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分 持经功德分(一)
第十五分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树
时间:2016年12月9日 20:00-21:30
地点:YY语音—了空居士 国学讲坛(80257频道)—公益大讲堂
文字整理:明昀
文字校对:明励 明树
持经功德,持经是包含了几方面呢?在这一分里面就讲:受持、读、诵、书写、演说。在佛家就有所谓的五种法师,或者是五法师。受持,就是付诸实践。受就是接受,持就是不会忘记。如果你单单将这部经给背诵起来,记住,那其实是没什么用的,是要落到实处。受持就是实修、实践。《金刚经》怎么实修、实践呢?以后我们会讲到“净心行善分”啊,前面也讲到“离一切相”啊,“若见诸相非相”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啊,“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将这些道理落到实处,这就是受持。那么我刚刚为什么说读、诵,没有说读诵?其实古人读和诵是不一样的。读是端坐看着经文来出声念。诵是背诵。书写就是抄经。古代印刷术很落后,所以很多人都是将抄好的经送给那些需要经书的人。演说,就是为人家讲,我今天就是演说,呵呵。持经就是指这五方面,不是手上拿一本经书的意思。“功德分”就是说,受持、读、诵、书写、演说有什么功德。“功德”这个词大家很熟悉,在《六祖坛经》决疑品里面就说“福德”和“功德”。“福德”就是《金刚经》里面常说的“其福胜彼”、“其福甚多”等等。福德就是做了好事,以后有好的效应。“功德”就是《金刚经》里面的“福德性”。持经之人,他心中没有去考虑有多少功德,他处处都是按照《金刚经》的标准去为人处世,是自自然然地流露,他就已经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去“修一切善法”了,这个时候就是“福德性”,其实就是六祖所说的“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须菩提,大家都知道了,是解空第一须菩提。玄奘大师有时候翻译为“空生”,都是指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将这个善字给去掉,那就是男子、女人。这个男子、女人就可以泛指一切男女老少的男人和女人,也可以泛指出家、在家的一切男人和女人。善男子、善女人就比优婆夷、优婆塞或者是比丘、比丘尼涵盖的范围更广,泛指一切男人和一切女人。加个善字就是一心向善的人,那些正在做坏事的人就不能叫做善男子、善女人,只能是男就是男人,女就是女人,没有这个善字。善男子、善女人涵盖了一切在家出家的人,当时在那里的听众。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这三句话有三个要点,一个是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我去查过,“初日分”是从今天晚上十二点钟凌晨到明天早上八点,从八点到下午四点是“中日分”,然后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是“后日分”。从凌晨开始每八个小时就是一个分。第二个要点是“恒河沙等身”,就是和恒河里面的沙那么多数量的生命去布施,这个就是舍己为人了,甚至是舍过无数的生命,这个比喻为了帮助别人有时候不惜生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第一个是每天用那么多的生命,这个是佛祖比喻,然后用百千万亿劫的时间,一天三个恒河沙的数再乘以百千万亿劫那么多的天数,哇,那这个生命就不是多如牛毛,牛毛就不够多了,去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
如果有人听到佛祖前面讲的《金刚经》的内容。这里有个关键词是“信心不逆”。逆就是逆转,叛逆。就是他听了很相信,不会怀疑,不会退转,不会说:我不能相信了,不可能吧?信心不逆就是听了心生坚定的信心,佛祖讲的我都听得懂,我相信这就是这样的,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没有退心。
其福胜彼。
他所得的福报胜过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又布施了百千万亿劫那个人。其实这个就是关系到一个事情,就是他怎么去布施?假如他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去做,他布施多少还是有个数,也就是有限。能够听到《金刚经》然后信心不逆,信心不逆是什么?你就是信了吗?不是。他信了就会落到实处去为人处世。我们别以为信就是我相信就好了,你相信你有没有照做啊?只有你照那样去做,你才是真正的信啊。所以说解行并进,知行合一。古人这个真正的信,你相信了那你平时做事也要那么去做啊,假如你相信了,你不这么做,就是口是心非。所以一个人如果按照《金刚经》讲的道理去做,落到实处,这才是真正的信心不逆。如果你在这里听我讲,你就相信,等下一下课,去做其他事情又忘记了,这个还是属于信心逆了。其福胜彼,他的福报就超过了以恒河沙生命布施了无量劫的那个人。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福德性”和“福德相”这个范畴,也就是无限和有限。按照《金刚经》的经义去为人处世,你是跟整个法界无二了,不分彼此,法界有多少福德,你就有多少福德。着相去布施的,还是属于有限,你不管有多少总是有个穷尽。“福德性”就是法界有多少,你就和它相应了。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书写,你认真去抄,你自己很相信、不怀疑了,然后你将这些经抄给别人去学习。受持,就是永远不会忘记,而且落到实处。这个受持和前面的信心不逆有点不一样,是不一样,就是说,你刹那间相信,你刹那间的福德就超越了那个恒河沙数生命布施的那个福德,其实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有限,一个可以说是无限。这个受持就更加持之以恒,超越了信心不逆了。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真真正正一直坚持下去都是落实到实处,那更是无穷无尽了。
须菩提,以要言之,
须菩提,是空生的名字。以要言之,简单扼要来说吧。
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不可思议,思就是想,议就是议论,你们怎么去比喻,怎么去想。不可称量,称就是秤称轻重,量就是尺量长短,你没办法怎么称、怎么量,也就是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吧。无边功德,无边就是没有说什么时候没有了,无边无际的功德。持经就有这么大的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如来一般指诸佛,像释迦牟尼佛自己就是称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这两方面。有人会说,大乘、最上乘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知道,小乘人只是讲自利,他不会主动去利他,以七佛通偈来说,小乘人他能够诸恶莫作,自净其意,但是他没有积极地去众善奉行。大乘人呢,他不仅诸恶莫作,而且还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都努力地去做,这就是大乘人。那最上一乘是什么呢?大家不知道能不能记起来,六祖当时对志诚吧,从神秀那边过来的一个弟子,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六祖说的和秀大师说的有什么不同。六祖就说,你师父那个是度大乘人,我是度最上一乘人的。你们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大乘,还有最上一乘?迷人渐契,按照大乘之理慢慢去修,这是大乘人。悟人顿修,刹那就明白,刹那就落到实处,这就是最上一乘,言下大悟,马上就相应了。慢慢地去做,那个是大乘,“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他愿意这么去做,也愿意这么去帮助别人,这是属于大乘。其实大乘和最上一乘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刹那相应,一个是慢慢地在相应。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
如果有人能够自己,受就是接受,持就是不忘记,持就是拿在手上,不要掉了的意思。受持就是说真的能够落到实处,学懂了而且是落到实处,自己要做到了,而且能够为人演说,教别人。
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如来,这里指释迦牟尼佛,也可以泛指十方诸佛。十方诸佛都叫如来。你们会说,了空居士你不是会钻牛角尖吗?帮我们钻一下,这里主要是讲释迦牟尼佛本人呢,还是讲十方诸佛呢?我告诉大家,最正确的是释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诸佛统统都有,悉知悉见。那你说了空居士你今天晚上在这里受持了没有?我说也算有吧。那你也在这里为人演说,那释迦牟尼佛知道你在讲吗?明树,你也在这里读啊,你会不会关心释迦牟尼佛还有阿弥陀佛、药师佛,他们都是属于十方如来,他们知不知道我们两个在这里讲《金刚经》啊?知道的。你说,你了空居士怎么知道,十方诸佛知道我们在这里讲《金刚经》啊?我们这个时候是以最清净的心来为大家演说,最真诚的心来为大家服务,没有功德相,我们整个身心的状态跟诸佛是一样的,其实我们刹那间就是跟诸佛相应了,所以诸佛说他知道,就是这个道理。好像我们念佛,是不是你一念,阿弥陀佛就跑过来啊?不是的。你信愿行具足念佛,你刹那间就进入到佛的境界,那不就跟佛不二了吗,忘我和佛了吗?你一滴水扔进大海,大海知道你扔进去吗?你就和它不二了,这个悉知悉见就是这个道理。
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这三个形容词都跟前面一样,就是能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你怎么想,怎么称,怎么估计,都是有限的。它这个境界最标准来说是非有限非无限,当然勉强来说,就叫做无限的功德,多大的有限都没办法超越无限。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能够受持而且能够为人演说这种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荷就是背着,担就是肩膀挑着,其实就是继承,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好像六祖、五祖这些人一样,他一切言行都符合这种般若智慧。
何以故?须菩提,
这是什么缘故啊,须菩提?自问自答。
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我们这里读乐(le第四声)方便录音、以后整理文字,好像有人说这里读yao(第四声),没关系我们这里方便读者。就是说喜欢那些小法,就是小乘法,只是自了而已,那些喜欢执着某些具体的东西,有法执的人,他就着我见,请记住这里是“见”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金刚经》前面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相”,怎么这里是“见”,是不是写错别字?不是。相一般是指外表的,外离相内不着空,所以这个我见是属于思想观念的,我相是对外表、事情的一种看法,我见是属于思维方面的,概念啊等等。我们《金刚经》就是有两个地方不一样,一个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一个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还有一个是“见如来”,一个地方是“观如来”。“见如来”就是用眼睛去看,“观”是思维,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受持,而且为人演说,自己明白了,而且落到实处,还能够去教导别人,就是说他一切都做得很完美,这个人已经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荷担就是说你本来就有了,你具备了,挑在身上、背在身上了。那些有法执,喜欢小法的人,他心里有这种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执着,所以他们就不能听受读诵,听了就不愿意听,不相信,受、读、诵,他不愿意啦,你叫他读,他说:不读不读。因为他自己就不相信,所以他就不愿意去读,也不愿意帮别人讲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
须菩提,在在处处,就是任何一个地方。若有此经,如果有这本经。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一切世间是指世出世间。往往在佛经里面,天是指天人,人就是人道的人,还有阿修罗道的众生,都应该去那里供养。怎么供养呢?后面有说。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这部《金刚经》在那里就相当于一座佛塔。一般佛塔里面供着佛的舍利,也就是说一部经就相当于一座佛塔一样。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
恭恭敬敬地对着这部经行礼。围绕,我们很多佛经,都有这个右绕三匝之类的,大概就是这么走几圈,表示很恭敬吧。
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诸就是各种各样。华香不是指花香,如果指花香,花香只能闻得到,那怎么去搞? 这里的华香是指两种东西,一个是华通花,是通假字,是指各种鲜花,香是各种香料,檀香什么香什么香,佛经里说到很多香料。供养,就是供在旁边,而散其处,就是表示恭敬。26:54
1.问:前面说到等身布施,我觉得这个厉害啊,这种是一种很彻底的舍己为人了,为什么还是有我相呢?
了空居士: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叫《首楞严经》或者是《楞严经》,你们去打关键词:“燃一指”或者“身燃一灯”等等,如果你们看过《神仙传》,也有燃一臂,烧掉一个手臂的,很厉害,也有。《楞严经》里面说,燃一手指有多少功德,可能也有一些人读了《楞严经》之后也真的去燃一指。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准备烧掉几个手指,或者烧掉一个手臂?佛祖告诉我们,虽然自古以来有这些做法,但是不用的。不要说烧一个手指两个手指,烧一个手臂两个手臂,烧一整个身体还不如受持《金刚经》而且为人演说,甚至听了,信心不逆,你还比不到。其实你着相地去怎么布施你还不开悟,就是死了百千万次,你还是着相啊还没开悟,当下能够升起信心,你就能够感受到刹那间开悟了,等一下你悟后迷了,但是你等一下又能开悟了。开悟的价值就是使你从凡夫位上升到菩萨位,你怎么去布施永远还是在凡夫位啊,是这样的啊。
主持:他能够以身布施,这个身包含着他的生命了,这实际上不是一种无我的行为吗?
了空居士:不一定,有时候或者是冲动吧。如果你是有大智慧,不是说什么时候都是以生命去布施啊,不一定的啊。
主持:或许他这里还有种去获取名的执着在那里。
了空居士:对对。我们打个比方,如果你看到一个坏人拿把刀在行凶,然后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让他一刀将我们砍死了,有没有功德?有的。但是很可惜,等一下凶手也要枪毙,我们也冤死。假如你很有智慧,观察一下,我要用什么办法来制服歹徒,或者我们先小心观察,能报警就报警,能够用其他更好的办法。譬如小时候来说吧,到处都有泥沙,一看到歹徒拿把刀,如果要制服他,至少要抓两把沙当面扔过去还是什么,可能像烟雾弹一样的搞一下,你很聪明地过去拿下他的刀还是什么,你就不能这么平白无故地冲上去,或者是拿一个凳子啊什么东西能够顶住他的刀的,你上去才行嘛,你不能凭着满腔的热血,冲上去被他一刀宰死了,等一下他也变成杀人犯,我们也很冤枉。所以说有时候不是说以身布施就是最完美的,不是的,还是要以智慧来面对,才是最完美的。
主持:听师父举的例子,就是说布施的时候是要有智慧地来布施。
了空居士:对对!该怎么做最完美我们就尽量那么做。
主持:我理解,即使在布施的时候他是以智慧来布施,但是他的目的上有不一样,比如说他是为了获取某种名或者利来布施的话,这是不是一种执着,这个跟目的还是有关系。
了空居士:有关系。
主持:这种布施可以称量的话,那是因为他的目的是着了功德相。
了空居士:对对。
主持:我有个关于功德相的问题,比如说我主持,我主持得更好,我做更多的准备,就是希望有人称赞我一下,表扬我一下很开心,这是一种功德相。如果我想做更好的准备,是为了让课讲的更精彩,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也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那么这样子是一种不执著是吗?
了空居士:对对。我告诉你,其实有人赞叹我们,我很开心,如果你能够继续良性循环,那我就继续努力下去,也许有一天你变成一种常态了就好。如果老是执着,我是为了博得大家的赞叹,那么有一天如果人家忘记赞叹了,你不就很纳闷吗?哈哈。
主持:我在想,执着在促进我们精进努力方面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时候这种执着可以倒逼着我们去更加努力。
了空居士:但毕竟是有限的。譬如,明树,你今天主持的很好,人家表扬你,然后你下次继续去准备。因为能够真正站出来表扬人的人,在我们群里面也可能是一部分,有一部分心里很赞同,有一部分就不懂得赞叹。如果有几天那几个热心赞叹的人没空,没有来,忘记赞叹。你说,天哪,怎么不赞叹啊?那么你就出现两个可能,一个你就老是怀疑,是不是我今天晚上是不是搞得不好啊,人家怎么不赞叹呢?另外一个就是说,我觉得我做得很好的,但是你们为什么不赞叹啊?就是升起了一种怨恨了。算了,下次不准备了。那不就毁了?哈哈哈。我不管是人家有赞叹还是没赞叹,我都去努力地做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不断地往前努力,那不就成功了吗?
主持:这就是《心经》里面所说的心无挂碍。
了空居士:对对。
主持:可能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我不执着,可能就没那么精进了。
了空居士:那不是不执着,那种叫自暴自弃。其实是惰性,不是说他们不执着,而是惰性。
主持:但是,历史上其实也很多这样的事情。在乱世的时候,像南北朝不是有一首诗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么混乱的情况下,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有那么多的寺庙,可能有很多大成就、开悟的人,这些人没有出来为人民做事情,反而是像朱元璋那样的草莽英雄,因天下大乱,他就起来拯救生灵于涂炭,实际上也是有执着,也是为自己的,但他又为人民做了很多的实事。
了空居士:不是,我告诉你,这个也是人的一个心量,或者是能力。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一定全部都是轰轰烈烈的,你们去读《楞严经》,打关键词: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不妄语”那一段,佛敕很多罗汉、菩萨示现在各行各业。就是说,有些人是示现在这个地方来带着大家去破掉什么执着,有些人是示现在什么地方带着人去破掉那些执着等等。假如我们把朱元璋当作一个有功德的人来说,那他示现带着农民怎么来起义,朱元璋以前不是有个师父叫石和尚,他示现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等等,都是各有一个因缘。
主持:师父,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些开悟的有大智慧的人,大智慧的运用也是要根据因缘来适用的,也不是说无所不能的。
了空居士:对对,有个道理我告诉你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譬如说在隋朝末期很多农民起义,那个时候有个李靖,他自己也以为是能不能做真命天子,求了一签等等,说得很神秘的,说他不是真命天子,他是出将入相,后来他们发现真命天子就是李世民,他们也很自觉自然地去投奔他,去辅佐他。其实你们仔细去观察,尤其你们在单位工作时间长了,你们也会明白自己吧,如果我们客观一点来评论,假如我去做这个工作,我能做得怎么样,假如我去做那个工作,我能做得怎么样,我们客观一点,有时候也能有所评论。尤其你们跟一些领导相处时间长,观察了就是说做领导也不容易,他也有他的能力,甚至说福报啊等等。当然这个说起来有点玄,但是我告诉大家,老虎的叫声和猫的叫声是不一样的,一个猫很难产生像老虎那样的威力、威势吧等等。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今生大概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大概只能用一个玄字来描绘吧。
2.问:闻此经典,信心不逆。我想问的是,这个信心不逆和后面的书写、受持、读诵有没有一个因果关系,他只有信心不逆的情况下,他才会书写、受持、读诵,又或者说他通过书写、受持、读诵完了之后,他才能达到信心不逆呢?
了空居士:如果我们将后面的书写、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都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表面功夫的,佛祖这里讲一般都是指发自内心地来做。那么他后面的具体落实和前面的信心不逆,信心不逆相对来说,这个程度、层次就没有书写、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么深了。当然一念生净信比信心不逆更浅,那个只是一念而已,信心不逆是完全相信,他过后还会记得,就类似于受持了。
主持:我还有个疑问,您之前解说知行合一才算是信心,那么这个信心不逆应该是达到很深的程度了。
了空居士:信心不逆对照后面这些话来看,是相信,但是程度还没那么深,还不一定能够完全落到实处。打个比方,你们觉得诸恶莫作是对的,众善奉行也是对的,但是你们会发现有时候,你们是善良的,但是有些场合,由于种种原因,你们觉得这个事情是好事但是你们不敢去做,你们知不知道,你们心里是很想去做,但是又不敢去做。这个时候你们心里面对做好事这个理念有没有信心?有。但是有时候会想,我这么做人家会不会认为我太张扬啦,有点个人英雄主义啦,他不是对这种人生理念的否认,是不逆,是觉得客观条件不允许,不敢做,是不是啊?我来描绘信心不逆应该就是这种心态。他能够去书写、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他已经是完完全全都能做,是这样的。
主持:有时候我们知道有些事情该怎么做,但我们有时候确实没办法完全按照这么做。
了空居士:譬如说,有些人知道,这个人很好,帮助了我,但是他说不出话,感谢啊,他说,我怎么说不出来啊,他很好,但是我说不出口,不好意思说啊,有时候眼泪都流出来了,但是不好意思说啊,这就是信心不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