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释义——第二十九章至三十一章

道德经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释义】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关键词就是吾见其不得已,我们说不得已而为之,非常正确,这里的不得已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将欲取天下这句话的关键词就是天下,天下有多大呢?这里是什么什么的天下,那里好像是一些深山老林,这里是鸟的天下等等,天下大则指整个世界、整个地球,小则可能指一个小范围,请大家一定要灵活地来理解。将就是准备、想、计划,欲就是有这个欲望,或者是要,取就是夺取或者接管,也就是说你将要去夺取一个什么范围的事情,或者是将要去接管什么事情,严格来说这一段话老子的本意,让我来说,天下是指一个国家。二十九章是连着二十八章,二十八章强调的就是大制不割,如何做到大制不割?就是要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主要就是讲治理事情的方法,方法就是要有整体观。老子这个人博古通今,他那个时候正好是周王朝的末期,诸侯割据,各自为政,所以老子很感慨,大家互相争强斗胜,民不聊生,所以老子很叹息。老子的意思是天下不是你想要搞就能够搞得到的,而是必须有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就是你打算要去取天下,准备要去做这个事情,吾见其不得已,有些人就说你这样去做肯定是做不成的,不是,我们连着后面来讲,就会知道,这个吾见其不得已是说要等到那个时机,也就是说天下原来的那些统治者已经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你再去接管自然是众望所归,这个时候就接管得比较容易。这里的不得已不是说得不到,而是我们不是故意去搞那个东西,而是等到那个时机,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众望所归、众缘所合的时候就比较顺利了,不能强夺,我们只能讲到这个样子了。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天下神器,最关键就是神器,神就是神奇、玄妙,器就是一种东西。老子就是告诉我们,你准备去夺取天下或做什么事情就必须要等到众缘所合、众望所归的时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为什么?天下吧就像是一个神的东西。不可为也,不可执也,这里的“为”字和将欲取天下而为之的“为”字是两个含义,第一句而为之就是准备去做取天下这个事情,后面不可为也,这个为是不可妄为,也就是不可轻举妄动,不可一厢情愿去妄为。不可执也的执就是执着、抓住,也就是说你不可能用强力去抢夺。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为者败之,为者很关键,你们要熟悉老子的思想,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之就是主观臆想,一厢情愿地去做,如果你一厢情愿的、主观地去做,那必然会失败。执者失之,如果你一厢情愿去抢夺,也一定不能得手,失就是失去、得不到。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是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圣人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妄为,一切都是合乎客观、自然的现象而为之,也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因为他没有妄为,他一定要等到时机成熟才去做,因此他就不会失败,也不会不成功。

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这里说了八种情况,夫物中夫是感叹词,物是东西、事物或事情,包括了一切人事物,一切的事情、一切的现象。或行或随,行就是走,自己走,随就是跟在别人后面,人家走我也走,表示一个是自己管自己地去做事情,一个是跟着别人的,也就是有主动自己去做的,有在后面观望别人的;或觑或吹,觑是嘘声,嘘出的那个气是比较热的,好像我们老家小小的小孩不小心跌倒,成年人就帮小孩哈一下,就是吹出热气,吹就是吹出冷气,老子就用这些比喻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的性格、不同的人的观点、不同的人的行为,有主动、我行我素的,有在观望、跟着别人的,有冷嘲的,有热讽的;然后有强有羸,有些人比较勇敢的、强悍的,有些人比较软弱的;或载或隳,载就是安稳的,隳就是不安稳的,有些人比较稳重的,有些人没那么稳重的,或者是,载和隳也许是说,有些人是高高在上的,有些人比较低微、下贱的,就是说天下的人、物会有很多种属性或类型。有些人比较主观,有些人会相对客观一点,有些人比较冷静,有些人是比较冲动的,有些人是比较强悍的,有些人就是比较低调的,有些人地位高的,有些人地位低的,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有。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因为天下的事物和人很复杂,所以那些有大智慧的人,去甚、去奢、去泰,去就是离开,也就是远离,甚就是过分、极端,他们不极左又不极右;奢,有一个词叫奢侈,也是过分的意思;泰就是泰然自若,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有点飘飘然、自以为是。这三方面都是指极端的行为,甚这方面的极端就是太冲动了,或者是太保守了;奢就是属于太高调了;泰是指太轻敌了,对事情的估计太过低了。一个是行为上的极端,是甚;一个是形象上的极端,是奢;一个是思想上的极端,是泰。谢谢大家。

 

【补充问题】

第二十九章中,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从这个方面看一般人解释老子的思想是无为,师父常说的凡事尽力而为,做人问心无愧,在这一章节中如何反映呢?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什么是尽力而为?尽力而为就是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人绝大多数都有惰性,那尽力而为会不会造成主观的冲动啊?其实你们只是单方面理解了,德智体三个方面,只是从体力上来看待我说的尽力而为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智力上、智慧上的尽力而为呢?如果急躁冒进那只是体力上的、行动上的尽力而为,但是你的智慧上,也就是你的计划上你没有尽力而为啊,如果你的计划做得很细,对过去、未来、周边的一切都有周到地观察、总结,然后再来做计划,就不可能出现急躁冒进、主观冲动这种行为啊。所以我说的凡事尽力而为,做人问心无愧,和老子的不妄为是一致的。谢谢大家。

 

【补充问题】

师父,这和孔子说的中庸是不是也一致呢?

 

【回答】

中庸,这个“中”字希望大家不要以为是一个位置,不是的!这个“中”字是最恰当的意思,应该读成zhong(四声),我们说射箭中敌,(表示“中”字四声的读音)。这个“中”最适合就是在天时、地利、人和这诸多因素之中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所以这个中庸与老子的无为无不为、跟我的凡事尽力而为、做人问心无愧是一致的。谢谢大家。

 

道德经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释义】

以道佐人主者,老子那个年代是国王的制度,人主在古代就是指那些王侯、国王这些人,佐就是辅助、辅佐,就是以大道之理来帮助国王治理天下,“治理天下”是我加进去的哈,以大道之理帮助国王治理天下的人。不以兵强天下,他们是不会用武力来强制地管天下的,兵就是军队,这里引申出来就是武力或是动武,不以兵来争强好胜,来压服天下人,兵就是军队、军事力量,强就是凭强好胜,真正有道之士辅佐国王治理天下是会讲道理、以法律法规的方法,而不是用武力,不听就杀掉你呀等等。其事好还,这里其事就是这种事,这种事就是指以兵强天下,好就是容易,还就是还击、报复,以兵强天下往往容易招来人家的报复或反击。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第一句的“师”,第二句的“军”,分别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为了好看啊?不是的,古人很精练的。师就是军队,师之所处就是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生焉,荆棘是指有刺的那些藤和有刺的矮小植物,就是形容很荒凉、杂草丛生,没有什么人烟,怎么会部队走过的地方就会长出荆棘呢? 古代有些部队的纪律可能没有那么严格,再说老百姓本来就害怕这些部队、打仗等等,所以部队到了的地方很多老百姓就跑掉了,农田也没有人去管了,房屋也没有人看了,什么都不要了,赶快逃命去了,没有打仗老百姓尚且很害怕,部队到来老百姓就认为这里一定要打仗了,所以就都逃跑了,田也不管、房子也不管,一片荒凉。大军之后,这里的军不是指军队,是指军事方面的事情,指打仗,如果有什么大型的战役,过后真是死的死、逃的逃、毁的毁,就更加的满目凄凉了,凶就是凶险,年就是年头,如果打了一场大战役之后,肯定会超过一年的时间都会满目凄凉的,多的可能会很多年环境太不好了,凶年就是凶险。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有,我们前面讲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是一个意思,就是说那些有智慧、能干的人没办法才打仗,通常是把事情平息了就好,而已的已就是停止、可以了、不要再继续下去了,那些能干的人做什么事情目的是很鲜明的,只要达到目的就好,譬如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有什么地方谈不拢,如果谈拢了就不要打仗了,真的是没办法才去打仗。善有果而已,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达到目的就可以了,不要借题发挥或小题大做,真正明智的,有智慧的人做事会适可而止。不敢以取强,不敢就是不敢、不会,不会去斗胆的争强好胜,能够解决了就好了,不要仗势欺人、耀武扬威、穷兵黩武之类的,就像孙子兵法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果就是事情做完了、目标达到了,矜就是矜持,自我觉得有点了不起,成功了、目的达到了、胜利了也不会自以为了不起、沾沾自喜等等,没有这些多余的举止。矜、伐、骄是三种侧面,矜就是内心觉得很了不起;伐就是自我夸奖,也许有些同修会说,了空居士你刚才也在自我夸奖啊,说历史上第一个人在互联网上讲《道德经》,我是开个玩笑,不过也确实是事实,我查来查去没有人做过这个形式,互联网也就是刚刚二十来年嘛,二十多年也是历史啊,我说的是实话啊;骄就是骄傲,比矜就更进一步了,矜是内心深处的活动,向外表现一点,伐就是口头上表现出来了,不是在神情上表现了,骄就更加有点夸张地表现自己啦,是一步一步的,矜还是属于自我表现,骄就有些挑衅性的啦,伐就在中间,就是嘴巴说说,骄就可能是到某一些对立面那里去耀武扬威了,矜是自己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伐就是会说出来,骄就是会做出来。果而不得已,关键是不得已,不得已是什么意思?胜利了也不会执着于这个胜利的结果,而是可能会长叹一声,虽然这场仗胜利了,不过我本来内心是不想打的,真的是不得已,这个胜利对我来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不得已而为之,就是果而不得已,不是说我打胜仗了你看我多厉害啊,其实不管胜仗怎么打都是要付出代价,所以这是没有什么东西值得高兴的,不是大损失,就是小损失,打胜仗可能就是敌人有些大损失,我们有些小损失,所以都会有点遗憾,总是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己一点损失都没有,对方就能被我们摆平,那才是最高的战略、战术,所以果而不得已就是不得已才去打这个仗的,胜利发自内心的说也没有什么太高兴的。果而勿强,胜利之后你也不要自以为非常厉害,不要以为我就很强大了,耀武扬威了,咄咄逼人,虎视眈眈,不搞这些,胜利了就好了。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物壮则老,壮就是达到最鼎盛的时候,好像我们登山,登到最高峰再继续走就从那边下去了,太阳在中午烈日当空,接下来就慢慢地偏西了嘛,就是你什么都给搞出来,没有留一点余地,全部都发挥到极致了,那接下来就没什么可发挥了,知道你就到这个层次了,这句话就是说所有的事情达到顶峰,接下来就开始要衰退了,老就是衰退、衰败。是谓不道,谓就是称为,如果一切都没有留一点后路、没有留一点实力,全部都表现出来了,也就是达到了最高顶点的体现,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大道之理的,是谓不道,就是不符合大道之理。不道早已,就是违背了大道之理的种种行为,生命力是很有限的,早已就是早结束,已就是结束、停止,不符合大道之理的事情都是没有好的生命力的。所以老子就是讲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保持实力,一定要留下余地,不要太过仗势欺人,不要太过凭强好胜,否则就会有麻烦的。谢谢大家!(明寒师兄整理,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2013916日录音为准。)

 

道德经 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释义】

夫兵者,不祥之器。夫字是一种肯定,加强语气的词,没有特别的意思,从后面的不祥之器,不祥就是不吉祥、有点凶险,器就是器物、东西,兵在这里狭义的是指兵器,就是说兵器都是不祥的东西。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恶之就是令人讨厌、不喜欢,物是指武器之类的这些东西,或就是指一部分人,不是完全的意思,物或恶之,兵器啊这些东西有些人是不怎么喜欢的;故有道者不处,处就是在一起,或者是很喜欢在一起,故就是因此的意思,有道者就是那些懂得大道之理、以大道之理为行为标准的人,不喜欢炫耀这些武器、武力之类的东西,有道者是怎么为人处世啊?儒家有句话叫“仁者无敌”,还是以讲道理为主,军队、武器为辅,不是以武力、武器、兵力为主导,故有道者不处,不以这些为最主要的依靠。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我们必须先搞清楚左右是什么意思,老子在后边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居就是为人处世,也有些大德就把左右引申到我们的左手和右手,这样解释也多少有点道理,也有引申到东方和西方,东边是指生机勃勃、春天的现象,西方是指萧杀、秋天的气象,也有点道理,我们不如以老子的本意来解释,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君子为人处世喜欢吉祥、喜欢安详,既然要吉祥、安详就要处处讲道理、讲仁义、讲良心,君子为人处世是居左,就是喜欢吉祥、喜欢和平,君子居则贵左,贵就是崇尚,认为这些是好的,提倡;用兵则贵右,老子很奇怪,没有说小人用兵则贵右,如果让我来看一下,这里用兵是指谁?是不论君子还是小人的,既然用兵打仗就都是凶煞的事情,打仗一定打胜才行啊,如果一打仗就大败而归就不要出去打了,用兵则贵右概括了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或是非君子、非小人,用兵都是要讲究战斗力,也就是能够打胜仗,这里用兵是指行兵打仗的意思,要有杀伤力、战斗力,则贵右,凶事尚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刚才的用兵则贵右这句话就体现老子这个人并不是贪生怕死、消极、退让的那种人,他还强调用兵则贵右,打仗,不打则已,要打就一定要赢,要打胜仗,打出个效果来,而不是你来打就让你打吧,老是每一次都失败,老子不是这个意思,君子平时就可以安详、谦让、吉祥,但是真的要和别人打仗的时候那就一定要狠狠的打,一定要打胜仗,老子这个思想其实是很完美的。二十五章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讲二十五章时我就赞叹老子的积极向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精神,从这章“用兵则贵右”,不仅仅是在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时候要“人居其一焉”,在不得已而打仗时一定要打胜仗,勇往直前,将敌人打败。老子很厉害啊,不要以为老子那么老实。兵者不祥之器,就是说兵非君子之器,这回头又是说这些武器是不祥的东西,武器是用来杀人的啊,说武器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也可以,但是保护自己也难免要抵御敌人啊,如果不是为了抵御敌人对你的攻击,那你何能保卫自己呢,所以兵器本来就避免不了有凶煞的意思,那凶煞跟君子的仁义好像有点相违背,那怎么处理这个关系啊?真正的君子不会非常崇尚杀人、崇尚战争,不得已而用之,不得已是指君子不得已也会发挥武器或军队的作用,来使事情能够得到公道,君子不是说动口不动手,君子动起手来也是“贵右”啊,也就是很厉害地跟他们打,能打仗,打胜仗,而不是不能打仗,天天打败仗,不对的,不得已而为之,君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且要彻底将他打败,这是老子的思想,请大家不要将老子看得那么软弱,那就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人啦。不得已而用之,不得已的情况逼得我也会跟他们打仗,而且会“贵右”,会狠狠的打,将他们打败为止,虽然不是君子之器,君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会发挥武器乃至军队的力量,去和他们抗衡,或者去将他们打败。

恬淡为上,第三十章中说到“善者果而已”,我们不得已去打仗,我们也就是说敌人投降了就好了,也不会一定要赶尽杀绝,我们目标达到了就行,你们能够认识到错误啦、改邪归正算啦,我也不会将他们统统杀尽,恬淡就是心平气和,打的时候虽然也狠狠地去打,但是他们失败了、认输了、投降了,我们就说算了算了,以后不要乱来了,我不会和你那么计较,以心平气和去看待他们。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这个美是说打胜仗之后我们也不要沾沾自喜,以杀人为快事,胜而不美是说打胜了我们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绝对不会很兴高采烈,哎呀,他们被我杀死了,因为杀死他们也是很可怜的,所以我们就胜而不美。如果你沾沾自喜,哎呀,这里的人都被我消灭多少,那就说明你很喜欢杀人,因为我们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杀死多少个人,能尽量少杀才是最好的,然后胜利了,人家对方投降了就行了,就是“善有果而已”,我们并不是喜欢杀人,是不得已才那么做,老子这个思想非常好。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圣贤不愧是圣贤,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句话就给我们解释,如果穷兵黩武,到处耀武扬威,这种人是会失去民心的,乐于杀人,到处都是耀武扬威,那是不能得民心的,志就是志同道合,不可得志于天下也就是不能得到天下的民心。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老子就跟我们讲这个道理,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里的一些场合,做好事了,排座位往往是地位最高的长辈坐中间,坐在左手边和坐在右手边的两人对比,坐在左手边的人的位置比右手边的人要大,这是民间的习惯性礼节,凶事尚右,凶的意思不是凶恶的意思,是有点强制性、攻击性的一些位置,好像古代有左丞相、右丞相,古代的降职叫做左迁,就是从右边搞到左边官职会下降一点,官位就是左丞相比右丞相小一点,凶不是凶恶的意思,而是有点控制性、攻击性的等等,古人的词汇没有那么丰富,反而就变得很精练,凶事尚右就是说官职等等有点权力等等这些事情就反过来这么排,右的官职就比左的大。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前面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接下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上将军就是主将、大将,居正位,是右边,偏将军就居左,古代打仗这些将军的位置是这么排的,上将、大将就是居右,它的副将居左,老子给我们这样解释一下。

言以丧礼处之。言就是据说,据说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这种排列方式,是做葬礼时候的仪式的一种做法。

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里我曾经看过憨山大师的版本,他讲的版本是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我用的版本是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我也认真推敲过,憨山大师那个“以悲哀泣之”一定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有两个地方可以说他不对,第一悲哀就包括了哭泣了,悲哀还需要说哭泣吗?不哭泣默哀也有的啊,既然悲哀就不用泣之,另外“战胜以丧礼处之”,处就是处理、安排,为什么说是“莅”呢?莅就是莅临、到达,去到那个场合,要我从这两个方面来对照,道德经的原文应该是“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才正确。那我们回头来讲“杀人之众”,我看有一些大德都解释为杀人很多。杀人很多,以悲哀莅之,这看起来怪怪的,是不对的。我给大家解释,杀人之众就是指打仗双方的将士,大将和士兵,老子前面说的清楚,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就知道了,千万不要以为兴高采烈或是幸灾乐祸地去打仗,一定要知道是不得已而去打仗的,杀人之众,为什么不说其他?我的理解就是去打仗的双方将士,参战的将士,去到前线打仗,必须要以悲哀的心态去参战,用悲哀的心态去参战?那不是等下你自己心情不好就打不过人家了吗?不会的,如果我们是正义之师,我们就想你们那些傻瓜怎么要来送死呢?然后打仗时我们就展开思想攻势,跟他们宣传宣传你们好好地认识错误,不然我们杀过去片甲不留,悲就是怜悯,哀就是哀伤、同情,那对敌人同情不是下不去手吗?不是的,你必须有这种思想,如果杀着杀着他们投降了你就不要杀下去了,或是我们先去那边展开一些宣传工作,他们对方认识到错误,弃暗投明也不一定,老子就说你们打仗不要以为要将那些敌人全部消灭,不要这么想,能够劝他们就劝他们,劝不过的时候再“贵右”嘛,该狠狠打你就狠狠的打,打到一定程度他们认输了,该留情就留情,是这个意思啊。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打仗的时候你们还要存在“不得已而用之”,但是真的要打的时候还是必须“贵右”。战胜以丧礼处之,战胜了、打胜仗了那肯定双方的将士都会各有伤亡,战胜了是什么意思?肯定是打仗的双方达到某一程度的共识,这共识也许是心甘情愿的,也许是被逼的,总的来说不管是表面达成共识还是发自内心的达成共识,但是阵地身亡的将士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一开始大家就能够和平解决,那就不会使双方的将士因此而阵亡,不管是谁胜利了,都是一个悲哀的过程,所以要以丧礼处之,老子告诫我们,能够不打仗就尽量不打仗,能够和平解决尽量和平解决,当然不得已去打仗,你就一定要勇敢杀敌,勇敢杀敌的时候敌人如果能够认识到错误啦,我们也要宽容他。我这么解释,老子的思想是圆满的。谢谢大家!本文字由明寒师兄根据师父录音整理而成,未经了空师父校对,若有疑问之处,请以录音为准。)

 

[了空居士(无忧道人蔡衍颛)QQ:519702412]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