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嘱品第十 (四)

师说偈已,告曰:

“师说偈已”,六祖大师说完这首偈,“告曰”,就继续对大家说。

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

“汝等好住”,就安心吧,好好地住下去吧,好好的继续下去吧。我灭度后,“莫作世情”,就不要学人世间那种普通的做法,“世情”就是人情世故,“莫作世情”就是不要按照我们世俗的人情世故,不要哭了,不要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雨泪”就是眼泪像下雨一样哗啦啦的下来。不要搞这些。“受人吊问”,“受”是接受,“人”是别人、人家,“吊”是吊唁,“问”是问候啊悲哀啊,不要搞这些世俗的做法。

身著孝服,非吾弟子,

 “身著孝服”,就是穿着那些孝服,有长辈去世,晚辈穿着那些孝服,我们民间所说,披麻戴孝,如果你们那么做就不是我的弟子啊,因为你们太着相了。本来是“离一切相则名诸佛”。还是觉悟之人,你们现在又着相了,就不是被人家笑话了吗?

亦非正法。

 那么做跟“正法”是不相应的。“正法”就是讲“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如果你们读书读得多的,我帮你们钻一下牛角尖,唐朝有位开悟的人叫张拙,他写了一首偈吧,他开悟的时候写的,叫做“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磐生死等空花”。这第七句“随顺世缘无挂碍”,如果以张拙来说,长辈去世了,该披麻就披麻,该戴孝就戴孝,该哭就哭,该接受人家吊问就接受人家吊问,按他的意思,就说这些都不影响啊,“随顺世缘无挂碍”。六祖就说你们搞那些就是“非吾弟子”,“亦非正法”。那六祖和张拙,六祖肯定是开悟的,张拙也是开悟的,那这两个开悟的人怎么说相反的话?

 这两个相反的话正好是:假如你面对的东方,人家问你太阳从哪里升起来?你就说太阳从我面前,对面这个方向升起来;假如你面对的西方,人家问你太阳从哪里升起来?那你就说太阳在我背后这个方向升起来。那如果我们两个人相对面,旁边有个人问我们,我面对的东方,我就说太阳在我前面这个方向升起来,如果你背对着太阳,你正好在我对面吧,你背对着东方,那你就告诉他,太阳从我背后这个方向升起来。那么我们两个人说的表达的是相反的,一个说从我面前升起来,一个说从我背后升起来,那其实是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

 张拙是开悟的人,他去到世俗的地方,人家习惯上怎么做,只要没有严重的坏处,他都一切随顺,这也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也是恒顺众生。六祖交代弟子们不要“悲泣雨泪”,也不要穿孝服,不要接受人家吊问,而且很严肃告诉大家,如果那么做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正法,为什么?因为六祖和他的弟子是当事人,他是省得别人麻烦,不要搞形式主义。张拙是恒顺众生。这两者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都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请大家不要以为六祖的所说与张拙的所说是相反的,其实是一致的。

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但”,但是。“识”,认识自己的本心,“见自本性”,见自己的本性。

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

 这些都是加个“执着”进去就对了:“无”执着“动”“无”执着“静”,“无”执着“生”“无”执着“灭”,“无”执着“去”“无”执着“来”,“无”执着“是”“无”执着“非”,“无”执着“住”“无”执着“往”,不是说什么东西都没有动静了,没有往来了,不是不是,是不要执着这些。

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

 六祖说我真的是担心你们的心比较执着、迷惑啊,不明白我的意思啊。

今再嘱汝,令汝见性。

 我现在再次嘱咐你们,使你们能够真正的明心见性啊。

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

 我嘱咐你们上面那首“自性真佛偈”,你们按照我说的去修啊,修行,就跟我在世的时候是一样,你们能够记住我的话去做,就跟我还是在你们身边一样的。

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如果违背我的教导,纵然我天天和你们在一起,“亦无有益”,也没有什么益处的。

复说偈曰:

 再说一首偈: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这首偈,假如我们不知道六祖的生平,单纯看这首偈,那好像是堕落顽空了:“兀兀不修善”就是不修善,“腾腾不造恶”,我不造恶。我不修善,也不造恶。“寂寂断见闻”,我什么都不要去听,不要去看。“荡荡心无著”,我心里一片空白。那不是跟“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很相似吗?也跟大通和尚那个“不见一法为正见,不知一法为真知”是一样的吗?严格来说这个表达的真的是一样。那卧轮禅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也一样的。单纯看这首偈,不了解六祖就觉得这个写偈的人是堕入顽空了。

 六祖为什么会说这个?他发现他的弟子还很多很著相。正如我以前讲到六祖那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样的。我说如果单纯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来看也是顽空。其实这就是“和”,人家写了一首偈,你帮他“和”上一首,纠正他的观点。神秀著有,六祖就告诉他,你所著有的那些东西其实都是空的,他本来就知道一切都是有的,现在六祖告诉他,不是啊,你所知道的那只是表面现象,叫做假象,它的真实处是空的。那么这么一假一空一平衡,那不是变成非有非空吗?六祖说“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是针对前面那句话,就是说“恐汝等心迷”,因为弟子们都著有,所以六祖给他们道出这种言行上的空相,是这样,这么一“和”,就使弟子们悟入中道。前面付嘱品就说到“三十六对法”,“空与有对”,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如果单纯摘下六祖这四句偈,不让别人知道这是六祖说的,不让别人知道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以为是写这首偈是自己证悟的境界的描绘,那就是堕入顽空了。请大家一定记得,偏左的时候你就要往右敲,偏右的时候你就要往左敲,这样才能够校正。牢记!牢记!所以在读一些圣贤的书同样不能断章而取义。

这首偈“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我们将前面那两个字都砍掉,那就是“不修善”,“不造恶”,“断见闻”,“心无著”,就看起来是一片顽空。如果单单有人打这首偈给我看,这就是一片顽空的现象。那六祖为什么会说一片顽空啊?我们都知道六祖是大彻大悟的人,而且是最权威的,是传佛心印,不会违背如来真实义的。那为什么他会说这首偈啊?其实是针对弟子们还有很多执着,所以给他们校正。

 这首偈跟那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同样是说其实是说空如来藏这个境界。严格来说就有点变成小乘人了。但是,不是,六祖是对机而讲,是针对他的弟子们都有点著相,所以就告诉他们:你们不要著相,因为往落空那边移动一下,就变成空有不著,是这个意思。请大家牢记:有些偈是针对某些人而讲。就好像六祖还有一首偈就是对卧轮禅师而讲的那个“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你们去想,这首偈就跟凡夫一模一样,那其实是针对卧轮禅师落空了而讲。

 所以请大家在看古人或者现代人一些偈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有些是针对性的,就是人家一“唱”,他来一“和”,这不是代表他本人的那个境界。那代表本人的境界,六祖有很多无相颂,譬如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那一首啊,还有“…说通及心通…”等等很多首无相颂,这是代表六祖的中道境界的。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

“师说偈已”,就是“…荡荡心无著”这首偈说完了,“端坐”就是很端正的坐着,“至三更”。那就是过了十一点吧,也就是半夜了,“端坐至三更”。

忽谓门人曰:

 “忽”就是忽然,坐着坐着忽然对门人说,“门人”就是弟子们,“曰”就是说。坐着坐着就忽然对弟子们说。

吾行矣。

 我要走了。

奄然迁化。

“奄然”,“奄”字就跟奄奄一息的奄,好像是断气了。“迁化”,“迁”就是变迁,“化”就是变化,也就是去世。“奄然迁化”就是断了气,去世了。这个太不可思议了。“端坐至三更”,告诉大家“我要走了”,然后就死了。哎呀,真的太不可思议。

于时异香满室,

 当时那个时候,六祖坐着就说“吾行矣”,当时就断了气了,就走了,当时“异香满室”,“异”就是很奇异,异常。有一种很香很香的气味,“满室”就是充满整个房间。

白虹属地。

 “白虹”,我们天上的彩虹我们很多人看过,我们以前去杭州的时候也曾经看见有两重的彩虹,我们一般看到是单重的彩虹,我们看到是两重的彩虹。“白虹”就是白色的光,像天上的彩虹一样,不过就是白色的,“属地”就是从天上一直接触到地面。其实也就是白光从天上一直照到地下来。“白虹属地”是这个意思。这很奇妙啊,因为“三更”,也是半夜嘛,怎么突然有这个白光从天而降?太不可思议了。

林木变白,

 “林木”,树林。“变白”,哇,那些树都变成白色的。严格来说,也许就是这个白光太明显了,那个树都被它照得白了。好像你晚上用个很亮的灯照那个树,当然那个树叶还是绿色的,只不过那个光比较强吧,我们看到的还是以看到光为主,所以好像“林木变白”。

禽兽哀鸣。

 “禽”就是指鸡鸭鸟类,“兽”一般是指四条腿的这些动物,“禽兽哀鸣”,就是说那些鸟兽啊、动物啊都叫声很悲哀,悲哀的叫声。

 

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

 “十一月”,前面六祖是 七月八日 “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 八月三日 “端坐至三更”,六祖就坐化了,然后就到了“十一月”,也就是过了三个来月。“广”是指广州,“韶”是指韶州,也是韶关,“新”是指新兴,是六祖的家乡新兴。“郡”应该是属于市还是县,好像广州市,韶关市,相当好像类似市这样大的范围,不过以前人口没这么多。“官僚”就是那些做官啊等等那些人。还有门人,“洎门人僧俗”,就是以前听六祖讲经说法的那些门人,那些修行人,就称为门人。其中有出家的有在家的,“僧”就是指出家的,“俗”就是指在家的。

争迎真身,莫决所之。

 大家都想来争取迎六祖的真身回他们自己的地方,“莫决所之”,就没办法决定要到哪里去比较合适。因为谁都想迎请六祖的真身回去。

乃焚香祷曰:

 “乃焚香”,就点燃了那个香,然后就是祷告,就跟六祖说,“祷曰”。

香烟指处,师所归焉。

 就是说:师父啊,我们谁都想迎请你回去,我们三方面的人都这么想,不知道怎么办,就请师父给我们示现,我们就还是以你的香产生的烟吹向什么地方我们就请你去那个地方吧。

 那么你们说,如果三个地方的方向都不准怎么办啊?不是,这是认大概的方向哈。大概朝着那个方向,这个也没办法那么很准,所以大家不要钻这个牛角尖。因为这正好是三个方向,大略朝哪个方向就对了。

时,香烟直贯曹溪。

 当时香烟那个方向是“直贯曹溪”,“直贯”,朝着那个方向过去,朝着曹溪的方向。

 

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

 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迁着六祖坐在里面的那个神龛还有六祖在世时候用的衣钵迎请回曹溪。

 

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

 十一月十三日到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就是八个多月,就是请六祖坐在那个龛里面,将六祖给请出来,给抬出来吧。

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

 “弟子方辩”就是以前那个遇到六祖说他擅长雕塑的那个方辩,“以香泥上之”,就是说在六祖这个真身外面还涂上一些香泥,一些可能也是起保护作用的那些东西吧,“上之”就是涂在上面。

 

门人忆念取首之记,

 “门人”,就是六祖的这些弟子们。“忆念”,就是回忆到,就是想起六祖当年那首偈,说五六年后,有人要来砍他的头。“取首之记”,那个“头上养亲,口中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遂先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

 “铁叶”就是铁皮,铁片。“漆布”就是那些带有油漆的,就是那些一般来说防水的那些布。就是贴在上面,缠在上面,将“师颈”保护好,固定好。然后请六祖的真身入塔。

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

 请六祖的真身进入那座塔之后,忽然看到有白气冲天,“三日始散”,就是连续有三天,都有这个现象,三天过后再慢慢就消失。

韶州奏闻。

 韶州刺史将这个事情,“奏闻”就是上奏到皇帝那里。

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奉敕”就是奉皇帝的命令。“立碑”,刻石碑立在那里。“纪师道行”,就是纪念六祖在世的那个“道行”,道德和行为。当然这个“道行”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就是说六祖修行的境界。

师春秋七十有六,

 六祖圆寂的时候年龄是七十六岁。

年二十四传衣,

 六祖二十四岁就得到五祖的衣钵。

 我们这里也讲一下,现在有些人也老是在讨论佛家的人寿命高还是道家的人寿命高。好像说六祖在佛教史上,他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他只是活了七十六年,看起来好像也不长寿。但是我告诉你,你们要去认真研究这个事情。六祖提前一年多就知道他要圆寂,而且那天说完偈,“端坐至三更”,还好好的,忽然告诉大家“吾行矣”。这个现象大家确实要去看《法华经》的“如来寿量品”,这个不是以世俗的寿命而论,像六祖这种人,如果真的行昌用剑砍他,都没问题,这个不可思议的。严格来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许再活多少年多少年都一定没问题的。所以这点千万不要简单的从表面现象来论长短。

三十九祝发,

 三十九岁就削发,“祝发”,这里是剃头,削发出家,这里指印宗和尚帮六祖削发的时候,六祖是三十九岁。

说法利生三十七载。

 就是从三十九岁开始在那个广州法性寺开讲东山法门,到新兴这里圆寂,讲法三十七年。

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

 “得旨嗣法者”是真得到明心见性这个要旨,也就是真正“得旨嗣法者”,“得旨”就是真正大彻大悟的。“嗣法者”,就是延续这个正法的,也就是真正成为一方师的,有四十三个人。

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

 那这个“悟道超凡者”与“得旨嗣法者”对比起来谁厉害啊?你们说不用说啦,后面“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就是说很多很多。但是“得旨嗣法者”就是四十三人。那这样一定是这四十三人更厉害。没错,确实是厉害。那么这个“悟道超凡者”他有没有达到“得旨嗣法者”的水平啊?“悟道超凡者”可以说就基本上也是有一些真正的“得旨”,但是他影响力不大,没有成为一方师,所以没有成为一方师,就没有将这个法脉延续下去,就还够不上“嗣法”这种标准。严格来说,“悟道超凡”就是“得旨”。就好像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大彻大悟,但是他确实一生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弟子,所以也真的很遗憾。

 不过自古以来是这样的,像孔子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还有老子,好像历史上最出名的只是尹喜得到老子的真传,所以释迦牟尼佛常常会提到:“一千二百五十罗汉皆是离欲大阿罗汉”。也有这些数。所以这个也是有这个区别。我师父匡常修道长他也曾经说过一句话“拜一位明师很难,收一位好弟子更难”。这句话也就是说,明师只要你出名了,你真的有水平,你出名了,可能很多人会来找你。但是每个人的诚心诚意不同,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所以明师也不可能将每一个求道者培养成大彻大悟的悟道者,很难的。所以有这个区别。“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他们虽然自己大彻大悟,但是也许一生也找不到一位好根器的弟子。真的这个当然也是很遗憾啊。

达摩所传信衣,

 “信”就是使人家相信,信物,就是达摩所传的那个袈裟,传给慧可,慧可传给僧璨,僧璨传给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传给六祖那个衣钵吧,那个袈裟,衣钵里面的那个袈裟。

中宗赐磨纳宝钵,

 那个“信衣”严格来说是包括了那个钵,衣钵,另外中宗有送给六祖,皇帝叫做“赐”,赏赐,赐的那个“磨纳宝钵”。“磨纳”是指一个袈裟,据说“磨纳”是指高丽国出的一个很漂亮的一种布做成的袈裟。“宝钵”就是那个水晶钵。这样就变成两套衣钵了,一套是达摩传下来的,一套是唐中宗皇帝所赐的袈裟和水晶钵。

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等,

 还有方辩以前为六祖塑的那尊像,“并道具等”,一般出家师父那个“道具”大多数是指那个锡杖,唐僧取经那个九环锡杖,一摇会响的那个。

主塔侍者尸之,永镇宝林道场。

 “宝林”就是曹溪宝林寺。“主塔”就是主管这座塔,管理。“主”就是主理。“侍者”就是管理这座塔的那些侍者,就是那些寺庙里面的那些专门主管六祖这座供着真身的塔的那些管理的人。“尸之”就是保管,也其实就是原来就说人死后那些人体的死尸,这里其实引申开就是摆放在什么地方的意思。六祖这些衣钵道具啊就是让管理这座塔的人去放好它,“永镇宝林道场”,永远镇守在宝林道场,也就是陈列摆放在宝林寺里面。

流传坛经,以显宗旨。

 “流传坛经”,也就是整理好六祖以前所讲的这些法语,就以《法宝坛经》编成书本。“以显宗旨”,“显”就是显明,明显,就是使大家明白六祖所讲正法的宗旨。

此皆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兴隆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也就是使正法能够兴隆。“普”就是普遍,“利”就是利益,“群”就是很多,“生”就是生灵。也就是大面积地去利益众生。

 

 我利用这个时间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大家都知道六祖是禅宗大师,那么大家也许也知道印光法师是净土宗大师。那么禅、净两宗何同?何异?很多人就搞不懂。历史上有一个永明延寿大师,据说流传下来很著名那个《四料简》就有所谓的: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有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无有个依怙。

 当然我是背诵的,如果有出入,还是以历史记载的为准,请大家记得我是背诵的。

 第一句说的“有禅有净土”,第二句说的“无禅有净土”,第三句是“有禅无净土”,第四句是“无禅无净土”,说了四种情况。永明延寿大师这《四料简》从表面上来看好像就是:我们修行好像就是“有禅有净土”,差一点就是“无禅有净土”,那接下来“有禅无净土”那就没用了,“十有九蹉路”了,那“无禅无净土”就完蛋了。那么你们看起来六祖是属于…你们可能偷偷会那么想,六祖是“有禅无净土”,六祖的弟子也是“有禅无净土”,那么永明延寿大师不是说“十有九蹉路”吗?那不是太危险了?请大家记得,“有禅无净土”的这个“有禅”是指那些只是嘴巴上说我是修禅宗的,但是他没有明心见性啊,所以只是嘴巴上说他修禅宗,实际上他跟自性不相应,是指这种人。真正像六祖这种人,那是属于哪种呢?你说哎呀《四料简》里面找不到?不对,能找到,在哪里?那就是“有禅有净土”,你看六祖不是“今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吗?那你说六祖一生没有推广净土念佛法门啊?不对!六祖在那个“愿东愿西”那里不是讲“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吗?其实,这才是真正地明白“净土”真实义,心不净则佛土不净,心净则佛土净,所以六祖是真正明白“净土”真实义的大善知识。

 那么这么讲,净土和禅宗又是什么一种关系啊?其实禅的境界是万法的实相,也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也就是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当我们具足信愿,念佛求生极乐的刹那间,就进入了禅的境界。是这种关系。也就是说要成就禅的境界,从事相上来修,那就是以信愿行,念佛求生极乐;从理上来修,那就直接“外不著相,内不著空”来修。也就是你无论修什么华严啊,修什么法华啊,都不外乎最后证悟“外不著相,内不著空”的禅的境界。念佛念到上品上生,真的是具足信愿行,那刹那间也是禅的境界。也就是《金刚经》的“一切法皆是佛法”。那“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关键就是你能够于法而离法,明白一切法都是一切正法都是过河之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那么从念佛信愿行的角度来说,那你们不是一辈子执着念佛吗?不对,你有信愿,你必然放下邪见和贪嗔痴慢疑等等。也就是只要你有真实的信愿,你就马上进入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那一切的行为,其实就是历境炼心,使你这个“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永远不会消失,因此就证悟了禅的境界。

 六祖在一首无相颂里面也说,“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就说“说通”也好,“心通”也好,都是“唯传见性法”。所以请大家记得万法是不二的。在哪里不二?在明心见性这里不二,在“诸法空相”这里不二。明心见性就亲证“诸法空相”,所以明心见性就和“诸法空相”也是不二。

 

主持:惠能大师有很多很殊胜的偈子,师父您能说说您最心仪的偈子是哪一首?

答:哈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六祖惠能大师的偈子,我都非常喜欢。

 

主持:今天开示的这一段,惠能大师说:“吾行矣”。然后他走的时候,“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这整个天地时空都出现了异相,让人感觉非常的炫目,真是惊心动魄的。您说惠能大师按道理应该也是“无我相无人相”,但是他走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这么多的异相来,应该也是在示现给后人吧?

答:这个问题问得太妙了,你很有智慧。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吧,我告诉大家,我一定不会被你问倒。大家可以先猜一下。说惠能大师,你真的会变戏法,平时也不搞个“白虹属地”“林木变白”,就是入灭的时候搞这个东西给我们看,师父啊,你都有点著相了吧?是不是啊?你们心里肯定这么猜的。平时六祖也没有搞个“白虹属地”“林木变白”,天哪,那不是天天搞这个干什么,不是的。你们有没有这样想一下猜一下,然后我就说出谜底。你们可能会说了空居士很会吹牛皮,谜底?六祖临终告诉你是不是啊?有位大德他就喜欢说他是什么宿命通,听到的什么,天哪,我不会搞这些的,我说出来你们肯定会相信我说的谜底是是对的,大家想好了没有?想好了我就开始讲。

 六祖入灭,他的门人是很震撼的!你看他们不是“雨泪”吗?眼泪掉得跟下雨一样,这个时候啊看到这个情景,我请一个人来给你们说,应该是三国的刘备吧,刘备也知道六祖?不是的,我是从一个侧面来告诉你们一个现象它为什么会出现。应该是刘备,如果我说错了,就按照历史上谁说的就是谁说的,我记得是刘备说的,就是说“人之将终,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好像三国里面有这句话,可能原文是曾子说的,还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是刘备临终说的。

 我告诉大家:其实六祖大彻大悟,他是“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居士不是也说了“不来相而来”,我六祖惠能也是“不来相而来”,那现在圆寂,是“不去相而去”,我哪有生灭之相啊?够不够?不够,再请一个人过来,肯定够的了,释迦牟尼佛,在哪里讲?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你们去看,在讲这个入涅槃这种现象,其实法身是“无来也无去,不生也不灭”,那么这个 “白虹属地”“林木变白”“异香满室”,这个现象怎么来的?严格来说,弟子们看见六祖入灭了,这个时候才哎呀,这个时候的心啊,严格来说是最真诚的时候,是刹那间就进入那个境界。

 我还有没有其他依据?有啊,在《维摩诘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在讲到菩萨因和果那一段的时候,舍利弗就说:世尊啊,你以前是修什么因啊?为什么感召来佛国土这么五浊恶世这么差劲啊?当然这是我的话了,你们可以查一下原文(原文: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世尊说这是众生的五浊恶世啊,我那个世界还挺清净啊,然后以脚趾点地,然后就看得另外一个清净的世界。(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你们去看《维摩诘经》,那明白了。

 其实六祖天天都在大光明之中,只是弟子们心不够清净,所以平时六祖看起来就是那个六祖而已啊,没有达到六祖和我不二。所以六祖的境界你能知道吗?譬如我这次去山东,明*同修,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告诉我的。明*同修和他的弟弟,还有**同修等五位同修,他们很真诚地去买了一束花来见我。哇,那束花应该是好几百块钱吧,很香,百合什么一大束,很香。他说他去买花的刹那间,那个整个胸部都发热,非常殊胜,他说从来没有那种现象的。唔——哦,你们看,我这个凡夫,明*同修他有这个真诚心,都刹那间有这种平时也觉得不可思议的感应就出来了,何况是六祖大彻大悟,我才不过是个凡夫,明*同修他们的真诚心一起来,都会有这些不可思议的变化,更何况是六祖。六祖和我相比,六祖是太阳,我是萤火虫。所以明*这个真诚心一起来,他都有那个很大的感应。所以其实啊很多人修行没有成就,一定要返观自己——你是否有真诚心,你说有,那你真诚心体现在哪里?所以平时在我看来,六祖他的境界肯定是跟观音菩萨十方圆明是一样的。“白虹属地”?那应该是千百“白虹属地”才差不多。那“林木变白”?那严格来说是大光明充塞天地才对!所以这个是不是六祖故意显什么神通啊,而是弟子们这个时候才是真诚心迸发出来!

主持:感恩师父的开示。原来谜底答案就是真诚心!弟子们真诚心显现的这刹那,他们就见到了这种种的异相。我们这些弟子在跟随师父修行过程中,真诚心是起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答:是的是的。

主持:所以我们平时在QQ群里面也是遇到有不少同修说在那里说:没感觉啊,没有功态啊,好像不长功啊,也确实这些同修们也应该听听今天的讲课录音,使自己返观一下自己真诚心的问题。

答:是的,不过那些跟我说的同修,我常常会回他:你自己找原因。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个我,而且我天天在进步,为什么别人有感应你没有啊?因为我在网络上时间长了,确实有很多人和我修行,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感应,所以我变成有点名牌了。好像看不到太阳就是瞎眼,或者是你躲在房子里面,因为太阳是大家公认天上有太阳的,要不然就是太阳下山了,天黑了。要不然就是阴雨天。如果是大晴天的白天看不到太阳,那是你的原因,不是太阳的原因。

主持:师父啊,是不是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有这样一种异相来鼓励弟子们好好修行啊,今后就会有这样殊胜的成果?

答:“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六祖是大乘菩萨,所以他不会去搞这些的。《金刚经》就是说修行时发愿“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说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不会去勉强的。你愿意听就听,你不愿意听就随缘吧。今生度不掉,下辈子再来吧。下辈子不来,无量劫之后还有机会吧。是这样的,所以你们不要错解惠能大师真实义。

 

问:为什么六祖惠能大师他能够提前一年就能够预知时至?知道自己一年后要走了?我们怎么去理解?

答:*是一位工程师,很好啊,你们设计东西的时候也常常会一见到什么这个能耐多少年,差不多就要换掉了,其实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其实说提前一年这点是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其实你们会看很多老人,好像我的爷爷,我听我妈妈说我爷爷就提前半年…我爷爷的故乡是峡山镇,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就出来我们棉城镇,这个相距有二十公里,我爷爷就提前半年就要我爸爸他们送他回故乡,我爷爷那时候好像八十多岁,说他可能不久人世了。所以我爷爷在故乡也住了差不多半年就去世了。其实我们听很多老人说,不少老人他们都会提前几个月一年说他要去世了,当然,像六祖说完偈,“端正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然后就…太厉害了,提前什么时候去世,这其实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像六祖这么干脆,“端正至三更”,然后说“吾行矣”,这就厉害。其实很多人,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他对自己好象都有一些估计。不过其实这不重要的。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