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渐品第八(三)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

 行昌就说:佛经里面说“佛性是常”,师父你为什么说佛性是无常呢?

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

 “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佛经说是无常,师父你又说是常,那不是相反了吗?

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父啊我说你“大违经文”,就指这两方面啊,这两方面你说的与佛经里面相反了。所以我听了更加迷惑了。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六祖就说,行昌啊,你不要以为我《涅槃经》不懂,我从前听“尼”(“尼”就是比丘尼,就是出家的女人)读诵一遍我就能够为她解说,一字一句完全符合经义。到现在,我跟你讲的也全部都是符合经义的。“终无二说”,都是按照佛经来讲的,不是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我是标准的,“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学人”,师父啊,我是初学者。“识量浅昧”:“识”就是知识,“量”就是数量,“浅”就是很浅薄,“昧”就是很愚昧。“识量浅昧”差不多是才疏学浅。就是说我是初学者,真的才疏学浅了,师父,请你给我“委曲开示”。“委曲”不是说委屈你的意思,就是希望你能够详细地给我讲解,这个委曲就是原委,是非曲直给我详细开示一下,因为我真的搞昏了。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

 请大家牢记哈,接下来这段话是难度最高的。当然其实也不是说有什么难度,关键就是边见与中道的差别。所以请大家打起精神。

 六祖说,你知道吗?如果佛性是常,佛性是永恒的,一切时一切处都存在的,那还用“说什么善恶诸法”,佛性时时存在,处处存在,那“善恶诸法”都没有了嘛。不用再说那些了嘛。你们个个“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你们不是变成佛了吗?个个都成佛了,还用说那些歪门邪道干什么啊?不用说了。好像《华严经》里面,“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你也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我也有,他也有,在座各位个个都有,那你我他个个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圆满成佛了,还要讲其他那些种种什么法什么法邪正那些干什么,不用了。佛祖“开”“示”“悟”“入”是对凡夫说,如果我们个个都成佛了,还用讲什么,不用讲了,你懂的我也懂,我懂的你也懂,不用讲,是不是啊?但是最关键就是“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如果说佛性是常,它是永远存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存在的,那就圆满了,你也永远有,我也永远有,那不是究竟圆满了吗?关键就在这点。这个是叫做邪常,就是著相的那种永恒。

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

 他就说,如果佛性是常,还用讲什么善恶东西,甚至是穷劫以来,都没有一人就是连发菩提心都没有发,不用说佛性永存,或者是永现。

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所以我说佛性是无常啊,很少啊,很不稳定啊,这个是佛所讲的真常之理。其实佛祖不是感慨地说“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那“不能证得”,那好像“如来智慧德相”好像又没有了。又接下来“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可现前”,好像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有-没有,没有-有,很不稳定的,是这个意思。他主要是说当你“若离妄想”,它就现前;“妄想执着”,它又不见。因为它不是永远灭尽,没有断灭,所以说它是“常”。严格来说这种“常”还是属于“非常非无常”。

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

 这里的“自性”啊跟我们说“明心见性”“自性”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这里的“自性”是说如果物物皆是无常,那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不然它们都彻底消失了嘛。“皆有自性”就公有公的自性,婆有婆的自性,它有它的自性,另外有另外的自性,所以各有自己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各有各的永恒。

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

 六祖很厉害,他说如果万物都是绝对的无常,那么那万物肯定自己各自为政,各自有一种永恒的东西在保持着,不然东西全部都没有了。整个世界就变成一片空虚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了。那世界百千万劫以来还是存在啊,那就说明万物还是各自还有个永恒的东西控制他不会彻底灭亡。那么“各有一个永恒的特性”就是说:这种东西有一个永恒的特性,那种东西有自己永恒的特性。那这种东西的永恒特性和那种东西的永恒特性又是两回事,不相通。所以这个真常性就有不遍之处。我的真常性只是管我这里的,他的真常性只是管他那里的,所以互不相通。这就是不遍之处,不普遍,没有“遍一切处”。这么又跟“自性遍一切处”矛盾了。

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

 所以我说这种“常”,就说这个种种的现象,他们是常的。我这是其实是反过来体现佛所说的真无常义。也就是万物其实是不可能是永恒的。

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

 “邪常”是什么东西?就是…譬如说人永远就是人,死了之后他投胎还是人;狗永远就是狗,死了之后投胎还是狗,这就是外道的“邪常”。那么佛祖就观察出:如果你有三世因果,那人为什么会变成人呢?你今生做人,死了之后你还投胎变成人,这其中是有一个什么东西来控制你呢?那狗死了之后还变成狗,那狗从活到死、再投胎,这些环节里面是有什么东西来控制它永远是狗呢?那控制它永远是狗的这种力量,与控制它永远是人的这种力量,它就不相通了。那这个跟自性“遍一切处”就不一致了。如果说人死了,就永远没有了,那另外的人又从哪里来的呢?譬如说我们活着的人以后死了,就永远的消失了,那我问你那新生的小孩又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东西控制它变成小孩呢?当然科学怎么研究我也不是很懂。佛祖就是在研究这个事情。

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

 “诸二乘人”就是“断”“灭”堕落到顽空,就好像说没有了就永远没有了。外道就是“邪常”。“诸二乘人”也有所谓的“断”“灭”,堕落到“空”,以为“空”是永恒的“空”,他不会再出来了。是这个意思。

共成八倒。

 “八倒”就是:着有者就认为“常、乐、我、净”是真实存在的,小乘人就认为一切都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那么大乘人最正确的观点是什么?那就是非有非无,就是中观。“八倒”就是要不然就真的认为“常、乐、我、净”确实是有;要不然就认为“常、乐、我、净”确实是没有。其实最正确的世界观就是非有非无。“非有非无”是什么意思?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但是它是相对存在的。

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

 就是世尊,就是《法华经》《涅槃经》这个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讲到这后边的事情,是真真正正将法界真实的情景完完全全展示给大家,真真正正讲中观的境界。

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

 那大家可能很有兴趣是说佛祖所讲的“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是什么?这四者完全都是非有非空,也就是“缘起性空”。它一切都是不断地变化,任何一个时空点都没有找到永恒的东西,但是一切现象都会连续不断地变化着,不是完全没有,也不是完全有。“不是完全有”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一个永恒的点,它都是变化的。好像说:明*(注:主持),你和我到底是真有还是假有?如果你说真有,那我们应该有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如果是没有,那我们还会在这里说话,那最正确的对我们两个人的描绘就是“缘起性空”,就说我们两个人确实是存在,但是我们整个身体都是刹那刹那的变化,犹如江河流水一样,它不断的流。我们的身体虽然它看起来好像是存在,但是它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

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

 他就说你读死书了,变成书呆子了,以为“常”就是永恒不变。以为“无常”就是真的没有的。不对的,其实不是这个意思,那是外道邪说。所以你错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就是万事万物都是非常非无常。正如我昨天讲的龙树菩萨的那首偈:“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无生”是什么?“无生”就是不生不灭,就是究竟涅槃,就是刹那刹那的变化。

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他说像你这么读死书,读一千遍都读不懂的。我六祖听一下就懂。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云:

 行昌当下就明白了,哇也很厉害,随口也说出一首偈了。

“因守无常心”

我就是因为执着这个无常的心啊。

“佛说有常性”

佛祖告诉我们:我们有不生不灭的佛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方便”,佛家常说“方便善巧”。就是说你“不知方便者”,就是说你不明白如来真实义的人,也就是说你没有善知识指导,那你来求法读佛经,有时候就是只能老是看到一些片面的现象,就好像你在春天的池塘里面去拣那些小石头。“犹春池拾砾”,可能春天的池塘更加热闹啊,什么东西都有吧,就更加眼花缭乱了吧。不说“冬池”也不说“秋池”,可能大概有这个意思吧。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也就是我现在“狂性顿歇”,我什么都不执着。“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我什么都不执着,刹那间就佛性现前了。“我今不施功”,这行昌也不跟我们讲你怎么“不施功”,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那个惠明不是做好了吗?“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然后“返观汝边”。“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非”就是不是,不是师父(师父就是六祖)你“相授与”,传授给我,我也没有得到什么。那完蛋了,那你到底开悟了没有?但是六祖就说他开悟了。这两句话的正确意思就是告诉大家:“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我这个“现前”这个境界不是六祖特别给我什么,使我佛性现前,同时我佛性现前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有得到什么。也就是彻底地和万物融为一体,无取、无舍、无得、无失。正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好像我跟大家说“恭喜你啊,你得到一个头了”,“恭喜你啊,你也有两条腿”,那你都吓一跳,你说:那不是你也有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头,两条腿嘛,哪还有说得到两条腿的?所以开悟的人,他是无所得。当然,他也无所取也无所舍。为什么?他证得法界和自己不二了。所以说“我亦无所得”。如果说他有所得,那完蛋了,那他不开悟。就刹那间六祖啊、行昌啊、天地、万物都成为一体,他都没有得到的感觉,也没有失去的想法,这样才叫做大彻大悟了。像这个《楞严经》所说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那如果你们佛经读得比较熟,就刹那间会跳出一个人来。那个人是谁啊?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是说“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嘿,观音菩萨有所得是不是?“获二殊胜”是不是他有所得啊?“获”就是获得。“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哎呀他得的太多了。“获二殊胜”,但是你们自己仔细再看,谁在得啊?他和“十方诸佛”,和“十方一切六道众生”等融为一体了。是众生得到观世音菩萨还是观世音菩萨得到众生啊?其实是观世音菩萨与诸佛与众生不二了。不是你得到我,也不是我得到你,而是浑然一体。所以浑然一体的真正体证就是无所得,当然也是无所失、无所取、无所舍。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

 六祖就说你现在是彻底明白了,“宜”就是适合,改为志彻了。

彻礼谢而退。

 “彻”就是行昌了,“礼谢”就是很恭敬地给六祖行礼,道谢而退。就走开了。

师见诸宗问难,咸起恶心。

“师见诸宗问难”,“诸宗”就是各种流派的人,各种宗派的人。“问难”,就是故意来找六祖,找一些牛角尖的问题来六祖这里来钻牛角尖,踢馆了。六祖就觉得老是经常看到一些人找一些古古怪怪的问题来问难,我就知道他们想来踢馆。而且看他们那个心态,那个样子不是好东西,老是想来问难,想来踢馆。哎呀,像六祖这样大彻大悟的一代宗师都有人踢馆。不过我以前也有一些人喜欢给我问难呵,也有,不过现在就越来越少。“咸起恶心”,就是都有一些心怀叵测,来者不善的那种意思。

多集座下,

 就是很多人,各个宗派的人,有一些人不服吧,就觉得六祖你不识字也能做祖师,其实关键就是说有祖师的智慧就行了嘛,管我认不认识字。好像李铁拐,他达到神仙的水平就好,你管他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啊。不用管那么多嘛。鉴真和尚最后是瞎眼了,他有大智慧就行了。所以就是说六祖发现座下来听他讲经的,其实有一些是不怀好意的人。“座下”就是围绕他身边那里那些人。

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

 这个话就很关键了。六祖“愍而谓曰”,就是很怜悯很慈悲地对大家说:“学道之人”,就是要学无上道的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这句话很关键。如果我去六祖座下,我就说师父啊,“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那“七佛通偈”里面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哎呀,这“七佛通偈”是过去现在未来佛都是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那么师父啊,你为什么说“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你说“一切恶念,应当尽除”,那我理解啊,这叫“诸恶莫作”,那“一切善念”为什么“应当尽除”啊,师父?那佛祖说的对还是你六祖惠能大师说的对啊?这个就很关键了。如果当年我有在六祖座下,我肯定要这样问,那六祖圆寂了,我要问谁啊?也许大家反过来说要问我,那你们问我,我问谁啊?我还是带大家去问释迦牟尼佛吧。

 《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是除掉那些你个人自以为是的“善”和“恶”,而要完全“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种整体观念作为根本立场去“修一切善法”,所以“七佛通偈”跟六祖的意思是一致的。你不要搞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行昌要刺杀六祖,他也觉得:我是对的啊,我还是在行侠仗义呢。你那个五祖可能搞颠倒了,怎么想不通将衣钵传给一个不识字的“獦獠”。堂堂的神秀教授师你不传。六祖你懂得几本佛经啊?半个字都不识啊。你看我神秀师天天都在那里诵经,经文读得很熟吧。他也觉得他很对啊,为神秀抱不平。等到他真的读《涅槃经》读不懂来问六祖,“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他这个时候就很佩服了,知道五祖没有传错人。

还有以前那个志诚说他师父“诸恶莫作名为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哦,他觉得马步扎得很稳,这是“七佛通偈”,看六祖怎么解说,等到六祖搞个“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他吓一跳,哦,原来他师父教他们去做还是表面功夫,六祖这么讲,你要里表一致,发自内心那么自然地去做,那么“纯一直心,一行三昧,一相三昧”。才知道六祖确实厉害。所以六祖就告诉他们:你们的善念恶念不一定是对的,你们要去掉它,然后言下之意然后要来听我说吧,重新来建立这个善恶的标准。

无名可名,名于自性。

 “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就是对惠明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你们将心中原来自以为是的善和恶的标准给去掉,然后以最清净的心,这最清净的心就是“自性”,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在自以为是的善恶念头之后“尽除”之后就有一片绝对清净平等心,这个清净平等心就是你们的自性。

无二之性,是名实性。

 “无二之性,是名实性”,我们原来自以为是的善、恶的标准给去掉,那么我的清净心和明协你的清净心乃至大家的清净心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非常客观,没有什么执着。什么事情都是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没有我执,没有偏心。

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于实性上”,用这个最清净平等心来“建立一切教门”。“教门”是教什么?其实就是讨论事情,讲说道理,要用这个最清净的心来讲说道理,来认识事物,来“建立一切教门”,就不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言下便须自见。

 这个就是说你要“建立一切教门”,你必须在绝对清净平等心的基础上,有这个绝对清净平等心来讲道理,那是圆满的。也就是说你的一切道理不离自性,也就是你不离绝对的整体观。“言下便须自见”,也就是自性遍一切处,你的自性和我的自性是一样的,他的自性也是,也就是所以在这个清净的状态下来讨论道理就不会产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言下都不离自性。这个自性你们干脆就理解成整体观。你讲你认为这个事情是对的。我来看我也认为这个事情是对的。他来看他也觉得是对的。如果所有的人对同一个事情都是同一种认识,当然一鼻孔出气有没有?也有,但是另外一群人就觉得你们不对了,如果所有的人看了都觉得对。那没事啊,那就是不离自性了。

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大家听了就觉得六祖说得很对啊,都起来给六祖行礼,都请六祖收他们为徒,都愿意跟着六祖修行。

 

第八品到这里就讲完了。我继续再给大家讲一下。

你们可能在座各位就有一种令人神往的感觉说:哎呀只可惜六祖圆寂久矣,我们没办法“请事为师”。其实六祖所提倡的就是“自性”,在“自性”的基础上建立万法。现在我们想要去拜六祖为师也拜不到。没关系,拜不到有《六祖坛经》,我们依《六祖坛经》的思想来修行就好。

 同修们有时候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你们要牢记:譬如你认为这个事情应该这么是对的,那好了,你就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认为,那么如果我发现你这个观点是错的,那好了,我就告诉他,你这个观点是错在哪里?我从哪方面能够将你驳倒。同时我又告诉你,如果我认为是这种观点,大家试一下能不能将我这个观点驳倒,如果你的观点驳不倒,那暂时可以认为你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我为什么加个暂时?因为也许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驳不倒,也许别人能将你驳倒。

 另外还有一个,如果你们能够在佛经或者是圣贤的著作里面找到同样的例子,例子以前一般叫做公案,作为印证,那真的叫做有理有据。你们这么修,这个智慧就越来越圆满了。不是说我说你不对,不对就是不对,哎呀那没用。我说你不对,你就告诉他你这不对,错在什么地方,正确的应该是这么说,然后我的依据就是哪本佛经里面有类似的这个事情作为印证,那就完整了。谢谢大家。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