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分 依法出生分(一)
第八分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树
时间:2016年10月21日 20:00-21:30
地点:YY语音-了空居士 国学讲坛(80257频道)-公益大讲堂
文字整理:明励
文字校对:明树
我们还是从这个标题来讲。“依法出生”这四个字其实是两个意思,它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依法”,一个是“出生”。“依法”容易理解,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那“出生”呢?我们可能说“有个小孩出生了,怀孕然后到一定时候就生下小孩”,那这里“出生”是不是指小孩出生了?不是,是指我们凡夫听闻正法而开悟就变成了菩萨。你们去读佛经常常有一些佛弟子对世尊说“从佛口生”。“从佛口生”从释迦牟尼佛的口,也就是嘴巴生下来,那是怪事,父母已经将我们生出来了,还说“从佛口生”?不是,父母生我们,我们是个凡夫,再通过听佛祖讲经使我们开悟,我们又从一个凡夫变成一个菩萨,变成一个开悟的人,好像其他一些宗教喜欢说“重生”,就是再生一次。所以“依法出生分”就是按照佛祖所讲的正法使我们开悟,就是这个意思。
须菩提!于意云何?
这个就是佛祖在叫须菩提,须菩提呀。“于意云何?”就是怎么说啊,这个很有一种亲切感,一种口语。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满,就是充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我们不要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就说我们一个地球,哇,我们也不说叠得那么高,就说将整个地球铺满了都不得了。佛祖是比喻说充满灌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七宝是什么?是指各种各样珍贵的东西吧,佛经里边玛瑙、砗磲啊等等各种宝物,七宝以用布施,用来布施。就是说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这里福德就是说所得到的福报,做好事布施结缘种下的种种的善因。“所得福德,宁为多不?”这里写是写的“不”,可能是通假字,这里读“否”。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就说“很多啊,世尊!”世尊是尊称,就是世出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甚多”就是很多,非常多。
何以故?
何以故就是须菩提给世尊的解释,很多很多,福德很多是什么原因啊?何以故,故就是缘故、原因。何以故,是什么原因啊?我为什么说很多啊?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也就是说一个人,他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他所得福德这个就是相。譬如说我送了什么东西给谁,对方就很感谢我,我也心里就知道我送了东西给他,这个就是从事相上来。“是福德即非福德性”,这里关键就是“福德性”,那么其他万法的性和福德性有什么不同吗?没有,从性上来说,福德与其他万法这个性是一致的。这一点大家要记得。那么你说了空居士你怎么知道是一致的呢?也是佛经讲的。在哪本佛经啊?《波罗蜜多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诸法空相”是万法之性,这福德之性也是诸法空相。也就是说一个人拿了很多宝物去布施,这个人他不一定能够悟得这种“诸法空相”,也就是说他虽然去布施,如果为布施而布施嘛,他还没办法悟入“诸法空相”,也就是说他没办法明心见性,也就是说他没办法真正从凡夫位转到菩萨位。是福德即非福德性,也就是说他这种行为所得到的境界还是着相的,他没有悟到无相的境界、性的层次,当然用这个性的层次来说于相而离相,他还没有悟到这个层次。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这句话我特意去查了玄奘大师的《能断金刚经》的译本,里边就没有说“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他就说“福德聚福德聚”,也就是说这句话从玄奘大师的译本里边看,这个“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这句话还是须菩提对世尊说的。这句话从意义上我们从上边看,世尊也没有直接说“福德多”,只是须菩提自我理解说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这个福德甚多,可能世尊会不会在其他地方讲到类似的状况,有说到福德多。那么这个福德多到底是真的很多吗?这是非常关键的,非常关键的。上边就说“甚多,世尊!是福德即非福德性”。这么看起来,明树,到底这个多是真的非常多呢还是其实是不多呢?我们读到这里是不是产生了这个疑情啦?又说“非福德性”怪怪的,又说“甚多,世尊!”,后面又说“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这些话我去查玄奘大师的译本,这些话都是须菩提说的,那我们先留着,我们下边一句继续吧。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若复有人”,倒过来,假如另外有一个人,他“于此经中受持”就是按照《金刚经》的经义来为人处世,“受持”,受,接受,持,行持,坚持这么做,乃至以经中四句偈。四句偈自古有很多种说法,一种可能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里正好四句偈,一个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也是四句偈。当然,古印度据说也有一种说法,好像就是说一句话就是一句偈,因为有些佛经有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就说一本经嘛里面很长很长很长,四句话就叫做一偈,古印度也有类似的这种说法。所以这个我们也不用特别深究啦,譬如《金刚经》的每一个段落随便有几句比较完整的,我们能够弄懂它的意思。譬如说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或者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哎呀这么就是一句你弄懂了,都是进入了开悟的行列。
掉转头来说吧,如果有人能够对《金刚经》的经义能够理解落实或者是以里边四句偈来为人讲解,使别人能够弄清楚,哇,“其福胜彼”。那从这里就看得出来啦,上边为什么说“甚多”,又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那好了,我们弄通《金刚经》的经义,而且是落到实处,就算是以四句偈弄懂为人讲说,让大家明白,这就是“福德性”。因为《金刚经》是讲这个“诸法空相”,讲般若智慧,讲实相,也就是讲“性”,“福德性”,其他什么“性”,万法之自性,就是讲这个性的经典。只要你弄清楚经义了,而且落到实处,可以说你是证得“福德性”。那么“福德性”和“福德”,当然我们要清楚一点,我们以凡夫着相来说就是“福德相”和“福德性”有什么不同呢?你说“相”能不能离开“性”而独立存在呢?没办法。那“性”能够离开“相”而独立存在吗?也没办法。“性”和“相”本来是不二的,它没办法分的,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这就是性和相的关系,它分不开的。那么为什么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那怎么搞成两家?不是,凡夫着相,他就没办法悟入“诸法空相”这个究竟的境界,凡夫于相离相他就悟入了“诸法空相”这个境界,那他叫做开悟了,就在这一点。一个开悟的人,他的功德有多大呢?真正大彻大悟的人,可以说他的功德甚至是跟诸佛是很接近的,很接近,不能说一致,一致要跟佛那么彻底,以佛经的专业名词来说就是分证佛的法身。分证法身,譬如初地、二地、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地。但是你们也要知道,这个开悟的人有时他一念之间他就悟到圆满的境界,但是他偶尔也会悟后迷,又会落入到比较下的层次,正如永嘉大师说“一地具足一切地”。所以当你弄清楚《金刚经》的经义甚至是弄清楚四句偈的真实义,你刹那间你是证得“性”,“福德性”,万法之自性,这个空相就是指万法的自性,就悟入到这个层次。这个层次是什么呢?就是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也就是可以说叫做悟入了无限。如果你执着“福德相”的时候,是属于有限,就是有限度的。悟入了“性”的境界,那是非有限非无限。我为什么不敢说一句话,说无限呢?无限有时候我们还是以凡夫的习惯来说以有限对无限,其实真正的无限还是属于空的层次,属于顽空的层次,叫做不可知了,那也是边见。最正确的表达就是执着“相”的时候是有限的,你悟到“性”的层次那就是非有限非无限了。我们还是以凡夫着相来抓一下,那么你已经是超越了有限,但是他也不会落到无限,落到无限就是变成“空有两边”的空了。有限属于有,无限属于空那个层次,叫做堕落到空的层次。真正圆满的境界是非有限非无限。我们搞不懂,我们还是抓个半边,就是超越了有限,你有限再多,你百千万亿,那好啦,人家比你万亿还多一点,不是又超越了你了吗?永远比你多,你说你有多少都可以,但是我说我永远比你多一点,那你不就是永远搞不过他吗?这就是非有限。所以“福德性”就是在这点。不要以为“甚多”就是最厉害了,其实“甚多”就是不厉害,就是因为它还是属于有限的,它还是属于相,有形相的东西,因此它毕竟有一个限度。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因为他这个“受持”和“为他人说”这是属于证悟“性”的层次,也就是超越了有限,所以说“胜彼”是这个意思。
何以故?须菩提!
何以故?这也是很口语,这是什么原因啊?须菩提,你想不想知道啊?从这个言语看得出世尊很慈悲。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这里就两个意思,一个是“一切诸佛”从此经出,然后是一切诸佛的三藐三菩提法也是从此经出。那么你说,怎么诸佛就从此经出啊?他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从此经出啊?是啊!那怎么出啊?这本经书一翻开,释迦牟尼佛从里边就出来了?不是,这是一种比喻,就是诸佛也是从《金刚经》的经义悟到了无相这种圆满的境界,悟到“性”,也就是从《金刚经》的经义使他们明心见性,从凡夫变成佛祖,变成佛菩萨,就说“从此经出”。这印证了昭明太子很有智慧,“依法出生”,诸佛他们无始劫前也是凡夫啊,跟我们一样的,他们种种因缘,接触到《金刚经》然后他们开悟了,“从此经出”,就从凡夫变成一个佛菩萨了。那么诸佛传授给我们设种种方便度我们的这些方法就是三藐三菩提法。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无上正等正觉。这些能够使我们开悟的种种方便也是从此经出。为什么?此经就是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告诉我们如何去净心行善等等。所以佛祖,诸佛世尊他们本身也是从《金刚经》的经义悟入了圆满境界。他们教化众生的种种方便,也是以《金刚经》这个无相之理,无相的道理,设种种方便,因材施教,使求道者开悟,所以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本来就是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为什么又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啊,就是说泛指诸佛所设种种方便。它就概括我们凡夫说你不是有《楞严经》啊、《法华经》啊、《弥陀经》啊讲这种种的法吗?没错,这种种的法,其实诸佛世尊都是以最清净的心,明心见性的状态按照实际状况给你们因材施教、对机说法,设种种方便,是这个道理。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哦,你看,世尊圆满智慧,他怕我们执着“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么多法,原来佛祖还有这么多法,皆从此经出,从中变化出种种的法,以最清净的心去对机起用,设种种的方便。哇!这些都是佛法。佛祖说不是,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说我一生啊设种种方便,对不同人讲不同的方便,种种的法。这些呀,你们不能执着,我是针对性而起用,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人开悟了,也许这个方法对别的人也不一定适合的,所以你们不要以为佛法就是我所说的种种方便,就是佛法。不是!不是!真正悟到佛法的人就是悟到这种空理,明心见性,然后针对性地给大家设种种方便,你不能再搬我原来对别人说的方法再去给别人用,那就不一定恰当了。不要以为我说的那就是佛法,然后你们继续搬过去,搬来搬去的用,那就不对了。其实我千经万论是围绕了使你们证悟这种“性”,这种自性,这才是最重要的。证悟自性之后,你们就从自性的起用,因材施教,就能够跟我佛祖一样设种种的方便,去度众生了。
1.问:既然最后一句是“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那么这一分的标题为什么又是“依法出生分”呢?它这依的是什么法呢?
了空居士:哦,这个“依法”就是说你们要悟自性,而不是要着事相,这个方法。那这个方法在哪里呢?有没有一个固定的东西拿出来?没有。也就是缘起性空。所以说世尊一生围绕着讲的这个法就是“缘起性空”。那缘起性空它是没有一个固定的东西,所以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有“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也就是说,好像我说明树我们算术都是依照加减乘除这种运算规则啊,但是这个规则你不能独立拿出来啊,拿不出来的。也就是“缘起性空”这个法是拿不出来的,就是这个规律、这个道理要在运用之中才能体现,它不能脱离。所以说依法就是依“缘起性空”之法,但是这个法你又没办法拿出来,所以世尊后边讲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平时世尊讲的都是以“缘起性空”之理来放在具体的事物上去处理这个事情。好像你说1+1等于多少,我说等于2,你说2+2呢,我说等于4,我就是将加法原则放在具体的运算里面运用,它没办法独立出来。所以“依法”,这个“法”如果以灵山会上世尊拈花微笑的那首偈“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就是这里说的这种无相的道理。
主持:好,谢谢师父。那经里它说的是“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那么它这边说的布施应该是指着相布施,不是说无所住行于布施,是吗?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我们凡夫吧,一般大多数时间都会着相。当然偶尔也会像六祖所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偶尔有。但是我常常说开悟容易啊,悟后迷更容易。不相信你们去看你们有时候一片好心想做什么事情,等下一转念哎呀怎么怎么,一下子又没有了。
2.问:悟自性有什么用呢?悟之后又会悟后迷呀”。
了空居士:哎呀,因为你没有信愿,没有信愿。譬如说*同修,你说了空居士啊,我真的很想能够开悟啊,你能不能指导我啊。当然你可能会说,了空居士你今天会不会说大话啊,你也能够指导人家开悟,你自己开悟了没有?哈哈哈,这个我早就说过,我了空居士是个凡夫,但是我是以圣贤之理指导大家的,我不是以我个人的道理来指导。是不是啊,我说古代的老秀才,他自己没有考到状元,但是有些老秀才他也同样能够教出考到状元的学生啦。何以故?老秀才是以圣贤的著作来教导学生的。所以我了空居士亦复如是,虽然我没有开悟,但是我以圣贤的道理来指导你*同修,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开悟啊。那么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你是否有信心呐。如果我说的话你都爱听不听,说完了老是怀疑,那么就没办法了。是不是啊?我说我自己吧,我不敢说我开悟啊什么,没有没有,想当年我在我师父身边才呆了几个月,但是我的信是绝对坚定不疑的,所以我很快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呀。*同修你跟我学这么长时间,你能够学到我的多少呢?*同修,关键就是你缺乏这种信心。
3.问:师父能不能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给我们讲一下什么是着相布施,什么是无所住行于布施?
了空居士:假如你是以大慈悲的心去做事情,那么就不是着相了,也就是帮助别人就像帮助自己那么自然,那就不住相布施了,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了。如果都是有某些目的,甚至你帮助别人之后,人家对你如果没有太多的好评,你还很反感,这就是着相布施。
4.问:“福德相”具体是什么呢?“福德”一样也是不能用几吨或者几斤等常用的数量单位来衡量的,所以“福德”本来就是无相的。
了空居士:不是,好人好事吧,譬如说我现在去哪里捐了多少钱,有这个想法,如果你老是记住这些吧,那么有时候就引发……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里边往往是同事、亲人反而很容易闹矛盾的,你知不知道。今天多做了一些工作,明天你看他没有做你不顺眼。就好像那天有位同修,他不是说他掌握了什么技术,教了几个人,结果都成为他公司的一个竞争对手,问我怎么办?我说你从此一个人都不要教。那么你可能说了空居士你为什么要这么说,你不是教人家很小气吗?不是,因为他有功德相,一个人一出去就能够成为你公司的竞争对手,你这个公司就很差劲吧。是不是啊?就好像说,明*你是个眼科主任,如果你教了一个实习生,然后他等一下就辞工出去了,对你整个医院的眼科都造成威胁,这真的是,未免你们医院太简单了吧?是不是啊?教了一个人,一教,而且人家读大学读到博士都要读20来年书,你教人家一段时间人家一出去就那么厉害。那严格来说是这位同修有点功德相,我告诉你,真的是这样,所以我叫他不教,看看有没有人继续和你公司竞争,大把人和你公司竞争,网络上那么多这些同类的公司嘛,是不是啊?哪没竞争啊。所以说就是因为他着相了:我教了谁,教了他什么,这个人他出去干什么的。所以这就是“福德相”。所以说严格来说“福德相”也是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但是你在心中有一个具体的想法啊。那么“福德性”就要像雷锋叔叔那个样子,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做好事不留名。当然我们偶尔做好事也留个名好不好?也好的,只要我们没有图回报。回报其实是包括多方面的,一个是直接的回报,一个是一些名誉上的东西,也叫作回报。
主持:那这个“相”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数量啊多少啊,这个相是不是指某种想要的目的?
了空居士:内心的想法,内心的目的,是这样的。
主持:明白。那师父我插问一下,刚才他这个同修的问题,我听到你回答,当时我这个想法是师父从反面,反的一面去教导他,那这样子看来的话,师父也不是说等于从反面说,而是针对于他的这种一种功德相给他提的一种方法。
了空居士:对,就是说这位同修的心态正好跟我不一样,想当年我师父说叫我有机会要弘扬大道,造福天下,我一直都这么做。也曾经有两三个人曾经问我说:“师父,你这么真诚地教我们,不怕以后我们功夫超过你吗?”我说就凭着你这个想法,你就没办法超过我了,因为我就没这个想法。当年我师父就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越是一片真诚地去帮助大家,我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得越彻底。这个无四相其实就是我们道家的复归无极嘛,所以我就达到复归无极的更高层次。你心里有这个疙瘩,你怎么能够超过我呢?是不是啊?恰恰就是这个相反。他就说一教人家就来跟他竞争,那说明你自己水平也不高啊,然后你掌握的技术也太普通了,就是一般人一学就会啊。是不是啊?而且人家一学会就来跟你抗衡了,说明你这边实力也很薄弱啦。是不是啊?打个比方,我来搞一摊炸油条,你们福州也有炸油条的啊,明树,炸油条这个就容易搞了,然后本钱也少了,譬如说我在炸油条,然后有个张三李四来跟我学,就说师父啊,我来跟你学习炸油条,我说好啊,你们跟我几天就会炸了,然后跟几天之后,他就在我旁边也摆一摊炸油条,那就对我有威胁了啊。是不是啊,因为这个技术很容易掌握,这个竞争也很容易形成。那么反过来如果你是做比较大的生意,譬如说像淘宝、京东这么大的市场,我们自己说哎呀,明树,我们明天也来搞一个电商,跟他们淘宝、京东干一下。那真的是笑话,哪那么容易干呢?是不是啊,就干不过,就算我们掌握了他们支付宝怎么设啊等等,要搞到他们那么大规模是搞不起。你不要笑我这个比喻,其实我们曾经有一个同修是北方那边的,他打电话说“师父,我要去创业,我老婆乃至我家里的人个个反对”,我说你想创什么业,他说我要去建一个电商平台。我说电商平台是不是就跟淘宝、京东这些类似,他说是。我说建这个干嘛,他说我发现很多落后国家,他们其实都有很多优秀的产品,只是没有人帮他推广,因此我要去建这个电商平台帮他们推广。我说天哪,你怎么建不可能凭你之力建一个阿里巴巴吧,凭你怎么建,不能建一个京东吧,人家背后不知有多少工程师多少服务器在支撑啊,是不是啊?一天发工资和维护费都不知道要花多少啊?(主持:是啊,上次京东的跟我说他后台是10万多台服务器)哦,10万多台,那1台不知道是多少钱啊?我们一台普普通通、马马虎虎的电脑都两三千(元),那一台服务器据说都不是这么简单了,1万就够厉害了,我们不敢说多,那你10万台就是10个亿了,是不是啊,那不得了啊,你怎么搞得起呢?我说其实现在人家落后国家的产品卖不出去也许有他的原因吧,就好像现在有些人说土特产,我说天啦,现在的土特产不怎么有用的,因为现在的信息这么灵通,交通这么发达,真正有用的土特产,人家丹麦曲奇和那个费列罗从那么远的国家都能够运到我们中国来卖,严格来说那也是他们那里的土特产吧,然后它能够运到我们这里来卖,就说明它有这个生命力。有一些地方的土特产很难卖得出去,就是说也许是真的没有什么特色,是只有土而没有特,是不是啊。你现在不是说要去建一个电商平台,那么多电商平台,你真的觉得他们的东西好卖,你就去采购然后在天猫啊淘宝啊京东啊上面卖就行了嘛。是不是啊,明树?现在不是建一个平台给他们卖,天下这么多平台不用你建了。所以有些事情他们就是这样思维,就很有趣了。
主持:从这件事师父的解答也可以看得出来,师父的很多回答是针对提问者这个人而提供的方法。
了空居士:对!对!对!所以那个同修说他教了别人,人家就变成对他公司有威胁了,来竞争。其实我们很久以前还有另外一个同修就说“师父啊,我很郁闷,我帮助了人,人家反而就是没有感恩之心,我很郁闷”。我那个时候就跟他的回答说“我一听就知道你这个人其实做好事也做不了多少,假如你是做了好事很多,是有很多人佩服你的,很多人会对你有好印象的,你可能就是做了一点点,然后又沾沾自喜,人家反而就反感,一点小事情,摆什么款”。是不是啊?所以我说他能够教了人家一出去就能够对公司有威胁,这真的是不成立的。是不是啊?
主持:所以我们学生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不能把师父的话直接搬过来就用,也就是可以体现出“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的一种。
了空居士:对,对,所以就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天下的事情有时也很凑巧,也有一些很类似的也有的。所以说古人其实也发现,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读历史,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因为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里边,很多事情其实它有类似之处,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
5.问:匡(常修)师祖曾经讲大道是属于天下人的,星期三的课堂上您说您毫无保留地传授。有人问您是否担心徒弟们超过您,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因为我遇到过有所保留的师父,他是很诚恳地告诉我们最高心法不能传授,因为他的师兄们不同意。所以遇到您之后我特别敬重您,也特别珍惜和师父的缘份。从我自身来讲,以前读书的时候也好,现在工作的时候也好,同学、同事有了疑惑都还蛮喜欢来问我的,我也是毫无保留地解答别人。也或许有人觉得我傻,但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是希望通过分享给别人来激励自己,超越过去的自己。这样的想法比较积极,但我感觉还是不太究竟,因为还是有功德相、我相人相,请师父指正。
了空居士:哎呀,其实吧有一个词说了大家都可能知道,就是“教学相长”。打个比方,我在网络上整整10年了,已经10年过了1个月了,我是06年9月份上网的。我这10年哪,尤其是知识方面的丰富啊甚至是超过前边的20年,因为我学习到现在,专门从事气功啊、国学啊等等的研究有接近33年,我这10年的进步啊是超越前边的23年。其实一个人,我们从高层次来想,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都是有一种贪嗔痴,这个大脑的容量扩不大的,大脑总是有一种怪怪的执着。我发现我们大脑这个容量是很大很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也许可以骗尽天下人,当然是所谓故意的啊,有时候是不小心的就不能归入这一类,就是有意去骗天下人,也许天下人都被你骗了,但是就是有一个人就没有骗,就是自己。因为你是故意去骗人,那么你自己心里是知道的,知道了你这整个神情都会有一点恍惚。这恍惚了,也就是说潜意识和显意识就不能成一直线,也就是没办法达到六祖说的“纯一直心,不动道场”,所以你这个大脑皮层就不和谐,这个记忆力、思维能力、反应速度等等就没办法每一个时空点你都发挥到极致,就发挥不出来。是这样的,这是我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再加上看古圣先贤讲的“纯一直心,不动道场”、“一行三昧、一相三昧”等等、“知其荣,守其辱”、“复归于朴”啊、“朴散则为器”啊等等,你们就悟不到这个境界,所以就有很多疙瘩。真的,凭我的定慧,叫我去骗人,我的内心都会有这种忐忑,所以我从小有个好习惯,我从不骗人。
主持:师父,我对明*这个提问我也有个疑问,她说她想通过分享给别人来激励自己超越过去的自己,她觉得不太究竟,仍然有功德相、我相人相,但是我觉得这应该不属于我相人相、功德相吧,师父您认为呢?
了空居士:其实吧,严格来说如果你有这个想法,确实是有点我相人相,如果你是一种自然地流露,你是满腔热情地去帮助别人,然后遇到疑惑,“咦,我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懂,我要去学习”。其实吧,你们要知道,我在我师父身边,我对这个道家的无极啊,佛家的实相啊,可以说我是了解得比较深。当然很多具体的事情嘛,还是要在日常生活里边去学习,包括很多东西吧,还需要去查证。因为现在有网络,所以学习很方便,所以我也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譬如说我星期天要讲《杨歧方会》啊,我就必须去学,我为了讲得好,那天为了弄清楚“慈明自南源徙道吾石霜”,在《五灯会元》上它说的很简单,但是我们刚开始还搞不懂,什么“慈明”啊,“南源”啊,“道吾”啊,“石霜”。哦,原来“南源”、“道吾”、“石霜”是三个地方的名字,我们必须去学。我们为了将课讲得更好,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去认真地备课。所以我们平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如果遇到自己不懂,我们自己有这种惭愧,而且还有这种积极向上,我们就去学习,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如果是这种自然地流露,就不会落入这种执着。如果是需要帮助别人,一定是帮助别人自己才愿意去努力的,这种反作用力好不好?也好,但是确实还是有点不够究竟。如果最究竟处来说,发自内心地自然流露,人家需要我帮助,我满腔热情地帮助,人家不需要帮助,我有时甚至是举一反三,自己能够有所感受,然后激励自己该怎么去做,去完善,是这样的,那就究竟了,自然流露了。不然有一天人家不需要我们帮助,我们也不学习了,那不就浪费了一段时间吗?
6.问:福德性是空性吗?
了空居士:对!其实不管是福德性呢还是万法之性呢都是空性,就是《波罗蜜多心经》概括“诸法空相”,福德也是“诸法”之一啊。
主持:如果以福德性布施的话,所得福德是非有限非无限,那么我们的自性是不是也能理解为非有限非无限,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就像师父曾说法界非有边非无边,因为大彻大悟时,证得法身遍满法界,也就是法界也是非有限非无限的。我的理解对吗?
了空居士:里边有一句话是不对的,就是“自性也是非有限非无限的”,这个自性本来就是无相的,它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的嘛,“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那么你说自性,其实自性它是不能独立出来的,你如果说自性是非有限非无限,变成自性是独立一个东西了,自性是不能独立出来的。我前边说悟得福德性,其实就是一切的福德都和你相融了。就是说如果我们悟得福德性悟到最究竟处,我们变成什么人了?我们就变成和十方诸佛一样了。那十方诸佛有多少功德,我们就有多少功德,所以就叫福慧具足,是这样的。这个时候你拥有的福德,我们以边见一点来说是无穷的了,福慧具足,是这样的。就是悟得福德性,不是福德性本身非有限非无限,不是,是悟得福德性,你就证得一切福德。就是佛祖的那个称号,“福慧二足尊”,就是你的福德是圆满的了。那圆满的福德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非有限非无限,就是超越了一切有限。你们一定要听清楚我的话,就是证悟了福德性,你就拥有圆满的福德。当然,这里用拥有还是不对,拥有好像还是有个我在拥有什么,就是具足了一切福德。如果听不清楚,你们一定要提出来啊,因为自古以来就是这种中观啊,你们去看无数的大德讲经,讲了你们都是听不懂的,就是没办法悟入这种中观。
7.问:师父的确是实语者,待人无比真诚,比如见到不认识的年纪比较大的都叫阿姨等,但我这方面就做得不好,总觉得素不相识的叫得这么亲切很肉麻,我知道这是我相,但是做起来还是不自然,请师父指点。
了空居士:其实吧,让我来说,可能也是我从小这个条件,使我变得我从小就很真诚,你们知道我的眼睛不好,你们只要哪位同修和我在一起,总要倒茶倒水,扶着我走路啊,都会很自然地帮我嘛,所以我会发自内心觉得…身边的人,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帮助我的太多了。我以前曾经有批评过一位同修,他也是身体不怎么好,他好像对社会有一种抱怨什么,我说我恰恰相反,我就不会,我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感恩,一种良好的心态,所以我就看任何人都特别亲切,这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了。其实吧,我觉得我这么做有两大好处,一个我觉得自己心情特别舒畅,另外一个我发现我对人家很亲切,人家也对我特别好,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真的是这样。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