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分 能净业障分(三)

12.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该怎么理解呢?

了空居士:你们首先要知道,这里的佛,你们不要想象成释迦牟尼佛那个样子。放下屠刀之后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不是。放下屠刀,这个屠刀放不放其实不是第一重要,最主要就是你的心。譬如说一个小偷接受教育,他刹那间愿意学雷锋做好事了,是不是这个小偷慢慢变成活雷锋了?不是。他刹那间就转过来了嘛。当然以后他还可能会反复。哇,那个东西很好,如果偷回来属于我的也好。那刹那间又说,不行,人不能这么做。当然那些大根器的人,他一悟永悟。他认识到错误,他从此就不会再犯。所以放下屠刀和立地成佛是同时,没有特别地分先后,你放下屠刀的时候就是明白,我不能做坏事了。不是我放下,然后想一下,不要做坏事。不是的。当然有些小根之人他会反复而已,大根之人就不会。

 

13.问:修一切善法能不能消业障呢?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你们要知道,修一切善法也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梁武帝似的执着地去修,一种已经是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去修,发自内心去修,帮助别人就像帮助自己一样去修一切善法,这个就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种就是说,我做做看看,看看我能消多少业障,人家对我怎么样,这个就是梁武帝的做法啦。

 

14.问:能净业障分中世尊说到: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世尊这样讲的意思是此般若经典当对应机之人来演说吗?如果机缘不成熟之人,勉强为之演说反为不美吗?

了空居士:你这么说,也是边见,好像有绝对大根器、绝对小根器,大跟小之中哪有个绝对的界限呢。我们对人讲,就是人家能听,我们就说深一点。人家不能听、不愿意听,我们就点到为止。是这个意思,好像明树,你说,大家听了高兴,能不能师父拖延一点时间?我说,好。如果现在大家问题早就没有了,那我们也说,大家晚安。就不要说,大家等一下,再干点时间吧。是这个意思。所以就观机。对谁都可以讲。“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嘛。是这个意思。

主持:师父,我有一个疑问,这边“狐疑不信”跟我们一般的怀疑有什么区别呢?我听了此经,有一些怀疑也是正常的吧?

了空居士:狐疑,狐就是狐狸。自古传说狐狸特别多疑。用狐疑来形容他的怀疑就跟狐狸那个样子一样,提心吊胆,瞻前顾后的。狐疑其实也相当于怀疑。你们听了,你们有怀疑,分两种情况。一种划入狐疑的,你们怀疑,然后就是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不知道。就是不相信,连问都不问,这就属于狐疑。那么怀疑呢,真正真诚的就是听不懂,升起疑情,或者就是当下就提出问题来跟我探讨,或者是过后再提出问题来跟我探讨,也就是说你们愿意将怀疑说出来,这就是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的这种疑,属于求学的正常的一个过程。不提出来,在心里,不信就是不信,坚决不信。问他为什么,他说不知道,我就是不信,这就是属于狐疑。

主持:那我就放心了,我今天晚上的这些提问就不是狐疑了。

了空居士:不是不是。韩愈说,“惑而不从师,其为惑者,终不解矣”。如果你们有疑问问我,然后我不跟你们回答。如果我不懂,我说,明树,对不起,这个我去学学,改天我们再谈。如果我懂,我说,不能告诉你们,自己去参。那这个就是吝法,会得愚痴的恶报。本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你要为人师,你至少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嘛。如果你自己都不懂,怎么为人讲解啊?但是我毕竟是凡夫嘛,有些方面不懂,我说,哎呀,明树,对不起,这个我不懂,那个也不能埋怨我。我懂的就给大家说清楚嘛。有些大德喜欢说,自己去参,言语道断,这都是骗你们的,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经论那么多,哪里言语道断?言语本来就是文字般若。我们般若勉强分三大种类,就是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实相般若。其实三般若,实相般若是本体,它的启用,自己去看问题就是观照般若,为人演说就是文字般若。言语写出来、录下来就是文字嘛。实相般若是本体,启用了,自己去用是观照般若,帮助别人就是文字般若。不是说言语道断的,不是的。言语道断就是说执着我这句话。好像六祖跟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如果你说,哦,我知道了,天天说,本来面目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不思善不思恶……执着这句话,就是着文字相。如果将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落到实处,那就不是着文字相了,那是言下大悟了。

 

15.问:福德相是不是说,因为相都是不永恒的,所以着相布施是在不永恒的基础上布施,所以是没有功德的,是随着相的消失而消失的。而福德性因为不着相布施,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这个基础是永恒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的功德是永恒无量的,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了空居士:不正确。你着福德相,你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自己着相了,般若智慧就没办法显现,也就是“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你不着相了,你就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了,你一切障碍都被你自然地化解了,你一切都是真诚心的流露。譬如说你去帮助一个人,你是有目的的,打个比方,我们说贿赂和布施供养的区别。带个礼物去送哪一个人,我内心是希望他帮我做什么事情,然后你送过去之后,种种原因那个事情办不成,你不是很恼火吗?内心不是很失望吗?所以你这个心态就老是在改变。如果你去看望一个长辈,很真诚地带个礼物,你送出之后,你一路走过去都心情很好,长辈也很高兴,也跟你赞叹啊什么,你回来,有时候有空想起来都觉得心情很好。功德功德,做事的过程就是叫做功,功夫,做功课,做完之后的那种心态、后效应叫做德,是这样的。所以你真正不着功德相的人,你就是整个心态都产生了改变,也就是属于证到那个境界。如果你执着功德相,你还是凡夫的贪嗔痴慢疑的状态,没办法上升到圣贤的那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境界。是这样的。

 

16.问:《金刚经》用大量的篇幅在强调此经的重要性和受持此经的无量功德,是否为了引善根尚浅的人因功德相先结缘此经,通过受持、读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引慧根深的人赞叹和无功德相受持读诵此经呢?

了空居士:不是不是不是。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祖是如实地告诉我们。他多次地赞叹都是发自内心的。譬如你看到一个东西好,你说,好好好。人家一问,你说好,确实好。是不是啊,明树?没有什么目的的,是自然的流露。

 

17.问:我们在生活中得按照《金刚经》的方法去做才有功德,如果只读书,哪怕读千遍万遍,功德也不会增加,这样理解对吗?

了空居士:如果你读了没有去做,那么就跟佛经结个缘嘛。六祖不是跟法达说,“空诵但循声”吗?那就变成一个录音机了,就结个缘,也有一些功德的,只是相对来说比较浅。你落到实处,受持,那就不一样了。不然就是心口不一了,如梦如幻了。

(明昀根据讲课录音整理,明励明树校对,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v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