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论语》【卫灵公篇1】
时间:2018年2月4日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双鱼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文字校对:明励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了空居士:赐,就是端木赐,就是子贡。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就说你是不是认为我是很博学,识之,就说很有知识,就是广学多闻,是不是觉得我才学非常渊博了,是不是?
对曰:然,非与,就是是啊,难道有错吗?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说“非也”,不是。“予一以贯之。”他说其实我是以一个道理而贯彻一切,这个我们在前面说,夫子之道一以贯之,那就是忠恕。我备课备到这里听了都很高兴的笑了,我曾经跟大家说,我去拜见我师父的时候,我师父一句话差不多让我通达所有国学,就说圣贤的世界观是整体观,圣贤的一切言行都是从整体观流露出来,我师父说这句话,我豁然开朗。然后我从此看什么书,我都在寻找这个痕迹,发现确实是。其实吧,因为你掌握了这个核心,然后你去为人处世,你永远不会错的,你知道吗?因为你已经掌握了一个绝对的标准,你看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佛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看《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你看曾参《大学》“正心修身”,心要正,正就是要整体观,你看都一样的,所以这些圣贤他一辈子说的话都是一个标准流露出来,就是一以贯之。所以他们一生说了很多话,做了很多事,真正称得上圣贤的人都是一以贯之,而且他们这个一是一样的,所以我说我师父一句话使我可以说通达一切国学。当然这句话你们说了空居士你可能牛皮吹得太大,反正我现在慢慢将牛皮在吹,看看以后大到什么程度。我在哪里吹啊?在千聊里边,我们开了很多经典小说啊,历史啊,我都会进去点评,大家可以看我哪一点点错了,你们能够将我驳倒,那就说明我一以贯之给搞偏了,如果我每一个点你们都驳不倒,那也必须相信我也一以贯之。
主持:就说孔子他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忠恕之道,是吗?
了空居士:对。
主持:嗡同修请问师父,忠恕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直对所有的人都将心比心呢?
了空居士:对,你说那跟敌人战争的时候是不是要将心比心?恰恰也是。你说那你想什么敌人也知道,敌人想什么你也知道?没错,但是只是他挪动一个槛级就好了,譬如说我们从常理上,敌人是觉得我一定这么做的,我就知道敌人会认为我这么想,那我就反其道而行之。你看孔明在败回五丈原那个时候,每天那个灶不断的增多,让敌人有个幻觉,就觉得原来他沿路上有埋伏了很多军马,不断的归回他的大本营嘛,所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相反的,据说我们这个桌子有个抽屉,据说是孔明发明的,古代没有,你看连环画,三国演义,里边那个桌子没有,是三个木板这么架起来的,下边空的,据说这个抽屉是孔明发明的,据说他临死前,有些人也去观察他吃饭的饭量,但发现很奇怪,司马懿派密探去探,就觉得很奇怪,说孔明每天饭量还很大。你说饭量和身体健康有什么联系?是陆游还是辛弃疾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这句话吧,假如你还能吃很多饭,就说明你消化功能好,那个什么李东垣《脾胃论》嘛。所以他还能吃饭,饭量大,就说明身体好,消化功能好,力气还在,所以武功也在,头脑还好,所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所以孔明当时也利用这个反间法,反过来,他就每天都叫他手下人送一定量的饭量,按正常人的饭量送进来,其实他是吃不下去的,他是装在那抽屉里藏起来,然后再想办法带出去扔掉,使司马懿有个幻觉,孔明其实没有病,他是装病的,所以说以将心比心,然后再反其道,就神出鬼没了嘛,空城计也是。
主持:师父,您一以贯之的一是什么?
了空居士:整体观。我师父就传我整体观,我就是整体观上建立目的与方法。我从小是懂得目的与方法,但是对整体观还很模糊,去到我师父那里,他一说我豁然开朗。
主持:我们今天跟着师父学习《论语》,学习的目的肯定是要将它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那么我们把《论语》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一是什么?
了空居士:可能你说孔老夫子的忠恕,你了空居士的师父是整体观,你了空居士自己还有个目的与方法,那这三者怎么搞啊?其实吧,目的与方法已经是属于术,我从小就悟得一点小术,属于术,那道呢?那就是整体观,道,说到最地地道道的就是整体观,道的真正起用,就是忠恕,忠恕的最通俗的称谓就是将心比心。我这么一说大家就清楚了。我们要整体观,怎么叫整体观呢?人要有忠恕啊,帮别人的时候要忠嘛,对待别人的时候要恕嘛,人家有什么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宽容,我们要求自己就要忠,面对别人就要恕,只要你做到忠恕,你就是真正的将心比心,然后再以将心比心这种前提下去建立目的与方法这种术,就战术。刚才前面那三个环节其实是叫战略,整体观就是战略,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忠恕,忠恕再说的更具体一点,那就是将心比心,然后在良好的战略前提下,再展开目的与方法具体战术的实施,那你不就各方面就能做得很到位嘛。
主持:感觉师父刚才的解读有一纵一横的概念在里面。
了空居士:是的,纵,就是目的与方法,横就是将心比心。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了空居士:一个是失言,一个是失人,后边还有个结论,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知者,就是有智慧的人,知往往是通智,你说师父不通好不好?就是知,你能不能解释?能啊,你真正对事物都了解得很清楚的人,这种人不是有智慧的人吗?真知者,他面前的任何事物任何现象都了解得很透彻的人,他不失言也不失人。那反过来我们讲前边那两句,“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可与言,可以跟他说话,而不与之言,但是你没有跟他说,这就是失人,就是错过机会,错过了这个人和你交朋友,失之交臂。“不可与言而与之言”,不该跟他说的你反而跟他说了,那就是说你说漏嘴了,就是不该这么说的,不该说的你说了,这个就是失言,就是说错话了。所以这两句话非常精辟,后边就下个结论:“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也就说真正有智慧的人,他都会将每一个机会,每一种机遇都抓得很准。那这句话有什么现实意义?现实中很多人喜欢后悔,说哎呀早知道不跟他说,哎呀我当时为什么不跟他说呢,是不是?这种现象怎么评价?非真知也,也就说你这个人缺乏智慧,这个很客观。
主持:师父,如果智慧还不够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宁可失人也不要失言?就说这两个比较起来,情愿失人也不要失言。
了空居士:其实这个就跟太过和不及差不多的,你失去人,有时候也失去一种机会,你说错话有时候也惹来一些麻烦,其实都是麻烦事。我说这两条,你们说师父啊,听了我也是头晕晕的,以后也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了,这才是最麻烦的,失言失人两头都不是,怎么办啊?我也自知之明,我也非真知者啊,所以怎么办啊?有没有个万全之策啊?其实我跟你们注解这句话,天下很多人会注解,少我了空居士也没所谓。我相信在座百度上查一下,这句话很容易理解,讲不讲没关系,没有建设性,这就是我了空居士,那么我给大家注解这句话之后,最主要是送给大家一句话,说话要把握分寸,也就是说把握分寸之后,你又不失言又不失人。那怎么把握分寸?假如你有事情需要别人帮忙,你真诚地去求别人,好话是不用本钱的,自古说礼多人不怪,一片真诚地去求人家,不要想——我去求他,他不知道愿不愿意帮我啊,不要我说了很多好话,然后人家也不理我,我不是很掉价吗。如果问我:你说搞将心比心,我跟人家求人,说了那么多好话,如果人家不帮我,我不是浪费表情了吗,很掉价了吗?(主持:如果来问我,我就会跟他说,求了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你不求百分之百的没有)那等下结果求了真的都没用,那不是百分之百都没有了嘛,而且他说师姐我这个人求人很少成功的,我都没有求都知道百分之九十九了,那怎么办?你就不要求了嘛。我就不是,如果他问我说求了人结果没有用,我不是很掉价?我就问,你有什么价,价在哪里?求完之后你掉的那个价你捡起来给我看看,你掉的什么价?你说我浪费表情,我们脸上这个表情不是哭就是笑,不然就是毫无表情,很淡然嘛,反正脸上不可能说什么表情都没有,是不是?你刚才没有求的时候就有一点茫然,有一点失落,也是表情嘛,你去那里说了很多好话,客客气气,也是一种表情嘛,搞来搞去总是一种表情,也不浪费,不增不减嘛,求了再说吧,也许求了成功呢?我告诉你,你求了失败,其实一点掉价都没有,也一点浪费表情都没有,求了成功了不就都赚了嘛,也就说我叫你去求人,其实就是有赚而无亏,最多是保本,为什么不去求呢?所以在这方面,你不怕该说的不说,不会,该说的你都说了;那么你说不该说的你说了,求错人了,结果人家说他没能力,或者他不愿意帮我,你没什么损失啊。所以说失人失言,你真的一定要看,真的失了人了吗,真的失了言了吗?如果按照我这个思路,其实这句话用起来就很好用了,我们说是非就不要了,就不能随便去说别人的是非;有事情求人家帮忙,这个你可以努力的去求,赞美别人的话,你可以随便说,说别人缺点的话,不能随便说。改天你们去看《遗教三经》-《佛遗教经》里边说迎风扬沙,当天吐痰,还有迎风拿着火把,这三个比喻,就知道了,所以不要被孔子这么说,你们吓死了,就是你们太不了解孔子了,我就很了解。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了空居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虑,就是长远的打算,必有近忧,就有事情出现了,你没有事先考虑好嘛,就突然间事情就来到你面前了,那不就很麻烦了嘛。
主持: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远虑吗?还是说要把事情分一分。
了空居士:其实吧,让我来说,任何事情都是必须远虑的,不然你们举你们认为不用远虑的事情给我听一下吧。
主持:吃饭也要远虑吗?
了空居士:吃饭有什么远虑,你们知不知道?那你考虑家里要有柴米油盐,当然,现在的柴就是煤气啊,管道天然气里面有没有钱啊,是不是?如果你这些不考虑,你就突然间没有大米了或者是天然气被停了,那你说算了,我就出去吃大排挡,那好啊,但是你吃完还是要去搞这些事情,如果正好外边下着大雨,很不方便。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了空居士:这句话要解读最好倒过来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如果我们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参考,刚开始你看到“躬自厚”,躬,反躬自省,躬就指自己,自厚,自己很丰厚。如果一个人问我躬自厚是什么意思?那我就不懂了,厚此薄彼,就是对自己很好了,那读到第二句,而薄责于人,责,就是责任、要求,薄责于人,就对别人要求比较低,就负的责任不要那么重,对自己很好,对别人要求也比较低。则远怨矣,远怨,就是远离怨恨,也就说怨恨他的人就会很少,不怎么会怨恨他。所以这句话,一个层次一个层次,越看越明。那倒过来,远怨,薄责于人,厚,对自己就要厚,就知道了,原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怨恨你的,埋怨你的人就少了。
主持:师父,你帮我们分别的来分析一下,有这样几种人:一种人就是严以律己,也严以待人;一种人宽以律己,也宽以待人;还有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也有宽以律己,严以律人。分四种人吧,师父你来点评一下吧。
了空居士:我们一种一种来,就说严以律己,严以待人;然后再搞一个相反,宽以待己,宽以待人,这个就是第二种;第三种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第四种就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严以律己,严以待人,那么你说我来钻一下牛角尖,如果我在旁边帮你写上四个字,说以身作则,或者是秉公执法,然后问你这跟严以律己,严以待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主持:我觉得差不多,几乎可以划个等号。)当然你说几乎是对的,我就觉得不是,我还是一以贯之,我就从整体观,我严以律己也是必须有依据的,我严以待人,也是必须有依据的,我和大家一视同仁,这才叫做秉公执法,以身作则。秉公执法有个公字,以身作则有个则字,也就是以公为参照,以则为参照,再来谈我严以律己,严以待人。譬如说有个法律法规,我也遵纪守法,我也希望你们遵纪守法,你们违犯了,违犯了哪一条,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才叫做秉公执法,以身作则。那如果只是口头上严以律己,严以待人,那周扒皮,他可能三点钟也起来活动了,只不过他们活动的方式不一样,他就在那里装鸡叫,叫工人起来了,然后他可能踱着方步,看着他们干活,你看起来——我周扒皮三点钟起来,你们长工三点钟起来,我周扒皮还要先起来一点来叫你们,还学鸡叫,你们以为我那么容易啊,我比你们要求自己还严,我可能两点五十分就要起来做准备工作了,你们起来的时候可能是三点十分了,我周扒皮是二点五十分就开始站在这里学鸡叫了,你们以为叫一声就起来,可能叫个五六声你们才知道,那周扒皮说工人们,你看我作老板的以身作则,起得比你们还早。朱元璋不是说“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是不是?也就是说真正的严以律己,严以待人,你必须以身作则和秉公执法,必须有个客观的参照系,你不能为了你个人目的,周扒皮是为了榨取工人们剩余劳动时间,是不是?本来人家是五点起来,他三点钟就开始叫人了,是不是?
主持:师父,我觉得你用周扒皮来比喻,没有现代感,我们不如说在现代社会里有很多社会精英人士,或者不说精英人士,我觉得但凡工作责任心很强的人,他都是严以律己的,因为他是要把工作做到最完美的人,他肯定对下属的要求也是严以待人的,也是要求很高的。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也必须有一定的工作规范的。(主持:肯定是有一个工作规范在里面的,我只是想跟您探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有这样的,特别是那种责任心很强的人,他肯定是一个严以律己,严以待人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就给人一种冷淡刻薄的形象。)只要你有一个工作规范,我们以《劳动法》作为参照,那就可以了。比尔盖茨在《百度百科》里面曾经说过,他有时连续几天几夜坐在电脑前,不吃不喝不睡,但是他不能要求他的团队跟他坐在那里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睡吧,是不是?(主持:也可以,如果是为了完成一个case嘛,要求团队一起加班,这也是在工作范围里面嘛。)以后谁打你的工就会死人的,如果比尔盖茨叫我去,我就在那里当作晕过去,躺在那里,看你怎么办?你叫我我老是不应你,你抬去医院,我让你抬,就好了嘛。(主持:那就炒了你嘛。)那炒了就炒了,我本来就跟你辞工了,我还怕你炒吗?我本来就是等你炒我才可以讨点劳动赔偿嘛,我跟你辞工还没得赔偿呢。所以你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关系,一定要有个参照物。
主持:在工作范围他做到严以律己,严以待人,就是对这样的人,师父你认可吗?
了空居士:不认可,一定要有个客观的标准,你怎么能够认可,你是你的能力,我是我的能力,你是你的待遇,我是我的待遇,我怎么能够跟你一样呢,必须有个客观的标准,做到大家心服口服,我这么要求你,你愿意留下来,不愿意走,不能逼人家。
主持:照你这样说,这个团队是很难带的。
了空居士:团队都难带的,天下哪有好带的团队。孙悟空都不听唐僧的话,猪八戒整天发牢骚。你以为团队那么好带,都没有的,所以必须要有个客观的标准,用这个客观的标准做到大家心服口服嘛。所以说严以律己和严以待人都是必须有个标准,有个谱,不能说这么样的。
主持:师父你再点评一下宽以律己,宽以待人。
了空居士:宽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就是大锅饭,阔公家之气,这是叫做歪风邪道,不行的。天下哪个人敢说,宽以待己,宽以待人,那你请我去吧,我天天去那里大手大脚,吃喝玩乐,你看你有多少资源让我来宽呢?是不是?天下有吗?没有的,一定没有。你说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饭得饭,那本来就是你的福报嘛,享用的也是你的嘛,当然极乐我们谁都没办法当下体验你要什么就有什么,这个不在三界内,是不是?所以宽以待己,宽以待人,这个也是相对的,也是要有一定的参照,不然是不可能的,哪个人敢让人家去任所欲为呢,不敢,我也不敢。(主持:这种人用现代话来说他心很大的,他对自己也没有什么要求,然后他对别人也比较宽容,神经比较大条的,这样的人也是存在的。)我知道啊,但是这些人往往穷得要死,他本来一无所有。
主持:说不定量大有福大,也不见得穷得要死呢,傻人有傻福嘛。
了空居士: 你找一个人让我去投奔他嘛,我愿意投奔,是不是?我以前不是说,有些人批判我收学费,我说如果有人供养我,提供一切衣食住行给我,我一分钱不收,连以前收的学费都可退回去,甚至说你们想我退多少我就退多少,你们给我一块钱要我退一万块钱都可以,是不是?反正我就跟你要就行了,我愁什么,乐得做个好人。宽以待人,宽以待己,是不是?
主持:师父你的意思是这样的人往往是没有什么社会成就的,对吗?
了空居士:没有的,而且这种制度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人都有私心嘛。
主持:师父你再点评一下宽以律己,严以待人,这样的人好多。
了空居士:很多,周扒皮就是嘛。不然你们上海的包身工,那个老板娘不是吗?幸好你出生得晚,不然被抓去做包身工才知道,你不是说她那个手脏得要死,化妆啊,搞头油什么,然后在水里面拨几下,然后就烧开一下,温一点,管它开了没有,就给工人喝,是不是?书里边这么写,起三更,睡半夜,两头见星星,我记得里面有这个顺口溜,这个大把。
主持:确实生活中遇到不少人感觉很刻薄的,确实是严以待人那种,他是生性就是刻薄的呢,还是说他胸闷呢,胸部络脉堵塞了,所以他总是不开心,很压抑,你觉得是哪种呢?
了空居士:应该是他天生是很刻薄的。
主持:那天生很刻薄,这个天性要改过来,好难啊。
了空居士:不会,他有一天被刻薄了,他可能慢慢的也会将心比心嘛。
主持:就说刻薄的人要遇到更刻薄的人才会回头,是吗?
了空居士:也不是,有时候遇到那些宽广的人他有时也会心生惭愧,也会的。
主持:师父您向来说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才是我们为人的一个标准,对吗?
了空居士:对,但你们要知道那个宽也不能宽到无政府主义,那个也就不可收拾了,就是变成傻瓜了。其实任何一个场合,要学会用制度管人,也就是秉公执法,以身作则嘛,要有一定的规范。那么你说普通的一些场合,都根本没什么制度,那么我们就所谓的入乡随俗,所谓的按良心做事,总是有形无形都有某一些参照的,是这样。那么有些人说我就不参照,怎么办?不参照,往往也会引发群起而攻之,是不是?所以其实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就是不要去引发这种群起而攻之这种现象。你看秦始皇够厉害了,人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所以那个贾谊就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说秦始皇你们秦家王朝就是太苛刻了,不懂得照顾好天下人嘛,所以人家就起来造反你,一下子就没有了。所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了得到更多人拥护我,变成你所到之处就容易成功,这也是老子的无私成其私嘛。
主持:就是说如果暂时还做不到,跟你讨价还价一下,那三种做哪种?
了空居士:反正不管怎么回事,不管你能够宽以待人呢还是严以待人呢,最好你还是一定要小心,先严以律己,也就是你才有一个说话的本钱,如果你自己都乱了套,你严于律己,严以待人,有时候人家也无话可说,如果你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就很容易群起而攻之,宽以待己,宽以待人,最后麻烦事都落在你头上。所以严格来说,首先最基本要管好自己,否则你都没话说的。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了空居士:第一句话就说有些人做事都没脑筋的,都没有考虑周到,甚至想都没想,就觉得“哎,好像凭着感觉啊,我就是这么做啊。”好像那些喜欢赌钱的,他就什么工作都不做,亏了很多钱还去赌,那些喜欢玩游戏的,他就往死里打,然后眼睛快打瞎了,他也好像愣一愣也不怕,继续打,问他打游戏有什么好处,他也不知道,就继续打,孔子说我也一点办法都没有。当然你们说了空居士你这个人喜欢咬文嚼字,这句话里面最难解的是哪个字?末字,其它都好说。末,也有一些书说未,说这是错别字,因为末字和未字,一个是上边长,一个是下边长,几千年传下来的话,会不会刻或写错了,到底是末还是未呢?未就说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啊?不知道。末呢?再加一个字,相对的什么字?就是本,本末。那就说老师啊,这些做事糊里糊涂,想做就做,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做,他都去做的,这些人你有什么好办法?孔子说,一般的办法都找不到,没有那么好都找不到,所以从根本上,教好不可能;那老师能不能教一点点,本搞不好,教点末好不好?孔子说末也没有。是不是?我这么一说,你们知道用个末字是对的,想改变一点点都没办法,这些人很难搞,真的难搞,我一点办法都没有,根本的办法没有,那么枝末的办法有没有?也没有。那对了,就用个末字,最精彩。
主持:师父,你手下有这样的员工,你如之何也?
了空居士:我带你去问大宗师释迦牟尼佛,刚强柔软,柔软刚强,没办法就杀掉算了。驯马师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你也有杀人吗?世尊说没有,不要它,不理它嘛。不理它和杀掉有什么区别?不是还活着吗?问谁啊?问韩非子,韩非子在哪里讲?《坚瓠》。就说齐国有个田仲,田仲跟外界没联系的,什么都不理别人的,就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宋国有屈谷,就是会种瓠,葫芦瓜,他种的葫芦瓜:皮厚得里边都是实心的,而且硬得要死,砍不开的,想搞好中间挖个孔来装东西,都是实心的,没得挖了。他听到田仲那样清高,带了几个葫芦瓜想去拜访他,去送给他,那田仲这方面还有点聪明,他说你这个葫芦这么硬,你送给我有什么用啊?我没办法砍成两边来做水瓢,砍成两边都砍不动,就算砍得动,里边都是实心的,也没办法挖,我也不用费这个力气去挖这个,我随便去买个其他葫芦瓜不就蛮好嘛,他说我不砍开,想中间打个空洞来做装酒的瓶子,打不动啊,整个都是实心的,像一块铁一样,有用吗?你这个葫芦送给我做什么用呢?韩非子最后说那个田仲其实就跟这个葫芦瓜差不多,活在世上只会吃喝拉撒然后就没有用了。以前我记得我们读初中的时候,老师开玩笑说,那些学生学习不认真,只会吃饭,然后上课就打瞌睡,他说制粪机,制造大小便的,东西吃进去,然后拉出来就大小便,那你其他事情都没有做,他说千万不能变成制粪机啊,同学们啊,所以我说这个葫芦瓜就有点像制粪机一样了。所以说很多事情真的……就像韩非子用坚瓠这个比喻就知道了吧。(主持:我好像没有听明白。)就是说那些不听话的,一点都不能用,炒掉他就好,管他去死,是不是?佛祖跟驯马师说杀掉它,其实不是杀,就不要它,然后该怎么生就怎么生,该怎么死就怎么死,反正就是它个人的事了,就跟那个田仲一样嘛。
主持:那么这些不知道如之何如之何的人,他们是智商的问题吗?
了空居士:不是,好像喜欢喝酒的人,我曾经亲眼看见,喝到今天去住院,说酒精中毒,明天好一点,他又在喝酒了,喜欢赌钱的人,赌到砍掉一个右手,他还用左手去赌钱,喜欢打游戏的人,父母不管多么伤心,多么生气,他都天天泡在网吧。你说这些人会智力下降吗?打游戏打得很好啊,赌钱也赌得呼三喝四,也不错啊,喝酒也神采飞扬啊,侃侃而谈啊,从来没有看到目光呆滞的,没有,所以其实这就是一种执著吧。就好像那些狗喜欢吃大便,你说那些狗很笨吗?不是,他们也很精灵,猫也不吃大便,也不是说那些猫就特别比狗聪明很多,也没有。有时候也是一种习惯的问题,佛家说业力吧。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了空居士:“群居终日”,就是很多人整天就混在一起,游手好闲。“言不及义”,义是什么?义就是大义,正义,也就说他们所谈的都是没用的内容,都是是是非非的,没有这种正义的,中用的东西。“好行小慧”,就喜欢耍点小聪明。“难矣哉”,孔子说这些人也是很难搞,很难教的,就终日游手好闲,嘻嘻哈哈,不务正业,还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教的。正好跟上边那个不曰如之何如之何那些人,其实这两种有点类似,但是性质有一点不一样,那种不曰如之何,那种人特别固执,一意孤行,这些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这些就是游手好闲,所以这两类人都非常难搞的,也就说真的是不中用的。
主持:为什么说这种人难教啊?这样的人是很难改造的吗?
了空居士:一种是性格很固执,一种就是自以为是,这两种人孔子都说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不要说根本改变,枝末改变一点都没什么好办法。
主持:如果有人说我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难道还要每言必及义吗?那累不累啊?
了空居士:群居终日,终日的意思就差不多天天是这样,整天是这样,我们平常说你整天什么,其实是说你天天,每天都是这么做,不是说你只有今天这一天,只搞一天,人家不会说你,是经常,每天都这样,人家才会说。
主持:孔子可以说是千年教育界的老大了,他也在说如之何也,难矣哉,他也没办法了,那这也是很悲哀的,好像对这两类人。
了空居士:是的。(主持:所以教育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不是,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你不能说老母鸡很悲哀,老母鸡如果遇到一个好的鸡蛋,它能够孵出个小鸡,你搞个臭蛋给它,它也真的没办法,但是一个好的鸡蛋没有老母鸡来孵,当然你说现在科学在搞那种电热箱也可以,你必须有个热源嘛,不然也搞不好,鸡蛋不会自己变成小鸡,所以说教育教育,教书育人,传授道理,将人培养成材嘛,也就说你必须也是有这个好苗,人家来栽培,如果你那个苗都是半生不死,也很难搞,我说玉不琢不成器,那搞个大便给你去琢,你说了空居士怎么说话这么不文雅?不是,我说话都文雅的,因为这个大便是出自《楞严经》,以后讲到先佛世尊四种清净明诲里边,世尊讲到如刻人粪,我说话都是引经据典的,大便就是人粪,搞个大便让你去打磨,你能够打出个美玉吗?不可能。
主持:那么如何去客观的看待面对这个现实呢?就说这个是石头,而不是玉。难道要站在三世的高度上去看,来安慰现实中的自己吗?
了空居士: 不是,你又上当了,刚才我是比喻,用非生命的东西比喻人,其实这个比喻也不是那么完美的,人有别于万事万物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你愿意做好,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也能够有所改观的,关键就是说我们这些外因必须通过他们这些内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一个人培养得好不好,虽然说跟外边环境条件有关,但是也跟他内在有关,一个人的成才跟自己的天赋努力有关,也跟明师有关,所以说孟母三迁也有他的道理,孔子“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也有它的道理,所以说一个事物的出现,或者是它的成长,必然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所以教育是不悲观的,教育是很乐观的,最主要是我们自己是否争气。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