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论语》【宪问篇1】

时间:2018121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双鱼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文字校对:明励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了空居士:有德者,就是说那些道德修养好的人。必有言,言是什么?言就是言语。那你说谁都会说话,不是,说的像话,立言,也就品德修养好的人,说话是很讲道理的,就是有理有据的。那有言的人不一定有德,就是反过来,那些说话也是有理有据的人也不一定品德修养得很好,因为在某一些场合,你不讲道理也不行的嘛,是不是?我给大家再说明一下,举个例子,孔子这句感慨,我觉得应该跟宰予是有一定联系的,宰予这个人,后世也排在孔门十哲里边,就说他辩才非常好,能言善道,所以有所谓的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宰予能言善道,就说他讲起道理也对。其实吧,我再说深一点,你们到社会上去看,有些场合,你会发现有些人很会说话,说起大道理真的是口若悬河,但是他做起事来都是虚招了,也就是我开玩笑说功夫都是练在嘴巴上,应该是指这一类型的人,也就是说到做不到,真正有德的人是说到做到,那些品德一般般的,有时候也是充一点表面功夫,就是说到做不到,甚至他说完就忘了。

主持:这里的言,是一种承诺吗?

了空居士:不是,就是说的很像话,也就是说的有道理。我到任何场合去,我说话很少,但是我会竖起耳朵听,有些人夸夸其谈,但其实你仔细去观察,都没做的,都是练表面功夫,以佛家来说,争合取次语,这种人是不少的。以前子贡问君子,孔子就说你做到了才说,这种人才是君子,也就说你要说到能做到,不能信口开河。你以后去观察,那些场合,那些很喜欢说话的人,他们都有一大堆大道理,但是说完,他们全部没做的。

主持:第一句,有德者必有言,也讲得有点绝对了吧?有德者也有木讷不善言的。

了空居士:不,大辩若讷,你说出来句句都是做到了就好了,你不用说的那么流利,结结巴巴也不怕的,只要你说到了有做到,就好了,是不是?你以为言就要口若悬河啊,老子说大辩若讷。

仁者必有勇,另外还有两位圣人也有类似的话,老子说,吾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则勇,慈就是很慈悲的人,他就是真正的勇敢。这句话孟子也说到“仁者无敌“,跟梁惠王说的,我们真正起仁政了,大家都是以仁者面对天下,你们再过分来欺侮我们,我们就豁出去了。当然这个对古代冷兵器来说,这个还是比较好的,现代各种高科技的战争,有时候科技也很重要了。当然如果从内心深处来说,我们真的是问心无愧了,你们还要来欺侮我们,我们也威武不能屈,有时候在心理较量方面,仁者从心理还是占上风的,所以真正仁德的人,因为他问心无愧,所以他就视死如归。那勇者不一定仁,那些飞扬跋扈的人,欺侮人的人,他看起来也很凶,很勇,但是他不一定有仁,所以孔子这么一分为二,很有道理。

主持:这里又提到了仁,感觉儒家思想境界的最高点恐怕就是仁这个字了。在整篇《论语》里,好像反复在提到仁这个字,弟子们也在问仁,那么这个仁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言它是什么呢?

了空居士:这个仁字,我们牵强附会来看,就单人(亻)加两横(二),那么了空居士就说两人,而且二人划个等号,那两个人划个等号,就是你等于我,我等于你,那是什么?将心比心嘛。你说了空居士,是不是你獦獠的想法,不是的,孟子有说“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仁,就是人的心,你说你仁,说明你有良心啦,也就一个人仁,他就懂得将心比心嘛,是这个意思;“义者,人路也”我们走路要按照路来走,不要乱窜,也就是讲道理啦。

主持:我们现代人去做这个仁字,就是做到将心比心吗?

了空居士:对,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主持:那这样将心比心又如何无敌呢?

了空居士:你老是来欺侮我,我也跟你讲了,你这么做是错的啦,如果你老是继续欺侮我,我就豁出去了,是不是?当我视死如归的时候,我就跟你拼了,尤其是冷兵器时代,你敢不要命的,人家也会怕,是不是?

主持:无敌也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吧?

了空居士:孟子他里边说的无敌,好像是没有敌手,当然仁者无敌这个词语好像慢慢演化,也就是没有敌人,没有敌手和没有敌人会不会是两种意思?让我来说,也可以说是相通的,所有的敌人,我都可以将他打败,因此我也变成心目之中似乎没有什么敌人了,因为我做人做得好,做得正,所以很多人愿意和我做朋友,不愿意和我做敌人,那些故意跟我为敌的,我也有本事将他打败,那不就天下也变成没有敌人了,说没有敌手也好,都变成朋友,没有敌人,也有道理。

主持:那岂非是智者无敌吗?应该是以智慧处理这些方方面面的关系,而不是这一个仁字吧?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有智慧的人,他的言行流露出来就是合乎仁,可以说智是根本,仁是具体的起用,有智慧的人他一般不想去搞那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所以他的言行就是仁,智是根本,仁是智的起用,你们不要将智和仁搞成两家人了。

主持:师父您这样解读就感觉很详尽了,我们也比较容易去接受,不然好像经过一些腐儒的解读,这个仁字有些窝囊了。

了空居士:儒系,我发明了一个儒系,前段时间佛系道系,我赶快跟你说,本来很早就有个儒系,就是迂腐的儒生,书呆子。

主持:这样看这个仁,确实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我们要做到它难不难?

了空居士:不难,将心比心就好,你不要以为那么难,很容易的,只是你愿不愿意而已。

主持:为何我们不能以己之心比他人之心?或以他人之心视为我心?

了空居士:因为我们严格来说,就是心胸太狭隘了,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嘛,所以老是想去夺别人的。他不懂得非以其无私耶,故成其私。

主持:那品行方面的心胸问题,这一块在生理上,我们修炼到虚无的境界有助于这个品行的提高吗?

了空居士:能的,所以说正心修身,修得好就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嘛。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了空居士: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就君子有时候没有那么仁的,有矣。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第一句说的就很辩证,君子有时候也没有那么仁,但是小人就一定不仁的,这句话说的太绝了吧?小人也有仁的时候吧,是不是?我告诉你,小人仁的时候他就不是小人了,是不是?孔子说君子必诛的五种小人:“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责。“这五种小人,如果他有一天,他也仁了,那就说明他会改的嘛,至少他那个点上会改,他就不是小人了。那么你说君子不仁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变成小人了?你有没有参透这个道理?我刚才就为小人辩护,就说小人就不可能有仁的时候,乌鸦生不出喜鹊蛋,那你说小人有时候也有一念善良的时候嘛,一念善良的时候就不是小人,他就变成君子,“狂性顿歇,歇即菩提。”你就是开悟,就不是凡夫。那么君子有时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那君子他有时候一念搞成不仁了,那个状态不就变成小人了吗?是不是?这句话从两个地方为孔子辩护,一个就是《左传》里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子他还达不到圣贤那个高境界,偶尔也有想错做错的时候,但是他都是偶然的,不是故意的,当他一知道,或者人家一指出,他马上就会改。人家告诉这个君子这么做是不仁的,他一听觉得有道理,他马上就会改,是不是?这一方面就君子他也没办法达到彻底圆满,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君子做事,普通人不一定看得很清楚,你懂我的意思吗?我站在我这个高点上来看这个事情,好像归宗斩蛇一样,那个小和尚说“久仰归宗,原来是个粗行沙门。”他当面批评归宗大师,归宗大师说你粗还是我粗,也是认识的高度不一样。好像历史上人家评论孔子杀掉少正卯,说少正卯讲课,跟他(少正卯)学的人比孔子还多,孔子是嫉妒他,借机杀掉他,其实孔子举例太公望……其实吧,社会上,说内心话,我来告诉大家,你们要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啊,要孝顺父母,尊敬别人,有没有人听我?有。努力做到的有没有?有。如果说我们出去玩吧,喝酒吧,今天去唱唱卡拉OK吧,不要听课了吧,我出钱吧,一起去吧,也许可能去的人会更多,是不是?我们老家人说人学好很难,人学坏很容易。所以少正卯身边,他心达而险,言伪而辩,吸引不少人,确实是比较容易,是不是?所以说君子诛杀小人的时候,有些人家还说君子怎么不仁慈啊?怎么要打得那么厉害啊?

就说《封神演义》,小说里面说到姜太公,说到那个琵琶精,他用那个石砚砸她的头,然后用三昧真火去烧她,他旁边的人都觉得不忍,说你这个老头是有什么病啊,这么漂亮的女子你都当场打死,还放火烧她。幸好是看他眼睛嘴巴鼻孔喷出火,还是有点奇特,这是小说,真的能不能这么喷我就不懂了,眼睛鼻子和嘴巴都喷火出来,烧那个姑娘,而且一手抓住她的手,还拿那个石砚砸她的头,要将她砸死,那个琵琶精嘛。很多人在那里看不顺眼,说这个老头子真的要抓起来处理他才对,怎么看到这个漂亮的姑娘,你还不仅仅抓她的手,还打她,还喷火烧她,你搞什么把戏啊?谁知道这是一个要来残害生灵的妖精呢,是不是?好像唐僧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念紧箍咒搞得半死嘛,是不是?你这个孙猴子到底在想什么呢,这么漂亮的姑娘你就一棍子给打死,也觉得君子不仁嘛。所以有时候不方便解释,或者是来不及解释。所以说我们看到君子不仁,孔子很有智慧,君子也有不仁的时候,让我来说不仁,也许一方面是你们不懂,只有他才知道他所做的,也许一方面确实是君子智慧有时候也没有那么圆满,也有过错的时候,但是他的过错,只要你指出他一定能接受能改,他对的你们也阻止不了,像归宗斩蛇。

主持:君子而不仁者,师父您这样解读,我们也明白了,就是说君子也可能在非常之时而行非常之事。

了空居士:对。

主持:还是结合到我们现状来说,那肯定每个人都愿意做君子,没有谁说我想做个小人的。那么想做君子,到底什么时候要行不仁之事,这个分寸,恐怕还难以把握。

了空居士:你刚才说的这句话,我听了要笑出来,你说其实每个人都想做君子,只有我了空居士公开说,我只是半个君子半个小人。我从来没有说我想做个君子,我真诚地告诉大家,我了空居士的境界不怎么高,天赋也不怎么好,虽然遇到明师,但是学艺不精,我只搞得半边君子半边小人。也就是说那些小人要欺侮我,你也要小心,我也会狠狠的打击你的,以后就不要落得君子不仁,我说我还是有点小人的习气吧,我还继续努力之中,我就是深谙孔子君子小人之道。我公开承认我是半个君子半个小人,我从来没有自我标榜,我也想做君子,我想是想,但是我还没做到,正在努力中。(主持:师父您这样公开说倒也有君子之风)也有小人之嫌。

主持:师父你这样的定位,作为你的弟子们有模仿性吗?

了空居士:要模仿也要模仿得到位。

主持:就拿我来说,我怎么样模仿你?我也去定位自己做半个君子半个小人,那这个半又在哪里呢?

了空居士: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还是用一个词来说,能收能放。如果你还不懂,就能攻能守。如果还不懂,就自圆其说。你用非常的手段的时候,你能不能禁得起人家的质疑,你用正常的手段的时候你能够局面控制得好,就是看这两点,还是那句老话:目的与方法,你目的能达到吗?你方法正确吗?我在现实生活里常常告诉大家,我这个人脾气很不好。同修们可能吓一跳,了空居士你不是整天乐呵呵?不是的,告诉大家,我脾气非常不好,从小就脾气不好。我这么说了,为我方便有时候必须冲冠一怒的时候做好准备嘛,就不要说你不是和眉善目嘛,怎么今天突然是精神病啊,告诉大家我本来就好像有点精神病嘛,希望你们理解我,你们不要撞我的码头,撞到可能会死,因此也少了很多麻烦事,人家就不会轻易来惹麻烦,是不是?就好像大象一样,你看佛门喜欢说龙象,大象,老虎狮子不敢去咬它,虽然是吃素的,但是你看大象鼻子也厉害,脚也这么有力,一脚都踩死你,是不是?所以人嘛,真的要懂这个,也就“一阴一阳之谓道”。我告诉大家我脾气很不好,那很多人想要来惹我麻烦的时候就提前刹下车,算了,不要等一下撞到他码头就麻烦了,那我最少就减少50%的麻烦事了,是不是?人家提前给我刹车了嘛,就不要说哎呀我了空居士是天下最老实的人,你打我左脸,我右脸也给你打,如果打不过,我躺下去让你踢几脚都可以,我就告诉大家你打我左脸,你小心我也许一脚就踢过去将你干倒,然后再过去踩你几脚,然后告诉你比我厉害的人多着呢,你以后不要随便去打人,那不就将他给教化了嘛。如果打我左脸,右脸也给你打,哎呀,那个了空居士看起来似乎有点虚名,原来还是这么软弱,看来天下软弱的人很多,那我就一路去欺侮,不就害死很多无辜嘛,是不是?

主持:师父您这个半君子半小人的定位和仁这个字相悖吗?

了空居士:不相悖,我也是将心比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有《孙子兵法》“上兵伐谋”,还有“攻心为上”之类,其实是异曲同工之妙嘛。

主持:读这么多书,关键还是要实用,在现实中能够实用。

了空居士:是,肯定实用的,我告诉你们,我以前自己搞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我搞出来的,说自古很多人就是以术学术,也就是学局部的,我师父给我的学习方法是以道的角度来看待术,我师父教我看书差不多每本书看一次就好,没有叫你仔细去推敲,但是老人家特别教导我一个奥妙,每本书都要将每一篇都看清楚,连这本书的封面,画什么你都要看一遍,作者是谁呀,目录啊前言啊,后边这本书印多少面,这个我师父没有说,我都看,再版了几次等等,我都看,每一个字都不漏的看,整本书从封面到背面一个字不漏的教我看,这是我师父的教导。然后他要叫我总结个大概,而且看的时候,他说你就要进入那本书一样的去看,不要说你在那里看书,“人之初,性本善”,在那里摇头晃脑在那里读,不是,你一个“人之初”,就刹那间想到人从一个小孩怎么长大的,也就是说我师父处处将——我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我就明白我师父这种学习方法是使我们左脑和右脑全部调动起来来学习,他不仅仅从文字上语言上看这本书来读,而且让你想象你进入那种状态。我们右脑科学说管形象思维,左脑是管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这些,我才知道,所以我到现在为止,我虽然已经是年过半百,但是我发现我大脑比年轻的时候还好,而且确实觉得是不是真的左脑右脑全部都会通了一样。而且我觉得我虽然年过半百,坐在这里,虽然两鬓苍苍,我觉得我的心态非常好,我现在觉得我的精神跟二十多岁差不多,我不觉得我会老。所以可能就是跟整个大脑调动起来有关系。

我今天在千聊直播间讲了《左脑与右脑》,还有《通才与别才》,大家一定要去听。大家如果有报千聊课程的,第一个时间一定要报《愿我们一起成长》,我很多导读,很多思路,包括提问提醒,

主持:刚才师父讲到半君子半小人,我们的学员,他们非常崇拜着师父,那他们日后定下人生目标也成为一个半君子半小人吗?他们如果碰到某位说,你这样半君子半小人,你就不得往生啊,那我们的学员如何去回答?

了空居士:你就告诉他,我是说实话,我是谦虚,学无止境嘛,是不是?我是想做君子的,只是怕有时候还做不到位,被人家误解,所以我先告诉大家,是这个意思,我是想做君子的,是不是?谁不想佛道无上誓愿成呢?但是你要知道,从初发心到正等觉要多长时间啊,几个人像龙女一样,刹那间就成佛呢,是不是?我们就这样跟他说就行了嘛。你就知道你现在就完全君子了吗?以佛家来说,你圆满成佛了没有?你也没有的,是不是?

主持:师父真的非常佩服你,被你又绕回来了。

了空居士:我本来这些道路都认识嘛,四通八达嘛。

主持:你说半君子半小人的时候铿锵有力,振振有词,现在又被你绕回来,又成为一个谦词了。

了空居士:那本来就是谦词。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了空居士:贫穷,贫困,在逆境里边没有埋怨没有怨言的人很难,富而无骄易,就是富贵了他没有骄傲自满还是比较容易做到。这点让我来说吧,贫穷很多现实的问题,好像明天的早餐在哪里,穷得要死,明天都没得吃了,不是有时候也会长叹一声说哎呀真的怎么这么困难,怎么这么困难,也就是四顾茫然。你看大名鼎鼎的李白还曾经说《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拔剑四顾心茫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你看李白还有这么说。《黄鹤楼》那个崔颢,还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些著名的人物也会有这么感慨,说得更厉害的还是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还在那里哭呢,所以真的是在逆境里边忧忧愁愁的是很多人的,在成功之后保持低调相对也比较容易做到,就是说只要他明白张扬了可能会惹麻烦,他们就有这种自我保护心理;贫而无怨难,贫穷的时候没有这种怨恨,没有这种负面情绪是很难的,因为他看不到希望,富贵之后不骄傲,他也是为了保护自己,这点从正常心理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那么孔子感慨这两句话,让我来说,你了空居士有什么联想呢?我告诉大家,就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人很少,你贫的时候不怨,你怎么做才能不怨呢,你说安贫乐道,这句话要砍成两边,你真的安贫了吗?其实不是,是因为你乐道,你才能安贫,乐道有什么好处呢?看清现实,真正乐道的人他到一定程度就不一定会贫的。你说了空居士你觉得道就那么有用?道就那么有用,你看孔子不是有谈到子张问干禄嘛,孔子说不怕人家不用你,只怕你没有本事去坐那个位置。那你说孔子你自己周游列国,累累兮若丧家之犬。你本事够大了,但人家也曾经一度误会说子贡的本事应该比孔子还大。子贡亲口说我子贡跟我老师比算什么,老师的围墙太高了,你们一看就看到一堵墙,以为没东西,我的围墙很矮,里边什么东西都被你们看到了,我老师的学问你们不得其门而入你哪看得清楚,我子贡就是知道我老师,哎呀难得难得。子贡不会乘机拆孔子的台,是啊我去跟我师父学,学了也不觉得怎么样,其实我本事比我师父大,子贡不会,确实是君子。

  那么你说孔子真的有本事吗?万世师表,赵普半部《论语》平天下,很厉害,他对《论语》评价这么高,你说了空居士你觉得怎么样?我也觉得也可以,我了空居士说一部《论语》可以混一生,我不敢说平天下,因为我了空居士没有什么大志,所以赵普就有半部《论语》平天下,半部《论语》安天下,我就一部《论语》混一生,我这辈子就靠一部《论语》也能够混得一生,还能够衣食无忧都有可能。以后历史上留下了空居士对《论语》的评价,我就一部《论语》混一生,反正我肯定不用去讨饭的,就是去讨饭,凭着《论语》也能讨得饭的,我对《论语》就这么评价,平天下安天下我不会。那么你说你们两个人,赵普和你了空居士都对《论语》有点评价,那么孔子你本身就是《论语》的主人公,你那累累兮若丧家之犬,如何解释?累累兮若丧家之犬,接下来出现什么事情,你知道吧?子贡就来找他了嘛,我的老师原来在那里受苦,堂堂的子贡为什么愿意来拜孔子为师呢?就是孔子有这个智慧啊,孔子的一生,子贡对他的资助是很大的,孔子当年他是想将他的学问传到这些上层阶级里边去,但是他们真的看不懂,孔子当时累累兮若丧家之犬确实是怀才不遇。那你说了空居士还说一部《论语》混一生,那孔子自己怎么不混,恰恰他就是一部《论语》混万世,不是混一生,他后来不是凭着开私塾就成了万世师表嘛。据说孔子开私塾之后,他生活环境也还是不错的,还是可以的,所以你看,你说行不行?还是很行的,就是他凭着这个智慧,不仅晚年日子过得很好,而且万世师表。

主持:师父,我们学习这一句,主要就是学这前半句,对吧?要做到贫而无怨。

了空居士:对,贫而无怨不是说在那里死捱着,而是你贫的时候要知道你为什么贫,因为你不懂道理,不懂为人处世,你去怨没用的,贫的时候要“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齐天乎”,这是孔子对子贡说的话。其实孔子自己也是这么做,他不是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的出生比我还惨,他是二奶生的,而且他很小的时候他爸爸就去世了,还被大奶给赶出来,那比我了空居士就更惨的。我当年在青岛,你读这句话给我,我眼泪都掉出来,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我赶快将这句话背诵起来,我也是差不多是这样,从小家里很贫穷,爸爸去世得早,不过我十五岁爸爸才去世,孔子可能是一两岁爸爸就去世了,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所以贫而无怨的人少,这句话其实就是说真正能够乐道的人很少,你看孔子怎么杀出重围啊?“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一辈子就这么努力去做。其实我了空居士从小也很努力,我曾经跟我儿子说,我从第一天踏入学校的门开始我就发奋努力,不敢放松,所以什么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我很理解,所以贫而怨的那些人可能永远就会贫的。所以说贫而无怨,就是安贫乐道,因为乐道以后你就能够突围。所以这两句,一句是告诉我们如何突围,一句是告诉我们如何稳定局面,不要富而骄,那就麻烦了,就会栽跟头的。

 主持:回到现实中来说,贫困就使一个人奋斗,他的起点很低,就从这个起点低上来说,就是让人觉得很艰难,要从谷底去爬升,会感觉很难,所以这个怨也是很难免。

了空居士:不是,如果以我了空居士的人生哲学,就是目的与方法,怨有用吗?前两天我儿子回家,我特别问他,我跟他说心情好不好?他说好。我说儿子我发现——当然其实说我发现,还有点说大话一点,是我师父的指点——我们人就一定要无欲有欲,就是你要永远保持清净的心,然后目标明确的去做事情,而不要带任何负面情绪。孔子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嘛,怨天尤人就是负面情绪嘛,我说大脑犹如电脑,负面情绪犹如垃圾文件,你大脑本来容量差不多相对就这么多,你装了很多垃圾文件里面,你要装好的就很难装了,转速也慢了。所以你们会发现我了空居士没什么负面情绪,我天天满腔热情地去面对未来,不管困难再大,我都是豁出去去面对,结果我觉得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都非常好,所以我告诉我儿子最主要人不要有负面情绪。他以前问我说爸爸人有没有办法永远开心快乐?我说有,假如你能够将战胜困难作为一种人生乐趣,那你一辈子开心。为什么?因为人生永远时时有困难,处处有困难,你要找困难,困难太多了,然后你天天将困难打败,你天天开心,我们很多人一见到困难就吓死了,一见到困难就退步了,所以一辈子活得很窝囊。

主持:师父您刚才说不要有负面情绪,那这个可以视为轻松上阵,但是在谷底要攀爬人生高峰,这个往上攀爬的这个动力从哪里来呢?师父您刚才说是战胜困难这个就成为动力吗?

了空居士:这个其实你搞清楚一个事情,你们有空要去看看猴子,猴子很少有在草地上睡觉的,可能睡觉还是抓在树枝上,我说这个干吗?猴子将爬树当作一种乐趣,天天爬,假如你拉一头猪叫他去爬树,打死都爬不上去,因为他从来不懂得爬树的。如果一个人认为战胜困难这个是人生的乐趣,或者是人生必然会遇到困难,你不是被困难战胜就是战胜困难,你有这种理念,你遇到困难就不会怕了,然后就豁出去,谷底我也去爬,半山腰我也去爬,那不就没事了,如果你先埋怨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是不是?怎么老是到谷底从头爬,那就麻烦了。你们看看猴子天天在树上爬嘛,它变成爬树是它的乐趣了,那没事了。那你说了空居士你这个是苦命人嘛,怎么战胜困难也变成乐趣,那么你好了,你好命人,你遇到困难不战胜,你就被困难给困死了,那你还好命在哪里呢?是不是?也许你说了空居士你为什么不想一辈子没有困难最好,没门,哪有没有困难,哲学说矛盾时时存在处处存在,所以我说困难是时时都有,处处都有。

主持:那索性躺在谷底那不是也没困难了吗?

了空居士:那谷底不就本来也是困难了嘛,你说掉在谷底,烂泥一片,你在那里半死不活不就也不好过嘛。

主持:可是大把的人不就是那样在过日子吗?

了空居士:以前有一句话很出名,说“成功难,不成功更难”,是不是?确实躺在谷底的人其实很难。也许你好命,没有躺在谷底过,躺过才知道,我了空居士从小就在谷底那里慢慢爬来爬去的,太知道谷底的滋味了。(主持:处处都要捉襟见肘的那种状况。)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了空居士:这两个人物,一个是桓公,一个是公子纠,他们是兄弟吧,同父不同母。这个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纠和齐恒公小白,他们两个人都是……具体历史大家去看吧,我这里记得不是很清楚,反正两个人都是想回国来做国王的,但是管仲和召忽这两个人都是辅佐公子纠的,而且管仲还特别带兵在路上伏击小白的,想将他干死,然后让公子纠可以做齐王嘛,结果搞不死他,反而被小白他们抢先回国,做了齐桓公。我们就不要讲一些家庭矛盾了,就政治原因吧,齐桓公就是想办法使鲁国的国王杀死公子纠,然后公子纠死了,跟着公子纠的召忽,召忽听说主人死了,他也自杀,就说表示忠心耿耿吧,管仲当时就没有自杀。小白听鲍叔牙介绍管仲这个人非常有智慧非常有本事,小白本来是重用鲍叔牙的,鲍叔牙告诉他我的本事不如管仲,有管仲来更好。本来管仲可以说是小白的敌对面,但是小白还是真诚地请他来,而且斋戒三日,拜他为相。本来管仲那个时候在路上埋伏,是他亲自射箭射小白的,幸好没有被他射中,小白也很聪明,往后倒当作死了,在混乱之中嘛,这个大家去看历史就知道。然后小白拜他为相,结果他辅佐了小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刚才子路在问,说那个公子纠死了,那个召忽就自杀了,尽忠殉职吧,没有想到管仲反而没有自杀,而且被小白礼请过去,帮他治理国家。就问他管仲是不是不够仁?也就是还不是君子,他好像有点反复小人,从敌人那边又回到这边来了。

齐桓公九合诸侯,这里的九,我也去查过,也不是具体是九次,九合诸侯,就是跟很多诸侯联盟;不以兵车,他都是以外交联盟联合,而不是以武力战争,不是的。因为战争吧,你看老子《道德经》“大兵过后,必有凶年”,战争其实老百姓是最惨的。他就说你看齐桓公那么多次跟诸侯达成联盟,使天下相对安稳,那不是管仲的能力,怎么有这个局面,有多少个人能比得上管仲呢?你们会发现孔子他没有直接说他公子纠死了,那个召忽自杀,管仲不自杀,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一对一来说,什么忠诚不逆,不二心,就好像说你忠于我纠你就不能忠于我小白,你看人家自杀了,你不自杀你不是不够忠吗,不够仁吗?孔子就反过来,是不是孔子在回避?不是,孔子的出发点和子路不一样,子路是在一个点上看,你是跟着纠呢还是跟着小白呢?你是忠于小白呢还是忠于纠呢?那孔子什么论点?你是忠于齐国呢还是忠于纠呢还是忠于小白呢?再继续你是忠于天下人呢还是忠于齐国呢?你知道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是什么意思?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这不是单指忠于齐国,是忠于天下,你知不知道?他不在乎齐国的版图大一点还是小一点,而在乎天下和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你看孔子看的范围从齐国看到天下,子路问问题从纠问到小白,我以前形容看事物点、线、面、体,孔子是体,子路是两个点,线都谈不上,那么你说孔子是不是回避?不是,他是从更高的立场,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一个事情,是不是?所以不能说孔子在回避,假如管仲死了,当时一开始就是鲍叔牙在做相国了,管仲病榻论相对谁论啊?对小白论,他说我的老师,他称鲍叔牙为师嘛——就是因为他推荐的嘛,古人很真诚——他善恶太过分明了,如果以鲍叔牙当年一开始来辅佐小白,那肯定你们诸侯不听话,我就杀掉你们了,发动战争再说吧,要不然他不是后来被那五个小人给困死了嘛,是不是?就从这点,就说明孔子他是有更高的境界来看问题,不是回避子路的问,所以这个也是大家论辩的一个绝招,你们在跟人家论辩的时候要懂得,如果你一对一,他自杀,他不自杀,好像就他忠,他不忠;那召忽只是忠于一个纠,管仲是忠于齐国乃至忠于天下,他不是忠于一个小白而已,那这不是符合老子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符合了“以身托天下”嘛。

主持:就说孔子说的忠恕,这个忠有一个更高的定位,是以天下为忠?

了空居士:对。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贡也问孔子说:管仲这个人是不是不够仁啊?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仅自己没有去自杀,就是说表示尽忠嘛,还相之,接受齐桓公封他为相国。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孔子就告诉他,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使天下的诸侯能够大家联盟,相安无事,天下变得比较和谐有规矩,连我们现在其实都是受益于管仲当时这些仁政,统一管理,不然我们还是属于偏僻的,不开化的那种状态,他这种胸怀,哪里是普通的人,匹夫匹妇就是很普通的这些男女老少,他们所能够猜想得到的,怎么能够明白他的心意呢?自己搞不好就躲到深山里面去自杀,这个算什么呢?是不是?也就说你只是忠于一个纠,而放弃天下苍生,你这个人算什么人呢?是不是?这怎么能够相比,他是忠于天下,你只是忠于一个人,是不是?假如退一万步来说,这个纠假如做了齐王,然后这个纠死了,纠的儿子或者其他人继位,你也不愿意去帮他了,是不是?我忠于这朝,就不忠于下边了,皇帝死了,我也自杀了,算了,是不是?所以从这点来看,历史上也有两个人,伯夷,叔齐,所谓的不食周粟,他们这种历史上也有一说叫高风亮节,如果以孔子这么来评论,也许也会认为是像召忽之类,会不会?这个孔子没有说,只是我了空居士绕舌而已。

主持:喜欢历史的同修肯定脑海中会翻出很多这样因为忠而自杀的人物,然后会想这个忠要如何去衡量呢?

了空居士:反正你就是以天下为大吧,是不是?(主持:还是目的与方法)对。

主持:这两段可以说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论,回到现实中来,我们今天去学这两段能够得到哪些方面的启示?

了空居士:一句话,抓主要矛盾,你的定位到底是定一个点还是定一个整体,你看子贡和子路他们都不知不觉落在一个点,也就是落在一个人的身上,纠还是小白,一个具体人的身上,孔子的回答,是立足在天下,站在天下人的立场上来回答的,所以这个孔子真的不愧为圣人啊。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