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分 非说所说分 (一)

第二十一分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树

时间:2017217 20:00-21:30

地点:YY语音-了空居士 国学讲坛(80257频道)-公益大讲堂

文字整理:明励

文字校对:明树

 

“非说所说”,昭明太子为什么不说“所说非说”,是不是啊,明树?这个有什么不同啊?到底是“非说所说”好,还是“所说非说”好?我们来研究一下。“非说所说”四个字,让我来分段意,又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非说”,一个是“所说”。“非说”就是不是说,“所说”就是指佛祖说话的内容,那连起来就是佛祖所说的话并不是他自己一厢情愿地想来说的,而是人家问他他因此针对性的回答。所以说并不是我想说的,而是因为你们问我我给你们所做的答复啊,所以我说的内容其实就是因为你们问我,我才有说的这句话,假如你们不问,我也没有下边说的这些话,所以就是“非说”,不是佛祖自己很想来说,而是人家问了他才说。譬如一口钟,不是它自己会响,而是因为人家敲了,它才会响,所以钟发出响声,并不是它自己发出来的,而是因为敲了才发出来的,所以我们换一下就是“非响所响”,就是这个响声。那我们就转入正文吧。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

须菩提,这个就是世尊在叫须菩提吧。你们不要以为我如来坐在这里就有一些东西要教给你们,要来教你们,你不要这么想,你“勿谓如来作是念”,你千万不要这么想,以为我如来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教给你们。

 

莫作是念。

莫作是念就是你不要这么想,不能有这个想法,不能有这个念头。

 

何以故?

何以故,就是什么原因啊,佛祖就是那么慈祥,何以故就是什么原因啊,然后继续给大家解释。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就是说他如来有很多道理、很多方法要教给我们的,那么即为谤佛。那前边是如来,后边是佛,为什么是谤佛,不是谤如来呢?一般来说,如来是指这些乘愿再来的人,佛嘛,譬如说我们这些凡夫有一天突然开悟了,我们就是觉悟的人,就是叫做佛。当然,觉悟之后称为如来好不好?好。当然佛这个词我们钻牛角尖,它是包含了乘愿再来的人,他一来很快就大彻大悟了,也包含了原来随业受报来到人间,然后觉悟了,所以这里“佛”,严格来说包含了两种人,一种是乘愿再来的人,一种不是乘愿再来——他遇到了明师大彻大悟了。所以你们去看《六祖坛经》吧,六祖很明显,他一定是乘愿再来的人,他一听《金刚经》马上明白,但是有一些弟子他要经过六祖的多次指导他才明白。你们尤其去看那个《五灯会元》里边禅宗公案,里面有一些开悟开得很慢,当然他最后也开悟了,这些人他也许不是乘愿再来的人,他们是经过明师的指导。你们再去读《楞严经》“二十五圣圆通”里边,你看舍利弗久远劫前怎么怎么,观音也是多少劫前怎么怎么怎么,那个大迦叶也是,普贤菩萨、弥勒菩萨也是,里边我仔细看过,只有一个人不是,那就是周利盘陀伽,它里边就没有说他无始劫前怎么怎么怎么。周利盘陀伽是地地道道今生才大彻大悟的,你们去看“二十五圣圆通”,所以这二十五圣全部都可以称为佛,当然他这个佛你们不要跟释迦牟尼佛这个佛划等号,因为释迦牟尼佛是属于究竟圆满的。其实在佛经里边等觉菩萨都是属于佛的范畴了,佛它的最广义的解释就是觉悟的人、开悟的人。在《六祖坛经》里边也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韦刺史说的,应该是在《决疑品》还是哪里(编者按:出自《六祖坛经》第二品“般若品”),韦刺史就赞叹六祖称他是佛了,“何期岭南,有佛出世”,就说“哎呀,我们岭南就有六祖惠能大师这尊佛”,就有这个意思。所以前边如来后边佛就有这个深刻的含义。

 

主持:师父,我想问一下,就我刚才听您的讲解,是否可以认为如来是已经大彻大悟的人,那么佛呢有可能是大彻大悟,也有可能是已经开悟但还没有彻底圆满,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了空居士:如来一定是乘愿再来,不来相而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个佛吧,不管是属于乘愿再来的人也好,今生在这里有某种机缘大彻大悟也好,当然,其实等觉菩萨和佛也只是有一点点区别而已。严格来说你看《法华经》里边这个龙女言下大悟,她就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成佛了,这就是所谓的龙女八岁成佛的故事,在《妙法莲华经》里边都有的。严格来说等觉菩萨和佛-妙觉菩萨,严格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当然如果说有区别,还是有,在这个《楞严经》里边有说到等觉之后到妙觉还是有一点距离,还是有的。

主持人:我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呵,就是乘愿再来不一定是等觉菩萨或者是佛,那有一些大菩萨包括阿罗汉他有可能乘愿再来,像譬如阿罗汉啊,不是也有说什么一往来这些说法。

了空居士:哦,其实吧,阿罗汉,只要他一念回小向大,就是大阿罗汉,区别就在《楞严经》里边,你们去打不回心钝阿罗汉和回心大阿罗汉(可以查到相关经文)。一般来说我们说的阿罗汉指小阿罗汉,那些所谓的自了汉,他们证得什么呢?他们证得一切智,他们没有很积极地去行菩萨道,所以他们在这个道种智这方面还不是那么完美。他们如果回小向大去行菩萨道,那他们可能刹那间就进入了大乘菩萨的行业。当然大乘菩萨有所谓的十地菩萨等等,也还是有一种区别,但是你们可能一念之间从初地就升到八地都不一定的,所以“一地具足一切地”,这个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边说的,大概是有这个意思,有时候是一念相应了他就马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你们再看我前天说到人家问我说佛一定要有人授记才能成佛,我说不是,授记也是虚妄的,在那个《维摩诘经》里边第四品那个“菩萨品”是不是,维摩诘居士和弥勒菩萨的对话你们去看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其实吧,当你能够相应的时候你就刹那间能够进入那个境界的,是很快的。

 

不能解我所说故

不能解我所说故,故就是原因,就是不理解我所说内容的含义。其实佛祖的一切言行都是针对众生的某一种机缘,希望将他们引入到佛的知见这个境界。像《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那个大事因缘是什么?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就是给众生开示、令众生悟入,是这样,不是说佛祖有带一个具体的方法来的,他一切都是针对众生的疑惑和烦恼而所设的方便,不是他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的。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句话很奥妙。六祖也亲口说了一句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出”,有这句话。那这里说“说法者,无法可说”,那你说太简单了,我们以后去外边讲经说法,就坐在那里闭着眼睛打瞌睡,就等于给别人说法了对不对?哎,那对不对我们就看释迦牟尼佛哦,到底释迦牟尼佛一生闭着眼睛坐在那里不说话呢,还是有说话呢?别的不说,我们就说《金刚经》,他说须菩提啊怎么怎么,释迦牟尼佛不是说了很多话吗?哦,那你还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不是?其实这句话我加一个字给你们,你们就明白了——说法者无定法可说!你说“天哪!你了空居士,不是你有自知之明,说你是个凡夫吗?”没错,我了空居士确实是个凡夫,现在坐在电脑前还是凡夫啊,但是我为什么敢给大家加一个字呢?不是我加的,我哪有本事加,是释迦牟尼佛加的。在哪里?你们去《金刚经》《无得无说分》嘛,就是说这个说法,它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是不是,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法者无有定法可说就对了。你说“天哪,你这个鸠摩罗什大师”该死,怎么不给我们加一个字,不用加啊,他这么翻译连我这个凡夫都看得懂,你们看不懂是因为你们太着相了。这不能埋怨鸠摩罗什大师,他一方面也要照顾到语句的完美嘛,“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如果“说法者,无定法可说,是名说法”,那不是的,翻译得连我都看得懂,人家看不懂是他的天赋的问题,那就问问明师吧,就好了嘛。其实前边释迦牟尼佛已经说清楚了,“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以我加这个字不是我加的,我没本事加。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

哦,这里关键词就是慧命,前面就是须菩提,这里就是慧命,天哪,这慧命两个字可以说就是一个过渡嘛,这句话是属于鸠摩罗什大师自己的表达嘛。慧命,这个词很多人有不同理解,如果让我来理解,这里是鸠摩罗什大师赞叹这个须菩提续佛慧命,也就赞叹他那个时候已经是属于大彻大悟的境界,让我来理解是这么理解。如果我们不理解,须菩提就是须菩提,那就算了吧。前边好像有个长者须菩提,就说明他在佛陀座下弟子里边辈份是比较高的。慧命这个词和长老这个词同样就是在表达对须菩提的一种评价等等,大家也不用研究得特别深。

 

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

就是说世尊,假如有一些众生,好像我们有时说颇有见地,颇有什么,这个也是一种习惯性的说法,假如在未来世有一些众生吧。

 

于未来世,闻说是法,

就是说假如未来世有一些众生听到你在讲《金刚经》这些道理。

 

生信心不?

能不能相信啊,能不能生起信心啊,你看须菩提也是一片慈悲的心啊,“世尊啊,你讲的这些道理须菩提是听懂了,但是未来世众生听了能不能相信你的话”。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彼非众生,非不众生”这句话很有奥妙,“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就是未来世的那些众生嘛,彼非众生,彼就是指未来世的那些众生,就是说未来世的那些众生啊,彼非众生,非不众生,这句话让我来划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这个彼字是指须菩提说的未来世颇有众生,是指未来世的一些众生吧,听到我们《金刚经》这些道理,他们能不能生起信心啊,能不能相信啊。世尊这句话就充分体现出世尊的大智慧,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就说须菩提啊,你说的未来世的那些众生,其实吧那些众生不是众生,“非众生”就是不是众生,“非不众生”,其实后边这个“非不众生”,就是我们哲学上这个否定之否定,不是众生也不是不是众生。你未来那些众生其实不是众生,但是那你们反过来那不是众生是什么?世尊就继续说“非不众生”,就是说也不是不是众生,也好像是众生类似这个意思。当然我说好像是众生这句话还是不恰当的,我是没办法,真的找不出表达,其实就是非空非有。就说有嘛,他不永恒;要说没有,他相对存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未来的那些众生啊,你要说他是众生嘛,什么是众生呢;要说他不是众生嘛,那又不能完全否定,是这个意思。所以他这里就否定,然后就否定之否定,后边是反过来否定前边这个“非众生”。“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就是后边这个“非不众生”反过来否定前边这个“非众生”,就说你说不是众生也不是对的,就说要说他是众生嘛也不对,那是什么呢?就是这种非空非有的现象嘛,所以世尊这句话其实含义是什么呢?他在告诉须菩提,你在担心干嘛呢,你还担心未来颇有众生能不能生信心,天啊,须菩提,不要说信心,信心也是虚妄的。其实连发出信心的那些众生都是虚妄的,你有什么可以担忧呢?我跟你说信也不对,说不信也不对,因为他们的心本来就在念念地变化,没有一个绝对稳定的状态呀。四念住就说观心无常,所以信心也是虚妄的。

 

何以故?

是什么原因啊,佛祖很慈悲,他的讲话很到位。

 

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我刚才还不知道后边这句话,这个世尊自己印证了,就说明我了空居士刚才讲的很对,符合如来真实义。就是说须菩提听了“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又说他们不是众生,又说他们不是不是众生,否定了然后后边又否定之否定。在这里,世尊就继续给须菩提解释——其实须菩提是懂的啊,从前边很多对答是知道这种非空非有的现象。佛祖很慈悲,借着须菩提来给大众讲——说“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一段最关键的两个名词就是众生众生者,一个是整体,一个是局部,众生是泛指所有的众生,众生者是泛指某一个对象的众生。譬如说“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无论是你说所有的众生呢,还是具体的某一个众生,“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非众生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不是众生,直观的就是不是众生。明明就是众生,你还说不是众生,那是什么?其实他就是说一切众生他都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体,他都在变化。那你说哎呀你了空居士春节前也叫做了空居士,也是坐在(YY语音)80257频道讲课,那你现在也是了空居士啊,是不是啊。但是你要知道啊,我了空居士已经又多了一岁了,是不是啊。如果你再追溯到五十年前,我可能还穿着个开裆裤呢,是不是啊,那个是一个儿童的我,现在是一个中年人的我,两个我不一样了,但是说彻底不一样也不是,本来也是同一个我,只是说以前很小,现在是有点老了,你说一样吗?从同一个人的角度说是一样的,从年龄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同一个现象里边就有一样的又有不一样的,那你要怎么认呢,要认一样的还是认不一样的?最全面的说法就是:那个是童年的了空居士现在是一个中年的了空居士,可以这么认为,甚至都不能这样说,以前我也还不叫做了空居士,所以就是真正的表达是这样,“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也就是说他本来是一个动态的现象,而不是一个稳定、固定的现象,“是名众生”。所以说我了空居士去年也是了空居士,今年也叫做了空居士,但是去年我多少岁啦,今年我又多少岁啦,就有这个区别,所以说释迦牟尼佛这个表达是很到位的,很全面的。

 

1.问:我对您刚才说的如来跟佛的区别我还不是太理解,就是说乘愿再来和这一生大彻大悟的,在它的具体说法中有什么区别呢?比如说如来有所说法,或者我改成若人言佛有所说法,那么乘愿再来跟这边这一次大彻大悟有什么区别呢?

了空居士:往往释迦牟尼佛都称自己为如来,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他坐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是大彻大悟了,他已经没有我相了,虽然他还有一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身坐在我们面前,但是他对这一切是不执着的,所以他就觉得我来和不来、来和去其实我都不执着,所以他就称自己为如来。但是我们看见佛祖坐在我们面前,真的是有一尊佛坐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就称他为佛,也就是称他为觉悟的人。佛其实在印度语翻译过来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就是觉悟的人,我们就称他觉悟的人。就是这个意思吧,也就是佛还是偏重于这个现象上的一个觉悟的人,如来偏重于境界上的说我没什么执着。

主持:那后面这个众生我的理解,我的理解他是这样子,说迷即众生,悟就是佛了,那么他这边众生应该是指的还是迷的,把他称为众生,师父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了空居士:对!可以这么理解,迷的时候就是众生,悟的时候就是佛。

主持:所以我对他这个“彼非众生,非不众生”的理解是这样子,“彼非众生”那么就是说这些人他也不是说完全就是迷的,他的自性还是清净的,还是具有佛性的。那么我们凡夫一般说到“非众生”,我们就当作是圣或者是佛。所以补充说“非不众生”,就说他也不是佛。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

了空居士:“彼非众生”,这就是强调众生这种现象也是不永恒的,所以你不能说他绝对是众生; 那“非不众生”呢,就是说也不能说他绝对不是众生,“彼非众生,非不众生”,那后边一句呢?

主持: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了空居士:后边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不永恒的。它后边这句话就进一步地注解了前边“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就“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后边这句话其实就是注解前边这句话的意思,就怕大众听不懂,为什么说“彼非众生”,又说“非不众生”。其实佛经它所有的义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缘起性空,众生这种现象是缘起之相,它的本质是性空,就是不稳定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众生)。当然你理解成“非不众生”,你认为他有时候也可能成佛,让我来说也觉得是可以这么理解的。当然,让我来说,从相上来说,成佛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相,所以以《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从最究竟处来理解,就是“彼非众生,非不众生”,还有后边“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两句话连起来,那么这句话世尊强调的并不是说众生和佛的区别,而是众生这种现象的不永恒性。我们一般粗粗地从表面说,众生有时会觉悟成佛吧,所以说他不一定永远是众生。这一点如果我们是单独砍一句话这么来想也是有点道理,但是如果最究竟处来说,世尊分明告诉我们成佛也没有一个成佛之相嘛,是不是啊,明树?所以佛和众生你怎么分呢?从表面现象你能分得出来吗?说这个是佛那个是众生吗?你说以三十二相而见如来,那转轮圣王亦是如来。所以从这个究竟处来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并不是讲众生可能会变成佛,不是,而是指众生这种现象的不稳定,不永恒,也就是虚妄。

主持:我从这里又想到如果众生是虚妄的,那么从这点意义上来说,佛也是虚妄的。

了空居士:对!对!佛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是虚妄的,所以《维摩诘经》里边也说“菩提涅槃”也是虚妄的,你看这个维摩诘居士和弥勒菩萨的对话说世尊给他授记,他说过去生呢,还是今生呢,还是后生呢,所以说授记也是虚妄的,菩提涅槃也是虚妄的。小乘人就以为有涅槃可证,所以他着了空相,大乘人就随所住处恒安乐,他知道涅槃是虚妄的。你们再去看《大般涅槃经》,释迦牟尼佛示现入涅槃,很多菩萨过来供养他,说最后一次供养,释迦牟尼佛没有接受,所以很多菩萨在那里生烦恼,怎么世尊要入涅槃了,我们赶来做最后一次供养,世尊为什么不受呢,不理他们呢?就是世尊没有涅槃相啊。

主持:哦,师父,那我对前边问的如来跟佛又有一个新的理解,那佛他也是虚妄的,而他说到佛的时候他就偏重于佛的这种智慧,说如来更偏重于法身,是不是这样子的?说如来更是永恒……

了空居士:哦,其实他称自己为如来,就是表明他自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执着,所以他称自己为如来。我们众生对大彻大悟的圣人称为佛,就是觉得他就是一位开悟的人嘛。我们还是有点着相,是这个意思,所以就是这么微妙的。

主持:**师兄他请教师父“非众生”是什么呢?

了空居士:哦,“彼非众生”,“非众生”其实就是众生并没有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叫做非众生,也就是非永恒的众生。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