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论语》【卫灵公篇2】

时间:2018年2月11日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双鱼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了空居士:这里关键词就是病,我们说心病,其实就心里有这方面的担忧。那病字搞清楚了,君子是担心自己没有才能,或者是缺乏某一方面的才能,不担心人家不知道你,不了解你。社会上很多人其实都是怨天尤人,就说哎呀,怎么我会怀才不遇啊,人家怎么不重用我啊。以前我听一个人说,在改革开放的时候,这个人是湖南人,他来深圳打工,他在湖南的某个地方吧,他是一个织布厂的厂长,而且他对技术是很精通的,他不仅仅是做厂长,懂得管理,而且他原来也是脚踏实地,从工人做起的,他说他来深圳——这个应该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他想找份工作做,熟门熟路,就去找织布厂嘛,他就去那里,人家招工的人问他你会做什么?他就说从清洁工到厂长都会,因为他本来就在内地做厂长的,他说反正我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入你这个单位就好了。人家听了也很感慨,就说明这个人真的是有心来求职,然后他真的进厂,刚开始也做一些杂工,据说吧,好像他是做了三年左右吧,他真的是被升到做厂长的位置,因为他真的做人特别认真负责,很勤快。所以这个人曾经跟我聊过天嘛,我很感慨,因为我自己来说,我也是很多时候都是从最底层做起的。我别的不说,就说我在网络上十一年前,我也是从在网站里边帮人家回答一些问题,在QQ上帮人家回答一些问题,这么慢慢的到今天的嘛,所以我也觉得真的“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你真的对你自己有信心,你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给人家看嘛,是不是?你真的会爬吗?会爬就爬给我们看就行了。这个确实就是这么简单嘛,所以怨天尤人,何必呢?是不是?人家不知道你,你可以去使人家知道啊,是不是?你就想办法吧,是不是?所以孔子这句话,我也很有同感。

主持:上一章也有一个类似的话,第十四章里面,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非常强调人的能力。

了空居士:对,确实是啊,所以我以前也很喜欢唐朝郭震《古剑篇》里边两句,其他句我都忘记了,这两句以前常常在脑海里面回忆,就“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那太阿、紫剑两把剑埋在地下,都能够夜夜气冲天啊,好像是东汉一个传说嘛。

主持:我知道孔老夫子的意思就是说要为人所知,自己要有才能。这是一个方面;但另一个方面,在现代社会来说,你不仅要有才能,酒香也怕巷子深,也要具有让别人知道你的能力。

了空居士:是呀,那也是才能啊,我记得很多年前,可能十年前了,我真的忘记那位同修是谁了,他也是上海的,应该有十年,很早很早,他曾经打个电话问我,他说师父啊,做人到底是要去外边想办法推荐自己呢?还是说要学诸葛亮隐居南阳呢?我说诸葛亮隐居南阳?他说你不知道啊?我说我知道啊。他说诸葛亮不是等刘备去发现他,然后去请他吗?我说天啦,你才是诸葛亮,是不是?他说诸葛亮不是在《出师表》里边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吗?我说是啊,诸葛亮说真的还是说假的,你知道吗?他说那他写给刘《出师表》这么写,应该是真的吧,他哪敢说假话。我说他是说假的,你要去看《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很幽默,他自己将自己比成管仲、乐毅嘛,时人莫之许。人家还在笑他,你这个诸葛亮怎么这么自以为是的,孤芳自赏,会不会敝帚自珍啊?然后他还有一帮好朋友,什么水镜先生啊等等,很多人都会帮他在外面做推广啊。当然诸葛亮有没有本事啊?有的。从哪里看得出?“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还有不仅是知道天下三分,以后何去何从,何进何退,他都知道,而且他还对天下很多事情很了解,反正罗贯中笔下的那些话到底有几成真,我也不懂,最少来说,传说中木牛流马,还有那个火炮,还有那个,在诸葛亮之前,好像都是用弓,一次射一支箭,诸葛亮发明了弩,能够一次发很多支箭,那杀伤力就很大了,是不是?人家知道以后要攻击什么地方,要用什么东西嘛。要不然诸葛亮出山了,也一片茫然,是不是?最后打仗了,遇到这些难搞的地方,你攻不下去也麻烦,是不是?所以真的是要有所准备嘛,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啊。

主持:针对那些不学无术,夸夸其谈的家伙用孔子这句话是非常对治的,那么也想请教一下师父,那么对于另一种人就说他在基层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那他想要获得升职的机会,他们要从哪里下手去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了空居士:我了空居士就是一个钻牛角尖的人,那些在基层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然后他一辈子默默无闻的人,说内心话,他的才能肯定也是平平凡凡的,我不是说句过头的话,如果他的才能是超越他的同事,那就能脱颖而出,可能人家做的事情你也会做,甚至你做的最多也跟别人差不多,是不是?所以平平凡凡就是平平凡凡,如果你勤勤恳恳的做事,然后你能够有所提高,超越普通的人,那么领导还是看得出来的,如果你的才能是超过了普通的同事,然后领导不重用你,那肯定你的人际关系有问题,也就是你的性格有问题,如果你做事也平平凡凡,天天机械的日复一日地做这些基层工作,人家也会,如果人家做的跟你本事差不多,如果人家懂得搞好人际关系,那人家就比你先提起来了,这人之常情,所以人就不用抱怨我为什么就一辈子默默无闻,因为你根本也没有值得人家去闻的地方,是不是?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了空居士:求诸己,韩愈他在《原毁》里说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也就是君子对自己要求很高,对人就比较宽,当然宽也不是说能够使人家徇私枉法,也不是,就是总体来说,他就是以身作责嘛,君子吧,他一般都是要求自己去做好,去努力。小人吧,很多都是怨天尤人,推卸责任。所以孔子就给我们总结说君子啊,往往是要求自己,也鼓励自己努力,小人嘛,都是埋怨别人,推卸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孔子这句话,我觉得就比较合理,“君子求诸己”,求诸己,相当于求诸于己,小人就是求诸于人。如果当年我去拜孔子为师,我就说夫子啊,我就还是君子不君子,小人不小人的,我就又求己又求人,当然我这说的又是另外一种含义,就说我遇到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一方面自己会去努力,一方面我也会努力地去求别人来帮助我,一起尽快将事情给搞好,所以你们在读孔子这句话的时候,千万要记住,这里的求,我建议理解成要求,就是比较严格的要求自己,小人是要求别人。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孔子说君子就是求自己不求别人,小人才去求别人,那你们就不如听我了空居士半句话,做个半个君子半个小人吧,自己也要努力,也要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那就做得更加轻松吧。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了空居士:“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君子一般就不能小知,小的知道,就是一般不要叫他去做鸡毛蒜皮的事,那些小事,但是可以委以重任。小人呢,是不可以委以重任,但是可以叫他去搞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我觉得孔子这句话是给我们一个忠告,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其实这个也就是说有一点点别才的现象,当然天下真正通才的人很少,别才的人很多,通才的人比较少,所以我在《愿我们一起成长》(注:千聊直播课程)里面,特别给大家说到左脑和右脑,通才、别才,这是我师父当年给我的真传。所以让我来说吧,这只是孔子对我们的提醒,现实里边是不是?那些学历很高,或者是资历很深的人,有时候你用他去做一些小事,他们还很不高兴,甚至很不情愿,就觉得人家看他不起,你叫他做一些重要的事,他有时候还豁出去,觉得很有光彩,孔子是提醒我们用人要留意这一点,那反过来假如你自己呢?我是觉得如果你真的有本事,那么普通的事也能做好。好像我说句内心话,我了空居士,你叫我去刷厕所,我可能也会刷得很干净的,虽然我眼睛看不见,鸡毛蒜皮的事情我都可能会做好,因为我就凭着我这种耐心和细心,都会做好,所以很多事情我都是去这么去研究的,包括家里有时候冲凉房那些玻璃门的轮子坏掉了,我都会研究怎么去拆出来给搞好,家里一些小东西坏了,我虽然看不见,但是我用手都摸得出来,都会去研究去搞好,所以孔子这只是一个提醒,而不是绝对。那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之,当然也不要小看,有些小人,历史上好像高俅啊等等,有时候也能够做出一些事情来的,所以说小人他有时候也有他独到之处的智慧的,所以也不是说他一定是不好,看你用到什么点子上。

主持:是不是有的人天赋就能够大受,有的人天赋他就是去做小知的事情?

了空居士:其实这个开赋,如果你归到天赋这方面,我也觉得有道理,或者是正确来说,我也觉得没问题,那么这个天赋,我们必须来定一个定义,你是指什么天赋?这里的天赋就是指你与生俱来的那个性格特征。那些小知而不能大受的人,这些人往往是比较刻薄,心胸比较狭隘,这些人其实在某一个点上是很聪明的,就是我们俗话说格局小,心胸狭隘;那些大受的人,严格来说,大受的人就有两大类,一类就真正的至善之人,特别聪明,心胸也特别宽广;有一些就是特别厚道,肯做,忍辱负重,这些人都能大受。那些特别聪明,特别豁达的人,这个就是真的是人中俊杰了,就是很少的,普通都是那些厚道的人,愿意忍辱负重,这些人都是能够大受。

主持:再请教一下师父,师父您曾经自我评价是半个君子半个小人,那么是不是说我们跟你学习的学员们都要以半君子半小人为自己做人的一个目标呢?

了空居士:严格来说,可以用这个为目标,那么你们说半个君子半个小人,你了空居士能不能给我们详细的注解一下?行的,你要留着一个心思去研究小人,他到底有什么特征?你也要留着心思去研究君子到底有什么特征?然后你对君子和小人都能够比较具体的了解,然后你在哪个场合觉得我这个时候需要偏于君子一点我就偏于君子一点,需要偏于小人一点,我就偏于小人一点,但是永远不能走绝对,你不能做一个彻底的小人,也很难做一个彻底的君子,因为我觉得我离君子还是有距离,但是我离小人也有距离,所以我就老是在中间点这里进进退退,然后将遇到的事情都尽可能给圆起来,不就给行了吗?这就是我半个君子半个小人的真实义。

主持:那师父为什么不强调让我们去做一个完全的君子呢?

了空居士:因为我自己也做不到,所以我也不敢要求大家一定要去做个完全的君子,因为我做不到。好像孔子说“君子就不可小知而可大受”,我就想我这辈子肯定也有一些需要我小知的时候吧,不然我全部做君子了,以后小知也没得干了,那么如果说你一辈子做小人,那也不行的,一辈子只能小知没大受,不行,也就说我留了这个余地,需要大受也可以大受,需要小知也可以小知吧,我就怕大家以后完全做君子了,然后说天下没有什么大受让我去做,那不就没什么大事可去干了吗?

主持:其实师父你说做半君子半小人,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因为这个半在哪里?这个分寸拿捏是非常非常难的,其实师父给我们定的这个目标是很难很难的,我觉得。

了空居士:其实好像也不难吧,好像我有时候,打个比方,面对着那些,好像我们私底下说有些屌丝,在网络上有这种人,你看那屌丝遇到我,我一下子也将他干倒了,反正他也被我折服了,因为他们发现我原来也是个屌丝;遇到君子,人家也对我很尊敬,发现我居然也像个君子。如果屌丝和君子同时出现的时候,我又能够左右逢源,将两方面都给搞好,就好像周伯通那个双手互搏,是不是?我觉得这么做起来很有意思,所以我还是不敢像古人一样说完全做君子,我说算了,还是做半个君子半个小人。当然我还发现我们古老的太极图,如果从君子小人看,不是它画出来是半个君子半个小人吗?包括我们那《推背图》,它第一个画两个环,一个白一个红扣在一起,那种含义不是也是半个君子半个小人吗?那么你说孔老夫子还不如你了空居士境界高?不是,他是万世师表,他知道很多人与生俱来就是有小人的成分,所以怕大家堕落了,所以拼命往君子那边压嘛,那我了空居士就知道很难压到百分之百的,所以就干脆说,我跟你们说实话吧,压到中间点也差不多吧,当然孔老夫子会不会骂我,我就不知道。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了空居士:言举人,就听到他说的很有道理,觉得他好像很有才能,然后就去推举他,或者是启用他,这就是举人。不以人废言,就觉得这个人我一看就讨厌,他说话我就不想听。如果跟你们说两个人你们就明白,“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做子羽,这个人相貌长得有点丑陋,一看就不顺眼,所以孔子刚开始也觉得这个人长得这么难看,肯定是德行也是一般般。宰予能说会道,刚开始孔子对他印象特别好,所以孔子就感慨,自从宰予之后吧,他不仅仅要听人家说,而且要观察他真实的行为,所以这两句话应该就是孔子的一种感慨,就是不要因为人家说的非常好——这两句话应该送给那些初恋的小姑娘,什么白马王子,没有想到那白马跟人家借的,西装都是借的,有没有?不要被人家骗了,然后有一些看起来很实实在在,平平凡凡的人,哎呀这个没用的啦,也许这个人是最实在的,以后是最安稳的,是不是?

主持:现在人们更多的时间是处在一个网络交流中,所以以以言举人,以人废言这个现象还是蛮多见的。

了空居士:其实自古犯了这个错的人很多,人家说的比唱的好听,然后就觉得这个人很好。

主持:可能造成这种主观判断也很无奈的,因为并不是有很多的人都有机会非常现实的了解一个人,还是要看一个人平常说什么来判断,那么这个在主观判断上难免会有差错,很难免的。

了空居士:其实吧,孔子在前面有说过,子贡问君子嘛,“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你说到,你能做到吗?你不要被人家一说就觉得真的,孔子后来也说他一定要观察这个人具体做事怎么样。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了空居士:子贡也确实问的问题都难度很高的,他的意思就说老师啊,你能不能概括成一言,就概括一句话,然后一辈子来遵守?因为有时候学问搞太多,有时候忘记了,我以前去听一个课吧,有位老师号称人际关系第一人,他说了他一个课程,人际关系一百零八招,我听了真的倒吸一口冷气,一百零八招,说实在的,我们那天在说《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我到现在都记不住,如果叫我三十六计都背出来,我可能还背不出来,你一百零八招,那我连名字都记不住的。你看圣人不一样,子贡这些真的高智慧的人不一样,都是大道至简,他说有没有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可以一辈子去遵循的,孔子说“其恕乎”,就说可以概括成恕,恕,一个如字下面一个心字,如心,如自己的心,其实就是将心比心。然后后面这句话就是解释这个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是解释这个恕字,将心比心,你自己都不要,你不要,然后就不要去给别人,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去给别人。当然,我们有时候日常生活中,我这些东西是多的,用不着,人家也许要,其实这个“己所不欲”,是自己都是觉得不好的东西,我们用不着的东西也许是好的,自己不要的,觉得这个是没用的,不好的,坏的,你就不要去当作好的去给别人,是这个意思,将心比心。这个观点曾参在《大学》也说到这些,自己不喜欢上级这么做,你就不要对下级这么做,你自己不喜欢下级对你这么做,你就不要对上级那样做,大概是这个意思。

主持:这一句难度也不大,也很好理解,如果有弟子问师父您“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请问师父将如何回答这位弟子?

了空居士:如果我来概括吧,我就喜欢说无怨无悔,我不埋怨别人,我也希望自己做到不被别人埋怨,我自己希望不要留下后悔的事情,我也希望不让别人对我有什么后悔,就是说做到不要让别人搞到后悔,这个就是我的人生标准,我不埋怨别人,也希望我们努力做到不被别人埋怨,当然你说这个是很难的,但是这个是完美的境界嘛。我也不要留下后悔的事情,尽可能少做错事,我们也尽可能和别人相处将事情给做好,不要让别人也好像很后悔。我的人生的目标就是这四个字:无怨无悔。当然一般人的无怨无悔可能是指自己,我也努力能够希望和我在一起的人或者曾经和我在一起的人尽可能也努力让对方能无怨无悔。

主持:我刚才以为师父会说尽力而为、问心无愧,也差不多。

了空居士:其实也差不多。

主持:师父,如果这个问题我把它反过来问,请问师父是否有一言而可以终生不行之?

了空居士:就是害人之心,因为这个行了肯定会造成一些反作用的。要不然就是对方直接就来报复你,要不然就旁观者都觉得你这个人是不行的。

主持:刚才师父讲到害人之心,我就想到,其实有很多人他并非有意害人,而是他所作所为造成了一种伤害,但是他自己也可能并不知道。

了空居士:他为什么不知道?那就是蠢,为什么蠢?因为太自私。如果他的心只要安静一下,是知道的,如果你继续再问我,他为什么会自私?他就以为他比别人聪明。是这么来的,他以为比别人聪明嘛,想占一下人家便宜,结果就引发了一连串的不良效应。其实吧,我读了很多国学,我从去年多次跟明入说了一句话,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贾谊《过秦论》里的一句话,所以我说人啊千万不能失去仁义,失去了,你以后就没路了。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我刚才故意补一下说害人之心,害人之行都不可有,其实如果你害人之心都没有,那害人之行就更没有,万一不小心有,你还是马上会改,后悔嘛,马上改过了嘛,因为心都没有,偶尔有行,真的是不懂,所以严格来说,只要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就行了。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了空居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就是说你做错了事情然后不改,这就是真正的过错。那么做错了事情,发自内心去改,那就还不是算过错,人家说知错能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为人非圣贤,确实有些事情是考虑不周到。

主持:那他知过当然会去改,有些人他会说这样的话,他说我需要时间,慢慢来,其实他说这句话你就知道他改不了。

了空居士:因为你们不是屌丝,我了空居士还有屌丝的一面,如果是我,我就问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他说一年,我就说十一个月好不好?肯定好的,要不我就一天一天跟你减,三百六十五日,那三百六十四好不好?那六十三呢?一天一天给他减嘛,破掉他的嘛,是不是?问他为什么要那么长?能不能有商量的余地,能少一点吗?是不是?因为时间没有绝对的嘛。曾经有一个年轻人,跟我聊一个事情,就是说写一种货单,打个比方就是一张价目表来说,他就跟我说,仓库写这种清单是有难度的,很多人会搞错,我说假如以你来学,需要学多长时间才基本上没有错?他说半个月。我那个时候就用这个办法破掉他的,我就说那十四天好不好?十四天他毫不犹豫的说好,我说那十天呢?他想一想说应该还好。我说那八天呢?最后减到一天呢?因为他每一步都被我慢慢逼,我说八天和七天就差一天,你这一天是还要多操练几下什么东西呢?是不是?是那些东西列在那里就抄过来,对的很准的。最后我的结论就说如果让我去,我是马上就会,第一次就不会出差错的。因为很简单,每一项我对齐就好,人家拿钱给你,你为什么出错?是不是?发工资啊,两千块钱,拿去吧,点一下,一二三四五,你点得很准的。有说我要点两千块钱要点十五天有没有?不可能吧,那不用打工了。当然我以前在数钱的时候,数一万块钱的时候,最怕数到最后变成九十九,所以我后来有一个习惯,我数钱,我永不变更的就十张十张插在一起,然后我差不多就都可以一次数准,最怕数到最后,九十九,又从头数起,所以我就用这个十张十张搞出来,就不会出差错,所以说很多东西吧,你说需要时间,我问你,你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慢慢跟你商量嘛,所以这个你就看得出我半个小人,因为我对小人很了解嘛。

主持:就说这个过吧,我刚才想了一下,我觉得最普遍的,我们看到的这个过就是惰性,我真的也亲眼看到不少弟子跟你说,师父啊,我知道,我就是惰性啊,但是过去那么多年了,我没看到有几个人真的把这个惰性克服掉的。

了空居士:他们不愿意请我改嘛,你们谁有坏习惯要改的就告诉我,跟我挂个号,我以前有说过,你说了空居士你那么有本事?绝对本事,好不好?绝对好,一天就改好。跟我们闯红灯罚两百块钱一样,你们以后谁有惰性说改不了,跟我说,一次罚你一千块钱,然后不还你的。你说了空居士你够狠,不会狠啊,你这辈子罚一千块钱,我帮你改好了,你不就很好了嘛,是不是?你被我罚一次,你肯定不会被我罚两次的,那就算了嘛,一千块钱了空居士赶快拿去喝茶去了嘛,吃茶去。我也得了一千块钱,你从此变勤快人,不就自利利他嘛。你们不想改,要改找我就好,以后你们有坏习惯改不去就找我,我就跟你们罚钱,一定能改的是不是?  

主持:师父说的很好,就是改过用罚钱的方法来改过。

了空居士:不是,这个是我的土办法,有点獦獠的性质,不是好办法,是不是得已的,这些其实就是自己不愿意做嘛,不是说什么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主持:有时候业力的牵引也确实是非常的强大的。)那我们搞个愿力就破掉了业力了,是不是?所以现在年轻人很多是骗自己的,我告诉你,我怎么不懂呢?所以人家说如何学勤快,我说我也不想学勤快的,我告诉你们,我也很喜欢懒惰的,以为我那么勤快吗?是不是?只是我往往会再去想一下,我能懒惰吗?如果能的话,我肯定懒惰的,不能,你再去懒惰,不就等一下,下一步就不可收拾了吗?这么简单。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了空居士:“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巧言,不是说话说得特别有水平,很灵巧,不是,这里是花言巧语,花言巧语就有说妄语,说话不够事实,是指这些,也就是说的都是欺骗别人的话。乱德,说这些花言巧语,说谎话的人是会影响你的品德的,确实会影响形象,我从小就有个好习惯,我不说谎话,所以很多人都相信我,我不说谎话。“小不忍,则乱大谋”,就说人啊,有时候你心胸太狭隘,太过斤斤计较,整个局面可能会搞乱,大谋,就整个大计划都会搞乱。

主持:我看到朱熹的注解,他就说小不忍,比如说逞匹夫之勇是小不忍,然后他还提到妇人之仁也是属于小不忍,这个师父您怎么看?

了空居士:妇人之仁,就是特别好心,那朱熹这句话我还是觉得很赞叹,我还没想到这个角落,他这种忍,妇人之仁,就说他特别好心,这往往是出现在父母对儿女那种溺爱,儿女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他都舍不得,这样以后儿女就太过娇生惯养了,可能对她的人生也是有影响的。像我们这些穷孩子,我们真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我们心中真的没什么困难的。

主持:这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还是好理解,关于前面四个字,巧言乱德,明奏请教师父,他说跟女朋友在一起,说一些花言巧语也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嘛。

了空居士:那你说的是为了活跃气氛,那不怕啦,明奏,能不能举一句给我听一下,看看花到什么程度,巧到什么程度?

主持:总是说一些赞美女孩子的话吧。

了空居士:还是明奏说吧,这个还是我有资格,因为我是男人嘛,我也是谈过恋爱过来的,资深的人嘛。所以我看一下他这句花言巧语看看水平怎么样?

主持:明奏说就是大家都能看出来的花言巧语。

了空居士:那就不花也不巧了,大家都看得出来。

主持:但是如果说女朋友貌如西施,也蛮好的,也不是花言巧语吧,我觉得。

了空居士:就好像如果有人跟我说师父啊,你像白马王子。我肯定就哭了,说你在讽刺我,因为我本来就丑八怪一个,你怎么能说我是白马王子?连马都没有,是不是?所以我听了都会哭了,我不是气,是哭,伤心得要死。(主持:男女恋人之间也要实事求是吗?)不是。我觉得就是说开玩笑也好,赞美的话,也不能赞美得太过了,太过了被人家笑死了。

主持:虽然此为巧言,但也并不乱德吧。

了空居士:这句话如果说赞美女朋友比西施还漂亮,那这个要说乱德也没那么严重,但是还是有一点点太过妄语了吧,有个才女跟我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

主持:明奏接着问师父那是不是要在有事实的基础上再夸大一些就可以了。

了空居士:让我来说,我就喜欢这样。如果没有事实,说的那么大,因为有时候有些人也有这种性格的,有时候你夸得太大,他甚至不高兴,以为你在讽刺他,当然你们跟我怎么夸,我都无所谓,反正我傻乎乎的。

主持:师父,您这样说,可能以后明奏在他女朋友面前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了空居士:在事实的前提上加个百分之三十吧。

主持:师父您总是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君子慎独,可是女孩子真的喜欢听一些好话的,而且是恋爱中的女孩子嘛,可能智商都会比较低,辨别不出事实与虚妄的差别。

了空居士:恋爱中的女孩子情商比较高,不是智商低。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了空居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就是人去弘扬大道,才有可能,不可能大道去弘扬别人,那么这两句话可能有点抽象,你们听了人能弘道,了空居士你在讲经说法,不是你在弘道吗?那么道能弘人,哪有道能自己弘人呢?道在哪里呢?不是,你们这么理解就是不知道。人能弘道,你这个弘道的人必须对道要有了解,对道有了解你必须有去践行,必须要去做,才说明你对道真的是了解,真的是有体证,反过来,就不能只是用嘴巴告诉大家这些大道理,讲完之后,你自己也没做好,那就麻烦了。那你们说了空居士完蛋了,你搬起石头不要打到自己的脚?不会的,如果以我自己对大道的了解,对大道的践行,最少我就搞了一句“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嘛,就跟孔子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个道理是一致的,而且我努力学习“朝闻道,夕死可矣”呀,而且我给大家剖析这些事物的时候,很多都是我自己体证过。所以人能弘道,我多少是弘扬这个大道,这个实实在在这些道理,非道弘人,我们不能夸夸其谈,那没用的。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了空居士:孔子说他曾经整天不吃饭,整个晚上都不睡觉,在思考,觉得没什么收获,不如学也,不如好好地来学习,自己在那里想啊、思啊,等等,荀子《劝学》里边有“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也有类似的话,说的很有道理,前面《论语》也有一句话,学而不思,还有思而不学——学而不思,学习但是没有去思考,则罔,就是说很茫然,糊里糊涂,书呆子,教条主义,思而不学则贻,很危险,很危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整天思考问题,然后不学习,为什么很危险?想不出什么东西的,最后浪费时间嘛。现在这个问题我来问你,我来问你一个大圣人,他是思而不学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在菩提树下坐了四十九天,不吃不睡嘛,如果孔老夫子在世,我就说夫子,有圣人释迦牟尼四十九天不吃不睡,结果大彻大悟,何解?是不是?我真的有点像宰予,差不多吧,宰予当时也有些问题是公开站起来问孔子的,可能我那辈子没有跟在孔子那里,不然孔子很感慨,怎么有两个宰予?当然你说幸好幸好,释迦牟尼佛和孔子好像同一个时代,那个时候交通信息不怎么方便,也许人家不怎么知道,就是我出生在那个时候,孔子也可能不会被我问到这个问题,那么现在两千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我现在问你孔子这句话如何评论,是不是?整天去思考,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没有什么收益。那人家释迦牟尼怎么有收益呢?(主持:可能孔子的意思就是说这些思就是非正道而思。)那我孔子会非正道而思吗?孔子是说他自己,不是说你我。那麻烦了,这句话,当然也有两个大宗师也反对整天坐在那里发愣,一个是维摩诘居士说舍利弗,不能整天在树林里打坐,还有一个怀让,也说马祖道一整天打坐就想成佛,就跟磨砖差不多,幸好也有两位反对,那么这两位都是佛门的大德啊,那如果我遇到怀让,我就说释迦牟尼佛不是在树下坐开悟的吗,怀让大师。维摩诘居士假如喝我,我就说你去问释迦牟尼佛,他也是在树下坐了四十九天,我才坐多长时间呢,你就来说我,你懂吗?这些都很厉害,是不是?在座的同修,有何见解?现在孔老夫子也遇到我宰予似的人物了。

主持:明奏说是不是这个思就是空想?

了空居士:那释迦牟尼在那里实想吗?是不是?一空一实,是不是?那孔子曾经思考问题的时候,他也读过不少书了嘛,也不是一生下来,呱呱坠地就开始在那里不吃不喝想啊,他也是长大了想啊,也读了不少书,是不是?(主持:是不是要问孔老夫子所思为何?)那这个就麻烦了,我也不知道思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不吃不喝不睡觉,反正不睡觉最少他搞了一天一夜吧,他说无益,没什么收益,是不是?这个问题可能嗡同修出来说一下就比较好,因为嗡同修在国学方面还是有独到之处,现在我就出这个问题。

主持:嗡同修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说佛教有以心传心法门,可以直接获得圣贤来领悟,而儒家没有,只能全部都要实践才能理解。

了空居士:你不要骗我,佛教,谁叫的佛教?有佛教的时候,我们今天那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就不用举起袈裟角,当时天下谁知道什么叫佛教,是不是?佛教是后人说的嘛,是不是?叫做佛教。好像你嗡同修今生如果是有大成就了,以后你就可以搞一个小鸟(嗡同修的网名)宗嘛,是不是?好像智者大师在天台就叫天台宗,嗡同修以后你的网名叫小鸟,你就搞个小鸟宗吧,也很厉害了,你就变成开山祖师,像我们崂山派的孙玄清祖师,后世称他金山派吧,因为孙玄清号金山,是不是?就这样嘛,也很厉害了,所以说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现在卡在这里真的是左右为难,因为释迦牟尼佛也是儒释道响当当的一代大宗师,不是开玩笑的。

主持:明乏说不遇真师莫强猜,其实孔子是表达这个意思吧?

了空居士:那释迦牟尼佛也没有遇真师呀,他也在那里思嘛,思了大彻大悟,天人师,你要遇到真师,他就不用了,算了,自己来这里想想吧,是不是?所以这个问题有趣吗?你看怀让和维摩诘居士也叫人家不要老是在那里坐,但是恰恰就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就在那里坐了四十九天,所以这个问题难度高吧?我请一位大宗师来,这个大宗师也是厉害的,他一出来你们就知道了,那是谁?老子。老子有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那里坐开悟,孔子在那里想半天没有用,到底是什么?《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孔子终日而思,主要是从知识这方面来说,释迦牟尼佛树下而思,主要是匡正世界观的问题,一个是道的层面,一个是学的层面,也就是术的层面。现在明白了吧?是这样,所以孔子他整天在那里思考,其实就是对知识没有增长,释迦牟尼佛树下他是匡正世界观的问题,所以释迦牟尼佛他树下开悟是悟到了缘起性空。那你说怪事,那么儒家看来世界观就不端正?因为孔老夫子也没有菩提树下坐几天,你以为孔子没有,孔子可能像六祖一样,“外离相为坐,内不乱为禅”啊,我怎么知道啊?你看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动、非礼莫言,是站起来的时候注意呢?还是坐下去注意呢?还是躺着注意呢?行住坐卧都要很注意,那是不是很厉害了,是不是?你看《庄子 人间世》里边所讲的,孔子对颜回讲《心斋》,人家境界多高啊,“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些都是实修的功夫。所以请大家记得,孔子这里终日不吃不喝去思考,其实是说知识方面的增长,那么儒家重视这种内省的功夫吗?重视,从这个非礼…非礼…,曾参更说的清楚,“正心修身”,先正其心,先诚其意啊等等,说的不是很清楚吗?所以这两位圣人这些叫法,这些说法其实是一致的,不矛盾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