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分 应化非真分

第三十二分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树

时间:20176920002130

地点:YY语音-了空居士国学讲坛(80257频道)-公益大讲堂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文字校对:明励 明树

 

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了,《金刚经》也讲解完了。(主持:我算了一下,有九个月了,从去年的99日开始,今天刚好是69日)。噢,99日到69日,时间过得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希望大家学习一定要认真,这个净土资粮——信、愿、行,让我来说,是成功资粮,信、愿、行。你希望在哪方面成功,一定要信、要愿、要行。其实信、愿、行,如果让我换一下,就是信心、决心、恒心。我从小就不知不觉就符合了这三资粮,我做什么事情都是很努力的去做,很耐心,不知不觉就搞起来了。

我们还是先来解释这个小标题,应化非真分,这五个字,分字,大家都知道,昭明太子他在学习《金刚经》的过程,将《金刚经》这么分一个小段一个小段来学习,这个分,就是告诉大家是他分出来的。那应化非真,这四个字,正好是四个范畴,一个是应,一个是化,一个是非,一个是真。那应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说就马上想到一个词,叫响应,那响应是怎么回事啊?一个响声,一个回声,如果我们在家里搬新房子,没有放家具,家里空荡荡,你在里面说话就有回声,放了家具就不会了,因为这声波不同东西的反射等等,它就没有这个回音,我们在山谷等等,那里空荡荡,你说话都会回声,这就是响,回声就是应,发出的声音就是响,回声就是应。那好了,这里应就是相当于说众生有所求,或者是众生有这方面的共业,佛菩萨在这方面就会应。化,就是变化,就是化身,就是化出来的,生出来的。非,就不是。真,就是真实。那四个字合起来,就是诸佛菩萨乘愿再来这些现象,就叫做应化。那你说应化非真,当年释迦牟尼佛坐在我们面前,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吗,那释迦牟尼佛这个庄严色身是属于什么呢?是属于应化身,众生所感,释迦牟尼佛所应,就投胎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为我们答疑解惑,讲经说法,这叫应化身,这里的身就是身体的身。非真,天啦,释迦牟尼佛坐在我们面前,你还说非真?他说话我们也听的清楚啊,怎么可以说非真呢?我们不要说的那么远,就说六祖惠能大师,2000年前吧,就在南华寺讲经说法,那六祖惠能大师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一位大菩萨嘛,应化非真,非真?他现在肉身还在,是不是啊,明树?不是很真吗?那怎么理解?我告诉你,佛家的真就是要永恒才叫做真。我们这个肉身,包括六祖惠能大师的肉身,包括释迦牟尼佛的肉身,这都是因缘和合,所谓的四大五蕴和合而成的一个现象,也就是我们人类的共业,说他非真,也就是不永恒的。我们念佛念到一定程度,你们闭着眼睛甚至会看到,哎呀,甚至有一个光明的世界,跟《楞严经》里释迦牟尼佛五体放光,十方如来出现很类似。以我凡夫肉眼来看,就说很类似,我不敢说一样,你们以后念到一定的程度,也会看到这个光明的世界,看到里面小小的密密麻麻如恒河沙数的小小的甚至好像是盘坐的那些金色的小小的人。我说跟《楞严经》里面说的很类似,请记住,我不是说一样,因为我是凡夫肉眼,哪敢说一样不一样,只能如实的说好像很类似,等下你睁开眼睛就不见了,那不就非真嘛;也不能完全说假,完全说假就不对;非真,也不能说没有,我刚才看清楚,怎么说没有呢?甚至我等下再闭闭眼睛,再念念佛,又看见了,你说我没有吗?还是有的,所以这些叫做相,叫做应化。但是它种种的原因,有些人看得见,有些人看不见,你过去看不见,现在看见,等下睁开眼睛又看不见,所以它不永恒,所以叫做非真。非真是指不永恒,就说一切应化的现象,因缘所生的现象等等都是不永恒的。所以这个标题应化非真,就说释迦牟尼的色身在我们面前也叫做非真,他也就是因缘所生的现象,所以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世尊就说到,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是不是?就不能说他是如来了,魔王波旬也可以现出三十二相,不能说他就是如来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其实最究竟处的如来,就是我们的自性,诸佛的自性,这才叫做如来,这自性它非空非有,这个状态才叫做真。这里真的意思,叫做没有改变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它是非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所以这个状态才是真实的,如实的,所以古人也叫做实相,真实的状况。你们不要说到状况,以为有个东西看的,不是的,现前是没有现前之相,你只要不着诸相,不落空境,这就是明心见性,这就是见如来。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须菩提,就是解空第一须菩提,就是《金刚经》的当机者,请问者,叫做须菩提,就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长者。“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这里三个关键词,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阿僧祗,这个数字我都不懂得算了,也是属于佛家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时候一个很大很大的数字,再加上无量,也就是表示非常非常非常的多,那个世界的七宝,我们一个地球如果来放东西都放很多了,何况是无量,就是阿僧世界的七宝,持用布施,就是送给别人,做好事啦,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

就在比喻,如果有人用那么多的七宝去布施,这个功德是很大。我们六波罗蜜里面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布施也是属于一个方面嘛。所以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我们这里关键词,前边就说若有人,这里就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鸠摩罗什大师,他在翻译过程中其实是充分体现出他的智慧,历史上也有传说鸠摩罗什大师可能是舍利弗再来——我只能也是用可能,因为我没看到——所以他很有智慧。若有人,因为在人世间去布施财物,做好事的人,也绝大多数是好人,当然也有一些是有种种的原因,也是会去做一些好事,譬如历史上著名的“嗟来之食”。明树你应该知道这个故事,那个富豪,你要说他好人嘛,他又说过来吃吧,要说他坏人嘛,他又愿意出来做点好事,所以这种人要说他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也只有一个侧面,就是他愿意出来布施财物,要说他真正的达到比较完美的善男子善女人,又没有,他又很骄傲,搞的那个人都不愿意吃,给饿死了。所以说他前面说的人,就说布施的人,有时候思想境界也略有差别吧。他后边这个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说那些善良的男人、女人。发菩提心者,其实反过来,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就算原来没有那么善良,他能够从今天发菩提心,那他从今天起,就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了。菩提心是什么?菩提是梵语,翻译作现代的话就是觉悟,发觉悟的心。那觉悟一般觉悟什么呢?觉悟就觉悟因果啦,觉悟要去做好事啦,行菩萨道啦,这些才称得上是菩提心。其实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是菩提萨埵这个心比较简单的说法,菩提萨埵,就是菩萨,也就是觉悟的有情,就发出像菩萨一样那种觉悟的心嘛,所以这就是菩提心,只要菩提心你真诚的发起来,你肯定就变成善男子、善女人了。

 

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持于此经,就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在古印度,一句偈,差不多就是一句话的意思,四句偈差不多是一个小段落,当然,你一定要钻牛角尖能不能搞出四句偈,这里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也是四句偈;前面“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也是四句偈。当然在《金刚经》里面,你搞出一小段,这个大概也可以称为四句偈,就是四句话吧,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说要整齐的像一首诗一样,不是的,一句偈就是一句话,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如果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你们能够真诚地发菩提心,然后,就以《金刚经》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甚至说你只要认真地按照其中的一个小段落去做,去学,去给人家解释,那么这功德还是很大的。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就是接受,你就完全能够认同佛祖在《金刚经》里边所讲的道理,受,就是接受。持,我们说手上持了一个东西,就抓住不放,持,就是坚持,就是按照《金刚经》的经义去为人处世,去落实到具体的言行里边,这就是持。读,拿本《金刚经》,好像明树,你刚才那样就叫做读。如果我们读到会背诵,不用看经书能够读出来,这叫做诵。为人演说,就是给别人讲解,甚至是示范,演,就是表演,说,就是解释,说话,语言表达,用言语表达出来,其实就是说以言或者是行,或者是言行结合,给别人示范,这就是演说。

 

其福胜彼。

其福胜彼,福是什么?福就是福报。人家以无量阿僧世界七宝去布施,还不如说你发菩提心,然后以《金刚经》或者里边的四句偈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明树,你可能会说,“了空师父你从去年99日起都在给我们演说《金刚经》,差不多是九个月了,哇,那你其福胜彼,有没有?是发了多少财了?”是不是啊,明树?这个问题怎么回答?你说了空居士你从去年99日到今年69日,你发了多少财?无量阿僧世界的七宝布施的功德还不如四句偈为人演说嘛,那你不是四句偈,是整本经都演说了,那福德有多大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来自《圣经》吧,就说有一个人,我说出来,你们都认识,他叫做所罗门,明树你应该认识吧,我们小时候读书,有个《渔夫的故事》,那个《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里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说那个渔夫有一天去捕鱼,就捞到一个什么东西,觉得那个渔网特别重,结果他拼命地捞上来,哎呀,原来是个瓶子,哇,瓶子上还刻着一些符咒,而且盖了一个印子就说所罗门,就觉得很奇怪,这个瓶子那么小,怎么会这么重呢?他就将那个盖子打开,然后里面据说就跑出一个魔鬼等等,我不是要讲这个故事,我是说所罗门。那这个所罗门是一个什么人啊?据说,他是古代传说中一个非常有智慧的皇帝,据说他小时候,他们的国家都比较信奉,好像信奉哪一位神,是上帝还是哪位神?我忘记了,据说吧,他是国王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就特别聪明,他那个时候的风俗,就每年都要去祭拜那个神,大家都要向神求什么福,求平安,求这求那个,所罗门从小就特别聪明,他每次跟着父亲乃至兄弟姐妹去拜那个神的时候,大家都在那里求这求那,唯独所罗门就是求神赐给他智慧,每次都是这样,他什么都没求,只是希望神赐给他智慧。据说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就梦到那个神来找他,那个神就很生气的说他,你这个小孩真不懂事,你为什么只是向我求智慧,也不跟我求福,你不怕以后没有福吗?这个所罗门在梦中就不慌不忙地跟那个神说,他说,神啊,一个人有再多的福,如果没智慧,也可能会失去的,如果一个人有智慧了,他就算他没有福,他也会慢慢变成有福的。那个神听了很高兴,就说你以后一定会有很大成就的。所罗门醒来,也真的是信心十足。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种种原因,他就做了皇帝,本来他是属于那个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本来严格来说,不一定排得到他做皇帝,但是他可能是从小到年青就显示出特别有智慧还是什么的,结果是他做了皇帝,据说他也成为古代传说的一代很英明的皇帝。就从这故事看得出什么?确实,所罗门说的一个人如果你真的有智慧了,你就能够化解一切困境,可能会使你想做的事情有所成功。所以我对《金刚经》的研究,其实我得了一个什么呢?得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就是得了《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状态,所以我遇到什么事情我都能够不慌不忙地去从容应对。虽然九个月过去了,我不觉得发什么财,但是我也没有什么太不愉快的事情。你说这个福算什么啊?我告诉你,你就算有亿万的身家,但是你如果遇到一个麻烦事,你一下子给没有了,那不也就形同虚设吗?我就算粗茶淡饭,但是我一辈子都安祥自在,不就也是很愉快嘛。所以请大家记得,这个福不是以多少钱来计算,也不是以多少套房子来计算,而是你这辈子是否能够化解一切困境,你能够活得自由自在。其实世尊乃至一切圣贤都是在给我们示现这种人生的圆满境界,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多少钱多少什么的。好像前几年金融风暴,我好像在哪里看到法国哪一位富豪,都受不了经济方面的挫折,他都去撞火车自杀了还是什么。还有就是哪一个富豪说他的私家飞机要加油,那个地方的油比较贵,他太小气了,不愿意加太多,算好回去多少公里加多少油,结果路上遇到逆风,耗油比较大,那个油不够到目的地,那个飞机就从空中摔下来。像他那么有钱,其实不是也是落在钱的执著上,活的那么不自在,他那么有钱,其实他的心理甚至比一个穷人还不自在呢,所以他那个严格来说也谈不上有福吧,当然有福的人也绝对不是穷的叮当响,那个也不对的,你一定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能够很安然,我只能用安然来描述,大家对这个福应该能够比较理解吧,不理解等下继续提问。

 

云何为人演说?

云何就是怎么说啊,为人演说要怎么为人演说啊?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这里就不取于相,这个是一个部分,如如不动,是一个部分。我们要倒过来说,大家就清楚了,什么如如不动?你的心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和麻木不仁有什么区别呢?麻木不仁他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一个人如果麻木不仁,很麻木,不管亲人朋友不管邻居,不管人家有什么事情,都事不关己,我不会去理他们的。如如不动,其实是从容镇定,他什么都知道,然后他懂得用最佳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事情,这才称得上如如不动。其实如如不动,就是从容镇定。不取于相是什么意思?譬如说你看到一个人,他这样做不对的,那么你不是说马上就非常着急,然后去不择手段的,不讲方法地去那里阻止,等下可能事情都给闹僵了。真正能够不着于相,如如不动的人,他就能够从容镇定,他非常机智,他一定会看得出哪个方向去给他说,从哪里说起,他能够接受,甚至一说,他就奏效,当然就是说,一说都没办法达到一步到位,他也不会说心里很烦,因为有些父母,有些长辈,他们喜欢唠叨,你不听,他们天天唠叨,等下搞的关系都不好了。不取于相,就说他不会那么执著,他时时保持理智,时时保持以最佳的方法去做,这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首偈其实就是对前边“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一个注解,就说你们要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很多人误解,就说以为说到梦幻泡影,就以为都是假的,不是!当你在做梦的时候,你不也做的很真实嘛。世上有两个著名的做梦的故事,一个是南柯一梦,那个人在大树下做梦,梦到自己去做附马了,做的很好,等下一觉醒来,还是在树下,旁边有一窝蚂蚁在那里进进出出,原来是到蚂蚁的那里去做附马去了,做梦还做的挺高兴的,觉得自己都变成附马了。另一个就是庄子做梦变蝴蝶,然后醒起来就想,是不是蝴蝶做梦变庄周了?这两个做梦的传说,就告诉我们,在梦中的时候其实还觉得是真实的,只是醒起来之后,原来是假的,是做梦,这是梦。那幻呢?就是幻觉。哎呀,刚才你在叫我?你说不是啊。我刚才听的很清楚,原来不是,没有啊,没有就算了。你刚才没有问清楚的时候,就觉得是有,问清楚了才知道是没有。那泡影呢?泡,我们现在洗衣粉,洗头水,都有很多泡,古人没有这些,一般是指那个水,有时候互相冲击,产生泡,水泡。影,就影子,太阳升起来了,东西都有一个倒影等等,太阳下去了,影子也不见了,当然有灯的时候,东西也有这个背影。露就是露水,秋天冬天,深秋了,冬天了,有时候有些草啊,竹子啊等等上面有露水,太阳出来一照,露水就不见了。电,是不是电灯啊?有电就电灯亮,不是的,古代没有电灯的,这里的电是指闪电,这个季节就经常会下雨,打雷,闪电,天晴了,没有雷了,电也没有了。这个电,那刚才有没有闪电?有的,现在有没有?天晴了,没有了。那佛祖举这六个例子,六种东西,就是梦、幻、泡、影、露、电,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就是相对存在,有条件的存在,它不是永恒不变。告诉我们,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明白,万事万物它都是相对存在,它不永恒,它是可变的。所以一切有为法,其实这个一切有为法是包括一切现象,一切事情,一切事物,你们要明白,它都是不永恒的。前面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虚而不实,妄,妄而不真。但是你们就不要以为虚妄就是彻底没有,不是的,说凡所有相,说了空居士,你这个人属于相吗?我说是啊,那你这个人是不是虚妄的?我说是啊,那你说为什么会说话呢?我问你,一百年之后,我还会说话吗?是不是?就是相对存在。是虚妄,不是没有,虚妄是虚而不实,妄而不真,也就是不永恒,不稳定的意思。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噢,就说释迦牟尼佛讲完《金刚经》以上这些内容之后,长老须菩提,长老就是说须菩提、舍利弗等等,往往在佛经上都称他们为长老,他们就是属于资格比较深嘛,成就比较高的,就称为长老。当然,我们一般对和尚的尊称也可以称为长老,你们看《西游记》,人家叫唐三藏也叫长老,是这个意思。长老须菩提,还有比丘、比丘尼,比丘,就是出家的男众,比丘尼,我们说出家的女众。优婆塞就是指我们这些在家这些学佛的男性,优婆夷,就是在家学佛的女性。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哎呀,你们钻一下牛角尖,怎么说天、人、阿修罗,然后畜牲、饿鬼、地狱,他们就没有来听。说内心话,畜牲,传说有少数畜牲道的众生也有很高的灵性,传说中的百丈禅师的野狐公案,我只能用传说,还有那个以前讲禅宗公案还有个遇安禅师,说他在那说法,结果那老虎都来了,结果那老虎还在那里听他说法,后来老是跟着他,应该叫做遇安禅师吧。据说,莲池大师当年也有个老虎跟着他,这个我就没有亲自看,是在一些书上看到的。所以这些叫做特别有灵性,普通的就灵性没那么高,就不一定猫猫狗狗都会来听世尊说法,或者听哪一位大宗师说法,这个可能性不大。畜牲就因为它种种的执著,与生俱来就无明很深。那么,饿鬼呢?饿鬼同样是执著很深,你们说到饿鬼,就不要以为它们都肚子很饿,很想吃东西,不是,饿鬼的意思,就是对某一种东西特别执著,特别贪著,所以叫做饿鬼,就像肚子饿想吃东西那样的贪著,那样的执著。那地狱呢?按照佛经说地狱的众生在那里受尽种种的苦刑,在那里痛苦不堪,哪会来听经呢?哪能听得到呢?所以这里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天、人、阿修罗叫做三善道嘛,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这个《楞严经》大家有空去看,叫做十二类生,你们去看就知道,人身难得,如果我们堕落三恶道,那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很累的,很麻烦的。

 

1.问:师父刚才说到地狱道、饿鬼道包括畜牲道受执著的影响,不怎么听,但是我包括很多人认为,我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认为念经是念给地狱道、饿鬼道的众生听的,这样说的话,那我们念经好像超度这些众生的功用,实际上是不是作用不大呢?

了空居士:这个具体去看《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七品利益存亡品,其实最大作用,严格来说还是我们三善道,利益存亡品里边就说到,往往是指包括临终的人,或者是他在中阴身阶段吧,当然,那个《地藏经》里面那个无毒鬼王说的好,他说“若非威神,即需业力”。你们以后功夫深了,闭着眼睛吧,当然我全部都是用好像的,就说你们有时会看到一个金色的世界或者是看到其他颜色的世界,有时候也会看到黑色的世界,甚至会看到一片一片像乌云一样的那个东西吧,甚至里边有时还会看到一些小小的人等等。当然,这个就有点像佛经里边所说的饿鬼道的世界等等。甚至你们在打坐的时候,突然间在面前里面有个很深很深的坑,甚至还不由自主的掉下去等等,以后功夫深了,什么古怪的东西都有的。当然,你们不用害怕,我给大家传授的是大道,一方面是你们跟我学的,跟我相应;一方面,我常常提醒大家修念佛法门吧,按照佛经的说法就是求佛力加持吧,所以一般就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影响。你们去看《楞伽经》卷二,如来两种神力建立,你们就知道了。所以说自古以来,自己去盲修瞎练,往往有些人会练错,会走火入魔,因为空中有很多能量信息,假如你的心不纯净,那就对应不好的能量场,就会产生不良的情境。这个在《楞严经》五十种阴魔里面,世尊讲的很清楚,大家有空去看就知道了。所以你们有时候看到那些,其实并不是说,我们堕落到饿鬼道去,不是的。严格来说,是那些众生跟我们有缘吧,所以我们只要虔诚地为他们念佛,告诉他们求生极乐,等下可能不知不觉就不见了,到底是被我们度了呢,还是说因为我们的定力,我们又进到极乐的层面呢?大家实践实践吧。那么你说,众生那么好度吗?按照无毒鬼王的说法,《地藏经》里无毒鬼王说“若非威神,即需业力。”威神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大愿力。业力,就是过去我们和他们之间有些善恶的关系吧。当然,大多数是善的关系,谢谢大家!

主持:这一分的标题就应化非真,从内容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就是说一切法也都是非真的,是不是这样?

了空居士:对,但是是相对存在的。世尊不是在《金刚经》里面举了一个例子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筏,就是竹排吧,木排吧,古代没有那么精细,不可能造出很漂亮的船。就说这个竹筏木筏就用来过河,这个船,渡过去,过了,就不能扛着这个竹排去走路,那不累的要死嘛,是这个意思。所以一切法都是不永恒的,但是它是相对存在的,在某一个时空点上,它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吧,如果说一切法都是没用的,那是堕落顽空,那一切法都是绝对有用的,也不对啊,是不是?这把锁钥开这把锁,拿到那边就不好开了嘛,当然你说万能锁,我说那就不好说了。

主持:是不是我们理解了这个以后,实际上在我们实践中是不是就要与时俱进?

了空居士:对,而且不要落入教条主义。所以在教学上,要因材施教,在治病上,要对症下药。

主持:泡影露电,这个不永恒,我们好理解,这梦幻,比如说梦,师父讲的我们做梦时是真实的,但是醒来后,原来是假的。那再放大点,人生一场大梦,好像就给我们这样的一种感觉,我们现在正因为没有觉悟,是在梦中,如果我们哪一天觉悟过来,那么眼前的这些事情都是跟做梦一样的,那么一觉醒来都没了,这样理解正确吗?

了空居士:噢,不正确,你们一觉醒来都没有,那就是属于着空。其实吧,梦幻,你在做梦的时候觉得很真,醒起来的时候,那个梦依稀还记得,你要说真的没有那个东西嘛,我有这个记忆啊,真的有嘛,已成过去。就说人生如梦,最正确的解释也就说人生啊,每一天都在变化,每一件事情都在变化,今天的事到明天可能又有所改变了,所以就是不断的变化,而不是彻底的没有。好像昨天也有个了空居士,今天也有啊,你不能说昨天那个是梦中,今天又有了,今天又在做梦,是不是?他们将人生都彻底否认了,其实他们是堕落顽空,也是外道邪说。空有两边,凡夫着有,以为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不变的,有些小乘人着空,以为一切都是假的,其实正确的是非空非有,要说没有,也有,要说有,它又是变化的。

 

2.问:**师兄请教师父,一切有为法的有为法和“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无为法,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了空居士:噢,其实这个有为就是有种种的因缘合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好像是《中论》里边的一首偈,很出名。还有一首就是“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我师大沙门,常做如是说。”据说这个是马胜尊者对舍利弗,在路上遇到舍利弗,对舍利弗这样说的。还有一首,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一位大菩萨告诉他的,说“诸形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三首偈,其实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种种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这些都叫做有为法,这里法的意思,不是说简单指方法,这里的法是指法界的一切现象。那么须菩提那边的无为法,其实这个无为法就相当于老子《道德经》的“无为而无不为”,你们不要以为无为法就什么事情都不干,那是堕落顽空,在《妙法莲华经》卷二方便品里边,世尊亲口说辟支佛、阿罗汉非佛弟子,就说他们都是堕落顽空,自了汉。所以你们不要以为无为法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干,不是!无为法是无妄为之法,不要带着主观唯心主义或者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种种执著,而是以最辩证、最清醒的眼光去看待,去处理问题,这就是无为法,也就是无妄为之方法。

 

3.问:**师兄请教师父,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怎么才能应用到实际当中呢?有时还是以本能思维做事,不能很好的定下来思考。

了空居士:噢,这就是所谓的学而致用,你学而不致用,就说明你无心啦,你没有真的去学啦,当然,也可以说你学的不精。譬如说,慈悲,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农夫和蛇,这种慈悲,一个是东郭先生和狼,这种慈悲,傻的要死,所以这个就慈悲给搞错了,就执著慈悲了,也不知道毒蛇它的本性就比较阴险,会咬人嘛,一咬到就麻烦了,狼也是很凶残,你怎么可以跟他们讲慈悲呢?还不如说那个屠夫吧,一屠晚归,担中肉尽,路上遇到两条狼,然后将他们杀了,这才是真正有智慧。

 

4.问:*师兄请教师父,饿鬼道真的就永不得超生吗?

了空居士:不会!我说的这么爽快,不是我了空居士知道,我常常提醒大家,我了空居士是一个凡夫,肉眼凡胎,我给你们回答问题全部是引经据典。关于饿鬼道的何去何从,请看《楞严经》,卷几被我忘记了,我看过《楞严经》,据说从饿鬼道他就转世成人,但是他转世成人,往往智力比较差。当然,你们就千万不能说看到智力不好的人,就说从饿鬼道来的,这就不行了。好像你看到一个鸡,你就说是鸡蛋孵出来的,这就正确了,但是看到一个鸡蛋,说它一定会变成鸡,那就不对了。饿鬼道的众生他会转成比较愚痴的人,但是愚痴的人就不一定饿鬼道来的,虽然佛经上也没有特别说明,但是我们不能乱说,最少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周利盘陀伽,他原来不是笨的要死,你能确定他饿鬼道来吗?他也许是来给我们示现,说他那么笨,然后他通过努力还能大彻大悟呢,所以就不能说他是饿鬼道来的。

 

5.问:*师兄请教师父,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世界七宝,阿僧不是指时间很长吗,而装七宝用的是空间,跟时间有什么关系?

了空居士:噢,阿僧祇用在时间上就多少年多少阿僧衹劫,但是,譬如说一万年,那你这个万字下面加个年字,那个阿僧衹劫加个劫字;这里是阿僧衹世界,好像你千万,后边加个年字那就变成时间了,那千万你加个其他的,好像加个世界,那就变成一个空间了。

 

主持:非常感恩师父完整地讲解了《金刚经》,很多同修在听完师父讲解了《金刚经》之后都有很多的心得体会。像我自己,原来没学佛的时候,就觉得念经嘛,都是念给死人听的。

了空居士:我小时候就觉得和尚念经是念给死人听的,后来我从我师父那里才知道,原来这么厉害,我就是去到我师父那里,我师父给我讲了《金刚经》、《心经》等等,我说哎呀,原来这么厉害,我真的是非常感恩我的师父,将我带进了圣贤之门,他还是以三教合一的思想给我讲解,所以我在那里,不仅仅学了道学、佛学、儒学等等,真的是圣贤的文化,所以我真的是很开心。

主持:后面接触了以后就觉得原来这些佛经也是给我们学习的,但那时候总觉得他说的境界还是离我们太遥远了,都是圣贤的境界,有些可望不可及。听完师父讲解《金刚经》之后就体会到,我们也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也是应该到生活中去实践的,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认识上。

了空居士:是啊,所以你们一定要心愿如佛菩萨,言行如佛菩萨,正如净心行善分所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这么简单!《楞严经》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里边那个不妄语,世尊也说了类似的话,就是心愿如菩萨,言行如菩萨,你就是菩萨,不要管前世是什么。还有六祖对五祖说“人有南北相,佛性无南北。”所以不要以为圣贤的自性和我们不一样,一样的!《楞严经》也说“狂性顿歇,歇即菩提。”这个《华严经》也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可现前。”

 

【部分同修学习心得摘录】

明励:师父您今天讲完《金刚经》三十二品,真的是功德圆满!其实讲到《金刚经》,我确实还是挺有感慨的,我记得我是2010年在网上认识您的,在网上跟您学修行。为什么我对《金刚经》感兴趣呢?就是听您开示讲课的时候,经常引用《金刚经》中很著名的那几句话,譬如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还有“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所以我马上就找来《金刚经》看了一遍,其实有一段时间,应该是2012年吧,我特意花了心思去背诵这个《金刚经》,有一段时间,我能够把它背出来,但是现在是又忘记了。现在听您讲完《金刚经》之后,我的感触特别深。以前虽然对《金刚经》很熟悉,也只是执著于文字,或者说只是对文字比较熟悉,并没有真正理解《金刚经》的经义。《金刚经》虽然看起来文字也不是特别长,按照我现在听师父讲解之后我的理解,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字,就是信解行证里面的行字,确实是的!我,包括在座的很多同修,有这个机缘听师父您花了差不多九个月的时间把《金刚经》讲完,我相信从这个义理上应该基本上能够理解,但是我现在就越来越深刻地领会到,如果是光是理解,没有真正的行动,那还是等于白听了,白听了您讲了这几个月的《金刚经》。(了空居士:是,是,所以我说《金刚经》嘛,具体的落实就是净心行善分,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在世界观上那就一体同观分,在方法论上就是无得无说分,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师父,确实,您在《金刚经》确实反复地强调——净心行善分,我也觉得这一品确实非常的重要,其实用我们平时所讲的话,就好比以前您讲《阳明心学》的时候讲到王阳明说的很有名的那句话“知行合一”,我觉得这也是同样的道理。(了空居士:对,对!如果你知了,没有行,就等于是一知半解,就变成三岁的儿童都晓得,八十岁的老翁都没做好,是这样。)师父,听您讲了这个《金刚经》之后,我是越来越有这个深刻的体会,不过真的很惭愧,听您讲了这么几年的课,很多时候还是有惰性比较重的时候,慢慢听您讲这个《金刚经》体会越来越深——这个行非常的重要。(了空居士:真的,真的,所以一定要行,没有行,我们就说不行,没有行就不行。)师父,其实说回来,没有不行的,关键是我们想不想去行(了空居士:对,对,天下难事大也大不了愚公移山这个比喻,虽然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这个哲理很深,太行、王屋是有限的,愚公的子孙是无限的,以无限对有限,最终还是能够完成的,所以只要我们去做,只要认真去做,没有大成就也会有小成功。)是的。其实,经常听您讲课之后,我有时候也会反省自己,或者评估自己,学了一段时间有没有进步,我就拿师父那三句话来衡量,我感觉好像进步不大,我就自己找原因,就是师父您常说的衡量我们修行是否得力就是三个标准:身体是否越来越健康;家庭是否越来越幸福;工作或者说事业是否越来越成功。我觉得您说的这个非常通俗易懂,这个标准也非常的好理解。(了空居士:对,不要老是说以后往生极乐,我公开的说如果释迦牟尼佛在我面前,如果他老人家告诉我,好好修吧,然后往生极乐,我就说世尊啊,如果我现在跟你修,今生没有受益的,我就不跟你修,下辈子往生极乐我才不相信,死无对质,是不是?那么你说,善男子,你现在跟我修,从今天开始会有变化的,身心越来越健康,家庭越来越幸福,事业越来越成功,那就好了,是不是?而且说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个就好了。所以对于佛祖,我非常的敬仰,非常的崇拜,就是他说的都是真实的, 我们都当下就能够体证得到的,如果老是说下辈子下辈子,那就没意思了。)对,师父就用您讲的这三条去衡量,其实我知道自己做得还很不够的,所以说还要不断地向师父学习。(了空居士:努力!加油!)

 

明昀(蓝太阳):我学习《金刚经》最有感受的就是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里面讲,“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这段话,我为什么对这段话感受深刻?是因为我原先也是自尊心比较强的人,师父也帮我看过八字格局,就是说我命格都还蛮好的,只是要做到——忍辱波罗蜜。通过修炼之后,其实我明显感觉到脾气性格比原来好了很多了,比如说遇到同样的事情,以前可能会比较激动,现在境界高一点了,情绪比较稳定。但是我发现这种境界有时候能做到,有时候做不到,甚至有时候还会和人家争辩。自从听了师父对这一段的讲解,我每次遇到事情,脑海里就会浮现六祖大师与小沙弥对话的那个镜头,小沙弥很看不起六祖,还说,尔这獠,我觉得六祖很厉害的,他就像没有听到一样,还是恭恭敬敬地说,请上人带我去礼拜礼拜。小沙弥就带他去礼拜了。每次想到这里,心里面的情绪就可以被化解掉了。所以很感激师父讲解,如果自己去看这段话,我不一定能看得懂,但是每次发生事情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个镜头,我就感觉能够受用一辈子,感恩师父。(了空居士:太好了!另外我们这个改善性格还有个奥妙,就是内心深处不要积累这些负面情绪,这个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不要印象主义,不然一层接一层,到一定程度就很严重了。)

 

听了师父的讲经,收获很大。师父能用大众都能听懂的现在的语境和情境来讲解!非常让人感动!衷心希望师兄们能把师父讲经的文字般若早日整理出来。衷心感恩师父和各位主持及整理师父讲经的师兄们!使我们今后还能更好地进一步地去学习。衷心感恩师父和各位师兄们!

 

明菂(碧莲)在没跟师父学习前,我有读过一段时间的《金刚经》,但对其经义是不理解的,因为《金刚经》是说理的,讲的是明心见性的圆满境界,所以很难看懂,很多大德的讲解看了也是让人云里雾里。而师父讲解的《金刚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通过明树师兄及其他师兄的提问破除了心中的诸多疑惑,真的非常感恩师父!也非常感恩明树师兄及其他提问的师兄!

一、通过学习《金刚经》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被现象迷惑,不带任何成见,以清净的心去看问题,心如明镜,面对一切的情境都知道,但是不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波动,“于相离相”,“若见诸相非相”。学习《金刚经》后,大多时候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人变得理智,客观了很多,遇到困难,能够保持相对的平静,学会用整体观去考虑问题,用平静的心态,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没有途径可以解决,如果有就尽最大的能力去做,实在没有,也只能面对现实。工作中,有时候,法官或当事人要求可能有些过分,这个时候,一定不要陷入情绪,要理智的分析,全局考虑,怎么样处理最恰当,而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很容易,但感情用事之后的后果一定要考虑。   

二、学习《金刚经》之后,明白为人处世要“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为标准,师父给我取名“明菂”,师父说“菂者,莲子也,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乃真清净无染也!犹‘碧莲’也!定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莲子也)。”虽然师父已给我取名多年,但是对这个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是不太理解,也是没有做到的,通过师父的讲解,使我明白了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状态,一念相应一念佛。帮助别人就像帮助自己一样,不带功德相,发自内心,真诚的去做,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但是很惭愧,这一点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当真的这样去做的时候,其实自己是真的很开心的,周围的关系也会很和谐。

三、通过学习《金刚经》,明白了“是…,即非…,是名…”这种语式的含义,以前读《金刚经》,对这种语式真的搞不懂,但通过师父的讲解,明白了其真实义,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切事情都有相对存在的一面,但是它又是不永恒的,它只是表面叫做这个样子。就是要用中观的观点去看事情,不着有也不落空。

   

明恝:跟随师父学习《金刚经》,弟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虚妄”的理解,过去听的很多大德都是解释为“假的”“虚假”的。可父母对我们的亲情是假的吗?功名利禄也是假的,得不到的?可明明有的人就是大富大贵啊!师父开示“虚妄是不永恒的”,我才茅塞顿开,父母的养育是有的,它不假,可是这种行为是不永恒的,转眼就是我们要孝养父母的时候了。不永恒!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可以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乃至成佛,但如果我们逃避现实,或者努力错了方向,我们则会越来越困苦。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感恩师父的教导。让弟子对道有了更真的认识。

 

妙莲:师父讲的《金刚经》真的太精彩了,我经常听好几遍,可以说百听不厌。《金刚经》给我最好的启发就是,如何降服这颗心,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无所住生心,我们为什么常常有不安的心,主要是这颗心总是被外界所欺骗,是无明的心,不能客观的全面地看问题。《金刚经》还有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这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永恒状态,不要太执着。学习了《金刚经》,我的心态好了很多,什么事都往好的想,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做事效率高。今生有师父引导陪伴,是我们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感恩师父!叩拜师父!

明协:对于师父讲解的《金刚经》,我的整体感悟是:不能着有,也不能落空。

    比如在修行和生活里,虽然你能精进正道,但是一厢情愿觉得一定快速达到某种成效,那么就是着有;而如果你在经历挫折后,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变得懒洋洋的,那么就是落空。真正正确的方法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觉得这样把“理上学”和“事上磨”相结合,我们的智慧和言行才能越来越圆满。

    感谢师父的详细讲解!

 

明端:《金刚经》第一品详细描写了佛和弟子一样托钵乞食,吃完自己洗碗,洗脚,整理座位。佛贵为世尊,国王的太子,能做的事情全部自己做,给众生示现了,以无我无人无众生修一切善法。整部经说了不着四相、不着法相发心、布施、忍辱。为什么要不着相,因为一切相都是生灭的,也住不了,就如《楞严经》所说生灭是妄,不能以生灭心修常住果,应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是否相应,所以《金刚经》一直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心才是真心佛性。既然一切现象都是不永恒的,那么我们还要去做事情吗?要!佛要我们修一切善法,这个善法就是一切自利利他的事情,所以师父教我们以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心态,这就是不着相,同时又自利利他了。佛在第一分里所做的就是赵州禅师的平常心是道,整部经也体现无为而无不为的中观境界,给我们的启迪就是,克服惰性,从我们的身边做起,行动起来,不然经听了很明白,没落到实处,与没听也差别不大。

 

明伉:学习《金刚经》后明白,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去做,且不可有功德相!即行愿相应!

 

明烜:《金刚经》讲完了,我怎么就没提任何疑问呢?今天反思了一下:

1.对本师,代代相传的祖师大德们,没有升起恭敬之心;

2.没有听师父的话,预习和复习,没有用心去听;

3.一场法会,要许多因缘合和才能成就,我却如此漫不经心,真的愧对佛祖。

 

丁丁:我每次听师父讲《金刚经》时都会进入一种状态,能听得到师父在说话,也知道师父在说中文,但是怎么也听不明白,是连问题都问不出来的那种情况。只有在之后不打坐的情况下听课才能明白其中的一点道理。我不是个好学生,之前也没有预习,也没有听过其它人讲经,只是偶尔看看经书。可能我就是师父说的那种不明白《金刚经》还相信《金刚经》的人。只要有人读《金刚经》我就觉得会有很大的法力,比自己打坐练功能量大。其实师父讲的《金刚经》已经很通俗了,只是我还是不够用功。如果能大部分理解《金刚经》我相信效果会更好。所以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

    师父在讲课中指导我们修心---修清净心,也就是《金刚经》中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觉得无论是《金刚经》还是其它圣贤的经典都很强调修心。师父在各种讲课中都提到修心的重要性。人心清净了,想问题客观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指导我的们工作生活。心修客观了,身才能变,命运才有可能改变,才有可能开悟,不过很容易悟后迷,这又需要我们不断地历境炼心。而最快的历境炼心的方法就是多听师父的课,平常多思考,多问问题,想不通就问师父,尽快解决自己的迷惑,这样才能快速进步。这就是我跟随师父学习以来的最大感受。

 

主持:虽然《金刚经》32分都已经讲完了,但也是我们学习《金刚经》的开始,那么今后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去实践《金刚经》呢?

了空居士:噢,我觉得我们从大方向来说,我们一定要有大公无私的心去为人处世,也就是净心行善分,然后在具体的《金刚经》的义理方面,它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白了,也是大公无私的心去为人处世,其实理上事上是圆融的,是不矛盾的,平时你们可以有空一边放着我讲解的录音一边打坐,慢慢的来学习。

主持: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金刚经》微信研讨班,在这个学习班里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体会,有什么疑问发出来大家讨论,然后请师父为我们开示,这样效果会非常好的,因为《金刚经》的学习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情,每天我们都要学习。

了空居士:对,太对了!大家可以一辈子来研究,一辈子来实践,以后每一个群差不多就研究一个经典,或者一个类型的文化,就有助于大家能够有所成就,我的心愿就让广大的一方师同修成为真正的一方师,一起来传承发展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造福天下。

(明菂根据讲课录音整理,明励明树校对,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