山神没想,吓怕了,元圭大师如果遇到我,我还问这个问题,师父我这五不能佛祖能吗?

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

佛能够空一切相,成万法智,其实就是说佛祖他能够清楚的知道,一切相都是不永恒的,成万法智,他有万法的差别智,你问他什么,他都正遍知,什么都知道。“而不能即灭定业”,我们首先来说定业是什么事情呢?定业就是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譬如说在佛经里面曾经说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死了,然后他来求佛祖说有什么大神力将他妻子给活起来,佛祖就摘了一朵花,好像我在《释迦牟尼佛传》里看到,出自哪本经我就不知道,好像这朵花一样摘下来了,接下来就要干枯了,你要让它变得重新接上去让它活起来,这个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就表示他的老婆已经死去了,脱离了这个人道了,也就没办法了,就这个意思,所以这叫做定业。

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

知群有性,就是佛祖对一切众生都很了解,甚至是亿劫之内的事都知道,当然严格来说是无量劫都知道,但是不能化导无缘,真的无缘,好像提婆达多,你跟他怎么说他都不理你,佛祖也没办法。

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

也就佛祖能够度很多很多的众生,但不能将所有的众生都给度尽,因为总是还有些没有缘的,还没办法度。所以就是佛祖这三方面做不到。

 

主持:讲到这里,这里讲了佛祖的三不能,有时想想自己父母,劝他们来跟随师父怎么样精进修炼,也感觉好像是化导无缘,我是无法(佛祖也有不能),也能有一个安慰了吧。

了空居士:哎呀,不是安慰,你下面读下去你就知道不安慰了。

 

定业亦不牢久,

“定业亦不牢久”,就说其实这个定业,这个所谓的定也是相对的,也可以改变的,那你说了空居士你不是说那朵花摘下来就接不上去了吗?但是你要知道,那个树还会继续开花的嘛,“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你说,国王的老婆死了不就死了吗?你们去读《如来寿量品》,也许还有下辈子吧,如果大家有缘份,可能下辈子还是做夫妻吧,不相信,你们去读《楞严经》二十五圣里边那个大迦叶那一段嘛,那个紫金光尼不是多少劫他们都是做夫妻嘛,所以说不要看今生断了,也许下生下生下生还在一起呢,所以定业也不是绝对的。

主持:有的夫妻也是恶目相对的,并不幸福,那么他们这个缘也是很深的吧,彼此憎恨,怨恨,那下一生有可能还是会在一起?

了空居士:也许会,所以就有时候就希望能够退一步海阔天空嘛。因为缘不是善就是恶,没有善缘没有恶缘,那就叫做无缘。是不是?

主持:俗话说冤家冤家,所以大家心中的怨念还是要抛弃。

了空居士:有一方特别不好,有一方能够宽容,那到一定程度不就是不同见识嘛,不是一般见识嘛,那从六道轮回来说他不就去到不同层次了嘛,那也许今生这么一了结,下辈子就各奔前程了。

 

无缘亦是一期。

“无缘亦是一期”,就说你今生可能是无缘,但是下一辈子就可能又有缘份了,四正勤不是说“已生善令增长,已生恶令永断,未生善令得生,未生恶令不生。”嘛,就说无缘也是相对的,可能是一段时间是无缘,慢慢的就变成有缘了嘛。好像同修们原来包括你明双鱼吧我们都不认识的,但是慢慢认识,大家就变成有缘了。无数的同修都这样的,原来我一个人来到互联网上,是老班长带我上来的,刚开始一个好友都没有,慢慢的现在朋友遍天下了嘛。所以说无缘也是一期,也就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段而已嘛。

众生界本无增减,

“众生界本无增减”,其实吧,也就是度众生,这个“众生界本无增减”是什么意思呢?就说其实从相对来说众生的数量是有一个定数的,度到一定程度还是会度完的,不是说度不完。我们从相上是可以这么理解,从理上来说,当你大彻大悟了,众生被你度了和没有被你度了,其实你的心态都是一样的,就是说“令无量无边众生入无余涅槃,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嘛,大彻大悟的人度众生,他就说正好有缘了,他就给你讲,暂时没缘,他就不讲,他的心是没有觉得多度了一个众生呢还是少度一个众生,没有,所以从这个理上来说就是这个意思,无论度了多少,你也不会执著,无论有多少还没有度,你也不执著,可以说不增不减。

亘无一人能主其法。

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控制这个众生界这个局面的,因为这是众生的共业嘛。所以就说众生什么时候度完了,对菩萨来说他都不用急的,他都是随缘而度,如果今生没度完,就下辈子再来,下辈子还没度完,下辈子再来,生生世世就是这么做吧,好像地藏菩萨一样,“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反正我生生世世都来吧,今生不成,下一生继续吧,是这个意思。

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

“有法无主,是谓无法”,就是进一步跟我们说,就种种的方法,这种做法,假如没有人去做,这些法也是没用的,也叫做无法,形同虚设。“无法无主,是谓无心。”这句话很多人可能会理解错,这句话如果让我来以最圆满的角度来讲,“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就说真正达到清净心,他不会执著法,也不会认为自己是主人。就好像说他不会认为法界这么多众生,也不会认为我就是来度众生的,而是随缘,遇到谁,觉得这个人该这么度就这么度,遇不到就算了,所以这个就“无法不主,是谓无心。”这就是最清净的心,这里的无心,就最清净的心,就是大彻大悟的人那种心态。

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

“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按照我的理解,佛祖也没有神通,这句话你们可能听了觉得,佛祖本来就有大神通,在《妙法莲华经》不是说如来神力品嘛,那为什么说如我解,按照我来理解佛祖没有神通,佛祖连我执都没有,他哪会执著自己有神通没神通呢?佛祖是破了我执,所以他的神通是随缘而显化,他不是认为我有神通。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就是佛祖因为他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他达到了绝对标准的无心,因此他通达一切法,也成就了无上的神通力,但是他不执著这些。他这句话其实就是指证了山神说我神通亚佛,元圭大师说你这点神通比佛祖还差远了,佛祖他自己就是没有执著神通,他才能够那么厉害,你就是执著神通,因此就比不到佛祖厉害,我说你十句五句做不到,佛祖十句三句做不到,其实你是五句做不到是绝对的做不到,佛祖三句做不到,那还只是相对,说到究竟处,佛祖是十句都做得到的,是这样,所以山神听了就很佩服了嘛。

(明菂根据录音整理,明树校对,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搜索

复制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