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圭授戒(三)(下)

师曰:“无为是,无为是。”

“无为是”,就说哎呀,不用搞这些了,不用了。

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邪?

他前边就说无为是,其实就是无事为,就说没事啊,“观身无我,观法无常,块然更有何欲邪?”没事,无为是,就是无事为,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做的,没有啊。他(岳神)就说佛祖还有让这些神做护法嘛,师父你为什么违背佛祖这种做法呢?不如让我来做护法,展示一下给人家看看。

主持:师父我确实不记得佛祖用哪位神来做护法?

了空居士:最著名的有所谓的八部天龙等等,如果要多,你就看《楞严经》,《楞严经》里边释迦牟尼佛头顶那千叶宝莲放十二道宝光,里面有很多金刚力士,有些人举杵,有些人擎山。哇,那个样子阿难看了都有点怕,你看多么厉害,请看《楞严经》,关键词打千叶宝莲吧,就找到了。

主持:比如像文殊菩萨骑的坐骑大象(是狮子),这个象属于神还是菩萨?

了空居士:噢,这个我就搞不懂,反正我就认为象就是象,文殊菩萨好像喜欢骑个狮子吧,六牙象是普贤菩萨,我就认为象就象吧,狮子就狮子吧,我们就不要去猜什么了吧。

主持:我们民间有句话,叫举头三尺有神灵,那师父您觉得这句话是客观的还是唯心的?唯物还是唯心的?

了空居士:我带你去经典里面看,你问我看到看不见,我说我看到了你相信吗?我说我看不见,你相信吗?留下很多妄语,你说哎呀师父你说的话我都相信,我说你凭什么相信。也不是说你说相信,我就很高兴,也要有道理嘛。那我带你去看嘛,在《楞严经》里边,释迦牟尼佛五体放光,不是有十方如来现身嘛,哎呀,那犹如恒河沙,如果佛祖没有骗我们,那真的是不要说举头三尺,是举头三寸都有啊,你说那三寸,一寸有没有?半寸都有,带你去哪里看?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普贤菩萨那里入一毛孔世界,哇,毛孔里面都有很多佛刹土,所以不要说举头三尺,也不要说三寸,哎呀,你每一根汗毛里边都有这种现象,我们科学来说应该叫做宇宙的全息吧。你们去看《华严经》,反正我了空居士只是一个收音机,录音机啊,还是什么书呆子,帮你们找经典。但是我自己就不懂的。

主持:师父是否这样理解,整个法界是多维度的,(众生)处于不同的维度,我们看不到另外一个维度的生物,但它是交叉的,所以这样理解我们的肉身其实也是有很多神灵啊,附体啊,佛菩萨啊附着的。

了空居士: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吧,所以说微尘刹土,佛祖用微尘刹土来形容,当然如果你们说我说错了,那你们就认为佛祖说错了,不是我说的,我在佛经里面帮你们找的,跟我无关。不代表我任何意思,我是个凡夫。

主持:师父,如果做这样的想法,就说我们的四面八方都有神灵,佛菩萨在那里,我们应该时时的警醒,反观自心,这些佛菩萨都在看着,这样的想法会不会太着相了?

了空居士:这个想法,其实吧,让我来说,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怎么做?我就觉得还是子思说的好,“故君子慎其独也”,然后看不看,要怎么说呢?我也不敢给你们肯定,不过六祖就说“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儒家的荀卿,也就荀况吧,他也说“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是不是?孔子也说”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言,非礼莫动。“圣贤都有这种说法。

主持:神曰:“我诚浅昧,未闻空义。”关于这一句,明端有一个问题,他请教师父,按《楞严经》中所说,这些神都是修行人,修得不同境界所成,在《地藏经》中看到,佛讲经时这些佛啊神啊也会来听经,为什么这位嵩山岳神他自称蒙昧,没有听过这么究竟的义理?

了空居士:噢,这个岳神嘛,如果我们从《封神榜》的角度来说,他也是当年的一位大将啊,那好了,当年的那位大将他不一定,当年做大将的时候他应该还不属于大彻大悟的人,所以他死后变成神还是大概也是那种水平吧,这是第一;第二,虽然诸佛菩萨讲经说法,但是也要有那个机缘啊,你们详细去看《楞严经》,说很多天人他们跟周边是没什么来往的,《地藏经》无毒鬼王概括了一句话“若非威神,即需业力。”从三世因果的角度,大家今生能够和我一起探讨圣贤之学,我们过去生也有或深或浅的因缘,要不然就叫做无缘,就可能对面都不相逢,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岳神可能过去也刚开始还没跟诸佛结什么缘吧,那今生你元圭大师正好在我那个范围内结个茅庐,我有空也去那里巡逻一下治安,发现哎呀这位大德还不错,那也过来请教请教,也结个缘,假如他不来那里结缘,也没有说岳神跑到其他地方去听别人讲经啊,好像这个元圭大师是属于也是神秀师兄弟的哪一位的杰出弟子(主持:他是那个慧安国师的弟子,慧安就是和神秀一起被武则天封为国师的),所以你们知道这就是缘,甚至一家人有些人喜欢看这个,有些人喜欢听那个,也是不一样的,神大概也是这样吧,请有空看下《楞严经》那些天人就知道了。谢谢大家!

主持:师父,这位嵩山岳神还是属于天道的是不是?还是属于哪一道的?

了空居士:噢,应该是属于天道吧,我们从《楞严经》的角度,就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应该他还是属于欲界天的。

主持:也就是还在六道之中,那在六道之中,他如果未得解脱,他还是有可能要堕落的是不是?

了空居士:有可能,当然你们要知道,当有一天你们大彻大悟了,你们也会哎呀,发现你们不是也在六道中吗?那这个谜怎么解呀?你们去百度上搜索,曼殊十大愿王,第十大愿,曼殊“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是什么意思?其实是于三界而不执著三界,也就是《金刚经》一句话给你们完整的答案,“离一切相则名诸佛”,不够还有一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大彻大悟的人他也生生世世来人间,不过他们是有圆满的智慧,那你说哎呀,那么小罗汉不是说无生了吗?那个阿那含不是说不来了吗?不来,那这个文殊菩萨和《维摩诘经》里边维摩诘居士对话,“不来相而来”,那么,你们从凡夫今生能够开悟了,甚至证得阿罗汉果,叫做无生了,以后不就不来了吗?不是,我们现在来叫做业报而来,我们如果能够大彻大悟,然后下辈子再来,这其实叫做不来相而来,也就是乘愿而来,就不是业报身了,那个时候你们就叫做如来了。谢谢大家!

 

主持:师父您这一番开示,我们也相信确实如此,但是因为我们还未大彻大悟嘛,我们还很难理解。

了空居士:天啦,你们这里应该听了就开始思索,不要打回头嘛,若见诸相非相,打回头了又没有了。

主持:我的意思是想说我是个大彻大悟的人,但我还是在人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沉重的肉身,我觉得还是有点难以理解。

了空居士:哎呀,肉身是人道的共业呀,你来人道就有这个肉身啦,那有这个肉身,你才能够来人道啊。那来人道干吗?那不就也可以度众生嘛,“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你说来人间受苦?不是的,人间会受苦就是因为你缺乏智慧和福报,假如你有足够的智慧和福报,也不会苦啊,是不是?就算有苦,那个苦不是也是虚妄的嘛,你不也就能“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了嘛,是不是?

主持:明端他继续请教师父,我们的消化道、呼吸道就有很多细菌,这些细菌是属于六道里面的哪一道呢?
了空居士:噢,这个细菌在《楞严经》里面有讲,就说有情众生堕落堕落,以前有好几位大德讲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都讲错了,我现在就不公开点名,讲错了,他们就认为有情众生堕落到一定程度就变成无情众生,不对,在《楞严经》卷八,我特别查过,有情众生怎么堕落都不会变成无情众生,它可能会堕落成很低等很低等的生物状态,然后可能会附着在无情众生那个层面上。让我来说,这些细菌这些东西,它毕竟还是有一个形状,如果以六道轮回来对照,当然佛经里面没有特别说它们属于哪一道,在《楞严经》里说,就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然后就非有想非无想非有色非无色,所谓十二类生,那么你一定要让我来划到什么道里去?那我宁可就将细菌就划到畜牲道里去,因为它也像是一个东西,要不然就饿鬼道,地狱道,严格来说饿鬼道地狱道,我们就不是用放大镜看得见的,细菌啊,显微镜看得见,我就宁可划它在畜牲道,反正它比蚂蚁更小一点。当然在十二类生里边就划在还是属于有色的,可能它就处于非有想非无想,它的思维已经特别的低下了。

 

愿随意垂诲。

“愿随意垂诲“,就是说师父啊,你就不要违背了佛这种习惯啊,这种做法啦,你随便交待点事情,让我去做就好了。垂诲,垂是古人一种很有礼貌的用词,垂,一种敬词,就是上对下,诲就是教诲。

师不得已而言曰:“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

“师不得已而言“就说他这么有心了,就不得已而言,就说哎呀,那算了,”东岩寺之障“,这个障其实不能理解为障碍的障,应该是屏障的障,从风水的角度就前边有什么屏障环绕等等,就是风水学名词叫做案山,案其实是一个桌子这个案,几案的案,障是属于屏障的意思,环绕着,”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莽就是我们说苍苍莽莽,就那里很荒凉吧,没有树,就看起来不怎么好看吧。

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

北边那个山啊,就有很多树,但是在那边吧,就对我们整个寺庙这个外观,这个风水,看起来也不是屏拥,应该来说,屏是属于前边的,拥是属于后边的。拥护,在后边的,因为我们风水往往是讲前后有什么,前边有案山,后边有靠山,左右两边还有青龙白虎之类的,也有这些说法。可能北山那里离的比较远,对整个风水的布局吧,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因此就这么说,你真的要做就调整一下,环境搞更好一点嘛。

汝能移北树于东岭乎?”

你能不能将北边的那些树啊移到东边的岭,岭其实就差不多好像是没那么高的山吧,东边这个山坡这边啊。

 

主持:至于山神他能否移北树于东岭,我们要下节课来请师父讲解了。最后请师父解答慢慢同修他一个关于心性的问题,慢慢同修请教师父:非礼莫视非礼莫听,这样做是否只是回避了一些东西,相对于对境无私心妄心来说,差了一些层次呢?

了空居士:噢,当一个能够达到对境无心的时候,还需要非礼莫视,非礼莫听吗?需不需要这样吗?我估计你内心深处应该想问我这个问题,方便的话就打到公屏上。(主持:慢慢同修说是的。)就说一个对境无心的人,就说他自己没有任何贪嗔,没有任何成见,他的心是绝对的整体观,绝对的大公无私,一个大公无私,一个整体观的人,他会为别人着想,为周边着想,该我自己不看的,我就不要去看。所以一个真正达到对境无心的人,他这个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言,非礼莫动,一个真正达到对境无心的人,他这四方面肯定会做的非常完美,是会做到非常完美的。那倒过来,一个人没办法马上达到对境无心,不得已给你用一些框框条条,让你先去大概地接近这个水平吧。所以说五祖弘忍和尚在讲《最上乘论》——《最上乘论》,你们去百度上查都有的——其中有两句话就“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不精进,佛不懈怠。”哎呀,你们听前半句就吓了一跳,怎么佛不持戒?是不是?好像我们去一些展览馆,我们小时候去,老是会贴一些小标语,说“眼看手不动”,我也曾经去一些超市在卖食物,那些散装的食物,它有时候就写“请保持君子风度”,就不要试吃,不要拿来吃。但这些对我了空居士来说,我根本看不到他上面写什么字,反正我去哪里我都很守规矩,我不会去乱动人家东西的,人家摆的食物,我也不会去拿起来吃的,我不会的,所以这些看到和不看到对我来说没关系,他写和不写对我来说也没关系。你们从这点来理解“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你们就明白了,所以说一个真正达到对境无心的那种高境界的人,他这个视、听、言、动一定是做的非常的完美的。谢谢大家!

(明菂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