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中庸》(第一讲)

时间: 201742日  20:00-21:00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文字整理:明菂(碧莲)

 

主持:上周日,我们结束了《大学》的讲解,从今晚开始,每周日的一方师特训班,就请师父为我们讲解另一部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中庸》。

了空居士:刚才你说我们结束了《大学》的讲解,看起来我们现在没有(继续)讲(注:《大学》仅讲解了开篇,讲课全部文字实录请登录【了空居士修行养生网】浏览),如果同修们对《大学》里面的某一些章节特别感兴趣或者是不懂,我们可以再继续备课来讲,因为我是觉得,千古以来,这些圣贤的经典太多了,所以我往往就是讲它的核心的部分,就是说《大学》吧,以我个人的见解,就是讲了第一段,后面那些,差不多大家自己去看,就可以看懂。当然,如果看不懂,需要我讲的,都可以跟明双鱼联系,我们就可以继续再找时间再来讲。因为全部讲完,真的占的时间太多。

主持:我们现在就恭请师父为我们讲解《中庸》吧。

了空居士:《中庸》这篇文章的名字叫作中庸——《中庸》的作者相传就是孔子的孙子,他叫孔伋(ji),字子思,所以古代也(尊)称为子思子,好像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子思也称为子思子。古代这个子字也是表示尊称,差不多是先生的意思,这个是对这些圣贤的尊重。好像荀卿,荀况,就叫作荀子——“中庸”,这两个字,一个是中,一个是庸,这个中,大家好理解,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就是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呢?也有一说是通假字,它跟我们这个用是通假,用,就是中用,就是说非常好用,恰到好处。当然,古人也有说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没得改变的,不易,朱熹就是这么说,就是说他所讲的道理是绝对的标准,为人处世也超不过这个标准,所以叫作不易,没有改变这个意思。那概括起来,确实这个就是说这个是大道之理,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就是子思尽他所知,就阐述了为人处世的客观标准,孔子也历来对这种中庸的境界特别的推崇,其实就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客观标准吧。

主持:转入正文前,就中庸这两个字还是要请师父阐述的再详细一点,因为我们平时接触师父讲佛家的东西讲的比较多,经常听师父讲到中道,中观论这一些,这些跟中庸是否是同一层次的含义,请师父开示。

了空居士:其实佛家的中观,跟这个中庸,让我来说,是同一个境界。从道家来说吧,其实儒家的思想是有老子这种道家思想的痕迹,这个《中庸》,如果以《道德经》来说,那也就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或者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就是最客观最标准的做法。往往规律是可以不变的,但是规律的具体运用,那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圣贤的圆满境界都是一致的,所以历史上王重阳祖师特别正面的提出三教本来是一家。就好像我传授给大家的,给大家助功、答疑,我到了六祖文化这里,我说这就是六祖传的顿教;我到道家来说,这就是老子说的大道;到王重阳那里,哎呀,这就是先天气功;到儒家呢,心斋也是这样做的。如果你们真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老是在那里听,然后又想我这个耳如何转变成心呢?“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天啦,怎么去转,保证你们个个都转不过来的。那天也有同修问我,我说不用了,你坐在那里闭着眼睛,我帮你助功,等下你觉得整个人空掉了,“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马上你就回头…你刚开始,好像还有一些执著,等下不知不觉人空掉了,那不就是“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你以为你去转,不是的。身上的能量增强了,整个人融化了,他自然就转过去了,是这样的,不是说我们自己去修炼。观音菩萨“初一闻中,入流亡所。”你知道观音菩萨的师父是谁呀?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观世音嘛,教我如幻三昧,是不是?你以为佛祖那个嘴巴跟你教,佛祖嘴巴一说,你真诚的听,刹那间就相应了,就跟佛祖的本愿相应,我们从科学角度,就跟他的强大的能量场融通了,就进去了,他的语言其实只是一个助缘。你一听,好像我说,鱼鱼,就这么坐吧,就闭着眼睛。你说好,发自内心说好,刹那间可能就进入那个功态了,想当年,你第一次来我们中堂,你还问我说师父我怎么一坐下来,就觉得好像坐在半空,我说大开顶了。是这样的。不是说我说这句话那么有用,不是,这句话像一个开关,我一说,你一认同,刹那间,人体场就同步相应,所以古人说口传心授,就是这个道理。我今天也是跟一位同修说,同修啊,其实我传授的这个方法就是王重阳祖师的先天气功,你们去百度上查王重阳《五篇灵文》,另外还有一篇《最上一乘妙觉》,我说这篇文章你们去看怎么都看不懂,觉得里边很抽象,怎么练啊?其实不是让你练的,你看完之后,如果有明师一助功,你马上就明白了,这最上一乘妙觉一对应,就《五篇灵文》的第五篇温养篇了,天地同体,就是这么简单嘛。所以说,我们来研究儒释道这些圣贤的言论,他们的世界观都是一致的,都是整体观,都是天人合一,天地同体,与道合真,你看孔子也“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是不是?老子不是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释迦牟尼佛不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是不是?这都是一样的,这些历史上的圣人,他们证的圆满境界都是一样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了空居士: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开篇就提到性,道,教。我们如果以一个初学者专门来看《中庸》,你们看了就愣住了,这里面有几个名词,一个是天命,一个是性,一个道,一个是教。那什么是天命呢?什么是性呢?天命之谓性,也就是性就是天命,天命就是性。那率性之谓道,这个率,就率领,规范。我们这个天命,这个性,就是道在规范着。那么修道,修道是什么?道需要你修吗?不是,我们来修养自己,使我们的心态、言行能够和道接近,甚至一致,这个过程就叫作教,圣人的教化、教导,就是教你如何言行做到合道,合乎道的规范。这倒过来,我们就知道了,那么这个天命,天的命令,就叫作性,其实就天赋,老天赋予我们的那种性质。子思就是曾参的学生,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在道这方面,最著名的…他又受教于谁呢?受教于老子。就历史上记载,孔子是向老子问道,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还有跟谁问过那些历史那些各种图腾,那个名字我给忘记了,等等。孔子也跟几位高人学习过的。那么这个道,天命是什么呢?那老子《道德经》,可以说是老子一生的代表作,老子这个人很神秘,他一生的著作好像就是《道德经》。那么,天命又是什么意思?天命之谓性,也就性就是天命,率性之谓道,那我们这么看,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道?然后才知道什么是天命?什么是性?我们要这么来解,那(关于)“道”最权威的就是老子了,孔子向他问过道,那么,在《道德经》里要找到这个道的概念,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好了,这个就是道,那么,道具体什么样子呢?刚才我说过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生出天地,那天地的一切状况,那就是跟道一致了。那么好了,知道“天地不仁”,就是没有特别的厚此薄彼,“以万物为刍狗”,就对万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我们知道“道”就是这么大公无私的。那好了,知道“道”是无私的,那么天赋予我们这个与生俱来的禀赋,这个性也是无私的,才符合天命。如果有种种的私心…《道德经》也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也是没有厚此薄彼的,都是一视同仁的。那好了,我们这么就解开了,倒过来,就是道是无私的,那天命也是无私的,因此我们人的真正本性也是无私的。儒家有很多个流派,就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好像荀子就说“人之初,性本恶。”等等,所以从这个《中庸》来看,人的本性,这个性本来就跟天地一样,无私的,无私无欲的,也不是本善,也不是本恶,它就是那么清清净净的,那这个其实跟佛家的自性是一致的。说明子思他悟到“天命之谓性”,就说人的本性其实跟佛家的佛性这种观念是一样的,其实就跟天地一样那么的无私,没有特别执著厚此,或者特别对谁薄彼,没有,都是那么无私,“不思善不思恶”。那好了。那我们搞清楚了,天命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这种先天禀赋,这种性,这种人的本性,就是要符合天命,就是符合天地的本性。继续追溯下去,率性之谓道,就是我们人的本性就是要符合大道的标准,大道的规律,道也是无私的,天地也是无私的,我们的本性应该也还要无私的才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有什么厚此薄彼,贪嗔痴那就不对,那就不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每一个人到一定程度,总是有种种的贪嗔痴,厚此薄彼之类的,那怎么办?那就是要修道,修道你自己不懂的,怎么办?那就是圣贤来教导我们,所以修道之谓教。圣贤教我们去走正道,教我们言行要符合大道的标准,这些过程,圣人教导我们的这种做法就是修道,我们听圣贤的教导,然后好好去端正我们的思想,端正我们的言行,这就是修道,这就是教。所以,合起来,我们就明白了,倒过来讲,大家就明白,为什么这么冷不丁的“天命之谓性”,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个本性就必须符合道的要求,那么道我们不懂啊,但是圣人懂,圣人教导我们,我们这学习的过程就叫做修道。这一开篇,他就跟我们概括了,他要跟我们讲《中庸》的道理,就是希望后人能够从子思这篇文章里学到大道之理,按照《中庸》这个文章所讲的道理去为人处世,也就是修道。子思留下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在教,在教我们怎么做?这么讲应该能够听明白吧?鱼鱼。

主持:通过您的讲解,这里的性是否就是通常佛家说的自性?也就是非善非恶的那个状态。

了空居士:对,也就是儒家讲的本性。

主持:这里修道的意思,就是说让我们去认识自己的本性。

了空居士:去端正我们的言行,使我们回归本性,这种无私无欲的先天状态。

主持:﹡﹡同修请教师父,如果说人的本性就是无私的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执着?去士

了空居士:那就是我们邪知邪见引发的,好像天下的水,真正的水本来就是清净的,被种种客观因素污染了嘛,你以为水生下来就是脏的吗?不会的,化学不是说H2O

主持: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的本性,就是说我们的人生的一大事,就是要去端正言行,去回归到本性。

了空居士:要听圣贤的教导,其实《中庸》整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从理论上,从行动上,如何回归到中庸这种圆满境界,也就是使我们回到天命这种状态,就是与生俱来最正确的状态,这种性的状态,其实就是回归到先天这个本性的状态。

其实就跟佛家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一样的。是它G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了空居士: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须臾,就是一刹那,子思进一步给我们强调说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每个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在道这种范围内,假如一个人说我能够脱离道而独立存在的,那个就不是道了。也就是说,其实他这个观点就是整体观,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他就不脱离这个道的范围,也就说你言行符合道的标准,你就能够生存的好,如果不符合道的标准,与道相悖,那肯定早晚会出现麻烦事。他说“可离,非道也”。如果你们能够离开这个大道这种规范,那它就不是叫做大道了,也就是说他帮我们找到了,万事万物的一个总的规律就是中庸,言行符合中庸的标准,你就是处处都能够搞的好,如果一离开了,那就是砸锅了。

主持:师父您刚才说的本性,与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性格又怎么去区别?

了空居士:性格已经是一个人的言行的一种风格了,它已经跟本性是两码事了,当然,如果说一个人有非常完美的性格,那么这就是它本性的流露了,如果他有某一些偏执的性格,那他已经偏离了这个本性。是这样。

主持:﹡﹡同修请教师父,人刚出生的性格,是不是受上辈子业力的影响造就的?

了空居士:从佛家来说,是这样说的,应该是从上辈子一直推,它的一切的总和,就体现在今生了,不是简单的上辈子,当然,你们理解成简单上辈子也好,那上辈子又是上辈子来的,上辈子又是上上辈子来的。那么一直反推上去,其实也就是过去一切的总和,就无始劫来的总和。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了空居士:是故君子戒慎乎,戒,戒律,不能这么做,一定要记住这些是可做的,那些是不可做的,这就是戒。慎,就是谨慎的慎,就说要谨慎,这些不能做。戒慎乎其所不睹,戒慎,就很小心谨慎。其所不睹,就自己不该看的事情,就不要去看,也就是不要有非份的行为,也就自己不能看的就不要去看人家的,好像别人一些事情不想让你知道,你不要拼命地去挤,一定要(知道)人家的,等下人家很不高兴,戒慎乎其所不睹。接下来就是,恐惧乎其所不闻,我们是过来人,就知道,譬如人家在说悄悄话,我们有时候冷不丁走过去,人家脸色很怪,以为被我们听到了,我们听到对我们也没什么好处,但是,对方很怕你将他的秘密给泄露了,是不是? 所以有些别人的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的,我们不能老是想去看别人的,听别人的,否则会引发很多矛盾。所以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就不该我们听的我们就小心谨慎,不要去听别人的,不要去偷听别人的;不该我们看的,我们就小心不要看别人的。其实孔子就有说过嘛,“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就是不符合道理,不符合礼节,就说不应该的事情就不要做,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子思他这个“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个跟孔子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同一个道理。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了空居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一个是见对隐,显对微,显对微大家很好理解,显微镜,显微,就是将小的东西放大来看。莫见乎隐,隐蔽的东西不要去看,是不是?不是,见是通假字,通现,让它现出原形。莫见乎隐,其实就是莫现乎隐,千古以来有些说法,就说在别人不知道的地方也不能出现,不能出现什么,他就以为后边君子慎其独也,在没人的地方也不能散漫,不能乱来,要谨慎,其实不是的。因为我治学很严谨,我研究《中庸》,我同时一定会去研究《论语》、《大学》,历史上孔子做了一件事情,千古以来,很多人都知道的,那就是孔子在做司寇的时候,就斩掉了少正卯,他斩掉少正卯的理由说了五条,说君子必诛之:“心达而险”,心胸看起来很宽广,但是人又很阴险,这种人其实就是奸雄吧,很厉害,“心达而险”;“行辟而坚”,有些人的行为很怪的,就和社会真的是格格不入,而且很顽固的,就是顽固派,就是彻头彻尾这些不好的人;然后就是“言伪而辩”,说话就是很虚伪,很假,然后又狡辩,这种人都是坏人;“记丑而博”,就记住别人一些缺点和错误,然后老是去外边夸大,做反面宣传,故意挑拨;第五种就是“顺非而泽”,人家做错了,他反而就鼓励他,说没事啊,好啊,骗人家堕落。那好了,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也恰恰也等于是孔子的徒孙,他是跟孔子的学生曾参学的,算起来也是徒孙。徒弟徒孙,曾参是孔子的徒弟,子思就是孔子的徒孙。那好了,我们研究下,“莫见乎矣,莫显乎微”,恰恰“见乎矣”是什么意思?差不多就跟“记丑而博”,人家有一点缺点,你拼命地给他放大,到处去宣传,人家有一点隐私,本来人家隐私是他自己的事嘛,对其他人也没什么影响,你为什么拼命地去宣传呢?你无非就是为来诽谤一个人,搞死他,这就是见乎隐,不是说你在没人的地方你不能乱来。“莫见乎隐”,如果我以孔子对于小人五个标准,就是里面的“记丑而博”,记住别人的一些缺点,然后拼命地老是去外面宣传,陷害别人。见乎隐,别人有一点隐私,其实这个隐私假如无关要紧吧,他自己个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就好像说香港哪个明星在哪里挖一下鼻孔,然后人家就给照张相到处去发,你看这明星都挖鼻孔,天啦,你自己没有挖吗?我也有挖鼻孔的时候,然后就那么丑吗?这就是“见乎隐”。是不是?我以孔子的教导来印证,《中庸》“莫见乎隐”,那就是放大别人的隐私,故意去揭露别人的隐私,当然如果是人家做了罪大恶极的事情,我们要去举报,这个是对的,别人一点小隐私,挖下鼻孔,这个算什么呢?是不是?谁都在挖,好像历史上也有一个,谁呀?他早晨就帮他老婆画眉,人家将这个事情也告到皇帝那里去,皇帝就叫他来问,他说是呀,闺房之事比画眉还过之还有,本来那个是他老婆,夫妻在房间里面,比画眉过之的事情还有呢,皇帝也觉得对,然后就没说。帮老婆画一下眉,还说的那么严重,本来也没有什么过错,当然,也许天下很少男人帮老婆画眉,这点隐嘛,你应该也不用去外面宣传,甚至想要用这条来害他,真的是小人。所以我就以“记丑而博”来印证“见乎隐”,就是故意放大,揭露别人的一些隐私。当然这个跟现代人说的有些伤天害理的事,我们去举报,那个是两码事,那个就是见义勇为了。有些隐私嘛,根本是他个人的小事,无关要紧的。那接下来,“莫显乎微”,就是不要将别人有时候一点小事,一点小过错就放大。显,放大,那么,这个跟“记丑而博”,其实还是同一个道理,是不是?所以这么对照起来,这个“显乎微”,就是将别人微小的事情给放大,故意炒作,放大。我这个注解是参考孔子这个教导,而不是我自己一厢情愿来评论,但是千古以来,他们就被最后一句话给错解了,“故君子慎其独也”,这个独,很多人就说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都要谨慎,那么两个人就更要谨慎,是不是?那三个人就更加要谨慎,那大众场合,那就更加更加要谨慎了,他们是这么认为。我的注解是“故君子慎其独也”,是指君子一定要管好自己,你没办法管好别人,你最少要管好自己。那你说,了空居士你又有什么印证呢?我刚才就请了孔子来印证“见其隐”和“显其微”,我现在是请孟子来印证——孟子是谁呀?孟子是子思的弟子,孟子好像是子思的学生——孟子有一句很著名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就改成“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鱼鱼,那天你也跟我钻了个牛角尖,说师父按照你的看法,到底是孟子的原话好呢?还是现代人改过好?我感慨地说还是孟子说的好。贫者,其实只是指经济贫穷的人,经济比较拮据的人,叫做贫,就贫民百姓。穷者,也许一个人很有钱,有一句话说这个人穷的只有钱,本来就是没有钱才叫做穷,是不是?不是的。穷,就是在某一方面缺乏。那穷寇莫追啊,穷途末路啊,不等于是贫嘛,所以一个穷字涵盖的范围更广。就好像说这个人没什么文学修养,那你一定要去教人家文学这方面的,那你不就搞错了,那穷者独善其身,你好好去学习吧,先不要教别人,是不是?好像有些人对佛经如来真实义都不懂,你不要急着去外面讲经嘛,以为四句偈为人言说就有无量福德,天啦,自己都搞不懂,搞歪了,种无量罪业。穷者先独善其身,自己先好好学习嘛,甚至你还要去求师访道嘛,是不是?所以这个穷比贫涵盖的范围更广。那达则兼济天下呢?还是兼善天下?这个济,就等于我去帮助别人。善,其实就是去完善,有些人做的不好,我们去完善。济就有点我去帮助别人,这个主客的关系很明显。善呢?就有点整体观了,没有觉得我一定是帮助别人,而是觉得那个地方不完善,我去搞一下吧,很自然,不需要搞我就不用了,需要搞,我就搞了,搞完我也许就走了,主客的关系没有说的那么明显,所以让我来说我更加推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要称得上是君子,你最少要管好自己,你没办法去教化别人,修道之为教,人家不一定相信你,你不一定有那个机缘去教别人,但是你最少要管好自己,好像颜回,他一辈子也比较穷,他也没有特别记载他教了多少学生等等,曾参就最少教了个子思这么厉害,所以颜回最少他能够独善其身,是不是?所以我就以“穷则独善其身”,来印证“故君子慎其独也”,就君子最低限度一定要管好自己,你没办法教好别人,你最少要管好自己,如果连自己都管不好,然后想要去教别人,不是自欺欺人嘛,所以说慎其独,不是说一个人在哪里都要谨慎。那天啦,你蹲在厕所里拉大便还要讲究姿势吗?不用吧,是不是?慎其独,一个人都要很谨慎,举这个例子就很老土的一个,我们到冲凉房去洗澡关起门,还要谨慎,说摆什么姿势,朝什么方向,不用吧。所以慎其独也,单独一个人都要谨慎,这句话让我来说还不如说要管好自己,无论是单独一个人也要管好,无论是在大众场合也要管好自己,那不就涵盖的范围更广了吗?那回头来说,君子一定要管好自己,恰恰就是这样了,因为君子必须管好自己,所以就不要老是去破坏别人,这个“见其隐,显其微”啦,就不要搞这些东西,自己管好自己都来不及了。那这个跟各人自扫门前雪是不是一样呢?不是,其实我现在在互联网上遇到不少,有些根本都不懂得修炼,还在指责我,说了空居士怎么怎么,我问他你师父是谁呀,你学的什么,他说我也不懂的,不懂为什么指导我呢!确实,一听就知道不是君子,他没有慎其独也,甚至是小人。是不是?“言伪而辩”,是不是?所以从这点来解释,就是要管好自己。那回头来说,那我在卫生间洗澡,上厕所,我要慎其独,那你最少门要关好,不要不小心门被开起来,被人看到。然后里面蹲茅厕,是半蹲,还是直蹲就不用了,你习惯怎么蹲就怎么蹲吧,是不是?洗澡,你先从胸洗起还是从头洗起,随便你习惯吧。所以慎其独,你就将门关好就好。是不是?就管好自己吧。所以就这么扩张出来,就从后边的慎其独也。就是因为有些人执著,以为慎其独,自己一个人都要谨慎,因此就没有人看见的时候都要小心,微细的事情都要谨小慎微,恰恰就是不对的,所以我这么来印证,“见其隐,显其微”,就是说不要老是去揭别人一些短处、隐私,不要老是去放大别人的错误嘛,以后在《中庸》后边,子思举了舜帝,就是他好问又善察,喜欢学习又喜欢观察,他知道人总是有些缺点的,他不会去放大,只是从中道来用人,和人相处吧。那就更印证了子思这前面这个意思了,“见其隐,显其微”,我的注解是正确的,符合主人的本意,子思的真实义吧。

主持:“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句话,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包括朱老夫子,对他的解释都是说要在没有人看见的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要谨小慎微,谨言慎行,那这个解释成为一个标准范文了,基本上百度搜索的都是这个解释,那师父您刚才的解释把这个都推翻了。

了空居士:其实不是我推翻,是人家治学不严谨。其实你刚才念错了,朱熹是注解“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样说,前边那两句他没有解释,如果他将这四句话全部注解,他就会傻了眼,就去自相矛盾,是不是?尤其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然后又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还要谨慎,如果让我来说一句,朱老夫子就被我笑死了或者是气死了,那么你晚上睡觉,你还要谨慎吗?你等下到底是仰卧呢还是侧卧呢还是卷起双腿睡呢?那不就每天晚上都要思考的问题吗?那就很谨慎啦,那么,你问我要怎么办?很简单嘛,我刚才解释,你睡觉的时候将门关好就好了,不要被人看到了就好了。如果连一个人睡在床上都要谨慎,你就不用睡觉了,是不是?不该看的不要看了,不该听的不要听了,因为有时候会引发误会的嘛。人家在那里做事,你瞪他一眼,啊,你看我干嘛,等下就惹麻烦,那宁可就不要看了,不要眼睛老是乱瞪了,是不是?然后别人的一些隐私,好像别人挖下鼻孔,这个真的,你还拍张相片,然后到处去说,我看见某个明星在挖鼻孔,是不是?那自己没有挖吗?这就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人家做了一件小事情,有时候无关要紧,你就那么拼命地去宣传,拼命地说我今天捕捉到一个什么镜头,是不是?如果人家以后说我挖鼻孔,我就过去跟他说你不用挖吗?你给我解释你为什么不用挖呢?你真的一辈子不用挖吗?

主持:但是就是说,我觉得通行版本对这几句话的解释也是成立的,人确实也是要在独处的时候自己也是要管理好自己,也要谨言慎行嘛。能不能两个解释并存呢?

了空居士:他那个是多余的,那变成子思很啰嗦了,后边还说要慎其独也。那么前边那个“其所不睹,其所不闻”呢?其实他就前边是告诉我们,我们的行为是要,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听的不要听,别人的一些事情不要老是去惹麻烦,“故君子慎其独也”,就是自己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管好自己,管好自己就包括不该看就不要看,不该听就不要听,不该去捅别人的就不要去捅别人的,就管好自己,而不是一个人单独在家里,你晚上睡着了也是一个人,那也要管好自己,那就不成立。“故君子慎其独也”,就是君子最少要管好自己,要谨慎自己。独,就是独身,自己一个人,就管好自己,而不是单独,我们说独自一个人去哪里,独就是指我们自己的意思。你如果按照朱熹那么解释,不就觉得子思说话很啰嗦了,是不是?其实子思前面这四个方面,前边两个就是说客观上有这个事情,你尽可能回避,后边就更深一层,千万不要主动去惹麻烦。一个是强调客观的事情,客观的现象,你能够回避的就回避,“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就说偶然被你遇到的,你能够当做不知道,百丈禅师装聋作哑(参见了空居士讲禅宗公案《野鸭子》),是不是?后边就说更不要有意地自己去找麻烦了,遇到了,譬如说你在路上看到一件事情,不该看的你不要看,不该听的你不要听。就好像我们小时候有一个现象,家庭吵架,有些人去那里围观,有时候会被人家赶,“走,走,不要在这里看。”小孩没所谓的,如果是成年人也去那里围观,等下被人家赶走,如果你忍的住气还好,忍不住气,可能就会跟他吵架,你要赶我干嘛,这个地方不能站吗,那不就凭空也惹来麻烦啦,如果人家正在气头上,甚至跟你打架了,本来人家家里的矛盾是他们家里的事情,我们出来帮不上忙就算了,不要去那里幸灾乐祸,所以这个就是说不要主动地去搞这个东西,能够回避的就回避。是不是?一个是客观的存在被你遇到了,一个是主观特别去窥探别人的隐私,窥探别人的秘密,是这样的,是两个层次,这四句话是指两个层次,后边就概括,“故君子慎其独也。”称得上君子的人他很会管好自己的,那么就很通顺了。像朱熹那样,人家看不到也要小心啊,那就好了,那还要“故君子慎其独也”吗?还要这么啰嗦吗?是不是?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你也要做事要端正,要小心啦,在微小的地方你也要注意做好,这么啰嗦,隐和微,你搞成一回事了。子思有那么啰嗦吗?然后还要说“故君子慎其独也”,管好自己。我这么讲四个方面,两个层次,最后总结,慎其独也。

主持:关于中庸,孔子是给一个很高的评价,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就是说中庸是一个至高至上的地位。那么在开篇里,这样至高至上的一篇《中庸》,他开篇引用的您说的这几句话,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四个动作都是在人的行为范围里也是很狭窄的一部分,就说这样一个巨著的开篇,他挑出来的行为是很偏的一些行为,告诉你来不要做这些。

了空居士:其实这四个点,往往就是一般人要触犯的地方,人家有事情,你千方百计要去窥视,然后到处去三姑六婆的去搬,改天吵架了,人家抓住他打两个巴掌,你不服气就要吵架,你要知道,修养好自己,就是要管好自己,其实这就是严于律己。只有做到这一点才符合天命,就是老天赋予我们的本性,跟天地一样的,那么宽广,那么无私,不是去幸灾乐祸,是不是?其实喜欢“见乎隐,显乎微”,这就是幸灾乐祸的一个很严重的体现,那个普通的,“其所不睹而睹,其所不闻而闻”,这个有时候还是有一点点好奇,可能还谈不到幸灾乐祸。“见乎隐,显乎微”,这是幸灾乐祸,程度更深,更严重。 

主持:﹡﹡同修说,慎独主要讲的是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不放纵自己,要有正思维、正行,这个意思对吗?

了空居士:有这个意思,但是还不够,我讲的慎独,就是一定要管好自己,无论在你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在大庭广众,你都必须管好自己,也就一切时一切处你都要管好自己。是这样的,不是简单的就一个人时, 我刚才说一个人在房间睡觉,你还要讲究是仰卧还是侧卧还是什么,还要这么去慎,那这个是错误的,你的慎独就是你要将房间各方面搞好,门关好,就好了。其实这慎独,让我来注解,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你都要谨慎自己,管好自己。而不是单单指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或者你们认为,他们可能是说大众场合就不用说了,一个人都要管好自己,这也是对。但是这个是他对上面四个方面的总结,总结起来,其实一句话来总结吧,君子都是要管好自己的,是这样。

主持:﹡﹡同修说,人在外面一般能管好自己,但独处的时候不能管好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了空居士:这个我就搞不懂了,就说一个人在外面一般能管好自己,我看大把人没有的,那一个人在大众场所管好自己,这个人也算是有一定的修养水平,那单独一个人能够管好自己,那这个修养水平就更高了。但是如果只是这三句话连起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按照朱熹的解释,这三句话其实就是重复的在讲同一个意思,人家看不见的时候也要管好自己,很微细的地方也要管好自己,故君子慎其独也。我就觉得很啰嗦了。

主持:﹡﹡同修补充说,所以有伪君子这一说,他们在大众场合往往能够表现出一的修养,能够管好自己的言行,还是有这种现象。

了空居士:《大学》,我们后边就没有讲,里面就有讲到这个伪君子,曾参就说伪君子是伪不了的,一般看的出来的,不相信你们去看,我也五十知天命了,我觉得伪君子是很难伪的,伪君子除了是骗那些智慧比较低的人,伪君子他说话总是会漏嘴,做事也会出差错,因为他里表不一致。如果真的有伪君子,那就有伪开悟的,自古,那些开悟的人,机锋对答,马上就出来了,所以真的要伪很难伪的,你们不要以为伪的很容易,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一句话,我很认同,他说“一句谎话,你也许用一千句谎话都盖不住”,因为他里边谎话肯定是有漏洞的,所以我从小就懂得这个道理,我从来不说谎话,我不让你知道的,我就不告诉你。 当然,你们说那天我跟他说我不在(注:某人无理约见一事),这不算谎话,“空拳度子”,假如我要说谎话,我就不会公开出来,我公开出来,是要让他知道我那天是不想见他,不要断了我们的缘,也不要浪费他的钱,我为什么要说出来?我其实是要教化他。谎话其实是怕人家揭穿的,不怕揭穿的谎话其实就是智慧,其实就是有那种特殊的用处,好像《六祖坛经》里有个志诚,六祖说“今日有盗法之人”,志诚就出来,说师父不是啊,我是秀大师派我来的,刚才我没有说,就是来盗法,我现在我跟你说清楚了,就不是盗法了,就不是盗了,取经来了。

主持:确实,就说再怎么伪装,但是内心很多不良习气,还是会透出来,所以我们从根本上,是把这种习气把它挖出来。

了空居士:所以会被伪君子骗了,那些人也是智慧不够高,要不然不会。

主持:﹡﹡同修继续补充说,这种现在确实很多,比如说有的修行人在外面表现的很好,但在家里都搞不好,在外面他确实是一种伪装吧。

了空居士:不是,那你为什么知道他在家里搞不好呢,就说明他伪装的不到位,才被你知道,所以也说明他伪装不了,你说是不是?如果他伪装的很到位,就内外一致了,你看不到的,你知道他家里搞不好,就说明他伪装的不到位,被你看到了。是不是?所以说明他伪装的不成功。

主持:﹡﹡同修请教师父,师父您之前不是说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行为端正嘛?否则在大众场合可能会不小心就做不好的。

了空居士:对啊,我说故君子慎独也,就君子要管好自己,谨慎自己。独,我就认为是自己,在家里你也要慎独,你到马路上也要慎独,到哪里都要慎独,而不是说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就管好自己,如果你们认为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管好自己,那就跟我的意思一样了。(主持:恐怕就是慎独这个独字的认识我们还是有点狭隘,这个独,我们就认为是独处,师父您把这个独字就认为是更广义的。而且这个自我还有一个时间上的广度,就是自我一生的管理。)

主持:﹡﹡同修关于慎独也请教师父,慎独是不是就说不要做对别人影响不好和自己影响不好的事情?

了空居士:噢,确实正常的人是不能那样做的,不能害别人也不要害自己,那慎独,我的注解就是管好自己,也就相当于严于律己。而不是指一个人单独,特别强调单独一个人也要管好自己,这个有点太狭窄了,但是其实吧,我告诉你,我说句实在话,就我的生活经历来看,很多人单独一个人它往往很无聊,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管自己或者不管自己,往往就是被周边的环境所干扰,它才会乱了心性,是不是?打个比方,一个人喝酒,也许反而喝的没那么醉,假如跟几个人一起,呼三喝四的,喝的疯疯癫癫的,还更多呢,是不是?一个人没什么引诱,没什么刺激,你不慎独,有时还是自自然然的,也没有什么花招吧,往往去到什么场合,就好像我说到春秋的时候,那个秦武王,那个举鼎绝膑那个人,那个人假如他一个人去到那里,想去举鼎,做下体育锻炼,他也许不会绝命,因为很多人在围观,他一时高兴,就拼命举,是不是?所以从这点来说,一个人单独的时候管好自己,我告诉你们,你们谁一个人单独的时候在做坏事,尤其是独处,你说小偷单独一个人就要做坏事,我告诉你,他是看到那个环境条件可以偷东西,他才去偷呀,不然你叫个小偷,然后我们到公园去找个地方坐在那里,或者到野外去,空荡荡的,你叫他去偷东西,他不用偷了,也有点类似于慎独了,所以单独一个人也要谨慎,我问你们,你们从生活的经验,我们的同修就是明*年纪最轻了吧,你单独一个人在家里做什么坏事呢?没坏事做嘛,就必须有个环境条件吸引着你,你才会去偷东西或者是做坏事,所以说慎独,一个人单独一个人独处时,也要很谨慎,谁单独在家里骂人,谁单独在家里砸东西呢,是不是?谁单独在家里走路大摇大摆的?没有啊,其实单独一个人叫做没戏,反而不用慎也自然慎了吧,当然,你说师父啊,我有时候单独一个人会躺在沙发上,斜着靠着背等等,那这个有过错吗?没有过错,所以这个单独一个人也要很谨慎,除非是有刺客要来刺杀你,你才要很谨慎,要不然没有。我也是这几天反复在思考这句“故君子慎其独也”,一个人要很谨慎,你们谁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做坏事呢,除了是你要去偷东西,要去做坏事,老是提心吊胆,看周边有没有人监控。所以说慎其独也,我就根深蒂固地认为一定要管好自己,谨慎自己,处处要注意,这才能够达到君子的标准。而不是强调单独一个人也要谨慎,我也常常单独一个人在家里,我觉得没什么要谨慎的,是不是?

主持:师父您这样讲,我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确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单位在社会上更要谨慎。

了空居士:我们男人可能就没什么,在家里的衣服跟在外边就一样的,好像很多女人,包括我姐姐那一代人,以前穷嘛,她们在家里往往会穿上比较旧的衣服,要出门就穿新的衣服,那么你是不是说你在家里也一定要打西装戴领带,皮鞋也搞得光光的,不用吧,打个赤脚也好,不用这么慎独吧,是不是?好像你们女性有些喜欢出门画个眉,搞点淡妆,也不用说你整天24小时,今天晚上要睡觉还照照镜子,画个妆再睡觉吧,不用,反而是要卸妆的,是不是?所以单独一个人也很谨慎说不过去吧,不然搞起来就精神更紧张了。

主持:师父您前面讲的,就关于狗仔队给明星拍照的事,﹡﹡同修说,那记者有些时候抓拍明星是为了达到公司安排的任务,为了销量点击率,为了这些,也是他们的一份职业吧,也不是说他们一定要去见乎隐,显乎微。

了空居士:但是作为拍人家挖一个鼻孔,这个也是任务吧,单位有给他奖金吧,是不是?不知道那个明星当时什么反应?假如我,一定要指名道姓的公开要他来华山论剑,我现在站在这里摆着挖鼻孔的姿势,你们再拍几张,然后问你们,天下人哪个从小到大,没有挖过鼻孔?然后你说出你为什么能够一辈子不挖鼻孔,然后你说你挖鼻孔回家去挖,那谁规定的?我正好走到那里很不舒服就挖一下嘛。(主持:现在谋生不易嘛,这是一份工作不容易。)那你为什么拍的低级趣味呢?是不是?(主持:低级趣味才能哗众取宠,才能获得一定的点击率),那么,如果他有什么肖像权,甚至可以告他,哗众取宠,你奖金还不够还我呢。

主持:﹡﹡同修说,伪装是自欺而欺人,慎独是律已以敬人。有一句话叫群居守口,独坐防心。请师父指教。

了空居士:这个对,这个很有道理,我们在大众场合,不要乱说话,不要等下说错话了,覆水难收,独坐的时候防心,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不要有那些不正确的想法。但不正确的想法怕不怕?不怕,最怕的是不正确的想法然后变成言语和行为了,那才麻烦,“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就是“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嘛,这也是惠能大师的“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非常好!

主持:﹡﹡同修继续说,慎独这个词,《论语》里面有这样类似的讲到说君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意思好像很相近。

了空居士:对,对。这个同修这样说,是很好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慎独就是说无论你到哪里去,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管好自己,都要谨慎,这是对的,让我来说,我是很赞同。

主持:﹡﹡ 同修说,针对师父您刚才说的一个人不会做坏事而讲的,单独一个人可以偷偷做些在大众面前不敢做的事情,比如抽烟,家人不准他抽烟,自己一个人时就可以抽了,还比如吸毒这些,一个人偷偷的,可以做这样的坏事。

了空居士:噢,我刚才说慎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管好自己,不是指单独,单独没有人看见才要谨慎,我是说单独没有人看见要谨慎这还不够,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管好自己。朱熹是将前边说“见乎隐,显乎微”,就认为说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小心啦,这些小处也要小心,是故君子独自一个人也要谨慎,那前边两句话朱熹那么解释,那后边这句话就不用了嘛,“故君子慎其独也”就不用了,我主要是说朱熹对前面两句的理解是错误的。前面两句就是不要去放大别人的,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谨慎。我就是将这五句话就分成五个方面,当然大方向来说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别人,一个是对自己,前边四句话就是对别人,后边“慎其独也”就是管好自己,就是对外你不要去睹,不要去闻,不该闻的不要闻,不该睹的不要睹,别人的隐私不要去捅别人的,不应该捅别人的就不要去捅,别人的小毛病吧,不要去放大人家的,不然就惹来麻烦,所以你最主要就是管好自己,前面是强调对别人,你要管好自己,对自己也要管好自己,是这个意思。如果前边四句话都不要讲,单独讲“故君子慎其独也”,你们说独自一个人也要谨慎,对,但我告诉你,在大众也要谨慎,是同样谨慎,如果从大道理上来讲,独自一个人要谨慎,在大众面前更要谨慎,那就错误,是一个人也好,在大众面前也好,你都要同样的谨慎。那么,在大众面前如何谨慎呢?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不要去挖别人的隐私,不要去放大别人的缺点,那这不就很全面了嘛。就是说这五句话,从睹,闻,隐,微,还有独,这五个方面,前边是指对外的,最后就概括无论对外还是对内,你都要管好自己。你看朱熹那个解释,他就老是只是讲管好自己,管好自己有个标准,自己本来就是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脱离不了这个社会,总是有一个客观环境,是不是?具体到社会上去,人与人如何相处呢?就是不该听就不要听,不该看就不要看,不要去挖别人的隐私,不要去放大别人的缺点,因此请记住,故,故字就是概括了,君子慎其独也,一定要管好自己。

主持:﹡﹡同修说,师父您刚才说一个人斜着躺沙发没问题呀,那么究竟什么东西是在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做呢?

了空居士:我告诉你,不要害己,也不要害人。前边那四句话,不该看不要看,不该听不要听,不该挖不要挖,不该放大不要放大,因为你一搞麻烦事就一大堆了。刚才一位同修说,单独一个人如果不管好自己,可以偷偷的吸毒,那么,管好自己就不吸毒,是不是?其实你吸毒引发的就是毒瘾发作,会伤害到别人,我们中堂市场曾经出现一个拿刀要乱砍人的,据说后来抓到了,他是吸毒产生幻觉,连我都怕,如果我知道邻居有个吸毒的,我马上报警,而不是等他毒瘾发作,拿刀砍我,那我不就很冤枉嘛。但是人家不在的时候,你躲在家里偷偷的抽烟,行不行?等下老婆孩子回来说怎么烟味这么臭呢?你说我抽完就赶快通风,没有味道,那好,不过,你要注意,烟头不要乱丢,打火机小心,不要等下搞出火灾来了,如果你真的是烟头也搞好,火机也搞好,而且通风也搞好,对家里没有影响,就算家里的人知道,就说抽烟阳台去吧,也可以,人家也不会说你不好。所以说单独一个人也要管好自己,其实管好自己就是涉及到你会不会影响到别人。是不是?就好像我每天晚上喜欢跟我老婆在房间里喝茶,有时候甚至十二点了,我们还在那喝一下茶,那你们说,慎其独也,十二点了,但是我们注意走路的声音不要走太大就好,不过我们楼下那户人家没装修,没住进来,走重一点也没事,如果有人,好像我们有时候听到天花板上的声音太响了,哇,突然啪的一声什么的,有时也吓一跳。所以“慎其独也”,关键就不要影响自己,也不要影响别人。前边就列举,其实一个人影响自己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譬如说我晚上喜欢喝茶,不影响别人,对我自己也没坏处,我不用慎独啊。喝茶就喝茶,不要说这么晚了喝什么茶,不要影响到别人,我没影响到别人,没事。吸毒就不好了,人家怕你等下毒瘾起来,就麻烦事了。所以说自己一个人在没有人的时候管好自己,其实严格来说,只要不涉及到危害自己,危害别人,就行了嘛。是不是?其实人往往最惨的往往就是涉及到影响别人,很少人说坐在家里,自己打自己吧?除了你很郁闷,有时候自残,否则没有吧。坐在自己家里,偷自己的东西,没有吧,是不是?所以人最惨就是要危害到别人,人不会说将自己的隐私告诉别人吧,特别去放大,譬如今天上厕所,自己拍张自拍相,然后发到网络上去,没有吧。所以说慎独,独自一个人很谨慎地管好自己,除了你是怕别人来刺探你什么事情,狗仔队,否则不用提升到这个程度,最主要最怕就是,他人要惹麻烦,反过来别人攻击你,那才麻烦事一大堆,是不是?所以凭子思这样的大智慧,他不会那样啰啰嗦嗦的讲一堆,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小心,小处也要注意,所以君子就必须单独一个人都要谨慎。那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不就是单独一个人了吗?是不是?微小的地方也要做好,往往也是跟自己有关的嘛,尤其是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你都要谨慎。“莫见乎隐”,隐他就以为是别人看不见,天啦,隐,是隐私。见,就是现。微小的地方你也要小心啦,后边在这基础上就说“故君子慎其独也”,当然我说不是的,太过感情色彩了,其实就是说对别人要注意这四方面,不该看不要看,不该听不要听,别人的隐私不要老是故意去挖别人的隐私,人家也不影响你,有些小毛小病算了,不要放大吹毛求疵嘛,最主要是管好自己。这不就很通顺嘛。

主持:感谢师父的精彩的开示!感觉师父您在讲这些经典,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您在帮我们拨开重重迷雾,让我们看见了圣贤的智慧光芒。

了空居士:因为我师父告诉我,圣贤的智慧是整体观,整体观就是不管是从任何角度来驳,都是驳不倒的,像朱熹那么解释,我都能将他驳倒,我这么解释,就是对外那四方面要做好,然后概括起来,故,这个故,文言文这个故,往往是有个概括了,后面这句话是概括,“君子慎其独也”,能够称得上君子的人,他都是懂得管好自己。韩愈在《原毁》里边,“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在《原毁》里韩愈这么说,还有一句话大家很熟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明菂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