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论语》【为政篇1】

时间:2017723 20:00-21:30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了空居士:子,就是孔老夫子,也就是孔子。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十五岁,志于学,就是立志,这里的志,就是立志,好好的学习。

   三十而立,三十岁就有所成就了。立,我们一般人就喜欢说成家立业。那古代,三十岁很多人基本上早就结婚了,成家了先不用说,一般是指立业。如果参照孔子的其他言论,孔子有一句话,就说“不知礼,无以立也”,礼,其实就是礼节,各方面的社交才能等等,这个是一方面;另外,就说自己也要学有所成。所以说我差不多到三十岁的时候,我各方面的学识才华都差不多有所成就,也就说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但是你说,在社会上立足太容易了,其实不是的,现在很多年青人,那些大学生走出校门,甚至很多,对社会还是不了解,走出来一片茫然,有一些说大学生创业,我说,下海需识水性,否则,小心被水淹了,溺水了。所以三十而立,就说明他三十岁各方面已经是有一定的成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四十而不惑,不惑,那不惑相对就是惑,我们接触过很多人,其实他们对很多事情还是很茫然,对前途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以我们有时候在看,有很多人很后悔,说哎呀走错路了,上当受骗了,或者是选择错误了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就是惑。不惑,就是他已经是对社会的各种现象都能够有所洞察,各种道理,各种事情,他都能了解,也就说很成熟了。

五十而知天命,这关键词就是天命,什么是天命?《中庸》里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天命之谓性”,那从这方面来参考,一个人对各种道理,各种现象都能够明白了,那更加完善,就是要明白天命。就是我们要懂得大道之理——如何做才是跟天地之理相应,所以他到五十岁,他已经悟到大道之理了,五十知天命,就知道人要怎么去做,才符合天地这种大道之理。其实如果以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还有“以身托天下”,所以他到五十岁,孔子就已经明白了天命,其实就是相当于明白了大道之理。用现代的话来,就是格局很大,不是说坐井观天了,只是顾自己一些事情,而是懂得胸怀天下。

六十而耳顺,耳顺,相反就是逆耳,说忠言逆耳,人家说话你听不进去。耳顺,那就说明人家不管说什么话,不管是说的好听,还是说的不好听,他都能够认真听,以佛家来说,就破我执了。如果以道家来说嘛,就差不多真的明白大道之理之后,是深入到合道的境界,“以身托天下”这个境界,我什么话我都可以听,犹如天地一样,天空中狂风暴雨也可以,白昼黑夜也没事,那大地呢?你不管是什么事情,我大地都是如如不动。所以耳顺,达到耳顺的人,就说明他已经是无我相了,什么意见都能认真听,是非对错,他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去面对,这就是耳顺。很多人就是喜欢听好听的话,赞美的话,人家一说到缺点,他就很不耐烦,很生气,那就是逆耳。所以你们要检验你们耳顺不耳顺,很容易的。那么你说了空居士,这个耳顺真的能够成就吗?如果以我自己来说,我确实我也差不多能够耳顺,虽然我是五十,那你说你比孔子还厉害?不是,这个可能是我从小在逆境里边长大的缘故,从小你不顺也得顺嘛,所以我这属于歪打正着,我不属于圣人这方面的境界,不是,我这个耳顺是属于歪打正着。所以我的耳顺是我从小就是逆境长大,不是说我超越了孔子的六十耳顺,我五十就耳顺,不是,这个就太托大了,没有的,我是歪打正着。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这个可以说是令人神往的境界,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容易啊,但是不逾矩就难了,泼妇骂街,我想去那里骂几句就骂几句,想在十字街头骂也好,丁字街头骂也好,都可以啊,但是你最关键你要不逾矩,你不要骂错人,站在路上也不要阻碍交通,等下交警将你赶走,是不是?你要不逾矩才行,从心所欲容易,但是从心所欲又不逾矩,那才难。那事实上从心所欲,说到底,具体怎么做?其实从心所欲,我们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在任何场合,你能够把控一个平衡点,能进能退,能显能隐。其实严格来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应该是孔子以前跟老子见面之后,以龙来形容老子,龙会飞,会潜水,会大,会小,会兴风,会化雨,什么都会,其实从心所欲就说你在任何场合,你真的能够把握这个平衡点,把握的非常好,是这个意思。

主持:这一章,一般认为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境界的一个自我评价,我的疑惑在于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到七十岁才达到这个境界,好像觉得一生已经基本上走完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现在跟着师父您修炼,一方师学员也都有一个比较好的境界了,也都明白师父您常常强调为人处世进退之间如何掌握这个平衡,怎么样收放自如,我们就觉得好像要达到这个并不一定要到七十岁,而是当我们修炼到一个整体的思维架构起来了,那么就是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了空居士:对。其实吧,孔子他是很谦虚,而且他前边也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等到最后他开设私塾,可能相对各方面做得比较顺利,所以他其实谦虚的这么说,其实严格来说,孔子是属于一个早慧的人,他很年轻就很厉害的。不过,他这么说嘛,使我们就不会觉得望尘莫及等等。其实,我们去看儒释道里边的很多杰出人物,他们甚至都是有早慧这种现象,所以孔子这么说其实一方面是谦虚,一方面是使后学者能够生起信心。那么,其实吧,严格来说,孔子当年的学习环境和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那真的是十万八千里,以前孔子看的那个竹简,竹排的那种书,我们现在连纸质书都不用了,电子书,随便网络一点就来了,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学习的速度,学习的效率比孔子那个时候不知道提高多少,那么,从我个人的理论上来说,一个人如果按照我们现代的条件,你四十达到从心所欲可能都有希望。另外吧,孔子当年,他虽然向老子问道,还有向师襄子等等那些人都学习过各种学问,但是严格来说吧,我们现代人,这个视野是更加开阔,再加上书籍、典籍很容易找得到,能够使我们迅速地学到很多知识,成就我们的智慧,所以大家就不用说也以为我们要七十才达到从心所欲,让我来定四十就应该可以达到了吧,甚至有些人还更快,甚至三十五,三十都可以达到。我们也是以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来对照,好像以前六祖从我们广东去到黄梅,要走一两个月,那现在我们坐飞机,那就很快,高铁也很快,所以就不是同日而语了。

主持:五十而知天命,师父您刚才的讲解是说知大道之理,我有这样一个理解,我觉得这个知天命是知天命不可违而知天命,因为人到五十,年过半百,该经历的也差不多都经历了,也明白了天意不可违,也明白了自己是要尽力而为,但有时候也成事在天,我这个想法会不会太消极了?

了空居士:你这个想法,我知道你想的是正确的,但是你的表达会引起误会,人家以为是老天在管着你,其实这个“天命不可违”,这个天命是指客观规律,客观条件,这么理解就正确了。就是不能一厢情愿地去做事情,不能一意孤行,我们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都要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可能会发挥到极致,但是客观条件往往也是有某一程度的限制,就好像“挟泰山以超北海”,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是用现代技术,那就有吧,你用大型的运输机,你将泰山的泥土挖了,运到北海去那是完全可能的。用人,就挟在身上,你怎么夹得住呢?是不是?

主持:师父,您对天命解释成是一个客观规律,我更认同这个说法,我们也接触到周围有很多年轻人要创业,师父往往就给他们很多建议,也是从各种客观方面来帮他们梳理适不适合走上创业这一条路。

了空居士:因为我是经验之谈,引用孔子的另外一句话“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鄙事其实不是卑鄙的意思,应该是常见、普通的事情、平凡的事情,很多都懂的,也经历过的,包括小打小闹的创业,我也经历过的,大的不懂。

主持:我们有很多同修报名人生定位课程,师父在为他们推算八字的时候,有的八字,你会提醒他说你更适合打一份工,有的八字会说这五年的运,你不要去投资,师父往往会做这样的指点,这样的指点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了空居士:噢,这个说起来,话有一点点长。首先来说,古人总结出命理学说,确实也是经验之谈。严格来说,命理学说属于道门的所谓的五术,五种学问之一,就所谓的山、医、命、卜、相。命就是命理学说,其实吧,古人这个命理学说,让我来评论,它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它算命是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平衡不平衡这么来看的,它本来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那么,你说人有这种主观能动性啊,确实是,一个坏人他想通了,可能会变成一个好人。但是我告诉你,人往往是有一定的习惯性,动物世界这种习惯性就最明显,人有这种主观能动性,所以相对来说,他有习惯性也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啊,往往这个习惯性是根深蒂固的,这个主观能动性也常常会被他的习惯性给消磨掉。所以从这点来说,古人总结这些规律,假如它的规律是正确的,还是能从某一程度上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他的一些行为规范,就所谓的命理就是从这方面来讨论的。当然,我也在实践中不断的观察,确实,这种命理学说对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一生里边的某一个高峰和低谷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只能用道理这个来描述。因此我们也按照古人这种观点来给大家提出某一方面的借鉴,只能说是借鉴,如果说命运是注定的,那其实是外道邪说,叫做宿命论,一切都是注定的,那是外道邪说。其实,大道之理是告诉我们,一切都可变的,当然,一切都有它的大方向的变化规律。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了空居士:子曰,这个子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先生的意思,这里子曰,是先生说,老师说。“吾与回言终日”,回是谁?就是颜回,也就是孔子座下弟子,智慧第一的那个学生,叫做颜回,也叫做颜渊(编者按:颜回,字子渊)。言终日,言,就是交谈,说话,终日,就是一天,整天。这句话就说,我也曾经跟颜回整天——这整天其实就相当长时间,坐很久,师徒在那里聊天——我曾经跟颜回长时间的交谈,不违如愚,关键词就是违,违就是违背,违背就是不认同对方的意见。如愚,愚,就是愚蠢。孔子说,我讲什么,颜回都是认真地听,很认真地听,没有反驳。如愚,就好像那些笨笨的人,只会听,傻乎乎的听,什么话都没有说,也没有反对,老是很认真地听。不违如愚,就是不反驳,认真地听,就好像一个愚蠢的人一样,他只会听不会说。

退而省其私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说完了,然后颜回走了,我也私底下观察,省,就是观察。省其私,就观察颜回自己的私人的行为,他离开我之后,他是怎么做,我说话他全部都听,没有反驳,那么他离开我之后,我也私底下观察他的言行。“亦足以发”,足,我们说十足,充足,足够。发,我跟颜回说的话,讲的道理,颜回回去之后,他都能够完全去运用。“回也不愚”,这句就是孔子的感慨,哎呀,颜回不笨啊,我跟他说话他从来没有反驳,我还以为他是笨笨的,只会听,不会来跟我反驳、探讨,原来他全部听进去了,而且也都能够应用到实际里边去啊,哎呀,颜回不愚蠢啊。前面说不违如愚,其实他不愚啊。

主持:这一章的重点,就是不违如愚这四个字,我们现代教育都非常强调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维,要善于来提问,善于发问,那么,这里却强调不违如愚,那这里有冲突吗?

了空居士:我问你一句话,你如实说,我说一加等于二,对不对?(主持:对。)二加二等于四?(主持:对。)那如果说,你不用说话,对,你点点头就好了,那三加三等于六?(主持:点点头。)那我说了很多,都是对的,你都认同,都点头,或者说对嘛,你好像有点不违,当然,我不敢说你如愚,因为你答的对。那好了,你说颜回缺乏独立思想吗?不是!是孔子说的道理,他全部理解,觉得是对的,就好像我跟你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三加三等于六一样,我都是全部对的,你也觉得对的,你还要违干嘛呢?是不是?不违如愚,和独立思想,其实是大家的思想一致,都达成共识,还有什么可独立呢?

主持:师父,我们还是说一个通常出现的状况吧,比如您经常说大家打坐,不要去追求那种功态,不要去意守丹田啊,这个话也反反复复的说了这么多年,真的说了上万次都有了,可是往往有很多同修他还是觉得不太理解,不太明白,那他的不理解,不明白,也允许他发问啊,他就问师父,为什么不要守丹田啊,为什么不要追求感觉,那么,他应该不违如愚呢?还是继续发问呢?

了空居士:如果他能理解,就可以不违如愚。他如果不理解,可以问,但问了,我跟你讲了,你理解了,你就要做,就不要说你听了,觉得对,我理解,但是你又不做,那才是最麻烦了。想当年,我在我师父那里,我有疑惑,就问我师父,我师父一讲,我就明白了,我也不违如愚呀,所以我在我师父那里,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速度很快。

主持:那就说我们有一些同修,他们听了也没有那样去做,是因为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是吗?

了空居士:不是,这其实应该分两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没有真正理解;另外一方面,是他做事没有耐心,吊儿郞当,听了说好好,改天再做吧,改天改到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主持:是啊,也不光是师父您和弟子之间,社会上还是有很多这种现象,就是当你指出了某一点,就这一点要改,被指出者就总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了空居士:就是我听懂了,但是我暂时还做不到,为什么,不知道。

主持:或者说我要慢慢来,总是要慢慢的,这个慢,可能就是蹉跎一生的时光了。那从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颜回哪一种精神呢?

了空居士:足以发。足,就是充分,发,就是运用。足以发,就好好要去做。

主持:师兄说,从这一句话也看得出,颜回对孔子是十足的信心。

了空居士:对,对,对,确实是这样,所以我以前常常跟大家说,你们修的不好,就是缺少两个信心,一个是对我没信心,一个是对你自己没信心。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了空居士:这句话关键就两个点,一个是什么是温故而知新?一个是什么是师?可以为师矣,其实为师,就是为人师,为人师表。孔子就说你们以后到什么水平,才能够去为人师啊?温故而知新,这个点也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温故,一个是知新。温故,就是温习过去的学问,学习过去学过的知识,这是温故,重温过去的知识,过去的学问。而,这是转折,不用解释。知新,知道新的,那知道新的,到底温故,在故的知识里边有所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对不对?有没有可能?有的。另外,还有什么?由温故的同时,你也要不断地再去学新的知识,这又是一个知新。在旧的知识里边,有新的感悟;另外一个就是巩固旧的知识,同时要不断地去学更多的新的知识,还有旧的知识里边对你有更多的启发,使你对新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也就是说孔子这句话是强调了,学过的知识要巩固,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更多新的知识,然后新老的知识应该融会贯通,要达到这种境界,你才可以为人师。那反过来,如果你只是老夫子,天天带着学生,我说了有可能要得罪人,有人在提倡国学诵读,就是天天这么诵,天天这么诵,诵了也不用去理解它。那你不是变成一个录音机了吗?天天温故,那么你说,师父啊,不对啊,我今天诵《论语》,明天诵《孟子》,后天诵《大学》,我天天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当然,同时有温故。我告诉你,你在诵的时候,如果对书里面的意义不懂,那你还是读再多的,天天增加新的书本,你其实你只是“空诵但循声”,这句话谁说的?六祖对法达说的,法达诵《法华经》三千部嘛。所以孔子强调学习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巩固旧的知识,而且在旧的知识基础上,你要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不是为读而读,不能成为录音机,孔子那个时候没有录音机,这是我加上去的;另外,巩固旧的知识,同时,你也要继续去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提高;另外,新旧知识不断地交融,不断地结晶,你才能够叫做学有所成。也就说孔子这句话其实就是要你不断地提高你的水平,是这个意思。说只有这样,可以为师矣,你才可以为人师,如果你自己老是没有进步,甚至原来读的书是什么意思你都不懂,只是带着人家学,就好像我以前说过教他弟子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老和尚),被他弟子问说“师父,无眼耳鼻舌身意,不对吧?你也有眼耳鼻舌身意,我也有,大殿上的佛祖也有啊,怎么说没有?这句话是不是佛祖讲错了?”哎,你问我,我问谁?当年我师父教我这么读,我也这么教你这么读嘛,现在你怎么就来问我了,我不懂得教你,送你去别的地方去学。结果,那个徒弟后来就成为一代宗师,这个百度上有的,那个名字我给忘记了。所以孔子就怕大家你也这么读,我也这么读,傻乎乎的,前几年很多人在批判,青少年从小就天天诵经典,然后什么意思都不懂,天天诵,然后摇头摆脑的,傻乎乎的,然后里面说什么都不知道,这么读死都没用,温故而不知新。以后你去做老师,也教人家摇头摆脑,在那里读子曰什么,子曰这句话什么意思?不懂啊,以前我老师教我这么读,我也教你这么读,你问我,我问谁啊。那温故而不知新,完蛋了,不可为师矣。

主持:明懋请教师父,她说温故的时候总能得到新的感悟,那这样的话一本书要读多少遍呢?感觉好像没有止境啊?

了空居士:哎呀,明懋,我告诉你,孔子当年读《周易》韦编三绝 ,那读多少遍,我也搞不懂。那你说“师父,那我以后读书,是不是每一本书都要韦编三绝?”不是,孔子只是研究《周易》韦编三绝,好像没有说他读其他的韦编三绝,没有。其实温故而知新,严格来说是说你对那本书,那本书又是很重要,你读了又理解不透彻的时候,你就不断地温故。譬如说明懋,我说《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首诗你是不是要天天去诵?不用,你会背诵了,然后理解说我们要看得更远,必须站得更高,掌握了王之焕在这首诗里边主要的思想就是这个哲理,那也不用天天去温故啦。也就说你懂了,真的懂了,真的各方面掌握透彻就好了。那么你们在读书,往往就说,明懋你现在已经读到硕士了,用不用将初中高中的继续拿来温故?不用,只要你那个知识掌握得好了,觉得也掌握得差不多,就不用了。所以你要知道,是对那些不理解的,而且又很重要的,你就要不断地去研究,我们说有钻研的精神。

 

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关键词两个,一个是君子,这君子大家都知道,相对的就是小人,小人,就是心地很不好,老是搞鬼,君子就是坦荡荡,为人处世都是很端正,这就是君子。也就是君子,古人是代表那些有学问,品德又好的人。那不器,器是什么东西?器就器具,器皿,一个固定的东西。哎呀,君子不是固定的东西,这句话对不对?对,但是这句是有点太过一般般了,严格来说,君子他不会死脑筋的做事,那引用孔子有没有话来印证啊?“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以这句话来印证“君子不器”,那就对了,也就说君子不会教条主义,君子他会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不会变成书呆子。

主持:这个器能不能理解,是指思维方面的,不要让自己定型,而是要处于灵动的状态。

了空居士:对,不会落入书呆子那种教条主义。

主持:我觉得如果从外形上来说,君子还是要有器的,有一种范,就说君子有一种气度,一种规范在那里,我觉得还是要有一个器的,譬如说君子不能穿着破洞的牛仔裤,那样就不像一个君子了。

了空居士:噢,不是,那古代很穷,有时候穷书生,他穿个破洞的裤子,但是他会补好,肯定不会露着屁股在路上走吧,也要补好它,这个是正常的。现代人就因为物质条件比较好,就没有穿那个打补丁的衣服了,我们小时候都有的,都是打补丁的。就是“君子不器”,让我来说吧,如果你说外在要有一定的威仪,“君子不重则不威”,那你说将这个重当作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行不行?其实这个重,看起来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如果以中庸来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那好了,君子的外表那肯定也有喜怒哀乐,该喜应该喜,该怒应该怒,该哀该乐你就必须哀乐,是不是?那我问你,喜的时候重呢?还是怒的时候重?还是哀的时候重?还是乐的时候重?是不是?所以这个器嘛,从外表上来说,就是以不重则不威来说。这个外在的器,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器,是不是?还是随方就圆,成语也有智圆行方。随方就圆,其实就按照实际情况,该怎么做最合适就怎么做。(主持:就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还是要不器。)同样是不器,你要去参加人家好事,你要穿一些喜庆的衣服,参加一些丧事,你要穿一些比较清淡素色的衣服,不能倒过来,倒过来就麻烦了。

主持:这一章就解读到这里,关于刚才说的温故而新,师父提到一个国学诵读的问题,明善念他有一个追问,他说很多国学大师都有说到,他们小时候读国学的时候也不明白,老师也是逼着他们读,但是长大了,随着自己的阅历增加,慢慢的理解了国学内容,增长了他的文学素养,如果小时候因为不懂就不去读,那岂不是永远也不知道国学的内容了吗?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我们自古有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好像自古很多人是这么认可的,那你说了空居士你认可吗?我说我认可。那你为什么认可?因为唐诗里边都是跟写情写景有关,很多时候,它大概的意思,我们一读都知道的,是不是?“白日依山尽”你不懂吗?“黄河入海流”你是懂吧?最多就是傻一点,就说那条河可能是黄色的水,是黄色的,其实也对,是不是?但是如果你说,譬如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如果没有解释,你读死都不懂,是不是?然后你去外边旅游,看到那里有个深山峡谷,你说谷神不死,那谷神你出来吧?那不就被人家笑死了吧。你说熟读唐诗,唐诗大多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懂吗?长大一点一看,哎呀就是这样,是不是?没有太深奥的哲理。譬如我就搞一个《道德经》“谷神不死”,小孩如果去读,没有解释,我相信他读一辈子,还以为是山神,我知道了,传说有山神,原来谷也有谷神,谷神不死,谷神肯定不死啊,神灵都是与天地同寿啊等等,那不就笑死吗?假如你不知道,老子在《道德经》里其他含义连起来,你怎么知道谷神不死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其实那些国学大师,我告诉大家,其实他自己很多也是不懂的,他怕你们老是去问他,就说先不要问,读读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另外又有一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医)愚。”又怎么解释呢?反过来,不善读者就没有什么效果,六祖也说“空诵但循声”,“读(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嘛,你不懂,乱搞,所以国学大师读那些肯定也有点蹩脚嘛,怕你们问嘛,老是问。你去网络上看,“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都说母马生小马,你去看,哪个大将傻得要死,哪个将军骑着一头怀孕的母马去打仗,有这回事吗?据说唐朝前后,上战场的马全部是公马,没有母马。还有人家说五祖就“轮刀上阵,亦得见之。”他说坐着战车就有轮子,所以叫做轮刀上阵,轮其实就是挥起大刀,这个轮就跟抡——严格来说,虽然不一定是通假——但是轮刀上阵,其实就是挥舞着大刀,犹如轮转,比喻这位大将武艺高强,是不是?变成坐着车轮,那唐朝都不用战车了,汉朝都开始改革了,以前在春秋的时候都说多少乘多少乘,万乘之国,千乘之国,往往是两个马拉着一个车,然后,那些大将就站在车上。可以说到了汉朝,就基本,就学着胡人,那将军都骑着马,不用战车的,还有说轮刀,说战车的车轮,真的笑死。谢谢大家!

主持:师父,社会上的这些国学诵读班,他们强调的是说年龄小,记忆力好,就先背诵下来,先存在肚子里边,以后慢慢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再去反刍嘛这些知识,就说我们记忆力好(就先背诵),这是他们强调的一点。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打个比方吧,其实很多国学经典,它都是很深奥,你记住了不一定懂,真的跟唐诗是两码事。我们继续读下去,孔子有评论啦。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端木赐,也就是儒商的鼻祖,子贡是孔子的学生,是当时学生里面的首富,子贡很有钱,他的家族都是做生意的,子贡不仅仅发奋读书,而且他也很能经商,所以子贡在孔门里面是很出名的,应该子贡也是属于孔门十哲之一。正因为他善于经商,人也很有智慧,所以他就问孔子什么是君子?以前古代说士农工商,好像商人是社会地位很低的,当然子贡也曾经成为哪两个国家的好像宰相还是什么,两国之宰相,不过那些国家小得要死,以前春秋末期,不过也很厉害,能够成为两国的宰相,很厉害。也就他不仅仅学问好,而且很有智慧,也懂得治国,懂得打仗,懂得做生意,哇,子贡,说内心话,他都是我的偶像,我就望尘莫及,是没得及的。所以我今生就是做个受人欢迎的丑八怪,还有点希望。所以子贡他就问孔子,子贡问君子,就说问孔子说,大概是老师啊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君子?所以孔子就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百度上有很多家解释,都有不同的看法。当然,我的解释又跟大家不一样的——先行其言,先行其言是什么意思?先行,我们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而且他往往是先默默地去做好,后来才有说,我的意思就是这么做,不过我已经做好了。好像他要去做好事,他就默默地去做,而不是说哎呀,我要去做好事了,你们知道吗?不,不,他就会默默地去做。也就是跟老子说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就是说往往这些人都是做实事,没有空喊口号,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后从之是谁?是指旁观者。说这个人是君子,这个人是君子怎么来判断呢?我怎么才能够认可他是君子呢?就是这个人是做实事的,脚踏实地,不是说空喊口号的人,他能说到(做到),其实,本来就是这么做的了,他才有说,言行一致。尤其是往往他先默默地去做,后来才被人知道,先行就是先做,先落实。其言,就他后来说的那些话,说我要去做这个事情,其实他已经是做好了,也真的去做了,这样的人,我们才可以认为他是君子。后从之,然后我们才可以从,从就是依从、跟从,其实就是同意,是这样的。我这么解释,你能不能听懂?(主持:我能听懂。)也就说天下很多人,有些小人说我是君子,但是说话是不算数的,所以我们内心不会认为他是君子,你必须说到做到,甚至是先做了,然后才这么说,我们就可以认可他,可以同意他是君子。我举一个笑话,应该是隆中对还是什么?说诸葛亮“常(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认可他,莫之许,许,就许可,认可,认同。那这句话反过来,诸葛亮是一个小人物,什么事情都没做到,大家都不认同他,其实不是,这恰恰又是相反,诸葛亮他确实有那种才能,只是怀才不遇,那他为什么要说出来?他是故意引起别人注意,其实是体现诸葛亮很有智慧,他很懂得做广告。以前有人问我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说诸葛亮这是谦虚的说的,是说好听的话,你为什么说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还莫之许也,那这又怎么解释呢?其实这就看得出诸葛亮很有智慧,有超人的智慧,他懂得说一些话,故意引起别人的注意。无独有偶,这个跟那个姜太公钓鱼,那个钩是直的,而且离水三尺,是故意引起人家的注意,是同一个道理,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这个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又是另外一个侧面。

主持:这句话对我们来说,确实太重要了,就指出一个君子的标杆是怎么样子。我刚才也是走了一下神,好像我见到很多的都是先言而未行的人,大把的,我在师父您身边工作这几年,我见到太多太多这样的,就很多人比如说求助于师父您吧,然后说感恩吧,然后他的唯一的行为就是打两个字,感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只是这样说,我真的是觉得这个好像…我无言以对这些人。我看到太多了,真太多了。还有很多人,他把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倒背如流,但是他照样贪嗔满腹,就是感觉这样的人太多了,真的太多了。

了空居士:也就说见到父母就给他磕头,父母没钱、没大米,就不理他。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噢,这个就诵读的道理了,学而不思,你天天学,天天读,不思,思考什么?明白里边的含义,思考书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而致用啊。如果天天诵读,那不就变成录音机吗?说学而不思,学习,学了之后没有去思考,没有去总结,没有去联想,那学了,就等于跟没学差不多。“思而不学则殆”,殆,大家都是公认翻译成危险,那么一个人天天思考问题,但是不学习,为什么会危险呢?坐井观天,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夜郎自大。是不是?一个人说我不用学习,我自己去思考吧,你真的思考得出来吧?好像网络上有些人说,我这个人就喜欢自己学习,韩愈在《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不是?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尚且要去拜师学习,更何况我等呢?是不是?所以说思而不学则殆,是很危险的,等于就在胡思乱想,自己在乱搞一套,那当然是很危险的,谢谢大家!

主持:明懋请教师父,好多专业书,好像读起来它也可能读一两遍可以大概掌握它的内容,但是确实也每次读的时候都有新的感觉,能联想到一些跟其他知识的联系,或者能更加概括的理解这些内容,就好像每次读都有更深的理解,但是它也不是大道的这些理论书籍,为什么就做不到只读几遍就掌握得很好这样的程度呢?请师父开示!

了空居士:其实专业书也确实是有很多可以联想的方面,但是因为时间有限,你还是要抓住重点,譬如说你读完这些,这本书跟你专业有关的,那个核心你掌握了,应该就可以了,如果你继续地去扩展,你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而且对你目前这个专业也没那么重要,没那么必要,所以你再去钻得太深,真的也是浪费时间。谢谢大家!

主持:明善念请教师父,古人的思维是不是跟现代人不一样啊,为什么当时把用词精炼到我们大部分人都听不懂,给后世的人造成了很多歧义,说从前因为纸太贵,所以要精简,觉得也是不大说的过去的一个理由吧。

了空居士:噢,明善念,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穿的衣服跟古代都有不一样的?都有很多变化了,为什么要这么变化呢?可以说一方面是不断地完善,一方面也是有时代的潮流。那我们从衣服这种现象来看待文字和文章吧,古代的词汇没有那么丰富,所以往往就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字在这里用了,大概代表这个意思,那里用了,代表那个意思,是这个意思,另外吧,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这个语言表达这个模式也有点不一样啊,你不可能说现在的衣服和过去的衣服为什么不一样?就是这两大主要原因,一个是社会的发展,一个是具体文字词汇不断的丰富,是这个原因,不是他特别要去减少什么东西,不是的。

主持:师父,我们房间里一方师学员,他们作为一方师学员,他们一般都也是非常好学的,那么,关于他们平时学习读书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了空居士:噢,让我来说,我们读书,分两类,一类是跟你工作有关的,技术方面的书,就一定要学;另外一类的书,就是跟人生,跟为人处世有关的书,那这方面属于我们圣贤之学这个范畴,像我们大道不二,幸福人生,一方师,所讲的内容往往都是属于这些,大家有多的来听课,可能这方面就慢慢地完善起来,这两方面来看就好了。谢谢大家!

主持:师父您非常强调,就是我们所有做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实用性,那么,我们现代很多人都是手机党,往往在看手机,在刷手机上的新闻、各种信息,往往会让人不知不觉地就耗去很多时间,那么,这里面如何做到定慧等持呢?

了空居士:噢,其实吧,这个现象是很常见的,在《父母恩重难报答经》里边,世尊就说了一句话,就说后世这些世上的人就常学无益,就学那些没用的,都是虚度时光。所以请大家记得,你们人生苦短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是两句很著名的唐诗,所以请大家记得,我们一定要将有限的时间来做有益的事情,有益的事情,就是对人生,让我来说,就是对身心健康,对家庭幸福,对事业成功有帮助的,要围绕着这些来学。

主持:三十五岁四十岁左右的这一批一方师学员,对他们来说,他们工作已经相对固定,那么,他们好像业余时间比较充裕,师父您觉得他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发展呢?

了空居士:噢,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工作固定了,那也是一种想法。另外一种想法,也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嘛。三四十岁,这个时候各方面的基础比较好了,你可以继续努力嘛,往前再能够迈出一步嘛,所以要不断地加强你的这些工作方面的知识、能力等等,另外,也真的对修心养性啊,人生学问啊,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你看孔子人家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六十耳顺等等,其实吧,学无止境,那么,你说这不累死了?不是,当你热爱学习的时候,你是不觉得累的。谢谢大家!

主持:可能我们有很多同修,他们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学习什么。我可以给你们出个点子,你们不妨到我们这些微信研讨班来,开展一场辩论,然后,你们就明白你们还欠缺什么,就知道要去学什么了。有时候不试一下水,你不知道水的深浅。

了空居士:对,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主持:明懋继续请教师父,孔子既然是早慧的人,为什么读《周易》还要读到韦编三绝啊?师父您读很多佛经不是一般读一遍就可以的吗?

了空居士:哎呀,这句话我引用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我给忘记了,他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看孔子的求学和我的求学是两种情况,孔子当年很多都是靠他自学的,他曾经向老子问道,向师襄子学弹琴,还有向另外的两位,那个名字我读不出来,学礼节,学其他什么等等,他要去学。可以说我是很幸运,我当时拜到我师父匡常修门下,我师父当年你们知道多少岁?应该是八十五、六岁,我88年(拜师),我师父93年去世时90岁,差不多师父当年是八十五、六岁了,老人家一生所学,再加上我师父可以说在我心目之中他是一个奇才,本来我们师门就是全真金山派,就是秉承王重阳祖师的教导,就是三教合一,虽然说三教合一,其实就是圣贤不二,不是局限于儒释道,其他的大道之理全部都是贯通的,所以我拜到我师父门下,拜我师父一个人,就等于圣贤的道理,我都有机会听到了,所以这个很高效,再加上我师父当年,可以说是平生所学都浓缩起来,所以我一下子就可以很集中的学到了,你看孔子还要东问问,西问问等等,所以这个学习环境是不一样的。然后孔子读《周易》,又是自学的,明懋,凭你硕士的水平,而且你那么聪明,你拿本《周易》,不看注解,你去读一下吧。我相信你也是读到韦编三绝,但不一定能够写出孔子那个《系辞》,是不是?所以我这么一对比。谢谢大家!

主持:说到这个《系辞》,我非常希望师父有生之年,也开一个这个课。我看了一遍《系辞》,太好了,内容非常而且语言也很优美,义理也非常深奥。

了空居士:据说孔子是春秋那个时候最博学的人,当时博学的人也很多,著名的人也不少,包括子产等等,当时也是很贤明的人,当然看起来,孔子还是最博学的,智慧级别是最高的,我们以后一定讲,我们看看《论语》讲完了,一路来安排吧。

主持:我们把这个儒家经典《论语》讲完,我们就讲《孟子》,然后还有道家的《庄子》几篇著名的文章,我们都把它讲完,然后我们就安排。

了空居士:四书五经吧。

主持:明懋继续请教师父,她说很奇怪啊,如果自己想要学什么主动去学是不会累的,但是如果为了应试或者一些不得不学的内容,学起来累啊也枯燥啊,怎么办啊?

了空居士:噢,我知道了,你本来很喜欢的,去看去做,你有这个兴趣,说的更深一点,我自己就认为这是大脑有这个兴奋点,你容易集中精神去看。那些你不怎么喜欢的,为了应付考试的,你大脑没有兴奋点,那么怎么办?你必须重新建立嘛,你要告诉自己,我应付考试也是为了以后能够升学吧,甚至说,我应付考试,也不能说是应付,我现在考试的这些知识吧,也许跟我以后去工作是有关系的,你一定要给自己找到兴趣,这样大脑的兴奋点就建立起来了。谢谢大家!

(明菂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