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分 非说所说分 (二)

2.问:听您刚才的讲解,我理解这一分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佛无法可说,第二部分是众生是名众生,第一个部分是让当时乃至以后的听法者不要生搬硬套世尊所说的内容,第二个部分是让所有的说法者不要执着于有众生在听法,有众生需要救度,否则就有了功德相的,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对不对,恭请师父开示。

了空居士:哦,这样的理解以我个人来说我还是觉得可以的。

主持:师父,我看了这一分的内容,说到这个无法可说,我的印象中在前面一些章节有反复地提到,那么我也去翻了一下,好像有七八处提到类似这种“无法”的,刚好我们也借这个机会师父来帮我们复习一下。

在第四分中他有说到,“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这边说到一个法,那么我的理解他这个法他是否说的是佛法或者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

了空居士:哦,这是人家可能会想,世尊当年你在燃灯佛前是学到了什么本事,他有没有教了什么绝招给你,使你成佛了。佛祖就说没有没有,没有什么绝招的,大概是这个意思。

主持:第十四分也说到“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那么这个法,在我们中国语意中,法有很多种解释,它有一种解释为方法,还有一种是解释为规律。

了空居士:对,我们不如干脆说什么功夫什么本事吧,他说那你跟燃灯佛学什么呢?他说我学到的那些东西无实无虚,你要说我没学到东西吧,我确实在那里学,你要说我掌握了具体的一个东西吧,又不是。所以马祖就概括成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什么,平常我也是这样,平常你也是这样,他也是这样,这就叫做平常,个个一样的。是不是都是贪嗔痴啊?不是,你有贪嗔痴,你能够和周边的人和谐相处吗?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够悟到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心态,那就好了。所以说平常心,这平常心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个心态,其实六祖概括成“不思善,不思恶”这种清净心去返照自己,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其实我也曾经告诉大家,我在我师父那里得到师父真传的最核心的法是什么呢?师)告诉我——将心中的念头以客观的态度给予答复。如果说我在我师父那里学习多少有点收获嘛,那就是来自于这个牢固的基础,就是学会以客观的心去看待自己和看待别人,就是这样。其实与六祖跟惠明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思善,不思恶,返照汝边”。那么佛祖呢,“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出自《楞严经》,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法,你问我得到什么真传,我告诉你最重要的真传就是这种方法方式。那这个也是一个法吗?唉,好像也是一个方法,那么说到具体去又很不具体,无实无虚;无实,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无虚,确实还是有这种很抽象的方法。是不是啊,明树?(主持人:对!对!)所以我师父说哎呀,你用客观的心将心中的念头想清楚,给予合理的答复。你说要有法吗?也好像是有吧。要说有没有具体的法,又好像没有。那我有一天有些事情想不通,我就问师父,“师父啊,这个事情我怎么想都想不通怎么办”,师父就“哎,你这么想吧”。一听,哎,对了,那么我就将师父教我这么想的方法放在第二件事情,那也许角度就不一样了,那可能放进去又对不上号了。所以说无一法可得,就是这样。大家有什么听不懂的就在这里提出来,我们好好研究。

主持:所以他这边说“不能解我所说故”,那如果解了他,明白佛所说的话,就师父刚才所说的这种客观全面的心态,不思善不思恶的心态来处理问题,这就是无有定法,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无有定法……

了空居士:对!对!就没有定法了嘛,是这样。

主持:那我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那要怎么样才能做到?然后在第十七分又说到了,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办法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吧?

了空居士:对!所以要你不带任何成见,然后去深入生活,去历境炼心,去考验自己,你到底判断得准不准确,就是这么玄。

主持:所以后面又说到“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那么这里一切法这个法又是什么呢?

了空居士:哦,就是一切事情。法在佛经里边有两重含义:一个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的法,这个是指思维方面的东西;另外一个就是法界,那就泛指整个大宇宙,包括一切宏观和微观的现象,就是全部包含在里边了。所以说

主持: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了空居士:这里的话,就是一切现象,一切事情,一切道理都可能使你觉悟。觉悟之法,就是佛法了。

主持:我看到了这一分内容,他连续说,他就是说“汝勿谓如来做是念”,那么他是说如来连说法的念头都没有了,是不是去抠字眼的话应该是这么来理解?

了空居士:就是说你不要以为我如来是有法可说,其实没有的。我用我这个凡夫来亲身体验,我每天晚上来到这里,就是说今天晚上讲《金刚经》我会去备课,去理解。那理解之后跟大家讲了,大家讲了之后如果你能够听懂,那就好了。那么你说了空居士你也有法可说啊,刚才备了课准备了一些话要来说,就不是有法可说吗?看起来是啊,但是如果你将我的话背诵过去那没用啊,你必须将我的话理解了,最后找到了那个最清净的心,以后不是用我的话去做事,而是找到最清净的心之后然后以最清净的心去为人处世,这才正确啊。不是将我的话背诵了,好像谛听(QQ群管理机器人)也会放出很多字嘛,但是它不懂得做事啊。如果我们一个人学成谛听了,将我的话录在脑海里边,然后天天拿出来背诵,那不对呀。好像人家念佛说一日万念啊,我说不对,念那么多干嘛呢?念佛的核心就是见贤思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才正确啊,而不是天天在背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的。虽然说天天念也有个修这个一心不乱的作用,我告诉你,你等一下遇到事情心情全乱了,不相信你们去……然后遇到事情你拼命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睁开眼睛你看到那个事情还在,你不就还是逃不了吗?所以我说念佛他的真实含义就是见贤思齐,要向佛祖学习,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嘛。这才是真念佛。你可以早上念一句“阿—弥—陀—佛”,然后整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然后晚上要睡觉又念一句“阿弥陀佛”,不用说一天念多少遍。你天天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才是真念佛,行愿相应。

主持:师父啊,你刚才说到这个照搬后,我就联想到我自己吧,就是说我有时候跟别人交流,跟网上的师兄啊,包括我的亲朋好友在交流谈到这个佛经修行的时候,那么当时我自己也有一种这个“说法”的感觉。这不是说我为人师这个“说法”,就是觉得好像我有时也是在搬一些师父说的内容,搬一些佛经里面的句子。因为有些说的,我自己有的做得也不好或者说做得不到位,那么我就把师父说的、把佛经里边的内容照搬给他,那么这种的跟别人介绍合适吧?

了空居士:合适。其实你给别人介绍的话是什么时候起作用呢?就是他听懂了然后去做,落实到真正的言行里边去,如果他只是停留在懂而没有去做,那是没用的。好像我告诉你说,“哎呀,明树啊,我们真修行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说“好,我知道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然后做事一点都没有这么遵循地去做,那这个就执着这个方法了。那么你说我具体去做不就也执着这个方法吗?我就天天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告诉自己要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去做,我告诉你,那具体怎么落实呢?用怎么标准呢?是不是啊?你还是要分门别类,不是一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其实不是一个标准,不是一个具体标准,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很泛泛的说法,你要去分门别类,看到这个事情我该怎么做,那个事情该怎么做,还要在实践里面去磨砺嘛,去检验嘛。所以到头来说还是没有一个定法可以执着嘛,可以永远去做嘛,是不是啊?就好像我们说,加法原则,两个数相加,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那好了,然后你要具体去做,你还要遵循其实你就掌握两个数去怎么加起来嘛,而不是老是去记住一加一。那就以前小学有个现象就是小孩数手指脚趾,老师说不能数不能数,要懂得两个数排起来就是这么加起来,不能用手指加脚趾,不然等下一百加一百你怎么数呢?就是说你还是要掌握了这个规律然后去运用,而不是老是从这个具体的一个固定的框框里边去执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的,我说这句话你们去想,你们用什么标准呢?遇到父母怎么无缘大慈,遇到讨饭的又怎么无缘大慈等等,你真的还是要到实践里边去体会。那你们可能很有兴趣地说那遇到父母无缘大慈怎么做?你一定要将老婆父母孩子这些都看成一个整体来平衡。看到讨饭的,你不可能将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去给讨饭的,认为讨饭的人和你是一个整体,那完蛋了,那等下多来几十个讨饭的,那你不就是搞不定了,是不是啊?那一定要想这个讨饭的人,还是看他具体的给他两块钱觉得合适我就给他,这个人在那里可能饿得要死,赶快去买几个馒头送给他比较合适,如果你丢了一块钱给他,他真的饿得要死,走路都走不动了,给他一块钱又有什么用呢?是不是啊?所以说还是要用这个大的规律,然后还是要落实到具体怎么去运用,是这个意思。所以就说没有一个定法嘛,虽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们听起来是定法,但是具体做起来也不是定法,是不是啊?

主持:我们理解这个大的规律可能相对好理解,但麻烦的就是在具体去运用的时候,我们也知道不能生搬硬套,但是不能生搬硬套的话,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微妙的,我们可能运用得不好的地方,那我们可能当时也不知道,甚至事后可能也不知道这是否是最恰当的办法,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呢?

了空居士:哎呀,那就是要深入实践嘛,所谓的历境炼心嘛,行菩萨道就是在锻炼我们自己在实践中历炼,是这样的。所以说自古“大隐隐于市”嘛,“小隐隐于山”嘛,躲起来那就还不是大隐。

主持:所以一定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去历炼,然后还有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个明师,遇到的问题一定要有明师指导。

了空居士:所以说千万不要老是说去闭关,其实闭关好不好?好!好在哪里?闭门思过。有时候平时干扰太大,心太乱,找个安静的地方打坐,常自见己过,可以的,但是当你这个思想端正了你还是要入世,闭关没办法修出高境界,闭关最多是一个初级的筑基的过程,所以有些人将闭关看作是很高的境界,傻得要死,不对的,你看佛经上没有说闭关的,《六祖坛经》里面也没有闭关的。

主持:前面看了这些他说于法实无所得,然后也是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也无法可说,那我们在实践中就说想跟别人介绍这些真正的佛法的时候,我也有这种算是须菩提这种担忧吧,就觉得他是否能够相信,因为在实践中确实发现很多人你告诉他念这个佛经有什么功德,有什么感应,那么很多人都是由这个来进入到学佛的,那么刚才讲这些的时候很多人一下子是没办法理解,我经常也会有这种疑惑,一开始直接跟他这么说他会信吗?

了空居士:当然,你们看《地藏经》,最著名的《地藏经》“瞩累人天品”后边也有虚空藏菩萨和释迦牟尼佛的对话,说供养这位菩萨的相啊等等有什么功德,有什么功德,有没有?有,确实有这么说,但是你们要知道,功德也是虚妄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供养了也许是有功德,有些人供养了也不觉得有功德啊。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它是有求道者这个心态和这个因缘不一样,所以感召来的这个瑞相也不一样,但是佛祖也不得已也会给大家讲一些这种现象。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你们去诵什么经啊有多么好多么好,可以这么说,也可以。当然,我了空居士很少叫你们去诵什么经,你们早晚要诵多少部经,全没有,反而就直接讲智慧,就说一个人怎么以最客观的心去看问题。你看那佛经里边有没有这么说,有啊,所谓五度为盲,般若为眼,你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早晚精进地诵经也是属于精进的一个范畴啊,是不是啊,“禅定”,最后是“般若”,但是大宗师他最后的核心思想还是引入般若,包括释迦牟尼佛,他般若这个范畴据说讲了二十二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这样看得出世尊也特别注重般若嘛。

 

3.问:众生也是虚妄的,那我们该如何对待众生呢?回小向大还有什么意义呢?佛和菩萨发的大愿也没有明确的对象坚实的基础了,比如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些大愿。

了空居士: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那请你现在也摸摸自己的头吧,咦,众生也是虚妄的,那我也算是众生的一个啊,那虚不虚妄呢?又摸一下,咦,我还在啊,我刚才还打字说自己是**啊。哦,那你说反过来说了空师父你也摸摸头嘛,你不是也是坐在这里吗?啊,那没错,怎么办啊?哎呀,你也是实实在在地存在,我也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为什么说是虚妄的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这是《金刚经》里边的一首很著名的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梦,昨天谁做了梦啊?你们说师父我做了梦,那就说明你还记得那个梦,那个梦是曾经有过的,那现在还做梦吗?现在听你讲课哪里会做梦啊?没有了,现在不做梦了。那好了,昨天晚上做梦,今天听课的时候没有做梦,那说明刚才那个梦已成过去了。那好了,曾经有,现在又没有了,要说有,现在又没有,要说没有,我昨天晚上有啊。幻,幻就是幻觉,幻觉一般比较抽象,咦,你刚才叫我嘛,唉,没有,咦,怎么似乎刚才听到了,哦,幻觉,幻觉,也就是说要说有又没有,要说没有又曾经好像有,这就是幻,跟做梦一样,要说没有,昨天晚上有,要说有,现在又没有,这非有非无,梦幻。泡,咦,**同修你是女同修,你明天洗衣服的时候看看是不是有泡泡啊,等一下不理它泡泡就不见了。影子,早上出来走路,太阳照着我,后边有个影子。哎呀,太阳下山了,晚上走路,如果那条路比较黑暗,没有灯光,没有影子,有光照着你后边有个影子,没有光照着你后边又没有。这就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现在春天没有露水了,春节前天气比较冷,有些树叶早晨起来,哎呀,一颗颗小珍珠,那就是露水,太阳出来一晒又没有,那就是露。电,家里电灯亮了就有电,等下停电了就没电是不是?不是,古人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灯,它是指空中的闪电。雷阵雨,天空一闪一闪的,等下不下雨了,天晴了,闪电也没有了,刚才有,现在也没有了。所以世尊就用这六种现象——梦、幻、泡、影、露、电,来给我们解释什么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众生,即非众生啊,或者说众生也是虚妄的,就是在解释这个意思。那你说地藏菩萨发愿,天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么地藏菩萨的愿到底是永恒还是不永恒啊。哎呀,那肯定是不永恒啦,改天众生度完了,地藏菩萨也没事干了嘛,是不是啊,那他还需要发愿吗?不用了,愿已经用完了,地狱本来也是虚幻啊,以前有,现在被菩萨给度了,地狱也变天堂了,那就没有了嘛。所以在有的时候是相对的存在,发愿就是针对这个的。当然,其实从究竟处来说,大菩萨发愿你们去读《无量寿佛经》吧,这里边说入空、无相、无愿三昧,空、无相、无愿三昧。天哪,大菩萨会进入空、无相、无愿,连愿都没有了,那不是笑话吗?不是的,古人有一句话,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是什么意思啊?真真正正那些有志向的人,他下定决心,勇往直前,很自然的,永远就这么做了;那些没有志向的人,天天要别人提醒,天天要自己提醒,不要忘记了,不要忘记了,要记得这么做好啊。大菩萨他真正发大愿之后,他就进入一种常态,他就天天就是那么做,还需要老是去提醒他这个愿吗?本来就是这种习惯,所以就是叫做进入到无愿三昧,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愿也是虚妄的,大家也会理解吧?从众生度完了,那个愿也不用了,那也是说得通吧。

主持:我想对这个梦幻泡影对这个虚妄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既然都是梦幻泡影,那我们不去管它,梦也会醒的,泡也会破的,那为什么要发大愿呢?

了空居士:哎呀,其实吧,就是说我发大愿,其实是规范我的行为,像天下的人有些有理想,他会去努力,未来会比较好啊,有些人混日子,糊里糊涂的,未来也可能一般般,你说也有少数人运气好啊,碰到什么贵人帮助,一下子就很好,有没有?也有,但是毕竟是少数啊,不可控啊,是不是啊,明树,发大愿了就可控性比较强了,是这个意思。

主持:那比如说我能不能这样理解,梦幻泡影,以梦为例子吧,梦有好梦坏梦,还可以在好梦坏梦中间我们可以选一个好梦,有这个愿的话,是不是即使是虚妄的,即使是梦,那么在梦中我们还可以有这种选择呢?

了空居士:哦,这个我们刚才说到梦幻泡影,世尊在这个时候其实是用做梦这种现象,它包含了无论是好梦还是坏梦,醒了就没有了,他主要是说明一切有为法它不永恒。那么你说那人生如果反过来避开了这首偈来直接来说梦幻,做梦吧,就说我们能不能选一个好梦啊,还是选一个恶梦,可控吗?可控啊,可以的,只要你发大愿精进正道,你醒的时候就有很多好事情,好成功,睡着的时候你做的也都是好梦吧,因为你整天心情很好啊,所以也是可控啊。当然这里的梦和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它要表达的是两方面的道理了。

主持: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吧,像苏东坡那首很著名的诗“人生如梦”,很多学佛法的人也这么认为,就说人生如梦,那么这些都是虚幻的,都是短暂的,都是不永恒的,所以我这一辈子不一定要追求有多好多好的生活,把希望寄托于以后成佛啊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师父对这样一种观点怎么理解?

了空居士:哦,你要知道啊,《弥陀经》里面不是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啊,你要往生极乐,不要以为这辈子哎呀糊里糊涂,然后我就快点求生极乐就好,你少了善根福德因缘可能还没办法得生彼国啊。其实社会上有一种流派,它就说我万缘放下,具足信愿,求生极乐,我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干,我专心致志地去求生极乐,我告诉你呀,你对不起家庭,对不起社会,然后你只顾自己去求生极乐,这其实是严重的贪嗔痴,也许最多是按照佛经来说就是往生到边地疑城,那肯定是的,那搞不好就堕落到饿鬼道,因为你贪心嘛,而且你的心很阴暗嘛,父母也不管,老婆孩子也不管,只是管自己往生,是不是啊,明树?从这点黑心来说,他是跟饿鬼道是一致的,很自私。如果我父母也死了,老婆也没娶,我只是去出家,然后我什么都不管,我就混口饭吃,然后求生极乐,唉,就是因为他不理解如来真实义,所以他一片真诚求生极乐也得个边地疑城,为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是不明白如来真实义,是不是啊?念佛不是只是心里边念啦或者口里边念啦,你的身体都要念啦,身体怎么念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不是啊?《金刚经》里边说的很清楚,净心行善分“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是啊?而且从相应的角度,你要往生极乐,你必须跟阿弥陀佛相应哪,心愿如佛,言行如佛,你现在什么事情都不管,那么自私,你像佛祖的心吗?不像。能相应吗?不能相应。是不是啊,明树?(主持:对)我很客观吧,我不是说一厢情愿不行就是不行,不是的,因为我是个凡夫,我也要在佛经里边给大家寻找依据,我不敢妄语啊。

主持:也就是说我们的言行虽然也是梦幻泡影,也是虚妄的,但是都是我们这种思想、自性的这种体现,所以这两个也是联系……

了空居士:哎呀,你老是说梦幻泡影,我就知道你将这个言语里边无意之间老是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假的,那么你说佛经里边这个假的意思是不永恒啊,它相对还是存在啊。

主持:也就是说它这也是我们的思想体现出来的我们的言行,所以说它这是不可分开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修这种清净心的话,也就要在具体的言行中去修才行。

了空居士:对!对!所以说在《楞严经》“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那一段大家一定要去看,那他有一句话你们不能理解,说等到临终的时候说什么说什么,那句话你们这个断句不能断错啊,真正那些乘愿再来的菩萨他到临终都不会告诉你他是谁的,不用的。世尊在后面有说,大概就说心愿如菩萨,言行如菩萨,你就是菩萨,不要管过去生是什么,饿鬼也好,地狱也好,畜生也好,都没所谓,你今生能够心愿如菩萨,言行如菩萨,你就是属于菩萨的行列了。你们去看那一段吧,看不清楚可以打出来问我。

 

4.问:对大家说自己开悟了,或者说自己是阿罗汉,这种人他是不开悟的,那为什么佛陀说自己是佛,是乘愿再来的人呢?

了空居士:哦,我告诉你,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释迦牟尼佛我们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他是所有的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因为他有殊胜的因缘,所有的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的。假如你大彻大悟了,而且你也所有的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你就可以说啊,如果你做得不到位,你就不用说了。当然,其实不仅仅释迦牟尼佛这么说,这个六祖惠能大师也有说啊,人家问他那个断和常那个问题,那个是谁呀,是法达还是谁呀,他就说了一句话,“吾传佛心印,安可违于佛经耶?”有这句话,你们去打,在那个《机缘品》,在《机缘品》里边有这句话,就说我一定没错的。当然我了空居士这个小小的凡夫有时也斗胆告诉大家,我这个答案是对的,哎,后边有一句什么话?你看我引经据典,根本不是我了空居士说的,是佛祖或者是哪位祖师说的,你看出自哪本经,好像我刚才说的那句话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我说我加一个字你们可能就知道了,说法者无定法可说,然后明树你马上找出来了,第七分,我说不是我说的,我哪有本事加一个字,天啦,我算老几,是佛祖自己的意思。是不是啊?所以你说你是阿罗汉啊,你是大彻大悟的人,好啊,你经得起我们考验就好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像六祖就经得起考验啊,是不是啊,他说我得到真传,没错的。是不是啊,我刚才说加个定字没错的,唉你说你了空居士算老几啊,我说是的,我告诉你,加这个字来解释不是我的意思,是释迦牟尼佛的意思,在《金刚经》很多地方都有表达这个意思。所以你们发现我回答问题都是以肯定的口气,我回答问题全部是回答得很清楚的,没有特别的模棱两可这种习惯,没有的。是不是啊?

主持:所以明*师兄他又说“我觉得您也是乘愿再来的菩萨”。

了空居士:你可以这么认为,我听了,我就说我一定要豁出去,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我为什么跟你说你可以这么认为?其实佛经上至少有两个大人物他常常这么说,一个是《法华经》的常不轻菩萨,他见人就说你不久当得成佛啊; 另外一个人是普贤菩萨,他说一切众生他都看作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所以我说你可以这样认为可以这么说,但是我告诉你我一定要豁出去,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这位同修他在鼓励我嘛,我很激动。感谢明*的鼓励啊。

主持:因为,确实啊,师父您之前引经据典照搬,但是我们知道引经据典有一种生搬硬套,有一种是活学活用。

 

5.问:乘愿再来的菩萨都是为众生不为自己,是这样理解的吗?

了空居士:哦,不是,你这又是落入边见了。曾经看一位很著名的教授,我就不方便说出名字,在网络上看的,他在讲这个《道德经》,他就讲到这个大公无私和自私自利,他那个时候讲到这一点他就转不过来,一个人太大公无私很难做得到,太自私自利也不行。其实本来《道德经》里边就说“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后边还又说这个圣贤做事他都是带头等等,所以群众愿意推着他等等,有类似的我背诵不出来了。其实吧,乘愿再来的菩萨他没有特别去划分自己和别人,反而是将自己和大众和周边看成是一个整体。其实自利和利他是不矛盾的,曾经我告诉大家你们想发财吗,你们想升官吗?这些话一般修行人很怕的,嘘,这个都是名利啊,贪名利啊,执着啊。你,假如能够真的为国为民,跟古代所说的青天、民之父母官等等一样,你就有可能会升官。当然你可能会说了空居士你为什么会说得那么保守,没有肯定说一定会升官,为什么?因为有时候也有客观因素,再加上你有时候某些能力不一定能够适应更高一层,虽然你一片真诚心了。但你一定会变成一个好官,受领导赞叹,受群众支持的一个好官。你想发财,容易吗?也不难,只要你真的能够为社会做贡献,你做的事情都是为社会做贡献,好像你卖的商品都是受人欢迎的,都是对人的生活对社会有好处的,那你这个东西肯定是畅销的。所以这个升官发财,只要你走正道,能够真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好像《道德经》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肯定会成功的,所以说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其实是不矛盾的,不要以为一定要舍己然后去利人,不用,其实你利人的同时也能够利己啊,只是迟早的问题和这个厚薄的问题。

 

6.问:我觉得《金刚经》就说了一件事情,就是修法和做事时都不带着执着,就是专注在修法和做事上,不管其他任何东西。

了空居士:你问的这个修法怎么理解,是修什么法呢,是不是啊?做事大家都好理解,就是平时工作生活在做事啦,修法是怎么修啊?其实恰恰被你搞错了,世尊在《净心行善分》里边其实说得很清楚“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言语行为的过程就是一个修法的过程,也就是一步一步走向大成就的过程。那你说了空居士你还教我们打坐干嘛呢?天哪,打坐,我带你去问六祖,六祖说“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我教你们打坐从来没有教你们一定要单盘双盘还是什么盘,也没有叫你们入静啊、调呼吸啊、意守啊,什么都没有过啊,嗡同修,我教你坐在那里,海阔天空地想啊,过去现在未来,自己别人都可以去想啊,然后都给它想出一个客观的答案啊,当然有一些真的没意义的事情就不要想啊,空中有多少个微尘啊,天上有多少个星星啊,哎呀,这没用的,就不要想,跟自己有关的,跟周边有关的事情就要想,想不出来就要问我嘛,那不是说在“常自见己过”啊,或者是在修智慧吗?我教你们修法是这么修啊,没有教你们具体去修个什么法。这一切不是跟你的一切言行是一回事吗?一个整体嘛,所以你不要说修法,平时为人处世就是修法。

 

7.问:如果清净客观的心是佛法的话,在这个原则下需要怎么样去做,具体的做法是不定的,也是不能执着的。修行就是修这个吧,从你的做法能否立在清净客观的基础上来验证自己的清净心修到什么程度,无一法可得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做法的意思吧?

了空居士:这个理解很正确。

主持:他又说到“未觉悟前是众生,觉悟后是佛,哪一个是我呢?好像都是我,又好像都不是,所以不需要在相上执着,就更加不要在名字上执着了”,请师父开示。

了空居士:很正确。

 

8.问:打佛七、通任督二脉、转河车是修行的必经境界吗?

了空居士:哎呀,这个河车运转啦,什么通小周天啊任督脉这些,哪本佛经有说到这些?天哪,是不是啊?其实吧,我们身上这些气脉本来就是通的,我们从道家的角度,虽然什么周天啊,什么精气神啊,在道家的著作里边经常提到,但是,真正的大道修行是不执着这些的。你看,在《道德经》里边提到具体的修炼就是第一章嘛,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其他都是为人处世的这种规律啊。

(明励根据讲课录音整理,明树校对,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