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分 法身非相分

了空居士讲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六分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树

时间:20174720002130

地点:YY语音—了空居士国学讲坛(80257频道)--公益大讲堂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文字校对:明励  明树

 

法身,直接的含义,就是法界为身。就是开悟者悟到整个法界和自己是不二的,所以叫做“破无明证法身”。我记得好像在我们常精进班有一位同修,他问曾经有法师说一尊佛的教区是三千大千世界,问我这个对不对?我好像在净空法师讲《弥陀经疏钞》那里面,他老人曾经好像是有这么说,已经很多年了,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好像是有这么说。但是我去查佛经,当然三藏十二部经典几千卷,我就没有全部读完,就我读过的佛经就没有。那么,就我读过的佛经来看,我反而觉得每一尊佛的教区是整个法界。那么一尊佛就将所有的众生都教完了,是不是?不是,也讲究缘深缘浅。那么我为什么敢这么说呢?你们看《楞严经》,释迦牟尼佛全身放光,五体放光,十方诸佛现身,类似这个现象,很多经里边都有释迦牟尼佛全身放光这种现象,然后十方诸佛都现身。连观音菩萨也说他大彻大悟之后就发现“一者上合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所以从这点来看,大彻大悟的人是证得跟整个法界是不二的。当然请记得缘有深浅,所以不是说一尊佛来了,一切众生都能够全部得度,不是的。所以说“法身非相分”,那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法界为身吗?法界为身,这还是从凡夫着相的角度,从事相的角度来说,整个法界和自己不二了,但真正证得不二的人,他是没有执著这个不二的感觉,那再说到究竟处,真正证得了,就是要“于相离相”,证得不二而没有不二的执著。好像前文还是后文有一合相(主持:后文),这个一合相没有一个一可以执著的,也是“于相而离相”,才彻底证得不二。所以说真正的法身其实从事相上来说是整个法界,从究竟处来讲,那就是“诸法空相”,是没有一个具体的相可以执著,这个时候这个主人公才是真正证得法界为身。如果认为这个法界就是我的身体,有这种执著,那其实就是证得《圆觉经》里边的那个“人相”或者是“众生相”而已,还没办法彻底破掉四相的执著。所以说真正证得法身的时候,是非相,“于相而离相”,非相就是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相可以执著。证得法身其实就是证得“诸法空相”,这个境界才是达到真正的证得法身,否则还不是。所以说法身非相,法身是没有一个具体的相可执著的,真正的法身。外道所谓的法身,其实是证到所谓的大我,或者是证到人相那个层次。

主持:师父,刚才您的讲解,我有几个疑问,我先问一下,第一个就说三千大千世界,每尊佛是否有自己的教徒?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那东方琉璃世界是药师佛,这不是有自己的佛国土吗?

了空居士:你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的天眼通愿、天耳通愿、宿命通愿、神足通愿、他心通愿——漏尽通愿就跟这个无关——往生极乐,那十方世界的众生你都看得见啦,只要跟我们有缘的都看得见。那你说,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那我们在这里念佛,他应该不会管我们才对,是不是,明树?那你们不是白念了?还有第十八愿——十念往生,我们这些众生都是在娑婆世界,阿弥陀佛为什么要来接引呢?那不是越俎代庖了吗?就多管闲事了嘛。你们去看《大般若经》,就说十方诸佛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讲经,然后在十方诸佛的面前都会现出一尊释迦牟尼佛。

主持:还有一个疑问,证得法身,那我们总觉得有一个法身可证,那如果我们还没有大彻大悟的时候,我们有法身吗?

了空居士:有,都有,其实我们的法身,六祖说的很清楚,“清净法身,汝之性也”那我说有,其实也是从凡夫的角度告诉我们有,有一天你们会证得的,当然真正的法身是非断非常,非有非不有,你“于相离相”了,你就证得,当证得的时候,又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让你可以执著,就是实无可得。也就说,我们还是以凡夫着相的角度,当你能够修到整个人融化了,空掉了,越来越空,那个时候你就会出现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你要说没有嘛,你会知道我的精神遍一切处,一切都是动态的,没有一个点是固定的,要说有嘛,你又没办法拿出一个东西来。就是证得这个无相,实相无相,这个境界。当然,你说了空居士,你这么说的很神秘,能不能体会到?大家接受我助功,有时候人空掉了,这个时候就似乎有一点接近,只能说似乎有点。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于意云何?这个有点口语化,很亲切,须菩提,怎么说啊,能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金刚经》前面就有三十二相见如来,那这个见和观,我也认真去研究过,这个见,就是直接看见,好像明树我们看到一个人,你一看,这是谁啊?领导来了?还是朋友?亲人?眼睛见。这个观,是不仅仅局限眼睛看,甚至心里怎么观想思维,这个观,这个范围就更加广了,譬如说我们打坐念佛,闭着眼睛,我说想像阿弥陀佛就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属于观了。观,就包含的内容更加多。你们能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刚开始,须菩提说如是如是,说是可以。尤其是我们念佛,我常常说,大家想像你们全身有密密麻麻的阿弥陀佛,当然同修们有时候问我,用不用观想出阿弥陀佛长什么样?我说不用了,阿弥陀佛也长的跟我们差不多,我们也是长的跟阿弥陀佛差不多吧,大家都有眼睛有鼻子,你大概这么想就好。当然,其实你真正去观得太仔细,反而就变成很着相了,你最主要就是有这个真诚心,这么一观,然后念佛是不是一天念多少句去记得清楚,不是,念佛就是一片真诚的心求佛力加持,那么佛力有没有加持?是不是一直也在研究,哎呀,有加持吗?不用,真诚心发出来,就进入了无我的境界了就好,须菩提刚开始还以为如是如是。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说是啊,在心中想像如来是怎么样子,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吧。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从表面现象来说,转轮圣王也有跟诸佛一样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殊胜的相貌,他说如果你这么观,那等一下转轮圣王如果现在你面前,你也认为是如来了,那这还好啦,魔王波旬也有大神通,如果他也现出三十二相,你们看见波旬也觉得是如来了,那不就都给搞错了嘛。

 

须菩提白佛言:

须菩提想了一下又对释迦牟尼佛说。

 

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他说“世尊,我理解了,不应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尔时,就这个时候,世尊接下来就说了一首偈。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若以色见我”,色,就是外表,长相,衣着打扮,眉毛,眼睛,鼻子的长相,这个就是色。“若以色见我”,就说,这个人长着有三十二相,这肯定是佛祖,这个就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说这种声音就是释迦牟尼佛,这种声音就是佛祖。“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请大家记得,古代这个“邪”字,我去查过字典,古代这个邪和斜是通假字,我们有个成语歪门邪道,门有点歪,道有点斜,其实严格来说,要跟歪门配上去的邪道,让我来钻牛角尖,应该是歪歪斜斜的斜,一个歪一个斜,而不是邪恶的邪,邪要跟正来对照。所以古代说邪师、邪道,往往是泛指一切不正统的那些,这里的邪道不等于是邪恶,应该是不属于正道。“是人行邪道”,这个人走的就没有按照大道之理来做了。“不能见如来”,他就见不到大彻大悟的人,其实,如来,乘愿再来的人也可以称为如来,今生你能够当下大彻大悟了,原来你没有大彻大悟,但是种种善缘使你大彻大悟了,就跟周利盘陀伽一样,他过去生没有大彻大悟,周利盘陀伽在二十五圣里面,让我来看,他就谈不上是乘愿再来的人,但是他是今生大彻大悟的人,那今生大彻大悟了,那不来相而来,当下就明白了,所以也可以列入如来的行列。所以说如来,破尽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都堪称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破了四相,就可以称得上是如来了。那就是说如果从着相的角度,这个人长的怎么样,就是大彻大悟的人,那个人长的怎么样,就不是大彻大悟的人,这都是不对的,一定要从他的智慧上来看,不是从表面上来看。

 

1.问:“可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否?”这一句我有个奇怪的地方,就须菩提作为解空第一,十大弟子之一,世尊讲《金刚经》讲到这里问他的时候,他在第十三分懂的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为什么在这边他又说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了空居士:当然,我也认真去查,玄奘大师的《能断金刚经》,他里边就没有这一点体现出须菩提不懂,然后又豁然开朗,又懂,他就没有这个转折,《能断金刚经》,你们去查。在历史上,《金刚经》最著名的就鸠摩罗什大师的这个译本,当然玄奘大师的译本也很厉害,他是直译的,一对一的直译的,读起来比较拗口,但是有时候互相印证,跟鸠摩罗什大师这个译本,这么互相印证也非常好,我去查,就没有这点。那么,鸠摩罗什大师他这么译,到底有什么用心?也许,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个是所有修行人的通病,如果我们继续也追溯到《十六观经》——《十六观经》就是《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又称为《十六观经》,它里面从观落日,到一直观到最后吧,一共有十六个层次——我也认真去研究过,确实吧,不要说别的,观落日,想像有个太阳,红色的,犹如悬鼓,像一面鼓圆圆的,一般人都观不出来,当然功夫深了,有时候你随便一念就看得到了,都有。所以就说这个佛经往往就是,这些大乘经典,它的义理都是圆融的,都是圆通的,能够互相印证。也许鸠摩罗什大师,是怕后世的人不知道不观对呢还是观对呢?所以他可能在这个关节眼上就故意说是啊是啊,就这么观。然后引出世尊说,那这么转轮圣王也是如来了,因为见是用眼睛直接对着外面见,这个观,可能你是闭着眼睛在心里观想,但是恰恰功夫高深的人,他观到什么可能会看到什么,但是因为他功夫高深了,他又觉得自己的肉身和所观的情境都融化在这个气场里边,而且这个气场都是无数方向在动的。也就真正我们修到,我们以道家来说,修到炼虚合道的时候,你闭着眼睛觉得身体又是融化的,但是任何一个时空点的气场,它都是动的,没有一个是静止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知道,能观和所观都是融化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时空点,所以这个就很容易就知道能观和所观不仅仅不二,而且这个不二都没有一个具体点,到处都是动的,没有一个是静止的。所以就是说要说你观不到吗,也能观得到,要说你观得到嘛,它又到处都是动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或者鸠摩罗什大师,这里的用意,就是怕完全不观也堕落到空里边去,完全观嘛,也执著在有里边去,世尊就重点强调一下,就说那种相就是如来,那转轮圣王也是如来。鸠摩罗什大师他是从他自己修证的角度,可能是用这个转折,使大家能够提起留意吧。据传说鸠摩罗什大师是舍利弗再来。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边,有提到舍利弗,说舍利弗是比大迦叶还更早地悟入这种实相的境界,就是“拈花微笑,以心传心”这个境界,舍利弗是比大迦叶还更先一步的就悟到了。另外还提到一个《法华经》的龙女嘛,《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面就提到这三个人,一个是舍利弗,一个是龙女,一个是大迦叶,是这样的。当然,其实吧,须菩提也是很厉害,号称解空第一的,所以在这关节眼上,这么一转折,可能是避免后世的修行人,不要着有,但是也不要落空,大概鸠摩罗什大师是有这个用意,是不是?大家如果有时间也去看看《能断金刚经》,玄奘大师的译本,我那天有看过,里边就没有这个转折。

主持:**师兄请教师父,也就是说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佛菩萨化身三十二,像观世音以三十二应身去度众生,也不能说那是佛菩萨的化身吗?

了空居士:啊,你们给搞错了,那个叫三十二应入国土身,这里是三十二相,三十二相,你们叫我说出来,我也没办法完全说的清楚,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出世,他爸爸净饭大王有请天下的相士来看,最后大家总结出这个悉达多太子身上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说他的相貌很庄严。那个三十二应入国土身,是三十二种类的形象,譬如说国夫人啊,天将军啊,居士,国王,童子,童女等等,那么如果观音菩萨有时候现出一个老婆婆的样子,有时候现出一个小童女的样子,甚至有时候还现出一个将军的样子等等,这些就是三十二应入国土身,是两码事。

主持:我看有些人解释说为什么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有些解释说色、声,这些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不是法身常住的如来,我对什么叫法身常住的如来我就不太理解。

了空居士:哎呀,我也听不懂,这个人不懂的,他是随口说的,当然恕我直言,不管你这段话是哪一位大德讲的。法身常住的如来,你看,二十五圣,他们就证得法身常住了,但是你从哪方面看的出?他外表不是大迦叶还是大迦叶嘛,那个周利盘陀伽还是周利盘陀伽,舍利弗还是舍利弗嘛,这句话是随口说,不负责任的,自己都不懂。

主持:说到化身,报身,法身,这个三身还是有些搞的不是太清楚,三十二相实际上是化身表现出来的吧?

了空居士:对,三十二相是化身,化身有时候也叫应身,有时候叫应化身。六祖说的最直接,“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百千万亿化身,汝之行也。”行就行为。其实,明树你这个身体和我坐在这里跟你们说话这个肉身,也叫做化身,当然有时候人家很容易将这个报身和化身给搞错,以为我们这个肉身就是叫做报身,报身是我们种种修行所证得的这种智慧,叫做报身;我们这个肉身严格来说还是化身,这个就是我们的善恶业力所感化出来的一个现象。

主持:有些法师在讲解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时,引用了僧肇法师的一首诗,“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无有染碍,不落一切尘境。”

了空居士:“应化非真佛”这句话对不对?这句话很对,就是不能“以色见我”。“亦非说法者”,这其实就是说一个是以色,一个是以音声嘛。“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无有染碍”,就是指这个清净佛性嘛,这个肉身,好像说我们也有个肉身,但是我们要证得明心见性,那么我们也变成大彻大悟了,能够说究竟圆满之法了,假如我们前一念着相,我们也是这个肉身,我们就说的都是外道话,后一念离相了,哎,言下大悟,我们就能够说究竟圆满之法了嘛,是这样的。什么自性天真佛,有时候人家也说这句话,当然这句话好像永嘉玄觉大师《证道歌》里边有,天真,不是说天真无邪,小孩很天真,不是,就是与生俱来的清净佛性,非断非常,我们着相,佛性被遮盖了,我们离相了,佛性就显露出来了,是这样的。所以你们不要以为是天真无邪的天真,这个天嘛就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而然的,真,是真而不假,是这个意思。所以说真正大彻大悟是要看你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够明心见性,而不是你的相貌长的怎么样,你就是佛菩萨,不是的。

主持:师父,我可以将法身理解为自性吗?

了空居士:是呀,法身本来就是自性。六祖说的“清净法身,汝之性也。”是这样的,但是自性是一个没有形象的东西,自性在什么时候显现?《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嘛,如来不是你这个肉体,不是你这个声音,是你这个最清净的心,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于相离相”嘛,是这样的。

主持:我们的清净的自性表现出来都是要通过我们的肉身,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声音,我们行为来表现出来的。

了空居士:不是,你这个是执著了人道而已,你们去看《观无量寿经》,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个肉身,当然你说可能书里边这么写,其实你们功夫深了,闭着眼睛你们不是会看到种种的光嘛,有时候里边不是也会看到一些人的形象,包括我们作梦,梦中那些人不是都没有肉身的嘛,但是你有时候也能够清楚的看到身相嘛。当然从《楞严经》的角度,无色界的天人,他就很淡薄,就没有特别身相的执著,当然他们还是会有的,只是说很淡薄而已。

 

2.问: ** 师兄继续请教师父,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是法的法跟法身的法有什么区别?

了空居士:有区别,这位同修说明你没有听我讲 “净心行善分”,它一开篇就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又说,“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这里的“是法”,你们去百度上去找,我也去找过,谁都没有解释,都避开解释“是法”这个词,我就结合前边一分,我就给大家说这里的“是法”,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个法是平等法,一切时一切处,你都保持清净平等心,如果你能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当然我们勉强称为一种法来说,当证得的时候,就是“于相离相”,所以它是一切时一切处心态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分别,所以它这个法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是指法身的法。法身这个法,严格来说它反而是涵盖了一切,它偏重于指法界,整个法界,整个大宇宙的一切宏观和微观的现象。

主持:我理解法界一切宏观跟微观的现象,那这里不是还有一个相在吗?

了空居士:对呀,所以我说法身,我们从凡夫着相来说,就是整个法界就是你的身体,但是这是属于凡夫着相来说,如果从究竟处来讲,真正的法身是无形无象的,就是我们的佛性,这是六祖说的,我怕你们说我也是个凡夫,怎么能这么肯定的说,我告诉大家,这是六祖说的“清净法身,汝之性也”但是大彻大悟的人,他确实能够证得整个法界和自己是不二的,但是他又不执著这个不二的境界,所以一合相。就像《中论》有一首偈“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其实大彻大悟的人就是证得无生,他对一切相不执著,他不喜欢也不讨厌,他不会希望它消失也不会想去挽留,不会这样的。当然,你们说到这句话,要抓到一个辫子,就那普贤十愿说请佛住世,那不是挽留佛祖住世嘛,这是站在众生这个角度,大慈悲心去做,但是佛祖要入涅,普贤菩萨也不可能拼命地去拉住,在那里闹,也没有吧。所以挽留而不执著。

 

3.问:这一分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偈子“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么,这里我又看到前面是用了两个我,那么从我们前面的解说来说,这些我一般都稍微带点有我相吧,那么这里用我字是什么呢?

了空居士:这里的我,让我来注解,就直接指释迦牟尼佛,“若以色见我”,你们不能从这个外表来看我,我就是佛祖,这个样子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不是。那么,你说释迦牟尼佛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搞了两个我,那不就我执吗?前面第二十五分不是说“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佛祖就说“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同样是说我,但是我们众生有我执,佛祖是随缘,就是说入乡随俗吧,只能跟大家一样,都是用我来代表自己吧,但是你看我释迦牟尼佛是证得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虽然同样说我,以我来指自己,但是我已经是没有我相的执著,前面有说明了嘛。

主持:我能不能把他后边说不能见如来,能不能把它理解为不能大彻大悟?

了空居士:“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其实见如来,你们就可能说那就见不到我释迦牟尼佛了,对不对?也对,其实当你们什么时候见到真正的释迦牟尼佛呢?在《十大弟子传》里就说到一个故事,应该是在《十大弟子传》,就说释迦牟尼佛有一天,如是思维,说看看哪位弟子第一个人能够看到他——当然这说起来有点玄——当时须菩提正好在山洞里打坐思维,突然间就感应到释迦牟尼佛在告诉大家等下看谁第一个人来见我,据说,你们可能都知道,十大弟子里有个神通第一目犍连,但是你们要知道,在女众里边也有个神通第一,那个女的叫做莲花色,莲花色是女众里边神通第一,所以她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在想等下看谁第一个见到他,然后莲花色就用她的大神通,刹那间就飞到释迦牟尼佛身边就顶礼佛祖,说世尊啊,我是弟子里面第一个来见到你的人,世尊就微微一笑说不是不是,还有一个比你更早的。世尊,这旁边没有人啊,只有我一个人啊。世尊说须菩提在山洞里边他在这么思维,就类似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而不是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你们有空去查《十大弟子传》,我以前看的版本里就有,就并不是说你跑过来来给我磕头,才是见到我,而是你能够“于相离相”而见到我,是这个意思。如果说见如来,如果当年释迦牟尼佛有个孪生兄弟,长的一模一样,那不是你们有时候就认错了,是不是?有时候到底哪个是释迦牟尼佛?磕头磕错了都有可能吧,那怎么办?不能从外表上来看。还有,在《释迦牟尼佛传》也曾经有个现象,说释迦牟尼佛的家里的妻子耶输陀罗妃吧,带着她的儿子罗睺罗来拜见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座的人都哭笑不得,觉得世尊出家都那么多年,师母自己在家里生出个儿子,分明这个儿子就不是世尊生的吧,释迦牟尼佛有大神通,他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他就用手一指,身边一千二百五十罗汉,个个都变成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然后世尊就问其他大众,你们看这些人谁是谁,能不能认的出来,全部变的一模一样了,大家就觉得很惊讶,释迦牟尼佛就解释说这种现象叫做化生,有些特殊的因缘,有些事情就会这么变化出来,就是说罗睺罗投胎是属于化身,而不是说耶输陀罗妃跟别人私通生下个小孩,不是的。当然,历史上也有这个传说,说圣母玛利亚生耶稣,还有五祖弘忍和尚的妈妈也是还没有结婚,还是一个少女就突然不知不觉就怀孕了,就生下了五祖弘忍,有这个传说,所以说如果“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那就给全搞错了。

主持:是否可以把不能见如来可以说成是不能达到开悟的一种境界,是吧?这个可以推而广知,同样不能以色声香味触法来达到开悟的境界。

了空居士:对,太对了,反过来就说不能用这个长相,不然有些人去整容,以前有个邪教,胸部也叫人家去纹身,搞一个佛祖那个标志嘛,等等。那么如果说外表是,大彻大悟成佛了,那大家都跑去整容,一整完了不就大彻大悟了嘛,那不就笑话了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就不能从外表上来看,所以自古的圣贤,他们都有一个标准,他们不会从神通上来看是否大彻大悟,他们是从智慧上来看,因为智慧真的就没的假,其他都可以假,人家说可以用种种的魔术来欺骗别人,人家以为哇这个人很厉害,这些都可以假,只有这种大彻大悟,入佛知见,这种圆满智慧,般若智慧真的就没的假。

主持:我们在说达到开悟的境界的过程中,我们是可以依赖,我们知道有很多法门,有的是念佛法门,有的是通过声音,有的是通过香味,我看到二十五圣圆通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法门来达到圆通,那这是可以的吧?

了空居士:恰恰就是有个相给你执著,然后要你悟入到离相,好像你看二十五圣那些人,还有《维摩诘经》里面那个“入不二法门品”里那些大菩萨也讲他们如何入不二法门,其实不二法门就没有一个具体的门。《维摩诘经》的入不二法门品和《楞严经》的二十五圣圆通,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之妙。历史上最著名的可以说就两个法门,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净土,禅宗直接就告诉你“于相离相”,那么净土呢?就直接告诉你信愿行三资粮,“于相离相”很抽象,譬如说明树你现在在听我说话,你很自然的,心很清净的,很真诚地在听我说话,我的话你听的清楚,但是你不会心里老是在想,这个一定不对的,那个一定对的,不是,你很自然的听,这个时候,你这个心态就是明心见性的状态。你说这么简单吗?确实就这么简单嘛,像六祖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但是一般人就将“不思善不思恶”理解成什么事情都不要去理它,排除念头,进入了一片空白的那种状态,不是的,其实是说什么都知道,但是你没有带着任何成见,这个就是明心见性,就这么简单。那好了,那么净土呢?他说具足信愿行,你只有天天念佛,但是你没有信愿,也不能相应,其实信什么?就是信佛祖的教导。愿呢?愿生极乐,愿意按照佛祖的教导去做事。我们信,怎么说呢?哎,我相信了。那你有没有“愿”呢?下定决心。有没有真的落实呢?你信了,听了就听了就给忘掉了,“愿”你就要学习,我一定要去做。那好了,第三步行,你说你一定要去做,你真的能够持之以恒去做吗?“信愿行”我有时候给大家注解成“信心决心恒心”。你相信,说的对,好,我相信你,然后一转身就走了,就跟这个事情无关了。愿呢?就人家说了,你说对了,然后还要记住它。那记住它,有没有落实呢?那就是行。所以净土很巧妙,通过信愿行,你真的相信佛祖的教导吗?相信!好了,有没有记住啊?有!有没有落实啊?有!一相信,一记住,一落实,那你其实整个凡夫的心就变成菩萨的心,那刹那间你是菩萨的心,那不就跟诸佛相应了嘛,以后你言谈举止,那不就是符合了佛祖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标准了嘛,那你不就整个身心都变成佛菩萨的境界了嘛。那佛菩萨的境界,做好事不贪功德,一切坏事一定不做,别人做的不好,我们不会去埋怨,只是用智慧方便善巧,帮他给搞好,那这不就是禅宗的“于相而离相”了嘛。所以说一切法门,看起来入门都不一样,但是其实它们都是围绕着“于相而离相”去做。所以千百法门其实入门看起来是不一样的,但是真正觉悟了,证得的境界都是一样的,都是“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嘛。具体的做法,都是净心行善分。你真的于相离相了,譬如我们在单位工作,哎呀,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你看了,如果你的心达到净心行善分,那么,你首先不是去生气,不是去指责别人,而是你以最佳的方法将那个局面给扭转过来,然后又用最佳的方法去劝说对方不要做错事,是不是?都是以最佳的,不是说特别去打压他,特别去搞,不是的,他每一个环节都是会做到最佳的状态。当然这个时候,如果需要打压什么,杀鸡儆猴之类的,当然我说的是比较老土,也就说对整个场合,觉得这个时候打压一下是最好的,那他就打压一下,但是也不会说一棍子给打死,打压也是为了将大众带好,将被打压的对象也引到一个好的地方,而不是彻底将他整死,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一切都是“于相而离相”了。如果着相了,肯定是发自内心,有一种怨恨还是什么东西的去攻击对方。就好像武林高手,一个歹徒过来,他不是一巴掌打得他吐血,不是,而是点到为止,将他逮住了,然后苦口婆心叫他以后不要去干坏事了,那就是最佳方案,如果一铁砂掌就将他打的吐血,那等下都出人命了,那就不是高人了,他是用最佳的方案将他逮住,让他折服,从此改邪归正。

主持:师父刚才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跟这首偈子“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摆在一起的话,这两个我觉得是相对的。也就说这里之所以不能见如来,是因为以色见我这边是着相了,是执著了,他没有做到若见诸相非相。

了空居士:对,就是着相了,好像网络上也有人说出家人才可以讲经,我说天啦,出家和在家就是头上有头发和没头发的区别,是不是?有个人我曾经问他,你家里是不是供着观音?他说有的,我说你明天给观音菩萨上香磕头的时候看下观音菩萨头上有没有头发?他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我说如果不够,再去看下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可能维摩诘居士有些人比较陌生,但是文殊、普贤、观音头上都有头发的,他们都是在家相。你说白衣不能讲佛经,天啦,观音菩萨你就可以拜,观音菩萨以前还唱白衣神咒,是不是?笑死了!

 

4.问:*师兄说“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可现前”时就是见如来了,狂性顿歇时,真诚心现前时就是见如来了。

了空居士:对,我觉得明*同修他的学习精神非常好,常常那些感悟,那天也是写了一篇感悟,我看了很有共鸣,非常好。当然,你们一定要记得:“一切智,自然智,皆可现前”,那你们可能就说那现前了,不是说浮想联翩,大脑里边很多知识蹦出来,不是,现前的时候就是那清净的心,然后一切智、自然智又怎么有呢?你说现前的时候其实没有一个现前之相,就是说没有一个东西现前,就是一颗清净心而已。这个清净心也没有独立现出来,就是在顺境里边你不贪着,在逆境里边你不嗔恚、那么这些智慧又怎么表现出来?你就因为有这种清净心,所以你做什么事情,你都能够面对现实,以最佳的方案去做。那旁边的人就说你这个人很有智慧,智慧就是体现在你对具体事物的落实上,觉得这个人很有智慧,没有说突然间现出什么智慧,让我们有一个东西可看的,不是,没有的。所以说现前时没有现前之量,没有一个具体的长宽高表现出来,没有的,所以也是无相的,没有形象。就好像我每天晚上来这里答疑,我没有脑海里装着什么东西,虽然我读过很多书,但是我来的时候,跟你们说句笑话,大脑也是空荡荡的,然后你们一问,就蹦出来,像一口钟,你看起来它没有声音的,你们一碰,一敲,它就响了,是这个现象。

 

5.问:**师兄请教师父,“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里的我是指佛本人,这里的如来不仅是指佛本人,也可说是其他大彻大悟的人,是这样的吗?

了空居士:可以这么理解。当然这首偈也可以指一切大彻大悟的人,对人家都可以这么说。

 

主持:*师兄说,《金刚经》说,“如来者,诸法如义,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所谓像法、末法也是相对的,我们没与三千年前古印度释迦牟尼佛同一时代,所谓佛世难值,也没什么可惜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佛经也是相对比较容易得到的,真心想学习的人见经典如见佛,不想学佛的人与佛同一时代也没有用,比如提婆达多,和那些增上慢比丘,我们有佛的经典,有像师父这样的善知识引导,也是非常的殊胜!

了空居士:其实确实这个所谓的正法、像法、末法都是相说,也就是为凡夫而说,真正开悟的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正法时代。

主持:现代我们看到很多人用念佛机、念经机,这些在房间里不停的循环地播放,那这个算是以音声求我吗?

了空居士:他们误会说念佛机天天播放,他们说六道的众生会来听,那天网络上有个同修,我就不说他的名字了,都是我们的老同修,他很真诚地问我说,网络上在教施食,就说你每天要吃饭的时候可以丢出一两颗米饭,想像它变成跟须弥山那么大,然后让那些恶道众生来吃。我说天啦,不要搞这些好不好,等下你,凡是在吃饭的时候,就觉得你的碗啊碟啊都是恶道众生毛耸耸的手,在里面抓你的东西吃,你恶心吗?然后时间长了,你观想,不知不觉观想的时间长了,真的一安静下来,就看见了,当然有些不是真看见,是你的形象思维,那你不是吓死了。有一个成语“叶公好龙”,有一天那条龙来了,他吓的就跑了,所以不要搞这些吧。我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们不如想像十方诸佛,我们住在极乐,那不是更好嘛,以后真的大彻大悟之后再来力所能及的度众生,不是更好吗?其实现在老是在搞施食,其实这就是贪功德,潜意识里边就贪功德——我也在布施给那些众生,有一天你真的看见身边犹如乌云一样密密麻麻的恶道众生,你不吓死才怪,那个时候保证入魔,而且入魔之后如果没有大善知识来给你护法,那就堕落到魔境里边去了,那不就堕落到恶道里去了嘛。你说我没有恶因哪来恶果?你天天在观想以为在给他们布施,你这不是在骗他们吗?你这就是恶因,以后堕落到恶道里去跟他们在一起,那就是恶果。所以请大家一定要记得。放念佛机,你自己听你就去听,就不要老是想其他道的众生都在我家里听,等下你家里都充满了恶道众生,那不是吓死了。而且其实也不是这样的,你们要知道,从相上来说,我们一切六道,我们也许在无始劫前,已经经历过了,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或得人身,或为畜生等等,我们每个人也许无始劫来都在六道里面流转过。那从这点上,可以说六道的众生,包括十方诸佛,跟我们或近或远有缘。那么度众生,从究竟处来讲,是你大彻大悟了,真的像佛祖一样大放光明,所以跟你有缘的众生就笼罩在你光明里边,而有所受益。那最究竟处来说,他听懂了道理,言下顿悟,才能够真正的开悟了嘛。而不是说听你一个念佛机,念念念,你要知道,如果从六道轮回这种缘来说,你这个念佛机发出这个声音,如果单纯声音来说,那只是一种声音而已。如果从东西上来说,那就是那个机器,那个念佛机这个机器,那些众生要跟这个机器有缘的,它才会在旁边,如果跟这个机器没有缘的,不会在旁边,那你说跟那个念佛的人有缘的,那么一般来说,那些可能都会在他身边或近或远,跟你这个念佛机就没有直接关系,那么你说,听到这个声音,就想到那个念佛的人,这个有没有联系?也有。但是总体来说,整个法界里边,这些其他道的众生,尤其是地狱饿鬼这些众生,如果它跟你有缘,它在千里之外也能相应,因为这法界里边是没有距离感的,天眼天耳是没有距离感的,如果它跟你没有缘,你就是对面,它都是不知道的。所以请大家,你们自己乐意在家放这些念佛机,那好,一定要尊重家人,也要尊重邻居,你不要影响到家人,更不要影响到邻居,然后你们就去放,如果家人反对,我们还是恒顺家人吧,不要去搞这种迷信的作法。

主持:还有一种现象,我们世人经常铸造佛像,注重礼佛拜佛,那么这算是以色见我吗?

了空居士:这个初发心,不一样,如果你是以真诚心铸造佛像,这个确实有见贤思齐,有这种恭敬心,你们在二十五圣里看大迦叶和紫金光尼,就大迦叶的老婆,他们过去生不是也是修了佛像嘛,他就有无量的真诚,如果我们只是说为了贪什么福报什么福报,有没有?也会有,但是也不等于是一一兑现,我今天树了一尊佛像,明天就能发多少财,不是!只是结个缘。如果心里很贪,塑完之后,就说天啦,佛祖啊,你怎么没有给我加持啊,我怎么今天还没觉得发财啊。那你以此贪心,甚至都会跟饿鬼道相应,那么你说做了好事,不就又变成坏事,其实不是,你树了这个佛像,跟佛结这个缘,但是你自己又有这个不正确的想法使你堕落,当然堕落到一定程度,你因为跟佛祖有缘,你同样可能得闻佛法,是这样的,这个因果可以说是这么分门别类的,它不会两种东西混在一起。

主持:我们过去都习惯以佛的这种形象,大放光明,来认识是否是佛菩萨,那这些也不能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那我们怎么样来看是否真的是佛菩萨,来见如来呢?

了空居士: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也是钻牛角尖的,你们去看《楞严经》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也就是不妄语这一段,里面世尊说了一段话,原话我记不住了,你们去查,大概是说心愿如佛菩萨,言行如佛菩萨,不用管前世怎么样,就看今生他的言行,那一段里面有大概这句话。另外《金刚经》净心行善分“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一个人他真的能够达到这种圆满的标准,不管他到底有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他就是符合了菩萨的标准嘛,七佛通偈也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嘛。当然其实,大彻大悟的人他最大的特征就是有圆满的智慧,就是入佛知见,《法华经》里的入佛知见。

主持:师父以前给我们讲过很多公案,体现这些大宗师圆满的智慧。

了空居士:这些大宗师,他们不管是乘愿再来呢还是今生大彻大悟呢,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大彻大悟的人。

主持:我记得师父以前讲过一个公案,有个公案,就提到见如来的那个公案,就赵州去见南泉普愿禅师,南泉普愿就问赵州禅师从哪里来?他说瑞相院来,南泉普愿说你看见瑞相吗?他说我没有看见瑞相,只见到一个卧如来,那他说是见如来了,师父给我们讲解一下这个公案。

了空居士:卧如来,当然有人就说,赵州很会给南泉拍马屁啊,因为那个时候南泉是躺在那里跟他说话 ,其实这句话恰恰就是体现出赵州禅师这种清净心,在他心里,他这个心态就跟普贤菩萨“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一样,他是以这种绝对的恭敬心来面对师父,就不比德山还要将(沩山)灵佑坐的坐具给翻倒,是不是?

主持:那他之所以说见到卧如来,那么他是不是已经认识到南泉普愿大师的大智慧?

了空居士:噢,这反而不一定,这是流露出他的恭敬心,那么你说,你看到那个人躺在那里就说是卧如来了,那不就着了个人相了吗?恰恰相反,因为南泉普愿是一个僧人的装扮,他也没有三十二相,也没有八十种好嘛,赵州能够抛开凡夫的相,而将他当作如来,反而他就是离相了,离了凡夫之相,我们一般人就说那不是着了以色见我嘛,那么南泉普愿别的不说,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没有吧,他着什么相呢?严格来说就——但见卧和尚,那才是真正着了相,卧如来就恰恰没有着相,就是他内心深处恭敬心的流露。

主持:有一句话也是很常见的,就说看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那他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种恭敬心,对所有众生的恭敬?

了空居士:对,一个人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的心态是非常好的。那我继续帮大家钻个牛角尖,你将一切众生都当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那你遇到一个坏人呢?尤其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你将他当父母,等一下他害死你,怎么办?你当他当作未来诸佛,他本来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那怎么样?真正那些有智慧的人,他跟好人在一起他也能和睦相处,跟坏人在一起,因为他有智慧,他也不会那么轻易被人家搞得到的嘛。那么你说,自古有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那不就一致了,没错,就是这样。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一切时一切处都很自然地朗照一切,就好像六祖说“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所以他跟任何人在一起,他不是故意去设防,不是的,是自然的,一眼就看出来了,就好像我在跟别人论辩,不是说我要准备几句话去跟他辩,不用的,他说的话对的,我说确实对,有道理,那不对,我也不用准备,马上就知道,哎呀,你这句话错在哪里,不对,应该这么说才对,就是这么自然的。

主持:那我明白了,要见如来,其实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师父在前面一直说的于相离相。

了空居士:这个“于相离相”,很多人就理解成卧轮禅师那个样子,就大脑一片空白了,不是的,“于相离相”就不要带着任何成见,他的心永远是保持最清醒的状态,对就是对,不对他马上就知道了,就好像那些武功很差的人要跟人家比武,还拼命在那里扎马步,说我还没有好,等一下,不是的,真正的高手,不用讲什么招数的,刹那间就随机应变的,是这样的。有安大悟那里等符户 机了,好像我们

(明菂根据讲课录音整理,明励明树校对,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搜索

复制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