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论语》【宪问篇2】

时间:2018128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双鱼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了空居士:子路,大家都知道了,孔子门下一个很出名的学生。事君,君,就是国君;事君,就是在国君身边做事,在那里做大臣,怎么做最合适?孔子说“勿欺也,而犯之。”勿欺也,欺,就是欺骗,你们不要以为欺负,因为后边犯就有点冲撞的意思了。在国君那里做事,不能欺骗国君。而犯之,犯就是冒犯,就是国君有些事情你可以当面跟他说,我不愿意这么做,或者是说我觉得你这个方法不对。当然你们千万不要听到我半句话,然后就这么做,其实吧,国君,现在没有所谓的国君,但是现在有领导,有老板,这句话的现代意义,就是说你在单位工作,去哪里打工,同样是要遵循这个规矩:“勿欺也,而犯之。”你不能欺骗上司,不能欺骗领导,不能欺骗老板。你说天下大把人在欺骗,我告诉你,你欺骗一次,人家内心深处从此就不怎么相信你了,从此人家就加紧监控你,怕你欺骗第二次,如果你有第二次,人家可能考虑要整你了,或者是撤掉你了,假如我做老板也差不多是这样。假如你骗我两次,我也没有整你,那就说明我暂时还找不到借口,或者是找不到替代你的人,我才没办法将就先用着,但是内心这个黑名单是很难抹去的。而犯之,就说你跟他顶撞,他叫你这么做,你说不行,但是你一定要记住,不行,你一定要说出原因,否则你不干了,是不是?不干了那就走吧,走人。国君,我们扩大来说领导、老板叫你这么做,你认为这么做是错的,但是你就必须告诉他你有什么对的,否则你说错的,那领导说那错了你有什么好办法,你说没有,那屁话,是不是?一定要记住,这犯的意思就说你可以不接受他这个意见,但是你必须说明为什么,如果你赌气,那就等死而已,就这么简单。所以不要说现在没有国君了,事君,扩而广之,就是对领导,对老板,对长辈,你都不要去欺骗别人。我这一点体验很深,我了空居士从小到大不喜欢骗人,因为我知道,你骗人家一次,人家心里从此就有个阴影,你知不知道?除非你那种善意的谎言,而且你这个谎言拆穿了你还是有理有据,说我那个时候不得已一定要这么做,要不然我问你,假如你是我,你有什么好办法,那人家也点头说对,那你这个才叫做善意的谎言。如果你说了,人家一想,这个家伙,我现在知道你了,那你就失败了,失信于天下,这个是最累的。以后你骗人家一次,我们老家有句话,叫一次当百次,一百次的意思就从此都不怎么相信你了,就这么严重。你说怎么人心胸这么狭隘?不是狭隘,这是人的智慧,这个就不能说人家狭隘,应该说人的智慧,自我保护心理嘛,原来你在骗我,那我下次我要小心了,是不是?

主持:我读这一句,我就觉得欺这个肯定是不能做,这是职业上的一个底线,但是犯这个字,从现代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直言进犯也是值得商榷的,古来士大夫都讲究一个气节,觉得直言进犯是表现了一种文人的气节吧,有冒死进谏这些,但是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这个直言进犯做起来还是需要一点智慧的吧?

了空居士:不是,其实这个犯应该是据理力争,而不是去那里冲撞,我刚才说我才讲一半,后面的话你们要记住,就说你要有理有据。譬如说领导、老板叫你这么做,你说老板不行。那么你一定要记住,人家问你要怎么做才行?如果你答不出来,那人家就说做吧,其实内心就说屁话,赶快去做。往往这屁话这两个字,作为领导老板不一定有说出来,挥挥手,那就先去做吧。是不是?

主持:孔子在这里是鼓励说可以犯直?

了空居士:但是古人的犯,你知道孔子说的犯怎么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言”,还有就是莫蹈其什么,我就忘记了,反正我说不要踩到人家的红线吧。上次有讲到君子嘛,就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你犯也要有个尺度,你犯得太过,人家一下子押出斩掉了,你看你怎么犯?尤其是古代。

主持:如果孔子说勿犯之,那师父你这个解释就是对了,顺过来了。

了空居士:孔子说的话你必须要知道,孔子所谓的犯他是有个尺度的,非礼莫犯嘛,你要有理有据,而且要讲究一定的礼节呀。

主持:那我们从现代的角度来跟师父探讨一下,就说我们作为下属跟领导有没有必要去据理力争呢?有时候领导的一个决策,作为下属实际执行人来说,他觉得不好,但是这个领导是一个刚愎自用的性格,那是不是要去据理力争?还是说错就错吧,就先做吧,也不一定是错,只是可能会有无用功在里面。

了空居士:你这句话对了一半,如果你说领导是错的,那你必须要摆一个对的给他,然后领导也觉得你对的才行。然后假如领导他指挥的,你觉得是错的,然后你去做,发现错了时候,如果你能搞好,你就搞好了,其实领导往往他只是告诉你一个方案,很多细节是不用告诉你的,譬如说领导希望你设计一个什么东西,如果领导连细节都告诉你,那他自己去设计了,还要你这个工程师干嘛,是不是?他肯定是告诉你工程师,我的想法就说你帮我设计一个有什么功能有什么功能,譬如说设计一个软件,连软件里边怎么去设计都要领导告诉你,那领导自己去做了,还要你这个工程师干吗呢,我只是告诉你我希望达到什么标准,什么功能,然后你去做吧,是不是?那肯定是这样了。

主持:*同修请问师父,弟子帮老师做试卷的时候,期中考试弟子觉得题目难,老师说很简单,弟子就没说什么,结果考出来学生成绩比较差,到期末考试时弟子觉得试卷更难了,老师依然觉得很简单还不断加大难度,弟子犹豫再三,也没特别说什么,因为弟子觉得自己水平也不好,而且跟老师关系也不是很好,所以就没有说什么,结果成绩考出来比期中考试更惨,当然最后也可以通过种种方法正当的提高分数。师父觉得弟子当时应该怎么做最好呢?

了空居士:噢,其实明*你这两次的做法都是正确的,你第一次提醒,老师说没事,第二次觉得更难了,你就没有特别去提,这是很正确的,如果你据理力争,那真的是错误的,因为成绩好一点差一点,其实我看学生的水平都是以名次比较客观,我们这一班譬如50个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总是有差距的,所以我觉得你其实这个做法就是正确的了。

主持:其实作为下属他很难改变上面的决断的,只是提醒就可以了。

了空居士:对,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本社交的书,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觉得这句话确实是非常高水平,他说一个游说别人的人,最高的本事就是你能够从某一个侧面说出你想让对方接受的意见,然后对方有一个感觉,好像你就说到对方心里去,好像这个观点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譬如说我们打个最简单的例子,本来我们很想告诉老师说这个试卷难度很大,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看看那些题目,我们就看到里面一两条最难的,然后我们就问一下老师说这个怎么解,但当然如果老师水平很高,他一眼就懂,那真的是没办法,这个也就没什么办法。反正明*她这两次这个做法我就认为很正确,假如我,我也是如此。就是说,说服别人的人就能够说到一个点上,让对方刹那间明白这样做是对的,那就是最成功,也就说我们游说别人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对方觉得你要将你的观点强加给他,因为人很怪,都有一种自尊心。所以我了空居士,我一直致力于磨掉那种自尊心,我有说过几次,我希望成为一个没有自尊心,没有个性的人。那你们说那你了空居士以后卑鄙的要死,是不是?天下最卑鄙的人是不是?不是。其实这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吧,就是说你处处都能够以理智来看待事物。那么你说以后就变成没感情了?不是,连感情也在理智的引导下去流露你的感情,那就不会滥用感情了,这个其实是佛家的境界。也是道家这种复归无极的境界。

主持:因为现在很多人还不具备师父你说的那绝对的理智嘛,所以现实的情况就是在上位者或者说上级领导一般来说是不喜欢下面提意见的。

了空居士:对,尤其是你直接要将你的意见给他,有时候他下不了台,他第一反应就是觉得你是在拆他的台,以前说古代很多大臣当庭被斩首的就是这样,其实你就是不懂得给君王一个下坡之处,是不是?

主持:私下的提意见也觉得多事。

了空居士:最好是能够很巧妙的让他自己觉得他那是错的,应该这么做才好,如果你直接将你的意见压过去,有时候甚至还产生这种逆反心理,其实就是自尊心在作怪,所以反而他就将差就错给逼过来,是这样的。

主持:所以说我们头上还有上级的,就不要去提意见。

了空居士:不是,你提意见最好能够,让我来说,假如你能够慢慢的引导这个思路,让对方觉得是啊是啊,他自己发现错了,他自己改,这个坎很好过,或者是有几种选择,让对方觉得就是这么比较好。如果直言不讳这个是很危险的,因为人这种可怜的玻璃式的自尊心很危险的,真的很危险的。

主持:还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就是人微言轻,你说了没用。

了空居士:不是,人微言轻,就是说你必须给对方有一个下坡的地方,如果你说领导你这个做法是错的,应该这么做。领导说错的,我就是要错,是不是?因为有些领导也怕手下的人,你帮我提这个意见,那他回头就说领导是错的,是我告诉他改过来的,领导有时候也觉得没面子。你说为什么会这么复杂?不知道,就是这个自尊心在作怪吧,其实那个自尊心就是我执。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了空居士:君子,就是修养很好的人。思不出其位,就是他做什么事情他就考虑如何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就没有特别的去越俎代庖,去管别人。当然,不管别人,也不等于说人家有事情来求助于你,你不理人家,就是他不会去干预别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政就是事情管理,譬如说你是管这个科室的,那我就认真管好我这个科室,然后上传下达,将我该负责的事情,我努力给思考给做好,但我就没有特别地去窥视别人在干什么,我管好我这条线,给管好。其实吧,我们人啊,往往会出麻烦,就是像侦查兵一样,老是去窥视别人,譬如说你是管这个科室的,就老是去打听别人在干吗,然后就搬弄事非,结果自己的事情也没好,而且在外边又惹了一大堆麻烦。

主持:师父你用窥视这两个字有太多的贬义了,他可能也并不是说要搬弄事非,而是想达到一种知己知彼的状态,就说他不光知道自己科室,自己部门发生了什么,也想知道其他部门发生了什么,那这样的话,他在跟领导交往的时候他知道这个尺寸怎么去把握。

了空居士:这个跟谋是两码事了,谋是带有点干预,谋其政,你说的他只是接收这信息,但是他不会去干预别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说你不要去干预别人,你可以去观察别人,学习别人,但是你不干预别人。所以曾子这个话也是这个道理,我不干预别人,但是反过来人家有事找我,我做得到,我就帮帮人家,就是我不会去干预别人的事,去搬弄别人的事非等等。

主持:曾子这一句就说思不出其位,那会不会过于本位主义,更理智的应该是全局考虑,以整个单位的利益为思维的一个基础,而不是以自己一个部门为基础。

了空居士:这个事情你就小看这些圣贤了,你看孔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曾子“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的志向是在整个天下,但是他们懂得,你一定要将自己的事情做好。所以曾子绝对不会说你做事情你就管好自己,耳朵都遮起来,眼睛都不要往外看。不是,你可以去到处接受信息,到处学习,但是你回头一定要知道,你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是不是?不然看到他们这两句话,就这两句话讲这两位,那真的就是:门缝看人,将人看扁。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了空居士:“君子道者三”,君子之道,就说作为一个君子,可能是说很完美的君子,他就能够达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不忧,仁,就说这个人很有仁义,品德修养非常好,他对什么事情都不牵挂。知者不惑,就说他很有智慧,什么都懂,没有任何疑惑。勇者不惧,是他非常的勇敢,勇猛,没有什么使他害怕的,其实严格来说,就说人的最高标准,一个修养好的人的最高标准就是这样,但是孔子说我就还没有做到那么完美,这三方面来衡量,我还做的不到位。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自道也,就是自己说自己。子贡这句话到底是赞叹呢?还是说讽刺呢?还是没有特别的说法,只是如实的说呢?让我来说吧,我们一定要结合一些具体的事情,曾经有人赞叹子贡的才华比孔子还好,子贡听了很生气,他说我子贡就像一座房子,围墙不高,你们走过去就看到我里面院子,房子里边的这些结构吧,就觉得里面楼阁亭台什么都有,很漂亮,不错。他说我老师呢,就是那座房子围墙非常的高,不得其门就没办法进入,外表看到处都是墙壁,好像很普通,没什么,看来看去就是一个围墙,里面都看不见,其实是深不可测。那好了,子贡这个“夫子自道也”,就是老师自己评价自己,这句话就说其实我的老师学问啊什么都是很深很深的,他自己还说仁者不忧,他也做不到,知者不惑,他也做不到,他说他还有一些地方可能会不懂,勇者不惧他也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仁者不忧是什么意思呢?他忧虑是忧虑什么东西呢?就是说他是在不断地高层次的追求,学无止境,包括仁,仁主要是指品德修养,一个人品德修养再好,有时候人家搞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有时候也很难理得清的,是不是?所以说他虽然知道自己也很仁了,但是他还是很小心谨慎的,处处都是很注意的。这更反应出孔老夫子的修养是非常的深。知者不惑,孔子很有智慧,据说当年世人称他学问很深的,甚至是最深的,你看他读《周易》韦编三绝,就说明他不会说我可以了,不用学了,不是。那么你等下就说老子就厉害:“绝学无忧”,不用学了,才一个老子算什么,人家佛家那些证罗汉果位的个个都说无学了,你看永嘉玄觉大师说“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你看人家多自在,你孔子还在那里知者不惑,你还自己感慨自己还做不到,难怪孔子你要拜老子为师,你如果遇到佛家一大帮罗汉来了,你磕头都来不及,个个都是无学,孔子还在那里还在有学,是不是?遇到我这个对三教都有一点点认识,这么一对比,孔子是不是差劲的要死?“勇者不惧”,孔子你这个人看来也没什么武功吧,没什么本事吧?出门可能还很怕,怕被人欺侮,会不会?孔子这三句话被我这么一说好像很蹩脚,是不是?(主持:他自谦嘛。)不是,自谦也有个度,你看佛家多么坦荡:“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你看老子“绝学无忧”,释迦牟尼佛说正遍知。你看孔子三条都不行,太差劲了。中国人怎么又说他万世师表呢?中国人太没人才了,那早知道推老子出来做万世师表,那不就相对好一点,不然永嘉大师也随便拉他过来万世师表嘛,孔子赶快退位吧。非也,非也!孔子是告诉我们像我孔子真的是克己复礼为仁,但是人是社会的人,你怎么克己复礼呀,有时候人家莫须有,也会栽倒你头上,所以你就算自己克己复礼,还要如履薄冰嘛,你才能够更加安全,所以不能说我仁了就没事,你还是要居安思危,是不是?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这才看得出孔子是真正入世之人,他的修养是深不可测。那第二说知者不惑,子路赌冠,人家说孔子你傻得要死,还说学六艺,数都算错,如果当时孔子跟子路和那个卖布的人在那里说子路啊你输了,帽子给他吧,如果旁边有个人冲出来说,孔老夫子差劲得要死,这个数字怎么算的,你很有智慧,连这点事你都不懂,孔子怎么说?先不说,我改天想想,我一下子脑袋转不过来,你先不要说话,让这位仁者先走再说,帽子拿去吧,回家去吧,我慢慢去思考,是不是?不然等下人家头掉了,那谁的责任?所以孔子说我也有惑的时候啊。你看以前不是赵匡胤在那里喝酒,两个大臣在那里争吵嘛,人家说你们完蛋了,你们在皇帝面前骂来骂去,明天两个头掉地肯定没问题的,是不是满门抄斩也不一定的,吓得两个人,第二天一早上朝请罪,赵匡胤怎么说?昨天晚上我自己也喝醉了,喝醉酒说错话不要当真,连我都会喝醉。所以赵匡胤承认自己也会喝醉,我也有糊涂的时候,有时候就能给人家有些事情给圆起来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是不是?不然你很多事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有时候也告诉自己也有糊涂的时候,有些东西,尴尬的局面就很难转,是不是?所以我在外边也是告诉大家我也是修养不好啊,我有时候脾气也不好,不然你说我脾气很好,有时候遇到重要的时候威武不能屈,人家就说你脾气不好,威武不能屈和脾气不好,你能真的划个界限吗?是不是?所以孔子在前面不是说仁者也有狠的时候,那些狠的人就不一定仁。所以有时候也难得糊涂,所以说知者不惑,我也做不到,有时候也有惑的时候。勇则不惧,我们前几节课不是说那些空手跟老虎博斗的,还有游水过大河的,这些人带他去打仗我是怕的,我喜欢带着那些看到敌人要来战争是有点怕,然后他会认真去做好准备的那些人我才是最喜欢的。你看楚霸王够厉害了,他所到之处没有人打得过他,然后他这个人能够平天下吗?是不是?所以勇者不惧,那就变成有勇无谋了。那么你们就说那老子说“绝学无忧”又是什么意思?你们搞错了,人家老子“绝学无忧”是说不要变成教条主义,不要变书呆子,你学了,不能照搬硬套,那么阿罗汉的无学呢?破我相,破法执,也就是阿罗汉的无学不是不要学,而不要去变成教条主义那种书呆子。你说了空居士你怎么知道阿罗汉无学还有在学,但是不要变成书呆子,谁说的?我说出来你们肯定相信,释迦牟尼佛说的。在哪里说?《楞严经》嘛,在回小向大,不回心钝阿罗汉那一段就有了,就说你们修行不能堕落到空里边去,你们要回小向大,去行菩萨道。行菩萨道不是在实践里边学习嘛,以为不学了,不是,不要执著教条主义,是这个意思。所以佛家的“无学”和孔子“知者不惑”这恰恰是两码事,那么你说释迦牟尼的正遍知呢?释迦牟尼佛是给你们讲道理,事情全部给你们讲清楚,释迦牟尼佛也有大神通等等,很多事情你不得不相信他的,孔子应该就跟释迦牟尼又是不同一个状态,好像孔子也没有特别说到他神通这些事情,我们直言不讳,孔子也许没有那么高的神通等等,我也不懂,所以他用“知者不惑”表示我做不到,就巧妙的回避了很多矛盾嘛,是不是?就好像说子路赌冠一样,他就能够打圆场嘛,否则就没办法打圆场了。是不是?不要以为孔子真的有那么多惑,知我者其天乎。孔子简单吗?简单?为什么没有你们去做万世师表,一世师表都难搞,万世,是不是?其实这是他给自己留下个余地。好像我告诉大家从小脾气都不好的,有时候还喜欢说“屁话”,没什么修养。有时候对一些人你需要正面去反攻他的时候,有些人会指责,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慈悲,这么没修养,哦,对不起,对不起,你不知道我还是凡夫嘛,你说的也对,但是你给我点时间我慢慢去改,一下子也改不了。有时候根本就不用去改,就这么去对的,只是说绕个圈跟你说一下,使你也没办法,是不是?以为我不懂吗?脾气能够随便发吗?有些时候不发能行吗?你看子思怎么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有些东西是这样的,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孔子这才是真正入世的大圣贤,他说我也做不到,有时候根本就不能做的,你去做吗?是不是?东郭先生和狼,你不将那个狼打死,你还跟那个狼讲道理有用吗?请归宗大师来一锄头都砸死它,是不是?这时候讲道理傻得要死。孔子也是很圆融,他说我做不到。如果他说他做得到,就死定了,等下就变成很多人就会去卡住他。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了空居士:子贡方人,方,就是谈论别人。子贡方人,就是子贡有时候喜欢评头品足,说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你看前边不是说子贡啊伺候在孔子旁边就侃侃然嘛,子贡可能比较喜欢说话。方人,就是有时候喜欢评头品足,喜欢讨论别人的长短。孔子就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赐也贤乎哉,子贡啊,你很有才啊,你很会看人啊,我则不暇,我就没空啊,我就没有时间去探讨别人的意思。你看这句话很巧妙,子贡啊,你真的很贤能啊,是不是很会看人?我就没空谈这个事情。你说这些是后人写的也好,反正这个写的人也很厉害,他就说“夫我则不睱”,我啊就没什么空闲,睱就闲暇,就空闲,我就没空谈这些,你很有本事,会看人,我就没空探讨这事情。孔子不是说我不会看人,他不是,其实孔子很会看人,他是说我就没空,他不是说我不会看人,不会看人了不是将自己都给贬得太低了,那你说孔子是不是死要面子?不是,谦虚得过头也是不对的,他说我没空,他是说我没空,并没有说我会看还是不会看,他就反过来说子贡啊,你很有才能,会看人,其实孔子这句话很委婉的说子贡啊,搞这些没用啊,甚至是招惹口舌啊,你看我孔子都没空啊,都在学习啊。你说了空居士你怎么知道孔老夫子没空在学习呢?前面不是说过“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就说明他没空就是在学习嘛,千万不要忘记了。他意思就说子贡啊我都在学习啊,品头评足有什么用啊,招惹口舌啊。但是他没有直接说他,“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很委婉。孔子这句话很得体,他没有说我不会看或者是我不喜欢看,说不会看是错的,说不喜欢看别人的长短也是错的,你本来为人师表,你肯定要有一定的才能才能够为人师表,你肯定也要懂得看人,不然你怎么因材施教呢。你看这句话很巧妙,“夫我则不暇”,我就没空,没空干吗?我在抓紧时间学习嘛,我说将有限的时间去做有益的事情,这句话非常得体,我读了都很感慨。

主持:说话的技巧令人很佩服,另外就说关于方人这个习气,我觉得自古以来也是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有句俗话就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

了空居士:你这句话不够厉害,我们老家就说坐的时候说人,站的时候被人说,这更厉害,你站起来人家开始说你了。

主持:师父,我是这么想,私底下喜欢跟某一个或者两个交头接耳,去点评那个不在场的人,去说人家,是不是他觉得这样有利于他交友呢?大家达到一个共同的认识嘛,更有利于他交友,所以会有这种习气的滋生蔓延?

了空居士: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的“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其实说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那些喜欢说别人长短的那个人,本来他心态就不正常的,他就是内心对那个人有什么不好的看法,或者他本来自己这个性格就是有点尖酸刻薄,所以他随时随地就流露出来,所以古人说“说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就很认同。

主持:而且我觉得这样私下说人,其实他是冒一种危险的,就是说在场的人总会卖了他,这其实是他最不划算的地方。

了空居士:我从小因为视力不好,所以我苦练一种本事,就是我说话一定要事实客观,也就万一被人偷听了,也没问题,也就我当面也跟你这么说的,譬如说我对李四在说张三,那么万一张三躲在旁边听到了,也不怕的,因为我说话一定要有理有据,经得起考证,我不会说去添油加醋,这个是我从小苦练的一个本事,就不会说在这个人面前去添油加醋,在那边添油加醋,我不搞这个,因为可能我最早的因缘就是因为我眼睛不好,也怕旁边有人听到,所以我从小就咬紧牙关,学会这种标准,后来长大才知道,这叫做君子坦荡荡。

主持:师父,就说两三个人在一起嘛,谈一个共同的朋友会觉得比较有共同语言,大家会聊得起来,那怎样避免成为背后说人呢?

了空居士:其实就是有个道理:目的与方法。你说这个人,你跟别人说另外一个人,你的目的何在?然后目的明白了,你再讲究方法,我的方法就是我刚才说的君子坦荡荡,我当面也这么说你,背后也这么说你,我说的是真实的,最少来说我个人就是这个意思。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了空居士:“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己知,其实是不知己,不己知就是不知道我,就是你不用担忧别人不了解你,其实担忧的就是你不能,你有什么才能值得人家来了解你,也就说你有什么本事能够吸引到别人来关注你呢?所以说,自古说名人总是有很多人赞叹他,也总是有人骂他,甚至以前有说过一句话,到底出不出名我不知道,说名人有一个标志,就是有人骂他。不然如果一个人都没什么名气,社会上没有人讨论他的,当然就是说名人也肯定是有很多人赞叹他的,支持他的,也有少数人会骂他的。我记得毛主席说过敌人反对的事情,就是好的事情还是什么,我忘记了。以前小时候读书有讲到毛主席的一些著作,说到敌人,敌人反对的那些事情一般都是好的事情吧,我依稀是这么记得,所以说一个人出名了骂他的人肯定是他的敌对面,或者是那些人嫉妒他。

主持:这是《论语》第十四章,《论语》第一章也有类似的话,叫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了空居士:这句话就是不怕人家不了解你,不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不理解别人,这句话跟《孙子兵法》一样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家不了解你这不是重要的,最重要是你要了解别人。那么你继续再问,孔老夫子,我已经很了解别人了,人家还不了解我怎么办?(主持:这个怎么办在第四章里,孔子有回答了,那句话说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个其实是另外一个侧面了,就是说你要有足够的本事,你才会有机会找到那个位置,你才能坐稳了,另外一个就说你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有什么价值能够使人家愿意来了解你,这个是从价值方面,那刚才“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假如你能够了解对方,知己知彼,那么你就可以找出最佳的途径,最佳的方法让对方了解你嘛。当然了解你你也要有料,如果没有料那完蛋了,是不是?就好像毛遂自荐,他看准时机,然后就使那个平原君就了解他了,最佳途径嘛。

主持:这样类似的句子出现在《论语》里,出现了三次,看来就是说千年以来,人们都有一种患人不知己的忧虑,还是普遍存在的。

了空居士:是的,千古以来都是这样的,你看什么关羽温酒斩华雄,你看关公当年站在刘备那里,刘备还是坐在很末尾末尾那里的位置,关公和张飞都没位置坐,站在那里,不患人之不己知,就是说最关键你有什么本事使人家知道你,关公一刀斩了华雄,那三军都知道了,是不是?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了空居士:不逆诈,逆,就是追溯到以前,就说我们面对着别人,不要老是去想他过去那些错误的事情,不要一看到他就想到这个人过去做了什么坏事,这个人不是好人。不亿不信,不亿,亿,它跟臆是通假字,不亿不信,就是说你不要老是在心里主观地认为对方是不好的。抑亦先觉者,抑,有个概括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老是去看人家的过去怎么不好,也不要老是去猜疑别人可能会不诚信啊等等,不用猜,看到人不要老在心里打转,这个人怎么样,不是,不用这样,但是他看什么事情都能被他看得很清楚,譬如说这个人想来骗他,他并不是去想这个人有没有骗过人,不是,他没有,也不用说这个人会不会不守信用,老是在怀疑,而是人家跟他相处,他都是以这种客观的心态来分析,然后就能够发现人家来意是怎么回事,每个事情他都能够判断得很清楚,很正确。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说这样的人的才是真正贤能的人,有本事的人。这个其实是高境界的智慧,你说那这个怎么看呢?那平时我们做什么事情不是要去调查,先要去调查,先要去了解,会不会这个事情是事实?是骗人?但是有时候你没办法调查怎么办?是不是?那事情就不要做了?尤其是兵家,你能不能问敌人,敌人啊,你明天带多少兵过来?打算跟我怎么打仗?不可能吧,这个就没办法了,是不是?兵不厌诈嘛,所以孔子这一条就提到了这种高层次的智慧,就说一个人不要老是凭着经验去看问题,一定要学会在当时这个时空点上去分析,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孔子这一段是讲这一点,这一点是很厉害的。

主持:这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现实意义。

了空居士:对,尤其是跟人家谈判,突然间去谈判或者是谈某一种生意,在谈判桌上是会有很多变数的,你怎么知道对方要来问你什么,你怎么知道对方要来使什么招数呢,这一点,自古到今都这样,好像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诈骗,经济诈骗等等,如果你们真的这个心很清净,就事论事,就能够看得很清楚,那就厉害了。那你说了空居士你刚才恰恰用了一个词,那个词是不对的,就是就事论事,这个就事论事,习惯上这个词好像有点贬义,但是从高层次上来说,从全息理论来说,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任何一个时空点,他都能够看到事物的全貌。当然也是相对而言,其实这就是佛家说的知见无见,这才是最厉害的本事,那凭经验啊,“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是不是?这就是凭经验,我前一段时间在《道家面相学》(千聊直播课程)里面说到我师父,我师父知道我眼睛不好,但是我师父也是指点我关于面相的道理,老人家就是从三相结合,就说相声、相神、相形。你说了空居士你耳朵很好,相声还好,那相神,你怎么相啊?我告诉你,相神啊,走路的姿势,坐的姿势,走路的节奏都在这个神的范畴,我眼睛不好,你们看(视力表)最后一行,我看最头一行,但是往往也是有一种大概,有时候随便相一下也要的,是不是?你们察秋毫之末,我就见舆薪嘛,是不是?所以这些很讲究的,有一个大方向的联系。

主持:师父你的解读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但是我看到这句话,我就觉得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它最现实的意义在于,我们人际交往中有时候也听到有人在报怨,抱怨他处的那个人际环境都是心怀叵测或者是奸诈小人,用孔子这句话来说就是告诉你人家是小人也罢,心怀叵测也罢,你有本事能够先觉你就能够游刃有余。

了空居士:是的,这才是最有现实意义的,所以不要老是报怨别人,也不要觉得社会那么复杂,陷阱那么多,没事的,只要你真的有智慧,陷阱又何妨呢?人家梅花桩都可以打拳。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了空居士:很多修行人最常见的就说我们忏悔业障,人家对我不好,我是在还债啊。曾经有人说单车丢了,他说我非常高兴,今天又还了一笔债了。我说那你还有没有单车要丢啊?如果有,就继续丢嘛,继续还嘛,然后我问你,你欠人家多少单车?什么时候还完啊?是不是?然后你还了那个人真的是你欠他的吗?你为什么知道你欠了他的?是不是?这不是愚痴吗?其实这种人心里往往还有一个邪恶的想法,人家帮助他就认为人家前世欠他的,他输了别人就说他还别人,自我安慰,好像我没有输,我只是还了,跟孔乙己差不多,窃书不是偷,窃不是偷,偷才是偷,傻得要死,东西被人家偷了,不见了,你不好好反省你为什么会丢,以后要小心,亡羊补牢,还说我还了一笔债啊。那我问你,那个人你真的欠他?什么时候欠他的?然后你单车被人家偷了,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那个人就是你欠他的吗?是不是?所以这是愚痴。然后反过来还有一个邪恶的观念,憋在心里不敢随便说,有些人,人家帮助他,他就说这是我的福报,应该是人家前辈子欠我的。天啦,那以后大家谁都不要帮他,就告诉他,我们想来想去觉得不会欠你,因此就不要帮你,是不是?我们什么时候欠你的,是不是?这些都是邪恶的念头。那么说以德报怨,那不是搞成以后天下那些坏人就非常好,我打砸抢,譬如说小偷去你家里偷东西,你说小偷请坐请坐,你要什么东西看好,我帮你打包装,如果需要我帮你快递过去,当然如果小偷愿意写个地址给你,那好了,你还可以去抓他,是不是?那以后小偷不是横行霸道了,以德报怨,孔子说的很对,那以何报德,那些对你不好的人,你就用德报他,那些对你好的人呢?是不是要反过来要以怨报德?那么你说也是以德报德嘛,也就说我家里只有德,没有别的,人家对我好,我也是以德报德,对我不好,我也是以德报怨,我全部都是德。(主持: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那么我告诉你,我们以后向你学习,以德我也是报德,以怨我也是报德,那以后天下那些做坏事的人不就肆无忌惮了吗?天下这么多傻瓜,我们要打砸抢就打砸抢,反正他们不敢怎么样的,他们都是客客气气的,我去偷东西,偷东西就变成光明正大,走到哪里看到好的给我打包装,是不是?那么以后这个社会做坏事的人就越来越多,是不是?那整个社会不就变成一团糟了吗?这就是随喜造恶业。那以后整个社会搞歪了,责任就是这帮傻瓜的,孔子就问那以什么报德?是不是?要不然就以怨报德,要不然就以德报德,没有第三种,如果你以德报怨,孔子就反问你以什么报德?那你不是以怨报德,那就恩将仇报,是不是?那社会不就乱了套了,对你不好,你反而对他好,对你好的,你反而对他不好,是不是?要不然就以德报德,那好了,做好事和做坏事都一样,是不是?那以后很多人就做坏事了,整个社会搞糟了,就是你们这帮傻瓜的责任。孔子说以直报怨,这个直在古代是通假字,也就跟价值的值通假,那这个直就以通假这个价值的值来解释,以直报怨,就是说你做的坏事罪有应得,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这就是以直报怨。当然你解释成直就是直来直往,你怎么搞我我就怎么搞你,以牙还牙,我觉得这个不符合孔子的世界观,因为孔子他都是非常理智的,所以这个以直报怨就是客客观观的,你做了坏事,该怎么制裁合理合法就怎么制裁。然后就以德报德,人家对我好,我一定要感恩,一定要图报,这才说的过去,以后社会风气就非常好,做坏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做好事该怎么报答就怎么报答,该怎么表扬就怎么表扬,社会风气才好,是不是?所以以后听到那些傻瓜说你们打我左脸我右脸也凑上去,打不过我就躺下去给他打,那以后全世界那些坏人那就横行霸道了,是不是?那社会都搞歪了,就是这帮傻瓜的责任。所以你看孔子以直报怨,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然后以德报德。

主持:孤雁同修请问师父:“夫子之道忠恕而已”,那么“以直报怨”,怎么报?

了空居士:以直报怨,就是忠,我一片真诚之心,忠心耿耿,你做了坏事,我该怎么教训你就怎么教训你,这才是我的好心,不然你以后会越陷越深。那么怎么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左传》的话,你做错事,我处理你,你诚心认错改过,那好了,我就不要老是记在心里了, “不逆诈,不亿不信。”我处理好了,你改过了,我也不逆诈,不亿不信了嘛,重新改过就好了,这就是恕,所以以直报怨符合忠恕。不知孤雁同修你觉得对不对?我了空居士也是个凡夫而矣,只是引经据典,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到位,有好的也说出来。

主持:师父,如果这个怨我把它理解成内心的怨恨,那么这个直师父你如何解读?

了空居士:以直报怨,这个怨,如果只是内心,你没有表露出来,谁知道你的心啊,人家也不会去报你,你怨肯定是表现在言行上了,人家才去报,如果你只是口头说,那人家以直报怨,就告诉你,你不要这么埋怨啦,这个事情是这样一回事啊,是不是?如果你敢做不正确的行为,那人家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你看孔子不是杀掉那个少正卯,所以说五种小人君子必诛之嘛,他也引经据典,说以前太公望也是这样的,他也是以直报怨,没有以德报怨的,说小人没事啊,小人就小人嘛,我们就宽容他嘛,没有!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