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论语》-【里仁篇2】

时间:2017813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双鱼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了空居士:而耻恶衣恶食者,恶衣恶食,就是指衣服不好啊,不漂亮啊,那些食物不怎么好,不怎么精致,也就是说,对那些衣食都很挑剔,不好的就不要。这种人未足与议也,议,就是议论,就是探讨,探讨道理,说那些称他喜欢大道之理,但是又对这些普通的衣食很厌恶的那些人就不值得跟他探讨,所以这种人可能就是比较偏执,不值得探讨大道之理。

主持:天下大道涵盖一切,人是有不同种的,为什么喜欢华衣美食的人,不足以议也?

了空居士:噢,这些贪图华衣美食的人,他的思想肯定是有一定的偏颇,所以这些人来探讨大道之理就肯定是没那么全面,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是错误的,所以就不应该和他探讨。

主持:师父,我觉得这句话还是有点绝对了,我觉得如果喜欢追求美食,追求华丽的衣服,也可以成为一种精进的动力,就是世间一切烦恼种,可以把这个烦恼转为菩提种嘛。也可以转化为一个精进的动力,让我们去努力赚取更多的来使自己获得华衣美食,师父您怎么看?

了空居士:噢,这种精进,其实严格来说是一种贪著,真正精进的就应该确实是“因上精进,果上随缘”,那贪著的人往往都是在果上打转。

主持:那么当年窥基法师是带着三车去皈依玄奘法师的,那这个情境,师父,跟这句话怎么去联系起来呢?

了空居士:噢,窥基大师当年带着三车,就是一车兵器,一车酒肉,一车经书,然后去跟玄奘法师学佛法,玄奘法师说你平时的生活习惯可以不改变,只要你愿意来跟我学习就好了。其实这个有个奥妙,窥基大师他愿意去听唐三藏的话,他慢慢的就听进去了,愿意听,慢慢就听进去了,最后他的三车就变成了一车,一车兵器,一车酒肉,一车经书,最后真的只剩下兵器,比武,锻炼身体,还有经书啦,所以如果永远耻恶衣恶食,他这一点没办法听进去,那真的是很执著,就不应该和他探讨。

主持:师父,我再问一下,那如果不耻恶衣恶食,那岂不就是落于安贫乐道了吗?

了空居士:这个不耻和安贫乐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恶衣恶食,就是说你能够随缘而安,能够有美衣美食也好,如果没有,也不要那么执著,随缘吧。其实真正安贫乐道的人,绝不是说他特别喜欢贫穷,然后乐于大道,不是,而是说遇到贫穷,他也同样随遇而安。

主持:师父,您讲解了这么多,您不妨帮我们归纳一下,就说如果我们有志于道,我们对衣食这些生活必需品应该持怎样一个正确的态度?

了空居士:对于衣食,我们上面讲过,说“君子食不求饱,居不求安”,也就是说随遇而安吧。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了空居士:“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适,就很适合自己,君子他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根据自己的爱好,什么是适合我,我就喜欢这样,那样我就不喜欢,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句话其实是比之与义,也就是说哪种好,哪种不好,他都是以大义来对比,所以自古赞叹那些有智慧的人,叫深明大义,这个事情好呢还是不好,他就一定要以大义来对比,就是天下大众的共同意愿,这么来看待。

主持:师父,这里就说不要带着可以或者不可以的成见,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为人处世中多多少少都带着过往的人生体验来面对一个事情,那么这种人生体验或者说经验,可以使我们迅速对一个事情形成认识,加速这个事情的处理等等,也是一个经验吧,但是又难免会让我们带着成见,就说我们过往的人生体验应该怎样去对待呢?

了空居士:这里孔子说义之与比,义,可以说是属于正义,大义,也就是天下总体的道德标准来对比,而不是以天下你喜欢和不喜欢来作标准。

主持:明濬请教师父,就是“义之与比”中的义,师父说是指大义,师父可不可以就大义讲的更详细点啊,谢谢师父!

了空居士:我们平时常常会听到一个成语,就是深明大义,这就是指我们从整局上,从整体上来认识面前的这个事情的是非对错。

主持:明端请教师父,“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句话是否与佛家自利利他有矛盾,没有提到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统筹兼顾,这句话有点类似《道德经》的“以无私成其私。”师父,他的观点你怎么看?

了空居士:噢,明端这句话,如果让我来说,我更认为这是整体观。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了空居士:“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有些人说我在单位老是没有排到我升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升职,孔子说的很清楚“患所以立”,你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而是要担心你凭什么来获得这个职位。也就说你有什么资格,你有什么能力,你有什么因缘,也就说你必须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因缘。有些人有能力,但是上下级的关系搞的太僵,人家也没办法用你;有些人有能力,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譬如他有技术,但是他领导才能不好,所以很难去做领导等等,所以不要担心没有位置坐,最担心的是自己有什么本事来坐这个位置。“不患莫己知”,就是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里往往还有一层意思,就说你不怕没有名声,你必须去努力,使你成为一位值得别人认知的,如果你自己对社会没有贡献,你没有什么本事,谁会知道你,就是亲人朋友天天都知道你,但是谁会重视你。所以说一个人不怕不聪明,不怕别人不知道你,不了解你,你必须去努力成为一个值得人家关注的人。

主持:师父,“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是不是孔老夫子在强调说我们要更多的在主观上反省自己,但是客观的那些因素怎么去解决呢?

了空居士:其实,客观的因素,打个比方,你一个人真的有本事,但是人家不知道你,那么你必须也去寻找一些机会,使人家有机会了解你,譬如说毛遂,譬如冯谖吧等等,真的有本事,你可以寻找机会去展示你的才能吧。

主持:师父,有句话叫任人唯亲,那么从某种角度讲,是不是说我们要重视跟上级搞好关系,因为任人唯亲嘛,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了空居士:自古关于任人是有两个对比的说法,一个是任人唯亲,一个是任人唯贤,当然,到头来说,也还是似乎没有绝对的界限,当然,最正确的说法肯定是任人唯贤。那么,一个人如果你真的很贤能,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去展示自己,不懂得去广结善缘,那肯定也不会被人家所知道,所重用,所以我觉得有才能的人,你确实是要从不同的方面去努力的。

主持:*提出来,师父刚才说用人唯贤,他请教师父说“用人唯适”是否最恰当?因为有时唯贤,有时唯勇,有时唯忠,有时也许唯亲好。如此理解对吗?

了空居士:噢,这理解很有道理,不过,你是将贤和勇等等给隔离开了,一个贤能的人,该勇的时候会勇,该慈的时候会慈等等,这才称得上是贤能。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了空居士:“参乎”,这里的参,就曾参,乎,就是语气助词。“吾道一以贯之”,说我讲的道理啊,是有一个核心思想贯穿始终的。曾子曰:“唯。”唯是什么?就是是是,就很恭敬的。《道德经》里说“唯之以阿”,阿就是不怎么礼貌,唯就是我们说很恭敬,很客气。“子出”,就是孔子走出去,到门外去。门人,就在座的其他学生,与说何谓也,就你们说的是什么呀。曾子曰,“夫子之道”,就说我们老师,指孔子所教导的,“忠恕而已矣”,忠,就是忠心耿耿,恕,就是能够宽容别人,理解别人。“而已矣”,就是这么而已,最后的矣是语气助词。前面有个“夫子之道”,这个看得出是曾参的理解,言语很恭敬,说老师所教导的,如果一般人就说忠恕而已矣,就没有加夫子之道了。他说夫子之道,看得出曾参他的心态很好,很恭敬。

主持:师父,这句话里边把忠恕这两个字,提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就是这两个字涵盖了大道之理,是不是这样?

了空居士:可以说是这样,我平时常常也说到,包容奉献,我觉得忠恕,我们也可以勉强理解为包容和奉献,奉献是忠,包容是恕。

主持:师父,忠恕,那么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两个字能够做到吗?

了空居士:哎呀,一个人有一片忠心,一片真诚心,一个人有一片慈悲的心,宽容大量,无论是治国,无论是在天下,都是能够得到很多人认可的。

主持:明奏请教师父,对于忠恕,有些人得寸进尺,也不能是一直去包容吧?

了空居士:噢,其实这个忠,也就是忠心耿耿。这个忠,是包含了他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很分明,那些不忠的人才会偏袒,所以如果你真的忠了,该怎么做,我们都是坦坦荡荡地去做,该处理的,我们就处理,该体谅的,我们就体谅吧。也就是坦坦荡荡的去面对面前的一切,所以就不会产生什么姑息养奸,那其实是严重的偏袒。

主持:师父,孔老夫子如此强调忠恕,是不是孔老夫子非常推崇一种宽厚的性格,或者就是师父常常说的没有个性的个性,是不是这样?

了空居士:其实宽厚的人,他也要义之于比,孔老夫子也说到君子必须诛杀的五种小人“心达而险,言伪而辩,行癖而坚,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当时他就将少正卯给斩掉了嘛,也不是忠恕然后就是非不分,不是。忠恕是——是非对错,一定要客观的去分清,去理顺。

主持:这一句孔老夫子是讲的我们为人处世要忠恕对待别人。明窗请教师父,如果别人不肯包容我,我该釆取什么态度?

了空居士: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别人不包容你,你就想我为什么会落到使别人不包容我呢?就是因为我做错了,那做错了,你就要改,改正了,人家就会喜欢你,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

主持:明窗说如果我改正了缺点,别人也不肯包容,那我该放弃吗?

了空居士:其实,你改正了缺点,人家还不包容你,你这个时候其实不是说放弃,放弃我们就是说不理他了,你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就说我尽力了,对方真的没办法原谅我,我只能是以平静的心态去重新面对这个局面吧。

主持:明濬请教师父,讲到忠恕,师父说忠就是无私的奉献,我想是不是就是无我相,恕,师父说是宽容,我想是不是能做到真正的包容的人也就是有大慈悲的心了?

了空居士:其实,一个真正包容的人,让我来说,他不仅是有大慈悲,而且有大智慧,如果只是慈悲而已,那可能会落入一种愚昧的这种无政府状态。

主持:明奏请教师父,奉献与包容应该不能涵盖所有大道之理吧?比如我刚才说的一些人得寸进尺,也不能一直去包容他吧?

了空居士:一个真正奉献的人,他甚至是视死如归,那些真的是对大局有破坏作用的,他肯定会挺身而出的,去面对他,这是真正的奉献,奉献甚至要包括生命都可以奉献,“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解放人类自由,两者皆可抛。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了空居士:这句话,第一句我们都很熟悉,“见贤思齐焉”,焉是语气助词,见到贤能的人,我们一定要想着如何跟他学的一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看到那些不好的人,我们一定要反观自己,反思自己,我会不会像他一样?如果会的话,应该马上改,如果不会,那还好,是这个意思,内自省,反省自己。

主持:师父,就说我们面对没有德行的人,不贤者,我们仅仅是做一个自我的反省吗?那么如何去处理跟这样的人的关系?好像孔老夫子没有讲下去?

了空居士:噢,确实,就这两话,就只是针对贤人和不贤人,我们看到这些该怎么去做.一个是思齐,一个是内自省,这句话主要是强调这一点。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了空居士:讷于言,就是说很木讷,就是少说话。而敏于行,就是行动很勤敏,也就说真正的君子他不说空话,他是做实事。

主持:师父,您认为这个讷于言是一种君子的表现吗?但现实中,我们不是还建立了诗词歌赋班吗?我们在里面锻炼口才。

了空居士:真正的口才,是说话如理如法,而且说到要做到,甚至是做到了他才说,前面孔子也有说过嘛,看他这个人是不是君子,就说看他说话和做事是不是一致,做到了才可以说嘛。那个讷于言,就是说少说废话,不要夸夸其谈然后说了又没做,是这个意思。

主持:也就说讷在这里,并不是木讷的意思,是要言语谨慎,对吧?现实中,还有很多人,他们也不说,也不做,不但言语是木讷的,行为也是木讷的,那这样的人,师父,如果你是孔老夫子,你怎么教育他?

了空居士:那肯定是鼓励他先要去做,如果你不做,光会说有用吗?

主持:这一句里面说敏于行,我觉得孔老夫子也非常强调一个人的行动力,执行力,是成就一番事情的时候非常重要的。

了空居士:确实是,社会上,很多人都是夸夸其谈,但是就是没有做实事,刚开始也许有些人会说这个人很好啊,但是时间一长,言行不一致。

主持:师父,我们今天一共讲了六章的内容,请您帮我们讲几句,归纳几句?

了空居士:第一句主要说恶衣恶食;第二句是无适,无莫也,义之与比;第三句,就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还有,就是说不怕知名度不够高,你要如何成为人家关注你的这种人物,你自己如何成为一个使人家乐于关注你的人;还有就是忠恕而已矣;还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还有一个就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几句话其实都是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你只要,你真的是能够对整个集体以整体观来看待,以整体观来落实到行为,你一定会越来越成功的。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