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论语》【阳货篇2】

时间:201841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双鱼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了空居士: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鄙,就是卑鄙,也就是没有修养的人,这里鄙夫甚至是指那些心地都不是那么好的。也就说我们能不能和那些没有修养的人一起共事?事君,一起去侍奉君王。能不能跟那些品德修养不好的人一起去侍君?同朝为官?好不好?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就说那些鄙夫吧,有个特征,他没有得到的时候就老是担心,希望能得到。

既得之,患失之,当他得到了,老是提心吊胆,怕失去。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假如他确实非常担心自己失去,当然有些东西他也不担心的,假如某方面他是很担心失去的。无所不至矣,就说他们会不择手段地去维护自己利益的。

这句话说到这里就没有了,我来问你,那孔子的意思到底是说我们能不能跟那些鄙夫一起共事呢?事君,以前往往就是侍奉国君嘛,现代人推过来就是共事。孔子是说好还是不好?他就说那些品德不好的人,修养不好的人没得到就非常想得到,得到了就很怕失去,所以他们都是患得患失,当他怕失去的时候他会不择手段的去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就是不惜危害别人。所以这些人能不能和他共事?(主持:孔子应该是说可以共事吧,因为他把这些人的特点写出来,就是提醒大家。)是啊,假如孔子说不能和这些鄙夫共事,那我们要去外边打工,那我们首先要调查一下办公室的人怎么样啦?那调查,这个人的性格也好像不好,那个人也是有点缺点,那我们就不能出去了,是不是?那还好啊,那回头,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配偶,有些也有这方面的缺点,那方面的短处,那天啦,那怎么办?孔子是提醒我们跟别人共事,要小心谨慎。

主持:但是孔子只是列出了这些人的特征,他并没有说如何与这些人共事。

了空居士:严格来说,《论语》里边很多地方都讲了,我们一个人要怎么去做,要怎么忠恕,要怎么称职啊,宽容别人等等,带好头,说了嘛,现在是另外提醒一下而矣。

主持:刚才师父举例孔子在前文里面说的这些,基本上都是从自己做起,并不是说与这样的小人的互相的言行中要怎么样去对待他,而是说自己做好。

了空居士:对呀,自己做好,人家想要害你,也很难找到借口,你说自古说莫须有,其实莫须有,只要你各方面防备得好,还是有效果的。我不敢说百分之百,但是总是有效果的。

主持:这样的小人,有个特点,就是他比较贪小恩小惠,利益方面比较贪,那是否在与这样的小人共事的时候,要舍得给予小恩小惠,或者在利益的时候退一步,让一下会更好相处呢?

了空居士:孔子也没有特别说到这个事情,我就不能妄语。

主持:师父,您觉得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与这样的小人相处的时候是否在利益方面要让一让?或者在平时给一点小恩小惠,维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了空居士:严格来说,这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方面。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自己要做好,然后自己要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主持:说做好自己这是一个最究竟的说法吧,但毕竟人是社会的人,是在一个团队里面,每天是会跟小人有很多的交互的言行,师父能够再出几招对付他吗?

了空居士:这个小人,其实孔子说的这个小人,不外就同事,或者比你大一点,上边还有更高的王嘛,还有君主,假如你能够努力的往上爬,超越了那个小,那可能就不一样了,你刚才说的着眼点好像你永远要居于小人之下。那我就不如一方面也是马马虎虎跟你搞好关系,一方面也是努力的提高自己,当我超过你的时候,你小人敢捉弄我,我一下子将你干掉,我告诉你。(主持:我立争上游的话,我在小人之上,那就好对付他们了,确实如此。)我为什么要认为一辈子居于小人之下呢?我借过你这条路之后,如果你乱来,我就将你干下去嘛,是不是?

主持:明励师兄请教师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个团队中往往会有小人,与之相处除了谨小慎微外,团结大多数人,即使有小人犯难,我们也可以因为良好的人缘得到一部分人的力挺,如此一来,小人便也会有所忌惮。这种理解对吗?

了空居士:对,这样是最正确的,我们小人也不要得罪他,但是我们也要团结好人,而且提高自己,我们不要被小人所排己,我们要将小人压住,那不就更好了嘛。

主持:嗡同修请问,我们要提高哪些方面来超越小人。

了空居士:你第一就是要跟领导搞好关系,第二就是要跟周边的同事也搞好关系,第三你要脚踏实地,工作也要做好啦。如果你这两方面关系搞好,工作做好,那么小人想害你都很难的。

主持:明励请教师父,不管是从政还是在企业上班,除了自己尽量做好,还要把握机会尽量和上级甚至更高层拉关系吗?

了空居士:用拉关系这个词,我就不怎么喜欢。我觉得高层领导,一般的领导,除了那些小人的领导看这些私利,一般的领导都是看你的业绩,如果你的工作成绩做得好,在这个前提下,关系也搞得好,那就很健康啦,如果我们的业绩做不好,尤其是现代这些企业,很多部门都是数据化的,也不是专门靠什么走后门就能够往上爬的。

主持:明窗请教师父说,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那这个和我们去创造机遇,攀龙附凤,主动争取成功,有冲突吗?

了空居士: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说不要去做那些破例的事情,大家都没这么做,你就想要去做这个事情也要小心,因为有时候吧,自古说枪打出头鸟,当然不敢为天下先,现在让我们来想,好像明窗,你现在心目之中有没有哪件事情能够成为天下先的有没有?都很难的。你说了空居士你能不能发明一两件天下先的事情?我真的想不到,没有。所以这句话也不用特别去考虑,就说做人不要太出格就好,不要太过去表现自己,贬低了别人。

主持: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他恃才傲物,比如他做技术这一层面,他觉得他只要把这个case完成就好了,或者说某些做基层工作的吧,他就觉得我连领导都见不到,门都摸不到,想送礼都不知道往哪送,我怎么跟领导搞好关系,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了空居士:不是,那你最少要跟周边这些同事,直接管你的小领导也要搞好关系啊,是不是?农民和牛,牛都有现出很温和的时候,不是说牛看到农民,就老是要用牛角去撞他吧。如果一个农民养了一头牛,农民一走近,牛就要撞他,那这头牛迟早要杀掉的,不然这头牛拉车也不拉,什么也不干,也不对吧,更何况一个人,是不是?

主持:师父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跟上级搞好关系之前,先把自己周围同事之间的关系搞好,不要觉得好像被小人欺侮了。

了空居士: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标准吧,也就说不合群,你跟周边人都合不拢,那你怎么做人呢?那你回家了如何跟家人合得拢呢?所以这些要反思。

主持:可是有的人确实会很讨厌的,那怎么样克服这个讨厌的心理呢?

了空居士:那么你想想你讨厌了谁,你又喜欢了谁,然后你再想想,那又是谁讨厌你,又有谁喜欢你?你这么观察一下,可能会发现到底是你心胸狭隘呢还是那个人真的不好?是不是?往往那些心胸狭隘的人,他好像见谁都讨厌。你讨厌多少人,然后你喜欢多少人,然后再看看多少人讨厌你,多少人喜欢你?你这么对比一下就知道了。(主持:师父这点说的非常好,还是六祖说的要常自见己过。)是的。(主持:说不定自己就是被别人说讨厌的小人,有时候真的是这样,人往往就看别人看得很清楚,就是看不到自己。)是啊。

主持:刚刚跟师父探讨了同事之间,其实亲戚之间也有这样小人,就鄙夫这样的人,那又如何去相处呢?

了空居士:其实你只要自己做好,甚至你做的比普通的人还好,鄙夫首先矛头不会直指你的,是不是?那么你说那别人不是很可怜吗?那别人如果个个也跟你那么高妙,那也没事啊,鄙夫也没办法,是不是?如果单位里边的人个个都修养好,只有一个鄙夫,那鄙夫也没戏的。往往场合里那些小人,鄙夫攻击的那个人,他攻击的那个点一般也是有点道理的,都是看到你的薄弱环节。是不是?假如你没有那薄弱环节,人家也很难攻你,是不是?所以也要这么思考。

主持:师父,你刚才这一讲,我好像突然明白,什么君子要慎独,就算在家庭里自己也要谨言慎行,才不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了空居士:是啊,就是你有把柄,人家才有办法抓嘛。

主持:明窗请教师父说,我觉得自己口才不好,说话漏洞多,所以我常常尽量不说话,但有些人总会主动找我说话,我一开口,就被他们找到漏洞,一直攻击,导致我很压抑,请教师父,我该如何提高自己?

了空居士:其实吧,大家听我答疑,当然我自我感觉良好,当然我这个自我感觉也有点理由根据,就是因为我是允许大家跟我提出质疑,好像明端啊等等这些同修我很喜欢,我还称他们说几位才子,因为他们确实很有才华,就说我说的话如果是不正确,我允许大家提出质疑来跟我探讨,那么反过来,我自己说话有什么要诀呢?我说话的要诀就真的是跟《金刚经》世尊所说的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也就说我说话都是以真诚心如实来说,就算我说错了,人家告诉我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哎呀是是是,我也真诚的,就好像我偶尔在千聊里面讲课,有某个地方说错了,我过后还会进去更正,刚才是那个地方我说错了。会不会被后世人说了空居士你也会搞错地方?我说没事的,如实。所以我觉得明窗同修,我们做什么事,都是以真诚心来流露,一般也没有太大的错误,万一错了,我们也真诚的给大家道歉,更正,人家也会理解,会体谅。不要带着情绪,我们说话容易说错,往往就是带着情绪,尤其是带着不良的情绪去说话,那个是很容易有漏洞的。

主持:这里明窗提出来他说话漏洞多,其实并不是口才不好的原因,是吧?

了空居士:不是口才不好,哑巴都没有嘴巴说话,他打手势都有可能打到人家知道他是什么想法,所以跟口才没有特别的关系,而且自古人家说大辩若讷,真正会说话的人,他们不是口若悬河,不是的。

主持:说话有漏洞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您刚才分析是一个情绪的问题。

了空居士:情绪的问题,其实吧,我长这么大,也有一些朋友或者一些我认识的人,他们特别老实,很朴实,但是他们说话,按我凭良心来说吧,他们说话反而很少说错话,因为那些真正老实的人,他们很善良,说话都很实际。

主持:我们看到世俗意义上的老实人,他们往往很少说话,说的少也就错得少嘛。

了空居士:我跟你说,你们去看硬币,一块钱五毛钱那个,我相信从来没有人说这个硬币会不会出厂的时候搞错了?以前我在看那些一百块钱的人民币,有一张在电视上说的,我很惊讶,他说那个水印是搞倒了,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搞倒,当然毕竟那个纸币它是夹层的,我们硬币是一个模做出来,硬币一个模做出来,就不可能有一个硬币给打错了,这可能性不大,我说这个比喻是告诉你什么?假如你这个人,你的心态是这个样子,假如你这个人是很老实,很真诚,你说话都是如实说,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说话,但是真的要说错话的机会是相对比较少,就算你是说错话了,因为你是真诚的认为这个样子的,然后你也能够说得有理有据,就算真的错了,也肯定是你哪个角度看错了,你如实的告诉大家,我刚才以为这个事情是这个样子,然后我才这么认为,那么人家很快就会理解他,也不会引发什么矛盾,你知不知道?所以也不是说话说多了就错的机会多,不是的,也不是的。

主持:我明白师父的意思,就是招牌要立好了。

了空居士:对,而且标准定好了。错的机会就比较少,当然老实人他也不喜欢夸夸其谈,不用他说的,他就不会抢着说,也不会。所以说练口才的要诀其实是练真诚心,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做《港台富豪起家史》,里边有一个台湾的塑料大王叫做王永庆,老人家已经去逝了,书里边说王永庆是一个说话有点结巴的人,但是他能够成为商业巨子,本来做生意人谈生意,要有口才,但没有想到人家说话有点结结巴巴的,还有一说,是说韩非子也是说话有点结巴的,是不是?(主持:对,口吃。)但是人家也那么厉害,是不是?所以请大家口才不是口舌特别伶俐,不是的。关键是不是你真诚的表达。

主持:师父,刚才您说到说话容易说错话是因为情绪,还有没有可能,有时候口不择言嘛,就是往往遣词造句没有用到点上;会不会还有他没有将心比心,没有换位思考,就没有站在对方立场上去说话,所以他这个话说不到这个点子上,说不到人家的心坎上去。

了空居士:其实吧,你没有换位思考也是你带有情绪啊,就你认为你一定对啊,就是这样。然后说遣词,你们看我了空居士有时候说话那个词觉得不是那么好,我还特别告诉大家,我就这么表达吧,如果这个词不好,大家帮我修改一下,我也就自知之明吧,这个词找来找去要怎么表达。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了空居士:宰我,就是宰予,宰予是非常能言善辩的,而且他真的是不避讳的,连孔子他都当面发这些很针锋相对的问题的。现在这个问题就是很厉害了。孔子那个年代往往都是继承所谓的周礼,所以说三年之丧,就说古代父或者母去世了,儿子媳妇这些,就要守孝三年。期已久矣,这个时间太长了吧,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吧。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君子,那些有修养的人,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君子三年不习礼,礼,这不是简单遇到人给人家打躬作揖,这个谁都会,三年不习没事,孔子当年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个礼其实是包括了各种祭祀典礼的这种主持。他说君子,就算是那些博学,有学问的人,有修养的人,三年没有去学习各方面的礼仪的事情,三年不习礼,礼必坏,坏就是有一些给忘记了还是什么;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乐,是指音乐,你看孔子学弹琴,我们很多弹奏啊等等,也要长期去操练的,不然时间长了,手也不灵活了,或者有些曲调也给忘记了。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旧的稻谷,吃完了,新的稻谷也长出来了。这个古人很多也是一年种一次,尤其是北方,就是说连这个田都是这么变化的。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钻燧改火,钻燧本来是出火,这里是改火,我去百度查,钻燧改火的意思就说,古代虽然以钻木取火,不同季节选不同的木可能效果会更好,他就举例说一年之中都有很多变化,包括稻谷都会变化,钻燧也会改变,我觉得在孔子那个年代已经不是靠钻燧取火,是有其他取火的方法,有没有?所以这两句话“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这些都是告诉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是会改变的。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孔子就说,“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就是说父母去世了,如果我们也过正常的生活,没有特别去守孝,你的心能够安吗?能够问心无愧吗?

曰:安!宰予说安,没事。

女安则为之!孔子也很无奈,他说你安就好了,你就那么做吧。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孔子就很叹息,说君子之居丧,说有修养的人,父母去世吧,居之丧,就是说在守孝的期间,吃什么好东西也觉得没味道,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听到音乐,怎么好听的音乐也不会快乐的,不会开心的;居处不安,就是住在家里,住在原来住的地方,内心也会不安,因为想到以前父母本来就住在家里,现在父母去世了,埋到山上去了,都会想念的。

故不为也。所以吧,他们就要到坟墓那里去守孝,或者到灵堂那里去守孝。

今女安,则为之!孔子很叹息,你觉得你会安心就好了,以后你父母去世你就这么做,你不守孝这是你的事。

宰我出,宰我出,就宰予跟孔子对了几句话然后就走了。

子曰:予之不仁也!孔子就说宰予这个人不够仁,就是不够有仁义,怎么会说这些话呢。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孔子叹息说为什么要守孝三年,就说我们每个人出生三年之内,有什么事情父母都要抱他。免于怀,到四岁开始一般才能开始独立走啊,活动啊,两三岁都是父母要照顾,甚至有时候还抱在怀里边嘛。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三年之丧,天下的人都这么做的。通丧,就是通行的。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就说宰予啊,你也曾经从父母那里得到三年之爱,就出生后三年父母都经常抱你在怀里,指前面的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主持:现代比较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就说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尽孝,而不是在父母去世以后,才去花高价买坟地,花很多钱办丧事,要把钱用在父母生前。

了空居士:你这个话题也对,这个是针对现在,可能同修们听了这段话也在思考,其实我更要往回钻一个牛角尖,就说从孔子与宰予的这段对话里边,宰予就是坚决反对守孝三年,说不能搞那么久,时间长了,脱离社会了嘛,我们最关键就说,孔子内心到底是支持要坚持三年守孝呢还是不怎么支持呢?(主持:孔子肯定是坚持三年守孝,因为他评价宰予说予之不仁也。这句评价就是说明他认为要有三年之丧,是要去恪守的。)那他能不能说,你很有智慧,你倡导得太对了,希望天下的人以后不要守孝守那么久了,孔子敢这样说吗?(主持:不敢。)他就是支持,我相信他也不敢这么说。我们首先来看,就是从周武王开始,周文王死了,周武王他们是不是也有守孝三年?然后也不工作,有没有?应该是没有。然后吧,我再说一个。周文王我还瞪的不是很准,周武王我就瞪得很准,周武王死了,周公旦是他的好像第四个弟弟吧,他是接着还是搞好这些朝政的事情,甚至还是去外边征讨什么,打仗啊。也不是说哥哥死了,大家都要守孝啊什么,也没有。其实历史上很多,甚至所有的皇帝死了,他的儿子是要马上登基的,没有说守孝三年,先不登基,没有,反而是大臣,父母一死就马上要回去守孝三年。那你皇帝可以说是一国之首了,你为什么就没有这么做呢?关键一个,真的没时间,朝廷能够三年不管吗?是不是?官员可以放,君主不能放,是不是?那反过来,孔子对宰予这些话,他只是说你安不安?宰予说安,安你就去做吧。孔子就没有说绝对不能那么做,没有,安不安,安就做吧。你看孔子的口气是有点软,那宰予走了,他说宰予这个人不仁,但是他也没有绝对的去反对他,然后他对三年守孝的解释就说我们从小父母生我们,这三年之内父母经常会抱我们在怀里边,那么爱惜,我们去守孝三年,也是去报三年之爱这种恩,其实这个依据是不怎么成立的,父母当年是生我们养我们爱惜我们,我们去守孝,就是说拜神到底神是真的有吃还是没有吃?孔子也说敬鬼神而远之,是不是?守孝三年也不是天天在那里拜,就跟父母,我们生出来,天天要喂我们养我们又不一样,而且父母抱我们,我们在那里守,父母已经埋在泥土里边,已经是生死异路,是不是?这跟父母抱我们是不一样的,是不是?其实吧,严格来说,报父母之恩,我们从小,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一直养到我们成人,我们从成人开始一定要去回报父母,一直侍奉到父母去世,其实这段时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从孔子的这种勉强在解释守孝三年的来源,还有一句话,天下的通丧,不是我孔子规定,天下人是这样子。所以孔子对宰予的反驳并不是特别义正辞严,你觉得好就做吧,我不理你,不够仁义。我们从小最少父母抱我们三年,父母去世了,在那里守孝在三年也应该嘛,天下都这么做的,不是我孔子特别要求你们。也许有些人就以这个孔子跟宰予的对话批评孔子,说孔子你太教条主义了。你看几千年过去了,现在还有谁守孝三年呢?假如你们说了空居士,假如条件允许,你建不建议守孝三年?我不建议,因为真的意义不是很大。我是建议我们要立志回报父母,孝顺父母,这才是对的。父母去世了,我们按照民风民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这守孝三年,真的是不用的,让我来说,真的是不用,因为几千年过去了,看看现在谁在守孝三年?你说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孝顺,不一定吧,也大把人很孝顺。所以孔子说你安不安,安你就做吧。我们从小就不离开父母怀抱都有三年,我们去守孝守三年也是报这个恩嘛,这是天下的通丧嘛,言下之意不是我孔子规定的。就看得出孔子这个语气都是有点不了了之的样子,你知不知道?所以我从这点反而看得出孔子大智慧,他不是死规定。

主持:师父你这样解读孔子,可孔子的一生都是希望能够恢复周礼,你说有点食古不化吧,也有一点点。

了空居士:我们《论语》虽然没有每一条都讲,我们也节选了最少差不多有一半,我自从和你一起研讨《论语》,我没有发现孔子哪一个点觉得他是有点迂腐的儒生、教条主义,没有,每一个点都非常好。其实历史上很多人就是用宰予这段话来批判孔子,说他有点教条主义。但是我一看——你的心安不安,安,安就去做吧。他没说绝对不能做。你看——空手跟老虎博斗,能够徒步过河,孔子说这些人我是一定不带去的,一定不要的。你看孔子有没有将宰予逐出师门?没有。而且宰予还是孔门十哲之一,他没有说这个家伙你从此就不准你来我这里了,不要败坏我的形象,没有啊,他只是在后边有点自言自语,报父母三年哺乳怀抱之恩嘛,这也是天下的通丧嘛,是不是?你自己觉得好你就做吧,他没有明的说绝对不行,你这样做会被天下人骂死,他没有。你看孔子的口气都是有点哎呀,算了算了,不要说那么多,觉得好就行了,这是你的事,我不理你,天下人都是这么做的,也就说我孔子能够随便去改吗?是不是?所以我读到这一点,可以说《论语》我讲到今天这句话,我觉得非常佩服孔子的这种圆融啊。他并没有将宰予赶出师门,没有,是不是?

你看孔子在诛杀五种小人里边有个心达而险,言伪而辩,那么宰予这几话,如果孔子是死守要守孝三年,那么这个也叫做言伪而辩的这种,老谷吃完,新谷也长了,人家钻木求火都要不同季节要有所改变了,而且现在也不一定要钻木头了,你什么周礼墨守成规,老夫子,是不是?那马上要逐出师门了,孔子没有,没有逐他出师门,可以看得出奥妙吧。这点看得出孔子的大智慧吧,不是说他墨守成规,因为有些不能随便改的,是不是?不能随便改的。就好像说我回家拜父母,我们也是按照风俗吧,该拜什么就拜什么,我也不会说什么什么,不说这东西,有些是民风民俗嘛。看得出孔子的圆融,非常圆融。

主持:师父你虽然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我还是感觉没有从这里看出。

了空居士:最少他没有将宰予逐出师门嘛,这是第一。第二他说这是天下的通丧啊。然后说你安吗?心安吗?安,安你就去做吧。他也不是说放肆,你敢这么做,就不是我的学生。没有,安就去做吧。是不是?不然说放肆,你敢来我这里说这些话,马上赶你出去,没有。安不安?安。安你就去做吧,是不是?他走了,说宰予这个人不够仁,但是也没有跟他绝交。报父母之恩,天下都这么做,是不是?也打个圆场嘛,是不是?很微妙嘛。

主持:宰予和孔子这个关系确实有些争议的,就是因为孔子对宰予的这个评价嘛,使后人就觉得到底怎么去评价宰予这个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了空居士:我这么一评,没争议了吧。

主持:明端师兄说师父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他为什么又在背后说他不仁,仁义礼智信,孔子不是很强调君子的品德,而且孔子还在背后说弟子的坏话。曾参被他父亲打,差点打死,孔子就跟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许他进来嘛,最后也见了曾参,可见孔子有时只是气话,很仁慈,就算弟子表现不好,也不会真把他赶出去,孔子为什么不换种说法呢?

了空居士:其实宰予走了,孔子在其他学生面前说宰予不仁啊,守孝就是报父母之恩嘛,其实是打一下圆场嘛,但是他前面又明显说你安吗,安。安就去做吧。他也没有说你做我的弟子,以后父母去世了一定要守孝三年,他没有这么规定。因为从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点也看得出,还有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很小他爸爸就去世了,他妈妈什么时候去世就没有怎么记载,他会不会守孝的时候还在那里读书,还不一定的,是不是?他肯定要打一下圆场。他没有说如果你不听,就不是我的学生。他说你安心吗,你的心安就好了。也就巴不得这么打一个圆场,不要辩论这个话题嘛,是不是?然后其他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认同守孝三年,就守吧,万一还有一两个跟宰予一样,说老师我不想守啊,或者不要守那么久吧,孔子算了算了,你不守就不守吧,是不是?有点像哄小孩一样,其实也就是觉得宰予这个说法没有真正原则性的错误,你知不知道?才觉得好了好了,你觉得心安就好了,心安就好了,就好像小孩跟我们大人要东西,给你给你,以后要听话。为了哄其他孩子不跟他一样,就说不听话的孩子,你们不要学他,是不是?这很常见的一个打圆场嘛。

主持:明端请教说孔子是难得糊涂吗?

了空居士:对,因为正常来说,如果我将周天子他们都拉下来的话,历代国王都拉进来的话,你们又如何跟我解释呢?

主持:说到底,真的是父母之丧,其实我们对父母的缅怀是一辈子的,并不是说这三年为期的。

了空居士:而且报父母之恩,尤其是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更重要。

主持:师父您今天正好在千聊(注:直播平台)中讲《地藏经》嘛,《地藏经》就称为佛门中的孝经,有这样一个评价,明端请教师父,他说儒家强调守孝,而《地藏经》中,婆罗门女是供佛,两者还是有些差别。

了空居士:噢,这个详细再看《地藏经》的第七品利益存亡品,就布施功德回向去世的亲人嘛,他是这个习惯嘛。

主持:师父你每年也要回老家去拜父、拜母、拜祖先,师父你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这样一种形式,师父您是在为世人做表率吗?是为自己的后代做表率吗?

了空居士:噢,其实我是两个原因而去做这些事情的,一个是我认为父母希望我们做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没有严重的错误,我们就听父母的吧。好像我妈妈在世也很重视拜祖先吧,所以我就牢记我妈妈的这个习惯,妈妈去世了,我一直也会坚持去拜祖先,这也是父母的遗志,就是说留下来的这个心愿,我的观点就说只要没有严重的错误,我就会去继承。第二个吧,拜祖先让我来说是缅怀祖先,我上次在参加家族年会里边的简短的演讲,我就讲了这种承前启后嘛,缅怀祖先,学习祖先的优点,然后我们也努力做好,给后代做榜样嘛,承前启后,就是这两个原因。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