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论语》【先进篇】

时间:2017123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双鱼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文字校对:明励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了空居士:季路,也就是子路,子路问事鬼神,事鬼神,这个事,我们有一本佛经,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就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个事,有些人会不小心就会写成侍,其实不是,那个侍和这个事是两码事。这个事,有侍奉的意思,就是说跟这个事情有关的一些事情。问事鬼神,譬如说祭拜鬼神啊,相信鬼神啊等等这方面的。孔子就很巧妙的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思就说子路啊,先好好做人吧,先学会如何去和别人相处,去事人,就好像我们侍奉父母,就叫做事亲,去外边工作,那就事什么事什么,是这个意思。意思就说子路啊先不要问这些鬼神的事吧,先好好做人吧。那么这句话可能也会引出一个疑惑,像孔子那个年代,对这种祭祀还是很重视的,其实好像我从小也是,我们那里民风民俗吧,会拜祖宗啊,会拜神啊。那要怎么理解孔子叫子路说先学会侍奉人,先学会做人,以后再来探讨事鬼神,那这样好像是孔子对事鬼神有点推开,但是孔子当年又对宗庙之事一一过问,我们上次说过“每事问”。这个看起来是不是孔子这个人有点反反复复呢?不是,孔子 “敬鬼神而远之”。那敬鬼神和事鬼神又是有什么联系呢?敬就是表示尊敬恭敬,好像我们有时候入乡随俗嘛,譬如说祭拜祖宗啊,祭拜民间的神啊等等,有这种民风民俗嘛,我们有时候也就是随缘去参加嘛,我们这就是敬鬼神啊,表示恭敬啊;“而远之”,我以前给大家讲,你们千万不要将什么事都去求神灵保佑你,然后你就在那里等着神灵保佑那就完蛋了,而远之,就是我们礼拜完神灵之后,礼拜完祖宗之后,该怎么做事,我们还是要自己认真去做啊,千万不要说祖宗啊,你来帮我吧,是不是?好像都是要让鬼神来帮你,那就是错误了,我们可以恭敬鬼神,但是我们还是要远之,远之就是不要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鬼神那里去。所以事鬼神跟敬鬼神那个含义是不一样的,事鬼神就说完全去跟着鬼神,那鬼神是虚无缥缈的,你怎么能跟呢?好像我们说侍奉双亲,双亲是活生生的就在我们面前,我们该怎么孝顺,该怎么听他们说话等等,可以去那里侍奉,但是你去侍奉哪一尊神,甚至父母有时候还会帮我们做点事情啊,指导我们某些事情,鬼神能够像父母这样来帮助我们吗?不可能的,所以对鬼神我们只能是敬而远之。所以孔子这个时候就是巧妙的跟子路推开,就说先事人吧,以后再事鬼神吧,做人做好再说吧。当你子路做人做得很圆满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那个时候事情都是靠人去做的,而不是靠鬼神来帮你,然后你在那里等着鬼神帮你,那不就笑话嘛,是这个意思。

主持:师父,对于这个鬼神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就说我们要在客观上承认鬼神的存在,而在主观上要相信人定胜天,以人为本?

了空居士:这句话还是有点边见,你说客观上承认鬼神存在,那《西游记》里边孙悟空大喝一声,那山神土地都跑出来,那你喝一下,请出一位山神土地过来,跟我聊两句,我就承认他客观存在。(主持:我没有威神也没有业力,所以这个土地我请不来。)那你怎么能够说他客观呢?好像古人,不知道是谁我给忘记了,他说关于鬼神之道,他就说若有若无。要说没有,自古有很多传说,要说有,他们在哪里呢?所以你们说了空居士你对鬼神什么看法?我也说若有若无。那你说了空居士那你会不会也去拜祖宗啊,有时候拜拜神?会啊,随喜嘛,因为有些神其实也是古代这些圣贤嘛。好像我们家乡很出名的双忠圣王,就是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那个张巡、许远两位嘛,所以我有机会去礼拜礼拜也是情理之中啊。是不是?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了空居士:子路进一步说,老师啊,那人死后是怎么的样子,也就死后还有没有什么现象。“未知生”,就说你还不知道你从哪里生出来的,怎么能够知道死后怎么样呢。禅宗就说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去,就有这个说法,所以孔子就是故意用这句话说你问死后怎么样,你知道你从哪里生来的呢,如果从哪里生来都不知道,你怎么能知道死去哪里呢,那么这句话你们也好像似乎说孔子这个问题是答不出来的,其实这个问题对人生的帮助不是很大。如果同修们钻一下我了空居士的牛角尖,天啦,了空居士你不是说求生极乐吗,我告诉大家,极乐是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里面告诉我们的。我了空居士在很多场合表明了态度,如果释迦牟尼佛讲《弥陀经》告诉我们死后去哪里哪里,我就说佛祖那我活着的时候能不能使我知道死后去哪里呢,如果能,我才有信心。如果我活着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等到死了刹那间才知道去哪里,那我就不要了,也许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死无对质。那好了,那么你说了空居士那佛祖有没有回答你活着的时候怎么样啊?《维摩诘经》里面不是“唯其心净则国土净”,六祖惠能大师也在“决疑品”里面说的很清楚,老僧能为大家移极乐在刹那间嘛,就说我们活着的时候修得好就能够感受到这种情境,然后我们什么时候死都是在这种情境下,保持这种清净心,那就对了。其实孔子这句话,以佛家来印证,“未知生,焉知死”,他说人是怎么来的甚至人从哪里来的你不知道都没关系,你要研究人该怎么做才合情合理,也就说我们正心修身,正心修身就唯其心净则国土净啊。所以你们不要以为孔子回答不了,孔子是很中肯的指出子路思想上应该端正的那个最核心的地方。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了空居士:闵子,张伯端说“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就是指这个人。闵子侍侧,就是闵子跟在孔子身边的时候,訚訚如也,訚訚就是很谦恭,而且也比较温和的样子,就是说他的性格。

子路,行行如也,行行,据说这里要读hang hang,让我来说,行行,这个就是一种很有行动力的样子,跃跃欲试,因为在孔子的学生里边,子路据说武功是最高的,是以这个勇武而著称,所以他站在那里就有一种威风凛凛,随时都有摩拳擦掌。所以孔子也曾经感慨,自从他得到子路这个学生去周游列国,就再也没有人敢不讲道理,在面前得罪他了。那你们说孔子那么软弱吗?其实孔子的武功是很高的,只是说有时候身为师表,人家有时候蛮不讲理,得罪两句,你不可能孔子自己去踢他一脚,打他一拳嘛,但是弟子反而就不一样了。那么你说孔子也有这阴阳一套?确实是这样,有时候如果人家蛮不讲理,子路也很领会,过去跟他过两招,然后等一下孔子打一下圆场,那就很自然。如果孔子自己去出手了,有时候就没有余地,是不是?所以说子路就是武功很高,而且他人啊很刚直,站在那里,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冉有、子贡,侃侃而谈的侃侃,他们这两位,尤其是子贡吧,他口才非常好,站在那里,好像都是很自在的,有什么话他都是自自然然的去流露,因为他们的口才非常好,有这种自信。

子乐,就是指孔子,有时候看到他身边的学生都各有成就吧,他很开心,就是孔子很开心。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由,就是指子路,孔子看到他身边这些学生都各有成就,心里是很开心的,只不过他还是有一点点牵挂,像子路他这种性格,就怕他以后会遇到什么危险,不得其死然,那相反就得其死,得其死是什么意思?是死得其所。也就说一个人的死,正常人就是老了自然的死去吧,寿终正寝吧。一些人死了,可能是见义勇为等等,也是死得其所,因为确实是为了帮助别人吧,救别人嘛。那么不得其死,这个就是说属于一些不必要的牺牲,而不是说怎么不得好死,不是,是可能会有一些不必要的牺牲。让我来说吧,子路的性格是有点勇武外露,我曾经看过岳飞著的一本书,叫做《武遗书》吧,里面一开篇就有说到:将在谋,不在勇。其实在历史上真正那种武林高手,他们不仅仅武功很高,而且智谋也非常好,所以说智勇双全。他不会老是靠武力去拚的。在前边《论语》不是说,那个时候子路问他,“老师假如你去带兵,你要带谁在身边”,孔子说那些能够徒手去跟老虎搏斗的,或者是能够空身去涉水的,这些我是不要的,死而无憾的这些人我是不要的,我要那些遇到事情内心会紧张然后会用一定的谋略去化解的人,所以孔子从来没有完全肯定子路这种勇武的作用。在历史上也说到子路最后就是要去劝人家怎么怎么,人家的那些护卫用一把戈将他头上的帽缨给刮下来,他还低下头去捡,然后还在那里说大话,然后就被人家一拥而上。那你们可能说了空居士假如是你呢?我也许那个场合我就不会去劝,如果我去劝,人家还这么侮辱我,将我头上的帽给搞坏,那我就打打拱,我就跑了,我就不会在那里硬撑着,结果被人家乱刀砍成肉泥了,是不是?所以就是说他这种勇武,他有点刚强过头,没有这种回旋的余地,所以最后他的死真的不得其死,也真的死得有点可惜了。

主持:就是说孔子已经很早就预见到仲由不得其死,那他就没有办法再多方面的教导啊来修正他这样的一个性格吗?

了空居士:其实他当时这句话就是已经敲到脑袋上面去了,说子路啊,仲由啊,我还是担忧你以后不得其死啊,是不是?那在子路问强,孔子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说南方人北方人的区别,其实南方人北方人,这只是古代一种习惯,严格来说,就是说这种勇武的人和用谋略的人的不同。

主持:这一段里短短的几行字,我们就认识了闵子,子路啊,冉有啊,子贡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师父您觉得如果是立身处世,什么样的性格比较好呢?

了空居士:让我来说,肯定是刚柔相济啦,如果我是子路,我有很高的武功,但是我也会察言观色,反正不是全部都是刚强到底,有时候需要进,我可能会狠狠地跟你们干一下,有时候觉得暂时不知深浅,我们有时候也可以露一手侦查一下嘛,平时吧,我们不仅仅不断地要去提高自己的武功水平,而且还是要有一些绝招还是要保密,是不是?就是非万不得已,不要全部都露出来,就好像老子说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了空居士: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师就子张吧,商就是子夏,子贡就问这两个人谁更加能干,所以孔子就说子张过,子夏不及。其实这两个人就是一个太有信心了,做事可能就是比较强势,一个就是太谨慎了,做事有点懦弱。所以子贡就说这样看起来就子张比子夏能干了,孔子就说过犹不及。他说不是,太过了和不及其实是一样的,犹,就是犹如,这里的犹,应该就是说过和不及其实是差不多的。

主持:那么从我们现代社会角度来说,如果是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羊,比较强势一点,这种个性还是需要的。

了空居士:我说内心话,其实强势属于勇,弱势的人,我勉强还是敢说弱势一点的人是偏于智,只是他那个智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只是有点觉得顾虑,这个可能不行,那个不行啊。那个强势的人,他就没有想那么多,哎呀差不多了。所以我觉得最正确的还是要有勇也有谋。曾经看到人家在那里培训,天天在那里呼呼喝喝很厉害,最后有一天他们在那里吵架,那个新的人员,他在那里很生气,就说我天天去外面拚死拚活的去推销也推不动啊,你天天在那里喊口号,你喊死也没用啊,我那个时候很感慨,我就觉得他们天天在那里培训,喊口号,确实在那个时候那种气氛确实有点众志成城的样子,但是当他们去到现实里面去推广,推不动的时候,这个口号就算在耳边响起也没用啊,让我来说,培训一方面要用喊口号这个团队精神来培养你这个勇气,不要事情一想就不愿意去了,另外你要给他们分析这个市场,包括分析你产品的特征,要从哪方面去扣动人家的心弦,人家愿意来跟你做生意,要这两方面都结合起来,那才是完美。我发现现在很多培训,只是培养勇气这方面的。

主持:我也承认团队领导他肯定是需要有智慧,我仅仅指性格方面,我觉得作为带领一个团队的老大吧,性格方面还是要稍微过一点,就是说强势一点比较好,火车头他肯定要能拖动整个车队的前行,这个火车头自己要有足够的马力。

了空居士:不是的,你说是这么说,那强势的人,他等下一碰壁很容易脆弱的,你知不知道?所以我做事,我从来就抛开了强势和懦弱,而只留下了两个字:理智。我都是这么去做的,所以我做什么事情往往都能够很耐心的去坚持,就是因为我看得清楚,强势的人有时候是纸老虎,一碰就倒下去的,强势和懦弱有时候是差不多的,所以很多人去参加培训,在那里培训真的热血沸腾,回到家里好像就慢慢降温了,在家里停几天就全部没有了,因为他们缺乏这种理性的认识。

主持:像子夏这样谨小慎微的个性,在一般的办公室内部斗争里面,是否会比较安全?

了空居士:也相对会比较安全一点,但是如果就是说你不想争作老大的话,那么宁可谨小慎微一点,就能够自我保护相对好一点,因为太过冲动了,自古说枪打出头鸟嘛,有时候也是很累的。

主持:因为我从来也不是个谨小慎微的人,所以我也无法去体会,就是想请师父讲一下谨小慎微的人会不会就比较内向抑郁?是不是会容易得抑郁症啊?

了空居士:有可能,所以说这种强势和谨小慎微,这两者过犹不及,其实是这样,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以理智去分析眼前的情况。

主持:就是说如果智慧还不够的话,退一万步来说,智慧还不够的话,那么强势和谨小慎微这两种个性,师父您觉得在人际交往中,哪一种个性更安全更能明哲保身呢?

了空居士:我就觉得还是谨小慎微好了,其实吧,我发现理智和谨小慎微只有一步之遥,谨小慎微就是说他看得很清楚了,还觉得不行不行,还没有把握,他就老是往回打,如果谨小慎微来一个看清楚就算了,就做吧,那就没事了,那可能谨小慎微能够上升到理智这个层面上来。

主持:但是现实中谨小慎微的人往往也是懦弱无能的人。

了空居士:他为什么叫懦弱,这个懦字是不是跟糯米这个糯字有点联系?糯米的糯是米字旁一个需,懦弱的懦是旁一个需字,一个是心一个是米,我觉得有点类似吧,糯米煮熟了就很软的,所以说懦弱一词严格来说也就是很软弱,不敢去做,看准也不敢去做,如果以后慢慢积累一点经验,看准了不做,后悔,下次看准了也没做,更后悔,那么下次看准了,你就认真去做,不就被你跨出这一步了嘛。

主持:往往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恐怕他是跨不出这一步的。

了空居士:跨不出去就算了吧。

主持:在现实社会比较复杂的人际环境里面,好像确实与其过还不如不及。

了空居士:对,就先学不及,然后再慢慢进到中庸,就好了,如果太过了,那可能老是要碰壁的,我告诉你。诸葛恪就是这个例子。

主持:确实,可能不及的人,他还是有几分谦卑,他还能够获得一个好人缘。

了空居士:对。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了空居士:子张,就请教孔子说善人之道,之道,好像我们说为官之道,为人之道,这是善人之道,就说那些善良的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这里的善也是指好人,不做坏事的。孔子就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那么这里关键词就是迹和室,迹,留下的痕迹,做的记号;室,室就是指内室,人家里面睡觉的那些房间。不践迹,践,就是踩到,迹,就是记号,不踩到别人的那些记号,其实这就是不要触犯到别人的一些底线,这就是迹。“亦不入于室”,就说一个好人他去到人家家里,是不会随便去人家睡觉的那个房间里,内室。就说要做一个好人,善人,你要记得,也就是扩大来讲,你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要去触犯到别人的一些禁忌的事情。还有去人家家里,一般你就只是在厅上坐就好了,就不要跑到人家房间里面去,不要以为你是在偷东西呢还是在调戏人家的妻女呢,大概是这个意思。其实这个跟非礼莫视、非礼莫言、非礼莫听、非礼莫动是同一道理,你们只要将这四个“非礼”摆上去就知道了。“不践迹”,不要触犯到别人的底线,不要触犯到人家有一些不喜欢的,好像朋友之间我们要互相尊重嘛,不要随便去触犯到别人的某一些界限的一些事情嘛。还有最直观的去人家家里不要随便跑去人家房间里边,不要让人家以为你要干嘛,偷东西还是什么,是不是?这么就端端正正了,是不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是跟别人相处,无论是父母,还是兄弟姐妹啊,还是朋友啊邻居啊,我们老是不去触犯到别人的一些利益的地方,大家都是守规矩嘛,那关系就肯定好啦,另外也不要去人家家里乱跑。

主持:我觉得在堂堂这部《论语》里面,如果是孔子这样回答子张问善人之道,好像过于粗浅了。

了空居士:不浅啊,不践迹这一句都够厉害了,我们在座各位大家都反观一下,你们谁做到不践迹呢?真正不践迹呢?是不是?你说不入于室很多人能做得到,是不是?不践迹呢,多少人能做得到呢?

主持:恐怕有很多人,他并非有心要践迹,是他不知迹在何处。

了空居士:那才麻烦啦,最麻烦就是这一点了。

主持:确实生活中也碰到很多,有些人挺糊涂的吧。

了空居士: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譬如说有些人去人家家里,要关门的时候,有些关门会关的很重,就是这一点就好了,多少人有注意这一点,随手“嘭”的一声,是不是?然后有时候使用人家一些东西的时候就是粗手粗脚的,你粗手粗脚谁喜欢?等下将人家东西给搞坏了,不搞坏我也担心嘛,是不是?这个践迹啊,真的是一定要学会细心,这个不是简单的将心比心,假如你是老大粗,那你觉得我本来也是这样了,脱鞋我甚至一脚踢过去都可以,小时候的小朋友是这么的,哪用手去脱,这个就不能简单以将心比心,所以你不要以为说孔子太粗浅了,我用非礼莫视,非礼莫言,非礼莫动,非礼莫听,是不是?哪那么容易啊,多少人能够做到不践迹啊!粗浅?太深了!

主持:明窗请教师父,他说当遇到一个话比较多的人,对方说的话经常碰到我的底线,可他自己可能并不知道,我觉得对方也可能是无意的,那这种情况怎么应对呢?

了空居士:这种情况,如果是遇到我,我就不在乎的,好像有些人说话不小心得罪了我,我真的不在乎,因为这个时候我去在乎,反而我变成一个心胸很狭隘的人,真的,我反而就不在乎。

主持:这里孔子是说不践迹,我们又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对方践了我们的迹,我们又该如何处理?

了空居士:我就以我最大的宽容。

主持:明窗请教师父是否要和这样的人少说话?

了空居士:也不是,如果可以少说话你就少说话,假如不得已需要跟他打交道,那也只能是这样啦。这样有什么好处?这个人如果他以后去得罪了别人,被人家当面驳一下脸皮,他以后想起来还是我明窗朋友不错啊,那个时候他不仅仅能够改过,而且还觉得你很好,你们就不要认为那他以后就完全的得罪我明窗就好,不会的,这些人是大老粗,他得罪别人,然后被人家当面将一军,他就会想起来,将一军他就会改的,然后回想起来,这么多朋友还是明窗好,我也曾经不小心得罪他,但是他不介意,是不是?那他以后对别人就不敢得罪,就专门得罪我,不会的,因为其实这种人也是善良的,只是他没注意到而已。

主持:师父,我们在和对方交谈的时候,如果对对方也并不是很熟悉,确实也并不知道对方的敏感点痛点在哪里,就比如说问对方最近生意怎么样啊,可能对方都已经破产了,也并不知道呀,那是不是就践迹了呀?

了空居士:不会,那人家可能说差不多,差不多,你就不要往下问了嘛。

主持:就说我们还是要有一定的敏感度,根据对方的回答来判断。

了空居士:你一定要学会目的与方法,有些就闲聊嘛,就不用问得那么清楚。 

主持:是不是还要具备一个察言观色的能力?

了空居士:严格来说,也是啊。

主持:嗡同修请教师父,那避免践迹,干脆大家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就行了,错了也是一起错嘛,这样行不行?

了空居士:噢,那我要去上厕所,你就跟我去吧,嗡同修,是不是?有时候也不是说人家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也不是的,也要观察一下嘛。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了空居士:这个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因材施教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果听到人家有什么事,我是不是马上就要去做,孔子说不是,有父兄在,就是有父亲兄长在,你还是要去请教他们一下,父亲啊长辈啊兄长啊,觉得这个事情去做对不对;另外那个是冉有,正好有一天问孔子这个问题,就说人家叫了就去做吗,孔子说,你觉得对的就去做啦。那公西华就很奇怪,老师啊,怎么同一个问题,你两种答案截然相反呢?孔子说他们的性格不一样,冉有这个人比较退缩,比较谨小慎微,我就鼓励他事情对的你要大胆去做,子路这个人有点太冲动了,我就说做事要留下余地,要三思而后行,要请教一下别人。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