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禅宗公案——香严击竹(一)
讲课时间:2016年4月19日
主持:明碧
文字整理:明碧
校对:明励
摘自《五灯会元》
邓州香严智闲禅师,青州人也。厌俗辞亲,观方慕道。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洎丈迁化,遂参沩(wei)山。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被一问,直得茫然。归寮将平日看过底文字从头要寻一句酬对,竟不能得,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屡乞沩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师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乃泣辞沩山,直过南阳睹忠国师(注:慧忠国师(675年-775年)是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朝皇帝共同奉持过一位大禅师)遗迹,遂憩止焉。
了空居士:
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禅宗公案嘛就是历史上这些大彻大悟的宗师,他日常生活中某一些生活的片段,有些人看不懂,就老是在那里猜,所以就是所谓的公案。其实禅宗公案如果从佛家来说,它是属于一种什么的现象呢?你们读过《六祖坛经》就知道,六祖有一首偈,一开头就说“说通及心通”,禅宗公案就是属于“心通”。“心通”在《楞伽经》里面又属于中通,在《楞伽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大家,他一生教化众生就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言说,用言语来讲说,一种就是用种种的行为来示范,来示意,这就是禅宗公案了。不是说那些禅宗大师为什么喜欢搞这些哑谜,其实不是哑谜,有些东西它是……这个时候就是要以某一种具体的做法来让他的弟子明白某些道理或者是看看他的弟子能不能明白,以此来考察弟子的境界,是这个意思。谢谢大家,那我们现在就来开始吧。
邓州香严智闲禅师,青州人也。
了空居士:第一句就是说:香严智闲禅师,“香严””智闲”都是他的名号,是同一个人。他是哪里哪里人这个就不用解释。
厌俗辞亲,观方慕道。
了空居士:“厌俗”就是厌倦世俗的这些事情,“辞亲”就是辞别亲人,“观方慕道”,就是他到处要去参访。“观”就是参观,“方”就是各方各面的。“慕”就是羡慕,“道”就是他一直到处去求道,去拜师这个意思。
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
了空居士:“在百丈时”,他曾经去百丈禅师那里;“性识聪敏”,古人言辞很精炼,就是说他的根性,他的特性,他的特征,他的心识,就是他这个人天生很聪明。”聪敏“是指聪明敏捷,就是说他的头脑很灵活。“参禅不得”就是说他在那里参禅然后就反而就没有开悟,“不得”,“得”就是开悟了。
问:师父,这里这个“参禅”,古人为什么要去“参禅”啊?这个“禅”指的是什么?
了空居士:其实就是说:“哎,明碧,念佛者是谁?你去参”,这叫参禅?不是!其实他就是去是参拜百丈禅师,但是他没办法成就禅的境界。“参禅”,他去那里学习,学习禅,但是他没有学成,不是说给你一句话给你参,是参访上师,希望能够证悟禅的境界,但是他没有学到,这个意思。
洎丈迁化,遂参沩(wei)山。
了空居士:就是等到百丈禅师去世了,“迁化”就是去世了,“洎”就是到、至的意思,就是一直到百丈禅师去世了,然后他又去参访沩山灵佑大师,其实沩山灵佑是谁啊,其实他是百丈禅师的弟子,以前有个公案,说灵佑也是天生很聪明。他去参访百丈禅师,有一天百丈禅师让他去一堆灰里面找一下看还有没有火种?他找来找去说:“没有。”然后百丈禅师自己来找,结果就找到了,然后因为这件事情,灵佑言下开悟。那你们可能说:他怎么这点事情就言下大悟呢?其实在灰烬里面找一点点火星,也确实是需要很认真,很细心地去找,很耐心很细心达到极致那不就是定慧圆满吗?所以他言下大悟,从此做什么事情都是很认真、很细心。(这个)公案我们好像已经有讲过,大家可以去看(听)过去的录音吧。
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
了空居士:“山问”,就是沩山灵佑大师简称“山”,就是我听说你在“百丈先师”——百丈禅师是灵佑大师的师父,已经去世了,所以称为“先师”——就是我听说你在我师父,“先师”就是表示已经去世的,“先”就是去世的意思,问一就答十,问十就答百,你很有口才,很聪明啊。
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
了空居士:这就是看得出你很聪明灵利,很有口才了,但是“生死根本”你懂吗?我们“四依法”是“依智不依识”,跟这个就很直接的关系。我们要大智慧,不要那些小聪明。
问:它这里“意解识想”是什么意思?
了空居士:意是意识的意,解是理解,识是认识的识,也是“依智不依识”的识,也就是小聪明,就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从根本上来认识问题,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开悟,所以答什么话都是搞那种好像什么心灵鸡汤啊,说得他也说不清楚,你们也老是听不懂,就是属于这些东西,没有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问:有师兄说“意解识想”可以理解为解意想识?
了空居士:我不知道哈,我觉得应该……解意想识?如果你“意”真的“解”了,那可以啊,“想”“识”,我就觉得就不行,让我来说就不行。“意解”就是你一厢情愿地去理解,按照你的意思,知见立知,识想,也是用你这种——“依智不依识”——也是你的一厢情愿地去推敲啊等等,是属于这个类型,其实用一句“依智不依识”反过来,他是“依识不依智”,就是一厢情愿,知见立知。
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
了空居士:“生死根本”后面一句是什么?“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我告诉你,这两句要连在一起的。禅宗所谓参“生死根本”,就是参“父母未生时”。“父母未生时”,我中午备课的时候特别去查,叫双鱼帮我查,到底是说你的父母未生的时候,还是你的父母没有生你的时候?你的父母没有生你的时候,还是你的父母自己没有生的时候?往往禅宗的说法都是父母没有生我们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还没有来投胎的时候,又是怎么样呢?就是叫我们不要执着面前这个相,要于相离相,参悟“生死”的“根本”,我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为什么有我们,等等。是这样的。
问:师父,有师兄问:“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的意思是不是指你在未出胎胞的时候,不辨东西,认不出世间的人我好坏,那个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答一句就对了,是不是这个意思?
了空居士:“父母未生时”,让我来说,你这个就应该改成母亲未生你时,就是你在母亲的肚子里面,“父母未生时”,让我来说,应该是父母还没有同房的时候,应该是这样,不然搞个“父母”,就不用“父”啦,你在母亲的肚子里面,这个时候就不要谈“父母未生时”了。“父母未生时”从《楞严经》的角度,世尊说一个人之所以来到这个世间,一个是父的缘,一个是母的缘,还有神识来投胎的缘,所以让我来说“父母未生时”是指父母连同房都没有,那个时候,哪个神识来投胎都不知道。是这个意思。你在母亲的肚子里面还没有生出来,就已经躲在母亲的子宫里面了,就不用说“父母未生时”,“父母未生时”就是父母没有同房之前。
师被一问,直得茫然。
了空居士:“茫”就是迷茫的茫,一问就觉得很迷茫,愣住了。然后就回到那个住的寮房里面。
归寮将平日看过底文字从头要寻一句酬对,竟不能得,
了空居士:“寮”,我去了寺庙才知道,那“寮”房就是那些很大很大的房间,好几间通在一起,然后里面睡觉那些床都是相连的,就一般来说大众很多都是住这种,出家的很多大众吧,就没有说一间一间的。这就叫寮。就是说他回到那里查,拿出很多经书到里面查查查,看看书里面有没有说到“父母未生时”本来面目,结果查不到。
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
了空居士:“画饼不可充饥”。他的意思是说:我平时读这么多经书,真的还是读不懂,按道理到底是读不懂呢?还是读了,里面没有东西?所以感慨“画饼不可充饥”。
屡乞沩山说破,
了空居士:“屡”就是多次,“乞”就是请求,很真诚的请求。多次请沩山灵佑大师给他说清楚。但是沩山灵佑大师没有给他说。
山曰:「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
了空居士:沩山大师就说,假如我告诉你,“说似汝”,哎呀,古人这个文字很精练,“说似汝”,就是说我这个怎么跟你说也不能说得绝对精准,只是接近。譬如我说明心见性是什么?就是那个心性是我们最清净的心,那明碧你说最清净的心怎么样?那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那“不思善不思恶”达到什么状态才是“不思善不思恶”啊?这个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必须通过历境炼心,所以你看灵佑大师,他的用词很好,“说似汝”,就是说我告诉你接近这种状态,就是说,本来面目怎么样啊不能说得绝对标准,我只能说大概那个样子。“说似汝”,就这个“似”字真的是很精炼的。但是说了也没什么用,你以后还会骂我,因为你也老是搞不懂嘛。我跟你说,我懂的还是我懂的,但是我没办法说到你百分之百跟我一样,一样的那个感受啊。好像如人饮水,我喝这杯水,明碧你问我师父这杯水热不热?我说还好,也不是很热,但是这个不是很热要怎么形容呢?有些人比较能喝热的,有些人不能喝热的。那这个标准用什么来衡量?你说要搞个温度计,那好,有个温度计就好,那这个温度计你要精确到零点零几度呢?那钻一个牛角尖,还是没办法绝对的一致性。是这个意思。
师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
了空居士: “师”是指香严,这些故事是香严的弟子后来记载的,所以称香严为师。香严去书里面又查不到,去问灵佑大师,灵佑又说不能告诉你,告诉你以后也搞不懂,你会骂我的,所以他真的,他心里到底是很生气呢?还是很悲伤呢?所以将那些书都给烧掉。
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
了空居士:哎呀真的,彻底精神。哎呀,这辈子我不学佛法了,反正我这个真的书里面也查不到,人家也不愿告诉我,从此“长行粥饭僧”,随便去外面游方吧,“长行”,经常在外面行脚的,“粥饭僧”,吃碗饭就——“粥”就是稀饭了,“饭”就是干饭了——哎呀,吃吃饭,然后就去外面云游了,就吃了有空就到外面云游行走,算了,不要想太多了。“免役心神”,不要搞得头脑那么复杂。
乃泣辞沩山,
了空居士:关键词就是“泣”,哭,哭泣哭泣,他书也烧掉了,算了算了,这辈子不学佛法了,反正沩山大师你也不愿意教我,就算了,就哭了。其实这一哭啊,不打紧,你看他原来那么心高气傲,说一答十,说十答百,还有你看他那种,几次乞求沩山大师给他说破,沩山大师不肯跟他说,其实你们从他“说一答十”,还有从他将经书都烧掉,可以说香严这个人原来也是一个比较骄傲,不那么听话的一个人,而且他的脾气很不好哈,明碧,你看他将经书都烧掉了,不干了,这种人,能够使他成就的,我认为关键是香严他还会哭,他从小“厌俗辞亲,观方慕道”这个愿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今生碰了壁,气到连经书都烧掉,这点看得出他脾气其实是很大的,但是他内心深处,这个求道的愿力也是很强的,他就觉得很失望了,他才会哭啊,明碧,他这个一哭啊,他这种刚烈之气就下降了,本来他就很骄傲嘛,他有点肆无忌惮才敢将佛经都给烧了,求求求求不到,算了,烧掉了,一想,我从小不是想求道吗?真的就这么不干了,“作个长行粥饭僧”?真的就这样吗?混过日子吗?他一想,泪如泉涌。要辞别灵佑大师,他还会哭,哭着去辞别。幸好不是说他妈的,老家伙,不讲就不讲,然后将书烧掉,不辞而别,不会,说明他还真的是善根深厚,虽然人很聪明,很骄傲,但是还是有真诚求道的心愿啊,是不是是啊明碧,你觉得对吗?不真诚的话,将书烧掉,说不干了,不干了,他还会哭吗?他会哭的原因,让我来看,他就是因为他心里还有强烈的求道之心。
直过南阳睹慧忠国师遗迹,
了空居士:“睹”就是去看,还谈不到参观,因为那里破破烂烂的,“睹”就是去那里看,听说有这个忠国师,忠国师这个人也是个高僧大德,著名的,就去那里看。经过那里也去瞻仰一下遗迹吧。这个时候其实他为什么会去看啊?严格来说还是他内心深处那个强烈的求道之心,所以我常常告诉大家,你们想大成就就要有真诚求道之心,“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你看他从那个“泣”,前面那个“屡乞沩山说破”,多次请求灵佑大师给他说清楚,灵佑就不愿意,说了以后你肯定以后要骂我,你也听不清楚的,我说的还是我的,你还是听不懂的。从他在百丈禅师那里“说一答十,说十答百”,那种骄傲心,到他开始能够将这个骄傲的心平定下来,求灵佑指点,到很失望将经书烧掉,然后又很伤心地去那里哭着辞别灵佑大师,他整个心的变化是从骄傲到开始平静下来,到很失望,到失望到极点放声大哭,辞别灵佑大师,整个心是从很高处慢慢降下来了,因为他降下来,他内心还有这个强烈的求道之心,他才会去看慧忠国师的遗址,整个过程不是从狂心到慢慢歇下来了吗?
遂憩止焉。
了空居士:“憩”就是停下来在那里休息,就是住在那里,停下来。“止”就是停止,“焉”就是语气助词,“憩”就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