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分 净心行善分 (一)

第二十三分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树

时间:201731020002130

地点:YY语音—了空居士国学讲坛(80257频道)--公益大讲堂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文字校对:明励 明树

 

    净心行善,行善,大家都知道就是做好事,做利益大众的事啦,这就是善事,行善。那净心呢?就是心里没有带着什么想法,一片真诚地去做事情,也就心里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污染的,这就是净心。

   

复次须菩提

《金刚经》有几次都说复次,就说还有啊,口语,我们还有啊,接下来啊。须菩提就是祈问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须菩提吧。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法”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法。那么我从哪里看的出来?明树,请你回到第二十二分-无法可得分,无法可得法分是讲什么?就是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就是实无一法可得。那么傻瓜整天发愣,是不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他还执著个发愣,也就大脑一片空白,他执著那个空白。佛家那个圆满境界最难搞的就是不着有也不落空,一般人就是离了有就着了空,离了空就着了有,佛家这个圆满境界就是空有两边皆不着,“于有离有,于空离空”。六祖就得到真传啦,他在坐禅品里说外不着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是不是?在六祖《坐禅品》和《定慧品》里,这句话很出名,六祖确实是他知道了这个道理,他还批驳了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天啦,还说“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一听就说不对,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还有禅宗公案常常就说谁得了衣钵,往往都说会佛法的人,那说师父你会佛法吗,他就说我不会佛法。你看,他分明是得了衣钵,分明告诉你得了衣钵的人就是那些会佛法的人。那么又问他师父你会佛法吗?他说我不会。那是什么意思?他就明白如来真实义,不会落入教条主义,所谓的说法者无法可说,其实是无定法可说等等,都是在说这个事情。“是法平等”,这里的“是法”,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法,但是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跟其他万法又不一样,它是无法可得,方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连起来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它是最平等的一种状态。“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面对的一切现象,他没有厚此薄彼、高此低彼的这种心态,也就是说他是一种最清净的心的状态。《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是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哇,惠明言下大悟,接下来说“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六祖也是大智慧,他一听就知道哎呀惠明错解,以为是什么都不想,大脑一片空白,就是明心见性。其实明心见性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然,是指大彻大悟的明心见性,如果你一念见性,等下一念着相,那就不算啦。所以六祖一听就明白了,他说“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就说你要以“不思善,不思恶”这个清净的心来返照一切,这才是本来面目,也就是本来面目不可能独立存在,而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对境而不着相,这就是本来面目。所以说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法就是最清净最平等的状态,这个状态没办法形容,勉强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假名。也就是说像老子说的,无名,名曰道,名曰大,道理是一样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中国的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是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正等,正,正觉,等觉,合起来就正等正觉,也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你都是保持觉悟的状态,这就是正等正觉。再加一个无上,就表示时时处处没有一私一毫的偏离,永远都是以最清净的心去面对一切,这个时候就取个假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是法”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对了,那么佛祖前边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人家说又有一个法,那前边你说无法可得,怎么又搞出一个法?其实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得已而取的一个假名,佛祖就告诉我们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没办法独立存在的,它在什么时候显现呢?就是当你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那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状态。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们不要以为你们在修善法之后就得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在修善法的时候,同时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千万不要以为有个因果关系,你在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之后就得了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没有得,你在做的时候那个状态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明树,我这么一讲,你们就觉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很容易的嘛,确实是很容易的,当然要失去也很容易,只要你一着相,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何苦啊?完了,又是落到贪嗔痴了,所以这个佛法的奥妙就是在这一点上,你们不要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不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啊,就这么简单。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噢,佛祖大智慧,他怕我们说修一切善法,说佛祖啊什么是善法?那你可能说佛祖有没有说善法?七佛通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些都是善法,那么有标准吗?很难拿一个绝对的标准,只能在事上具体去分析,所以佛祖就怕我们落入一个教条主义,框框套套的,他就说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说你们不要以为有个固定的东西,你们具体去做才知道。

 

 

1.问:我对这个的理解,这个平等,无有高下,并不是法跟法之间比较的平等,而是平等的无有高下的这种心态。

了空居士:对,对,如果你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和其他的法没有高下,本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没有一个形象的东西,所以怎么能比较呢?是不是?

主持:我看很多的人在讲是法平等的时候,有一种认为就说所有的一切事物是没有高低贵贱、好丑的这样的一种观念的区别。

了空居士:天啦,太阳和月亮都不一样了,你不可能将太阳当月亮,将月亮当太阳吧,明树,是不是?没有一样,那牛粪和朱古力都是黑色,那你敢吃牛粪吗?是不是?那我就吃朱古力,我说同修们吃牛粪吧,无有高下,不过我就先拿朱古力吃啦,你们吃牛粪吧,无有高下,吃啦。再说,眼睛和嘴巴也有不同吧,你吃饭不能塞到眼睛里去吧。无有高下,真的无有高下吗?妈妈和老婆肯定不一样吧,不能将妈妈当老婆,将老婆当妈妈吧,天啦,那不就乱了套了,无有高下,沧海桑田,还不一样吧。

主持:这种说法在学佛人中非常的流行。

了空居士:哎呀,有些流行就跟流行感冒一样,真的没用的,麻烦事了。

主持:但是我相信他们在生活中也肯定会去吃朱古力,不会去吃牛粪的。这就说明我们很多人在学佛的时候,就是把学的道理跟实践的完全的隔开来了,学一套做一套。

了空居士:不是,他们是不明如来真实义,佛祖讲的好好的,他们自己给搞歪了,而且不懂装懂,到处帮别人讲。

 

2.问:为什么佛祖说修善法,不能作恶,那不是执著了善法吗?

了空居士:哎呀,我知道了,譬如说一个小偷为什么不将家里东西搬去给别人呢?为什么要将别人的东西偷到家里呢?是不是?那反过来,一个好人为什么会发慈悲心去帮助别人呢?这个就是有我和无我,无我者不是我没有了,而是变成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帮助别人就像帮助自己一样,他一种大慈悲的心,小偷偷东西是贪着,将别人的好东西搬到家里来,是不是?如果一个人无我了,他就不会做坏事。为什么要做坏事?你做坏事必然有目的的,是不是?当然做好事有时候也有目的,有些人做好事也纯粹是慈悲心,做坏事一定有目的的,当然有时候是好心帮倒忙,这个其实不算做坏事,看起来事情是坏的,但是你的心的出发点不是做坏事。那么你说,那么这个事情,你好心帮了倒忙,这个坏的结果出现在面前,怎么论断呢?有没有罪业呀?有,那这个罪业能不能化解?能。因为你真诚的忏悔,我真的发自内心,人家也会原谅他,自己也觉得还是可以悔过。如果有意去做坏事的,可能连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别人也不会原谅他,是这样,所以说做坏事是有我,做好事,真正要做好事,要做得好的人,应该是无我的人,大公无私的人,才能够将好事做到极致,甚至舍己为人,不是执著好事。其实有我执的人,他要不然就会去做贪嗔痴的事,要不然就是做好事他也不愿意那么尽力,或者是有目的的。无我的人是真正是大公无私啊,无我就是无私啦,所以不是说为什么要执著做好事,不能去做坏事呢?做坏事你是有目的,好心帮倒忙,那个坏事你的目的是好的,但是结果是坏的,这个很容易忏悔。

主持:这里有个疑问,按我的理解,那只要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那么我修一切法,那这修的一切法就是善法,可以这么说吗?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不是的,就是说一个人达到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去做事,他们是自觉地去做好的,不会去做坏的,也就是说他自觉去做的事都是善法,但是他不小心,好心帮倒忙,结果变成坏的,那看起来它结果是坏的,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这个罪业有没有?有,那么如何化解?他真诚的忏悔还是能有所化解的。是这样的,是这种关系。

主持:那这时候,他是以这种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不小心做了坏事,那么这时候他这个心态是否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

了空居士:是,因为他本来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状态,但是他又造了坏事,这个时候他这片真诚的心会发自内心的忏悔,所以他同样还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这样的。

主持:那我记得六祖对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这边为什么要强调一下是善法呢?

了空居士:噢,善法,严格来说你们不要以为是一个功法,其实是一切善的行为,你看大乘佛典里面没有一个什么功法,调呼吸啊,导引内气啊,没有这些功法啊,观想啊,没有,他都是直接言行一致,心愿与行动一致,所以他肯定是选择做好事,没有去做坏事的,是不是?好像我们说明树啊,我们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然后我们去偷东西吧,那么你就一愣,怎么偷东西呢?没有的。我们说去外面做点公益事业吧,做点义工吧,这就有的,但是没有,自然不会去做坏事的。那种心态的人不会做坏事的。我们去学雷锋吧,去外面做好事,但是没有乘机顺路也偷点东西回来吧,肯定没有的,如果是的话,我们学雷锋的这个心就不纯,还达不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主持:师父,那我请教一下,比如我说我们去学雷锋吧,那么,我在学雷锋的时候,我当然认为是一种好的行为,是一种善,那么这算不算是思善,达不到六祖对惠明说的“不思善不思恶”呢?

了空居士:噢,你们理解错了,“不思善,不思恶”就是你不要带着自己的某一些成见,某一些想法,某一些目的,你保持清净的心,是这样的,去做事情。我们愿意去学雷锋,做好事,我们是发自内心,当你在做好事的时候,你一路做一路在思,哎呀,我在做善事,我在做善事,没有,你是很自然地发自内心的去做了,好像我们对客人很热情很客气,我们没有心里说哎呀我要客气一点,当你有这个我要客气一点的时候,其实你有点皮笑肉不笑的,也不是真发自内心的,带有点勉强,就是这样,所以这个就是说,六祖说“纯一直心”,就潜意识、内心和外表的一致性,如果你内心和外表不一致的话,这还达不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嘛。

主持:那我理解就说六祖对惠明说的“不思善,不思恶”,这个不思善,就说你不要通过善这种行为达到某一种目的,比如说名啊利啊,或者是得到某一种好处,如果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就是有了主观的成见了。

了空居士:就好像说我们放生,你就不要说放生是有功德啊,那么,我现在也没有生可放,那到市场去买吧,大把有的卖,那么你这么去了,那么你放完之后也肯定想,那我功德在哪里呢?因为你思善,也就着相了。其实思善思恶,就特别有某一些着相的行为,好像你看到一个小孩跌倒在地,你很自然地将他拉起来,这时候你心里没有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现在有些民风不怎么好,看见老人跌倒要去扶还要想一想,等下会不会被他子孙给陷害了,一边要伸出手一边在想,如果是我们亲人的一个老人,我们就不会了,就毫不犹豫地扶起他了,或者是家里的孩子一跌倒了,那跑过去很自然地将他拉起来,不会去想一下拉起来有多少功德,就没有的,是不是?这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的心态,就是这样。这个有时候民风不怎么好,做好事怕怕的,这种其实已经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是有距离的了。

主持:我这种做好事,还有一种,我实际上也没有图得到什么回报,但是我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就说你要这么去做,比如扶老人起来,或者给让个座位,好像我从小到大一直是接受这样的教育,那么这种情况,我也没想到回报,但是我觉得这是个好事,我要给他让座或者把他扶起来,那么这算不算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呢?

了空居士:噢,我们可以受教育,但是在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发自内心,很自然的。如果你说想一下,我就是因为老师教导,所以我必须将老人扶起来,噢,这就不是了,这就不属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如果你从小受教育,当你在起用的时候,在看到老人跌倒,你去扶起他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说老师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说要救死扶伤,然后马上…就不对,你很自然,老人跌倒,你跑过去就将他扶起来,扶好了,就送他走,一切都是那么没有多余的想法,这就是净心。如果耳畔想起老师的声音,然后想一想,我还是必须去扶老人,那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受过教育,但是你在做的时候是自然的发出,你这个心就是“纯一直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有六祖“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纯一直心”是什么?里表一致,内心和外表是一致的,是这样的。

主持:还有一个我看到这里用的是修一切善法,在我们理解,修就带有一种主动性,就我们主动去做,就像刚才说的我们主动去学雷锋做好事,那还有一种认为,应该是随缘,我们碰到这个事情,我看到这个事,我自然而然地生起来去做这个事情,那么这两个都对还是应该随缘去做?

了空居士:我知道了,你就说我遇到了才做,我不要特别去做,其实你要知道,你遇到的时候,是你眼睛看到的,譬如说在你面前这个老人跌倒了,你看到了,你就将他扶起来了。但是有一个现象,就是社会某一些需要,需要很多志愿者去那里帮忙,我们听到了,我们说哎呀反正我有空,我去做下志愿者,这是你听到的。所以你听到这个事情,然后你跑到很远去做这个志愿者,你们可能就说这个会不会攀缘?不是,这个也叫做随缘,因为你听到了这个事情,随着你听到这个缘去做这个事情嘛,是这样的。

主持:还有一种,就说很多的学佛的人,就说修功德嘛,那他也不是为了现世的福报,他可能就想着说回向以后往生极乐世界,那这算是一种执著吗?

了空居士:其实吧,严格来说,这是一种执著,真正往生极乐世界是“唯其心净则国土净”,这个详细就看《六祖坛经》第三品决疑品。那么其实吧,如果你说,那世尊怎么说呢?这净心行善分就是了,“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是跟诸佛的常寂光土相应,也就是跟十方佛刹相应,不是单单跟极乐相应,其实真正往生极乐的人,其实也是跟十方佛刹相应。好像我们一个人掉在一个鱼塘里边,你从东岸还是西岸南岸北岸,只要爬上来,都是叫做上岸了,回头你可以绕这个鱼塘走一圈都没问题嘛,都是相通的嘛。常寂光土一相应了,其实就是跟十方佛刹相应了,所以只要你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方佛刹尽在一心之中,你去看二十五圣就知道了。

主持:我记得师父在说念佛法门的时候,就说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同时又念佛,比如说我们做事的时候又不执著于这个,这是一种很好的不执著的状态,那么这样子的话跟这个念佛方式有什么区别?比如说我们开心的时候念佛,不开心的时候也念佛,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就会不执著在这种状态。

了空居士:我们的心就会不执著于开心或不开心这种相上,使我们的心永远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另外吧,你们一定要知道,一般人口口声声的念佛,这个只是叫做从事相上来修,念佛的核心是“忆佛念佛,如子忆母”,翻译过来,就是“心愿如佛,言行如佛”也就是念佛就是心里要发愿向佛祖学习,见贤思齐。所以我跟大家说念佛的真义,真实含义就是见贤思齐,想到佛祖,就发愿要向佛祖那样去为人处世,这才是真念佛。不是说一日万念,天啦,一日三念就行了,早上起来念一句阿弥陀佛,然后你去做事,就想,中午吃完饭也想我要向阿弥陀佛一样去为人处世,晚上睡觉之前,我今天有没有像阿弥陀佛一样的为人处世,大慈大悲,以智慧去看待一切,有没有?有,好了,一天念三句都够了,念那么多也不是那么重要,有些人强调一日万念,我说九百九十九就不行吗?或者是一万零一那就多了吗?这个就是法执。

主持:我这样理解,我们做好事,然后把这个功德回向。

了空居士:其实,真正做好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不用回向啦,回向还有我在回向,还有所回向的目标,不是的!你发自内心的去做,连回向的念头都不用了,因为你有回向必有功德的想法,是不是?不然你用什么回向,就是刚才我那个功德回向啊,是不是?那么你们就想到普贤菩萨的普皆回向,其实吧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去做,这就是普皆回向,不用说特别再回向给谁的,不用的。

主持:那我明白,也就说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可以,但是这是一个过程,它并不是最圆满的一种方式。

了空居士:哦,这个念佛然后再回向到极乐,不用的,你就认为你在极乐为人处世,佛祖就在旁边看着你,你做的好不好,那这才是真念佛吧。

主持:那用这种方式,我们就以这样子来修一切善法,我们就想着我们现在就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像佛菩萨一样的。

了空居士:嗯,心愿如佛,言行如佛,你就是真念佛。如果嘴巴不停的念,然后哎呀…我在群里面看,那些开口阿弥陀佛,开口就感恩,有一部分人其实不知道在搞什么。

 

3.问:修善法执著了善法,那还是无上正等正觉吗?

了空居士:哎呀,修善法就叫做执著善法吗?无我谁在执著呢?好像你们看到路边的石头,它没有主人的,没有一个主人在那里管的,那个东西就是没有人管的嘛,你证得无我了,那你修善法,还有谁在执著呢?是不是?就帮助别人就像帮助自己一样,你还认为你在修善法吗?就不会了,就不会执著了,好像你回家,自然地给家里扫扫地,你还认为你在做好事吗?不会啊,但是你一定不会做坏事,不会回家将家里的东西给砸坏,不可能。你回家打扫卫生,你会认为你在为自己做好事吗?我相信你这个念头,除非是自己给自己开玩笑,否则是不会有的。但是你回家你不会说心平气和地将家里的东西砸烂,你肯定是有什么生闷气啊,有些人坏习惯,就回家砸东西,是不是?如果你心平气和不可能回家砸东西的嘛,但是你心平气和回家做事,你也不会认为你在家里做好事,但是旁边的人看起来,你打扫卫生,这些都是好事嘛,没有人说你坏事,所谓好事者,即非好事,是名好事。当事人他没有觉得好坏嘛,是很自然的流露,所谓好事者,即非好事,是名好事嘛。

主持:我看世尊说的最后这一句“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实际上就在解释这个,就怕我们执著。也就说我的理解,我用我的话来表述,就是实际上,做的人他没有感觉他在做好事,但是周围的人看到他的行为时,就认为他的行为是一个好事。

了空居士:是啊,譬如说我们学雷锋做好事,我说明树,我们出去外面做好事,帮助大家吧,如果我们将这个家给扩大,认为整个人类就是一家人,好像明树你们如果去到爸爸妈妈家里,有时候帮帮爸爸妈妈做点家务,你也不会认为你在做好事嘛,你就觉得很自然,哎呀,很自然的流露嘛,是不是?但是旁观者,好啊,好啊,好儿子啊,你一听也一笑了之,觉得本来应该这么做的嘛,所以说“即非善法”,就是说真正悟到这个境界的人,他没有认为这是善法,是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觉得也很伟大,就觉得很平常嘛,本来就是这样。

主持:我看到有人在解释不执著善法的时候,他是说如果是为自己的福报而修,那么这个就是执著于善法,如果是为了菩提道果而行善,这就是不执著于行善。

了空居士:天啦,他是错误的,菩提道果也是如梦幻泡影,你不要以为菩提道果就是真的,你看前面无法可得分,所以这个法师又是半句对半句错,这个也没开悟的人,是不是?菩提道果是什么?也如梦如幻嘛,为菩提道果,那你不是执著个菩提道果了嘛,你看起来不执著善,但是你倒过来是执著一个菩提道果了。是不是,明树?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嘛,他还得个菩提道果。你知道菩提道果是什么?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可得,就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果的人,体现在他能够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他没有一个东西的,他是有这种行为。

主持:这种行为是他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流露。

 

4.问:无私的爱心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是有什么区别?而且这种爱心可以给人快乐,那种快乐又该怎样看待?

了空居士:无私的爱心,这种人可以说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状态。你说那怎么解释啊?无私的爱心不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嘛。所以你们不要以为佛门的人才有开悟啊,佛本无门,是后人自己搞个门,佛祖哪有搞个佛门,没有,连个佛字本来也不是一个具体的,是觉悟的意思,前边不是在第七分无得无说分嘛“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不要以为这个圆满境界只有佛家才有,不是,天下的人只要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他都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不要以为是佛门里边才有,不对的。

主持:我们经常会觉得我们没有做到这个无私,因为无私,我们还有自己的一个利益,那么怎么平衡这样的一个关系?

了空居士:哎呀,就是整体观,我们的利益和周边乃至大众的利益,我们应该摆在一起来平衡,这就不会有错啊,老子说了一句话,“以无私成其私”,好多人老是搞不懂,说自私和无私该怎么平衡?其实吧,一个大公就平衡了,就是自己的利益和周边的一切利益,我们从整体上来看待就好了。

 

5.问:我认为世间事物如露似幻,更何况世间的人的人性的更是善忘,我做好事也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我是为自己的正精进心去做好事,还是为了善忘的众生呢?

了空居士:哎呀,我做好事也是没意义的,我就知道你就是功德相,如果你没有功德相,你就没有管做好事到底有没有意义,最少就是你一个人格,你一个良心,是不是?你谈到意义就是功德相了。我去外面做件好事,回头我得到什么了,学了一天雷锋,我能赚到多少钱还是什么,天啦,这就是功德相,真正做好事的人,他是良心,他是人格,是不是?让我来说,以世俗的言语来评论,真正愿意做好事的人,那是他的良心,那是他的人格。是不是?他根本不在乎做好事还有其他意义不意义的,他不会想那么多,根本也不用想,是不是?是这样的,其实真正能够做好事的人,让我来说,就是良心、人格的体现,在后世就是人生价值的光芒,是不是?

主持:他这种想法是不是就是像六祖说的不思善不思恶,他实际上就是一种思善之心?

了空居士:对,其实我直接点到底,就是功德相,我做好事,我能得到什么呢?不然你跟我解释意义是什么呢?因为我了空居士对人的潜意识很敏感,你们说一句话出来,我知道你肚子里半句话大概是什么意思。

 

6.问:比如做一件好事,自己不想做,但是自己非要自己去做,那么这算不算是执著善法?

了空居士:其实这就是战胜自我,战胜自我的无明,这件好事,你为什么不想做?你在想做不想做之间斗争,就是说明你的思想还不够好,是不是?这就是破我执的过程,所以你必须去做。

主持:再不愿意做,也要逼着自己去做,我们就是这样去修。

了空居士:对,就是在破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不是说执著,是你内心有个疙瘩在里面,破掉。

主持:不去做反而是执著。

了空居士:对,就是执著原来贪嗔痴的习惯。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