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释义——第一十九章至二十章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师父开示]:
我们刚开始一听:绝圣弃智,绝就是断绝,弃就是抛弃,圣,圣贤,不要,智慧,也不要,不要了!哎呀,民利百倍,普天下百姓都受益匪浅。噢,圣贤和智慧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为什么去了就是说大家都受益匪浅?继续看,绝仁弃义,哎呀,仁义都不要了,啊,都不要了。民复孝慈,哎呀,不要仁义了,老百姓就——真的就父慈子孝了吗?说这个仁义是不是搞的人家搞错了,没有仁义反而是好啊,是不是啊?还有,“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巧,就是巧妙的方法,好办法;利,就是有帮助的事情,巧而利都是指做什么事情想出什么好方法。啊,不要想好方法,连贼都没有了。哎呀,那怎么,老子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啊。
首先来说,老子到底对于“巧、利”,对于“仁、义”,对于“智、圣”这些他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啊?前面第几章啊有一句,应该是后边还是前边啊,我忘记了哈,好像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老子并没有说,为学日益——然后就说“日益”就不好啊,他是告诉我们学习的一个,看待你学习的一个方法,就是你如果学习学得好,你就会天天增长知识哈,天天会有受益哈,而不是说学了就头晕晕的,书本一合什么都忘记了啊,那不叫学习,那叫做混日子。为学日益,真正搞学问的人,你要天天有收获啊。为道日损,你真正修道的人,你要将你的不良习惯越来越给去掉啊,种种执着给去掉。那后面还有,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哎,以百姓为心是什么意思啊?为百姓着想,急人――急百姓之所急,哎呀,上边有一句不是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哪,终于找到了,圣人原来是不仁慈的。不是!
圣人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他不是以小慈悲去针对性的做什么事情,他是大慈悲,他是一视同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就是一种——拜神的一种用竹还是草拼的一种东西。这个“刍狗”是表示每一个都是一样的,也就是相当一视同仁,所以说圣人的仁慈啊,不是一般人的那种小仁小慈,而是一视同仁的无缘大慈。啊,那好了,知道圣人是怎么回事了,那么我们继续读。
刚才就第十九章这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哎呀,这些好的东西都不要,是不是这个意思?不是!下边那一句就是最重点的阐述了老子的观点,说这些东西——那句话是什么:故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是什么意思啊?不要搞表面功夫,不要以为写起来贴在那里就好,这还不足的,只是表面的那么去粉刷粉刷,口头上说说,纸上写写是不足的。
接下面那句是什么,故令有所属,就是必须使它落到实处,落到实处!哎呀,那落到实处,将圣和智,将那个仁和慈,将巧和利都去掉是不是?不是,古人说话非常精炼,是说那些假的圣和假的智,假的仁,假的义,假的巧,假的利,都给去掉!真正圣贤,真正仁义,真正巧利的做法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去带好头,而不是嘴巴上在讲仁义,自己暗地里就在不仁不义。啊,真正的圣贤是君子慎独,就是一个人他也端端正正地去为人处世。
噢,那下边就老子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圣和智,真正的仁和义,真正的巧和利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是什么?就是非常朴和素嘛,素是白色的绢,没有染色的布,朴就是木材,没有加工过的,也就是里表一致,真真实实。接下来那句:少私寡欲,就是没有私心妄想。私就是私心,欲就是欲望,欲望往往是跟妄想是一致的。就是说真正圣贤,真正仁义,真正巧利的人,他们都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带好头,没有私心,没有妄想,没有造作,没有虚伪,啊,那好了,就知道前边“绝圣弃智”,就是不要那些假的,招摇撞骗的所谓的圣贤,所谓的智慧,我们不要搞那些假的,我们要搞真的,不要搞那些假仁假义,不要搞投机取巧,也就是说不要带这些坏头,啊,哈。
那接下来,“绝学”,历史上很多人都在探讨绝学是什么意思?是不要学习了是不是啊?天啊,老子他当年做周王朝的那个图书管理员还是什么,饱读圣贤之书,老子不喜欢学习吗?老子是非常喜欢学习的!而且告诉我们要真正的有效的学习就是“为学日益”,有所收获啊,如果你学的没收获,那白学的没用的。那么又为什么搞个“绝学无忧”,绝学是什么?在座的同修如果对佛家的理论有一些了解的人就会知道,佛家有个名词就叫做:无学,无学——什么人称得上无学啊?四果罗汉,也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才称得上无学位的圣贤——的圣贤,前边初果,二果,三果都叫做有学位。无学是什么意思?他破尽我执,他学什么东西都是最真实的去面对,而没有一丝的造假。阿罗汉的含义有三方面,就是:杀贼,无生,应供。
应供:就是大家应该供养他了。应该跟这个圣贤结善缘了。
杀贼:将贼给杀死?不是,不是!杀贼是杀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贼,也就是他已经达到标准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他的六根不会被六尘所转,所以叫做没有漏了,也就是没有贼来妨你了。
无生:他已经破尽我相,以后就算乘愿再来,他已经不会被“我执”所累了,所以“生而不生,不生而生”,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绝学就相当佛家的无学,这无学这绝学也就是他的学问已经是没有执着了,他的智慧的启用已经是非常的客观了,没有一丝的造作,因此他的成功率是最高了。因为成功率最高,所以他还有何患呢?没有何患,也就是无忧。哈,不是说老子教人家不要学,老子是——这绝学无忧,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不要变成书呆子,不要落入教条主义,他的学习所得到的知识已经能够达到最客观的运用,而不带有丝毫的主观意识。谢谢大家!
[延伸问题]:
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个“绝”字,一般有两种意思,一种就是有点灭绝,消掉,或者就有点放弃甚至这样的意思;还有一个绝呢,就是意思说它太高超,比如绝技啊,身怀绝技啊,就是特别高超的技术的意思。我当时试着用这两种意思去理解这段话的时候呢,我发现好像按第二种理解方法好像似乎更合理。比方说绝圣弃智,我的意思是说:我的最高级的圣贤就是放弃掉,就是不去执着于小的智慧,小的技巧,或者说智术应该是。
[师父]:
你这个很有道理,也很有创意。但是你套在第二句你会觉得哭笑不得了,那绝仁弃义呢?那接下来,那绝巧弃利呢?就套不动了。那仁和义这两者都是对的,你不能取一而弃,“鱼,我所爱也,熊掌,我也所爱也?”。仁,孟子讲,仁就是仁心,良心;义,就是道路,就是规则,哦,规则啊。所以,你有最好的良心,所以做事就不用讲规则是不是?不用讲规矩?你有最好的巧妙的办法,所以就不要再去利用那些有利的条件了是不是?不对的,因为这里的绝和弃,绝就是断绝,弃就是抛弃!但是你用来说最后那个绝学无忧,就是说你学问达到了最圆满,你就没有忧虑了。那最圆满的学问就是跟大道相合,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没有带有主观的造作,没有带有这个任何特殊的执着,一切都是实事求是。谢谢大家!
[问]:
见素抱朴,就是前面讲的这些理论都是没法作为依据的,那么“见素抱朴”是可以作为依据的。那我之前也看到有的老师他说,这个“素” ——就是在古文里边的这个“素”,实际上是一个象形字。它相当于我们内观入定的时候看到的我们身体里边的这个DNA结构,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正确?
[师父]:
啊,DNA结构,哈哈,见素抱朴。我们古人,好像前边他就圣智,这个仁义,巧利,见素抱朴,干脆朴和素两个字合起来就好了。见就是看见,有时候叫做体现,表现,后边就是说一定要令他有所属,也就是要落到实际上,要落实。见素抱朴,就是要体现出你的朴素的行为,素就是白色绢吧,那个是没有染过色的,原本的,原原本本的原色、本色的那个丝绢吧;朴就是没有加工过的木材吧,也就是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原本本的本来面目啊。见素抱朴,就是说保持我们的这个朴素的这个风格,风格。然后就少私寡欲——古人的思维非常的严谨的,少私就不要有太多的私心,寡欲就不要有太多的妄想。哈,啊,哈,因为说内心话,我发现很多(学者)——其实道德经是千古绝学,千古绝学!啊,你必须知道老子的世界观,你才能够圆其所说,圆其所说。说实在的,我,虽然不敢说什么,但我毕竟随我师父修到一定的境界,对古人所体证的境界我是有所明了,啊,所以我,老子他的世界观我是知道的,所以这《老子》八十一章我用两年的时间跟大家解释,然后大家再去看,前后左右绝对没有什么矛盾的——你看天下多少学者真的是狗屁不通!我说老子知道都气得血都吐出来。有些人还是说老子是愚民政策的创始人:绝学无忧,不要学习,所以没有忧虑。老子本身的学问很多,而且在《道德经》里体现:为道(学)日益,“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啊,是不是,就体现出,你们去看其他学者去注解《道德经》他们,你们看着看着他们的观点就会矛盾的。《老子》简单这五千来个字如果他的观点会自相矛盾,那老子还能够活到现在吗?那么他就死去了,我是说他的精神啊,永留永存到现在吗?那么我们后代人不就是傻瓜吗,崇拜一个那么糊涂的家伙吗?哈,不对的!老子的境界已返朴归真,复归无极等等,这个是最和《金刚经》和《波罗密多心经》相比拟的。所以说,印度有个释迦牟尼佛,我们中国有个老子,严格来说这个境界都是非常接近的,非常接近的。严格来说从根本智上来说,老子的根本智和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智,是一致的,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某一些后得智方面,严格来说老子可能比不上释迦牟尼佛。当然,我们也回头想一下,也许老子也有很好的这个道种智这方面的,后得智这方面的,只是没有人去听他讲啊,所以他要对谁说呢?但是老子的根本智——以我来看——他是跟释迦牟尼佛是一致的,他们的总体的世界观是一致的,所以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只不过我们子孙很多人太笨了,将老祖宗的这个、这个智慧之学搞成稀里糊涂的。谢谢大家!
第二十章:
原文: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释义:我先总体来说一下,因为网络上有很多的版本。当然在这个十九章和二十章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绝学无忧——这句话到底是应该归在十九章,还是应该归在二十章。啊,好像憨山大师就将“绝学无忧”归在二十章,他老人家就认为第十九章一开篇就 “绝圣弃智”,那二十章就来个“绝学无忧”,好像都有一种很整齐的一种起点啊。十九章开篇“绝圣弃智”,那二十章就 “绝学无忧”。我自己就认为 “绝学无忧”应该归在十九章,为什么?啊,为什么?我们先来看老子十九章它讲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然后说,“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然后就说“见素抱朴,少私……“私”有些版本写成思考的思,我认为应该是自私自利的私,“少思” ——那个不用动脑筋了,那个傻乎乎的啊;“少私”如果用自私自利的私那个就跟“寡欲”就很配得对了:少私,就少点自私自利吧,少点私心吧;寡欲,就少点贪心吧,就很配得起。如果是“少私”是用思考的思,那个完蛋了,那个就不动脑筋了,真的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傻瓜一个。“少私寡欲”,然后“绝学无忧”。这个“绝学无忧”,这个“绝学”,就是不要搞教条主义,不要读死书,啊,不要读死书。老子不是要我们不学习,而是不要硬搬照套,搞成教条主义了。他要我们“无为而无不为”,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而是要以客观的实际情况,去决定我们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绝学无忧。那第十九章老子提出来的,就是要以朴实,要以真诚的言行,要以客观、实事求是的行为标准去做事,那,老子说到这么朴素了,他就怕我们后代的人又很着相,朴素,好像我以前讲佛经,有人问我:六祖说的“纯一直心”是不是我们说的心直口快?我说不是,不是!心直口快是头脑简单,是鲁莽,甚至是有点傻乎乎,那个心直口快是属于这种内容,是一种无智慧的表现。那么直心是什么?直心,直,直而不弯,直而不弯就是彼此不二,考虑自己的得失的时候也要以同样的标准去考虑别人的得失,这样才能找到最客观的平衡点,啊,平衡点,是这个意思,直心是自他不二,是整体观,是最客观的心态。直心不是心直口快,更不是,无心无肺还是什么,哈,不是的。所以老子上面说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就怕我们后世的人就变书呆子,那我们以后就死死板板的,心直口快的,粗粗鲁鲁的,毛毛躁躁的,那就完蛋了。他第二十章一开篇就告诉我们: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唯之与阿,应该是,可以说大家都公认,这就是:唯,就是很恭敬地答应别人的那个,那个,那个,那个做法,就是说:“好好好好”,我们有个成语叫做唯唯诺诺嘛,就是很恭敬的样子。唯之与阿,就是说如果有人叫你做个什么事,你就(不耐烦)的“啊,啊,啊”,如果你说“好好好好好”很客气就是“唯”,“阿”就是“啊,知道了,啊,知道了”。“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也就是说你客客气气的回答,或者客气的答应,和不耐烦的答应其实都是答应,严格来说其实你都会去做,只是 “相去几何”,他说,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听起来就不怎么好听,但其实性质上你还是那么一回事,都是你还是要去做。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这个美之与恶,你们延续到第二章“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个就是说对于一件事情你能够客观地去赞美,或者是你别出心裁地去诽谤一下,其实对事情影响也不大的,也不大的。这个我就第二章来引申老子这个思想,如果从现实生活,我们抛开第二章的这个游戏规则,从现实生活,就是说做事情你认真一点和马虎一点,勤快一点与偷懒一点,其实,我曾经和一些朋友探讨,说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认真一点,马虎一点,勤快一点,偷懒一点。我说有没有相差10%?很多人说其实没有,可能相差5%。啊,你,在场合里边,你走在前边和走在后边其实没差多少,你想象一下,勤快一点和偷懒一点,其实也没相差多少,没相差多少,确实都是差不了多少,所以老子也说,做事情,做好一点,认真一点,或者是偷懒一点,其实也没有差多少的啊,“相去若何”,你看,能差多少呢?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这几句话连起来,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绝对的标准,真修道人并不是那个不修边幅,啊,不入乡随俗,啊,不是自以为是,修道的人也要懂得入乡随俗,懂得人情世故。啊,自古以来,有一些修道的人,真的是搞得像一个怪物一样,破破烂烂的,衣服就不修边幅,礼节就我行我素,真的怪物一个。老子在这里就告诉我们,我们啊,做人啊,态度好一点和差一点,其实本质上没差多少,只是不好看。啊,这个做事情认真一点和马虎一点,其实也没差多少,没差多少,但是你要知道后边——“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就是说人世间都是要,不仅仅是看本质,而且连表面人家都会——比如,一个领导叫你说“哎,张三你去做一件事情。”你说:“啊,知道了。”那领导——你虽然去做,但是领导是窝了一肚子气的,那他改天有空还是将你踢掉的——我告诉你。你说“好好好”,那领导还是开心。那做事认真一点,那领导去看,这个还可以。如果你就马马虎虎,想做不想做。那么他改天就将你给写在黑名单里边,所以老子就告诉我们,修道之人也要注意这些——人之所畏——大家都避忌的事情,你也要避这个忌,避这个讳,入乡随俗是最好。这个与六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是一致的。那接下来,
“荒兮,其未央哉!”这句话其实就是老子感叹地告诉我们:虽然表面和本质,(比如)你表面说“好好好”,或者说“知道了” ——这一点点,其实从心胸开阔的人来说可以不跟你计较,你做事勤快一点,偷懒一点,哎呀,有时候可以不跟你计较。但是老子就告诉我们,自古以来,大把人在计较这个事情,所以你们要小心,我老子就懂得这个道理——啊,就是说,这些计较别人,吹毛求疵啊,这些,这些现象吧,其实,自古到今都有,以后都有,所以你们要注意,啊,要注意。
那么接下来呢?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老子前边就告诉了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你宁可唯,不要阿,你宁可美,不要恶,啊,不然你就被人家瞪住你了。这些是没办法,自古到今都这样,他是先告诉你和别人相处就必须这样,先做好。那接下来,又告诉我们,日常生活的生活模式,别人有空就喜欢去外边凑热闹,玩玩耍耍,就是好像很开心一样。那接下来“如享太牢”,就好像要去赴宴一样。平时大家在一起啊,就是凑凑热闹啊,疯疯癲癲的,就真的就好像要去赴宴一样。“太牢”,太牢就是说古人要有什么大宴会啊,就把那些要杀的牲口就先养在一个地方,然后到时就拉出来杀吧。“如春登台”,春天去外边春游,登到高处,眺望远方啊,等等,其实这两者是比喻“众人熙熙”,就是整天就是疯疯癲癲的,就好像有什么大宴会那么高兴,好像要去外边旅游一样的开心,就是说这个人这个心安静不下来,这三句是说这个意思。那接下来呢?
“我独泊兮,其未兆”。老子就说这些不必要的交往,唉,我就不怎么喜欢,能回避就回避,他们觉得很开心,我就没有那种感觉。未兆,就是征兆的意思,也就是我就没有那种感觉,就是不必要的交往,不必要的去外边跟大家疯疯癲癲的,我这些我就不怎么喜欢,而且我心中也没有什么兴趣,没有这方面的兴趣,“未兆”就是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或者是兴趣。继续,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那我们就讲,老子十九章就告诉我们,人要朴实,要真诚,不要有贪心,不要有私心,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依样画葫芦,不要教条主义。然后又怕我们,那么朴实,那么实在了,就又怕我们,什么都是随着你自己的感觉走,那麻烦了,就是说跟人家交往你要有礼貌,要宁可唯,不可阿,做事情也要认真负责,宁可美,不可恶,其实这两者是没差多少的,只是不好看,就是告诫我们要这么做。然后就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交往,可以不去的你就不去,不要整天疯疯癲癲的,我们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啊,平静的心态,这个平静的心态平静到什么程度啊?就像婴儿!婴儿就是刚生下来的那些小孩吧,还不会走路的。一般婴儿,尤其是指几个月之内的那些婴儿,你们去看小孩,那个生下来——因为我兄弟姐妹多嘛,所以小孩我看得很多。那些小孩很小几个月,他睡着了就睡着了,他醒起来,有时候没事的,他们也好像精神很自然的,没有哭没有闹的时候,他们是很安祥的,这个“如婴儿之未孩”,这个“孩”,在字典里边就解释为这个笑声啊,或者是一些动作吧。“婴儿之未孩”,就是说,那个婴儿,那个刚生下来的那些小孩啊,他很安静地躺在那里那个状态。就算他睁开眼睛,但是他有时候那眼睛都是眨都不眨,转都不转,很安祥的,我看小孩有时候他没有哭没有闹的时候,是睁着眼睛很安祥的,或者有时候也会看来看去,有时候甚至他会定住一个目标,老是在那里看啊。“婴儿之未孩”,那就是一种很安祥的状态。那接下来,
“傫傫兮,若无所归”。“傫傫兮”,就是好像我们人很疲倦了,很疲倦了,又“若无所归”,就好像游子还没有找到家一样,一种很,一种淡淡的忧愁,也就是说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严格来说,就是对其他,我们心里就是想要归家吧,家还没有找得到,就是有一种牵挂。也就是说只是一种自我的一种牵挂,自我的一种独自想自己的事情那种心态,对周边的其他都不是感兴趣。“傫傫兮,若无所归”,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继续,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皆有余”,余就是多余,就是有;“而我独若遗”,遗,就是遗失,好像是掉了东西一样。或者是,这两句结合起来,就是大家啊,很多人都喜欢疯疯癲癲的去外边玩耍,犹如去赴宴,赴酒宴,犹如去旅游,很开心,疯疯癲癲的,我就很安祥,对其他的一切都不是感兴趣。大家整天就是那么兴高采烈,好像非常开心,只有我就好像怅然若失,因为那些他们的快乐对我来说,我是不喜欢的。他们是快乐有余,有那些疯疯狂狂的活动啊,他们是非常地喜欢,喜欢到真的是兴高采烈,只有我,对那些怅然若失,因为我是不喜欢那些。
“我愚人之心也哉”。 “我愚人之心也哉”,噢,他就是说我的心啊,就是那么平静,就好像那些愚人,那些笨笨的人,其实如果你们接触到有一些比较笨的人,他们整天就是那么很安祥的,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他们都是那么愣愣的,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啊,这是愚人的心。老子就说,我的心呐,就跟那些傻瓜一样,整天就是那么,好像,看起来就是糊糊涂涂的,没有什么多大的兴奋,哈,兴奋啊,他就是用愚人之心来比喻他那平静的心态,不是说他真的笨啊。老子是大智慧啊,几千年来,多少个人能跟老子相比呢?“我愚人之心也哉”,就是说我的心啊,就跟那些傻乎乎的人一样,就是那么的平静,对一切都是没有感兴趣的。接下来是,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就是世俗的人,也就是社会上的人,昭昭,哇,就是个个精神非常好,好像非常精明,就是说个个都是很有魄力,很精明,很精灵,精神非常好。“俗人昭昭”,昭,昭然若揭,就是犹如太阳当空,哎呀,个个都是看起来非常聪明,非常能干的样子,很有魄力。接下来那句,“我独昏昏”,只有我好像头昏昏的,头晕一样,只有我看起来是糊湖涂涂的,在别人眼里我老子是有点糊糊涂涂的,大家都喜欢出去玩,我就不喜欢。大家看起来是精神是那么好,很有魄力,我们说很滑头,只有我就是像头晕一样,看起来有点傻乎乎,其实是大智若愚。那接下来,
“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察察,就是非常精明,什么事情大事小事无论什么事,甚至都吹毛求疵,个个都是斤斤计较;察察,看了再看,注意了再注意,啊,就是这个意思。“我独闷闷”,这个闷闷就是闷闷不乐,当我们心情不好,闷闷不乐的时候,就好像对周边的一切就不怎么太过去关注,啊,他说,人家个个都那么精明,个个都那么会算计,只有我,唉,就好像自己心情不好一样,对别的事情都没有太大的去注意他,没有太过计较,就是这个意思。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他这两句话,就回头又帮我们解释,他说你们啊,不要以为我老子真的像傻瓜一样,糊糊涂涂的,就好像头晕一样,昏昏沉沉的,也不是真的像心情不好那么闷闷不乐,嘿,我是表面你们看起来,就是那么地有点迟钝迟钝的,对一切都不那么注意。其实啊,我的心啊,是犹如大海没有风波时候,波澜轻轻的荡漾,我的心是非常的宽广,非常的宁静啊,一切其实我都是知道的啊,我是不会表露出来而已,犹如大海碧波荡漾,不是波涛汹涌哈。那个“澹澹”就是水波缓慢的样子,像岳阳楼记里边,“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啊,是这个意思哈,是很宽广,很明净,很悠闲。就是说,你们别以为我傻,其实我一点都不傻,他是怕人家以为圣人都是傻乎乎的,那以后看到傻瓜都叫他做圣人了,那就麻烦了,他是大智若愚,和光同尘。那继续,下面一句是
“飂兮,若无止”。 啊“飂兮”,飂,这里的意思是配合“澹兮,其若海”。他是说大海碧波荡漾,不是波涛汹涌,波涛汹涌就很混浊了,碧波荡漾就很明净了。那么这“飂兮”,就犹如清风吹拂,那么的潇洒,那么的逍遥自在,啊,老子其实,内心是心无挂碍,逍遥自在,不要以为我头昏昏,傻乎乎啊,其实我的心犹如大海那么的明净广阔,我的心又是那么地逍遥自在、无牵无挂啊,哈,哈,“飂兮”就犹如清风飘拂。下边一句是: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众人皆有以”,这个“以”我用一个成语来注解,那就是有恃无恐,大家都是那么的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有恃无恐,啊,我自己就觉得我自己,顽,就是顽劣,就是说,哎哎,我自己就是觉得,大家都是那么厉害啊,你们都很能干啊,只有我是一个糊涂人啊,我又没有什么成就,又是那么的,身份又那么的低微。顽,就是顽劣不化的顽,也就是表示自己:哎呀,没有什么才能啊,你们都很能干啊,就是我最不能干。老子就意思是说,哎呀,天下你们的,个个都能干啊,只有我老子最不能干啊,又不能干,又很下贱啊。鄙,就是卑鄙。卑鄙,哎,那个在那个《出师表》啊,诸葛亮写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是什么,这个记不住了,不以臣卑鄙,其实就是身份低微,哎呀,我老子现在只是坐了一头青牛,没什么成就啊,官也没有做什么官,钱也没有什么钱,只是这么老糊涂一个,坐着青牛,悠悠荡荡的,哈。顽且鄙,卑鄙就是身份低微,没什么社会地位,我也没什么成就,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那接下来最后一句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他说,我跟别人只有一个不同,就是“而贵食母”。“食母”,吃母亲的,那吃奶啊?不是,不是!这个贵,哎,贵就是贵重,就是说,哎呀,我老子也没什么才能,也没什么社会地位,哎呀,如果,我自己想来想去吧,我能够和大家对比,能够拿出来觉得比别人好一点的那一方面,我只有一点,我什么都输过你啊,只有一点点,还能够,就是那一点还能够比大家强一点,就是食母。“食母”是什么意思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母”其实都是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啊,“无名,天地之始”,那他为什么不是说“无名,天地之母”,母就有点形象的意思啦。他用一个“始”,古人,这个古圣先贤,他们有大智慧,所以说他每一个字都是非常的精炼。他不能说:“无名,天地之母”,那母必然有形象。因为大道无形,所以不能用一个母字,他只能说,哎哎,天地就是从大道这里开始的,开始就不一定有形象了。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换一下,就没有那么精彩了。如果“无名,天地之母;有名,万物之始”,那就搞错了,因为母,母亲嘛,是有一个形象的,开始,“哎,现在开始了”,我这么一句话出去你说,有形象吗?哈,非有非无,所以这个非常精妙。他后来——“而贵食母”,说,我老子啊,其他都不如别人,要说我能够超过别人的,我就是食母,食母,吃老本,食母我们老土来解释,可以说:我就懂得吃老本,你们都太能干了,我一点都不能干,我也没什么成就,只懂得吃老本,吃什么老本,有什么老本可以吃啊?啊,这里的食母就是,万物之母就是天地,天地之始,也就是说天地严格来说那无形之母,那就是道,我老子就是依道而存在,也就是我老子是处处都合乎大道啊,哈哈哈,谢谢大家!
[了空居士(无忧道人蔡衍颛)QQ:519702412]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