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分 尊重正教分(一)

第十二分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树

时间:20161118 20:00-21:30

地点:YY语音-了空居士 国学讲坛(80257频道)-公益大讲堂

文字整理:明伉明俪

文字校对:明励明树

 

首先讲解这一分的标题--尊重正教分。尊重正教分,大家都知道,这些标题是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在学习的过程,给大家这么总结出来的啊。我非常赞叹昭明太子他的学习精神,而且他每一分啊,总结的非常中肯,非常中肯。江湖上也有一些人说啊,昭明太子啊,你是个凡夫,怎么可以给佛祖讲的经加这个标题啊,这样做是有罪业的。不是的!其实这是他认真学习的结晶,后世印《金刚经》的时候,将昭明太子总结的这个第几分写上去,其实是方便我们后世学习。假如你们问我:了空居士你喜欢有这个标题还是不喜欢,说内心话,我也是很喜欢。让我来说,昭明太子学习精神非常可嘉,值得我们学习。尊重正教分是他分出来的一个段落,概括这一段主要是讲正教得到人天的尊重,正教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讲之教理,尊重大家都知道啦,尊就是尊敬,重是重视,正是正确,教是教导。那我们开始讲正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

复次就是接着第十一分,就是还有啊,复就是另外,次就是接下来。

这里关键词就是随说,就好像我今天晚上在公益大讲堂专门定好时间来讲的,所以我们这是专讲的,专门来讲的专场。假如有时候我们在一起正好有同修问到《金刚经》,我们随缘而讲这就属于随说,就是没有专门的、没有预定的、没有预约的随说,我们就可以习惯地称谓随缘而说,跟大家介绍一下《金刚经》,在大众场合或是对某一些修行人,这就是随说,没有特别预约、没有特别定的一个时间、地点、人群。随说《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古印度它一句偈,就是一句话,四句偈就是摘选《金刚经》里面的几句。那你们一定要问摘选的是《金刚经》里的哪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是一首完完整整的偈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那首偈也是完完整整的一首偈,但是这里的四句偈,严格来说不是专指这两首偈,而是说某一个段落,好像我以前很喜欢给大家讲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算是几句偈吧。

 

当知此处,

当知此处,就是说只要有人在那里,讲说《金刚经》,那个地方,当说此处,正好我们在讲的这个地方,就好像我们在互联网上讲,我们这个YY教育网的公益大讲堂,当知此处。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世间就是世界吧。这里的天人就是譬如欲界天啊、色界天、无色界天啊、阿修罗等等。你们也许会说阿修罗是属于世间呢还是属于天人呢?世间就是人世间,阿修罗你们要知道详细的就请看《楞严经》。据说阿修罗比较特殊,它有四种形态,即所谓的胎、卵、湿、化,有胎生的阿修罗、有卵生的、有湿生的、有化生的。佛经上讲的阿修罗很多时候是指的化生的阿修罗。阿修罗是古印度语,梵语,翻译成现在的话有时候也叫做飞天,有时候叫无端、也有时候叫无端正。据说阿修罗道的众生,他有天福,但是没有天德,他脾气比较差,脾气比较火爆。据说男的长得比较丑,天人也分男女,女性长得非常漂亮,有这种现象。这就是说阿修罗。

皆应供养,供养就是恭恭敬敬地给什么,譬如说以什么鲜花、华盖啊等等所谓的供养。如佛塔庙,一般塔往往是藏佛经的、或藏佛舍利的地方,庙嘛是一般是供佛菩萨像等等或其他神像。这里的佛塔庙就专指供佛舍利、佛经的塔或供佛菩萨像的庙,指这些。如佛塔庙,皆应供养,也就是说,从微妙的角度来说,这些天人啦等等,据说吧,从佛经的角度,鬼神对诸佛菩萨都是很虔诚的,你去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吧。当然我了空居士没有神通也没有慧眼我就看不到啦,我只是说按照佛经给大家讲讲而已。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这里有个关键字“尽”,那就是尽心尽力,尽自己所能,受持读诵。何况有人,就是随说,就是随缘说几句,哇,都很厉害。或是随缘说说或是简单介绍吧,或是摘几句来讲。他说世间天、人、阿修罗,都来供养,如佛塔庙那么尊敬,更何况有人尽能,唉呀,一辈子认真地来学习修习,尽能受持,受持读诵!其实读诵就是读《金刚经》。读经,是为了明理。受持,就是按经里面所说的去做。那么,明树,你们也许会很有兴趣的说,“我们怎么受持啊,金刚经怎么受持啊?”受,就是接受;持,就是坚持啊,去做啊。那怎么做啊?《金刚经》里面世尊有没有教我们怎么受持啊?有没有?有的。从思想观念上,你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要若见诸相非相,你要离一切相。嗯,这是从思想上。从行为上,你要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思想上要这么做,行为上要这么做,这就是受持,读诵为了明白道理,然后更好地去受持啊!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这里的关键词“最上第一希有”。哇!三个形容词。最上,就没有比它更上的了;第一,就没有再超越的了。我们有句俗话“我认第二,谁敢认第一?”谁敢认第一就表示它很厉害。那佛祖直接说到第一去就没有比它更高的啦。最上,没有超越的啦;第一,也是没有人比得上了;稀有,就不是经常遇到了。你说那《金刚经》,哎呀,我们现在到哪里佛庙大把《金刚经》,你要请多少本都可能请得到,不稀有啊!现代人啊!我也觉得现代人还是很有福报的。据说吧,我不知道是说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还是谁呀?他曾经听说天下有一部《楞严经》吧,他希望求得这部《楞严经》还特意建了一个叫做拜经台是不是啊,天天念佛祈求希望早日能够得到这部经。据说十八年后才有人带着这部经来送给他啊!你看古代啊,真的,你看孔子在读《周易》还韦编三绝,天哪!你看以前这些书啊,又很笨重。后来,这些书吧也很难得到,我们现代人要珍惜。这个稀有啊,我们《金刚经》虽然常常能够得到,但是你不一定能够看得懂啊!那么如何能看得懂呢?可以说两个途径:一个是要有明师,一个你要有真诚心,两个条件合起来,就能看得懂。那我们以这个《开经偈》为证,“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从《开经偈》就可以看得出古人觉得闻佛法是非常难得有这个机会,所以这个叫做稀有。另外,“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还有包含另外一个含义,那就是《金刚经》的特殊性。佛祖怎么赞叹啊——“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吧。一切佛,他之所以大彻大悟、圆满成就,都是依《金刚经》而修啊。那你们说,哎呀,有没有其它经啊?其实,一切经的圆满心法都是遵循《金刚经》。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啊!这句话就很奥妙。说,那我家里,也随便放了一两部《金刚经》都有,那佛祖就在我家了。是不是啊,严格来说,从理论上来说,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因此,佛的化身,也遍一切处。你们再去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的入一毛孔世界那一段,你们就知道了,佛的化身真的是遍一切处。所以,我们不要说,家里放了一部《金刚经》,家里就有佛了,其实不放家里也有佛的,放了,就更加肯定了,为什么?因为《金刚经》,可以说是诸佛之母。诸佛都是由《金刚经》而悟入圆满境界的,这个金刚般若智慧,不是说这些文字,是它里面所讲的心法。那么你们又要说,不是无一法可得吗?恰恰是吧,因为《金刚经》告诉我们于相而离相,所以确实无一法可得,也无一法可舍,这就是圆满。所以说《金刚经》所在之处等于佛祖就在那里。也就是说有一天你们看懂了,你们也就大彻大悟,就犹如亲听释迦摩尼佛开示一样。这部《金刚经》读得懂就能大彻大悟。

 

若尊重弟子。

若尊重弟子,我在百度上查了很多人也是这句话,若尊重弟子,我还是觉得圆瑛大师,圆瑛大师他注解《金刚经》,他就讲若尊重弟子,他就提到舍利弗和大伽叶,他说天人对他们都很尊敬。那我对别的人说的很多种说法我也记不住,也不记了。我就觉得圆瑛大师对尊重弟子四个字的解释,我非常有共鸣。你们去看佛经上有佛的十大弟子,在讲什么经的时候就说谁为上首等等,都是这些大弟子,大弟子都是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四众人都很尊敬的佛弟子。若尊重弟子,也就是说这本经,放在什么地方,它的作用,就像那里有一尊佛,或者就像佛的那些有大成就的弟子在那里一样,若尊重弟子,我认真去研究,结合《金刚经》及圆瑛大师的开示,我觉得若尊重弟子就是说——“若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它这里两个若是,“若是经典”这里是指《金刚经》噢,有些大德说是指所有的佛经,不是的,这里,“若是经典”,专指《金刚经》,《金刚经》所在之处就像那里有佛一样。为什么?如果你能将《金刚经》看懂,你就大彻大悟了,开悟了。你说谁能看懂啊,六祖惠能大师听客人一诵,他就明白啊,言下大悟啊!最少天下也有个惠能大师能听懂吧。韦刺史不是也亲口赞叹,“何其岭南,有佛出世”,赞叹六祖惠能大师,他这圆满智慧就跟佛祖一样,是不是啊?这部《金刚经》在那里你看懂了,你就能够开悟,就像佛祖给我们讲一样,是不是啊?若尊重弟子也就是佛的那些有大成就的弟子,受四众尊敬的人,这些佛弟子。如果我们今生能够遇到舍利弗等等,哇,他给我们开示,假如我们也能够言下大悟,我们不也就开悟了吗。所以说这部佛经的作用,也可以等同于佛祖,也可以等同于佛祖座下那些大成就的弟子。

 

1.问:尊重正教分,这里特别提到我们尊重的是一个正教,前段时间我在QQ群里看到有同修,提到这样一个看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都是佛法,或者说法无定法,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正师,从这边看的话,就认为没有什么正教之分了?

了空居士:不是!我先问你,明树,你刚才说话是用嘴巴说还是用耳朵说?

主持:我用嘴巴说。

了空居士: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耳朵和嘴巴也平等吗,那你用耳朵帮我说几句话吧,是不是啊?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们要知道,是法平等这里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它对一切都是以平等心去看,那平等心去看,具体是看什么呢?性空是不二的,缘起是差别的,一切法皆是佛法,怎么看呢?正法和邪法都是佛法,能不能这么说?能。比如,我是一个小偷,然后我能不能带一个徒弟让他觉悟起来?我做小偷,然后,带一个人物也教好,有没有办法?你们去看《楞严经》,我不是信口开河的,是有理有据的,《楞严经》里面说有一个不妄语,不妄语那一段里面就说,诸佛就会敕很多罗汉和菩萨等等,来到人间,他们会示现到各行各业,在一些不正当的行业中都可能有这些开悟的人。比如假如我不得已去做强盗或者什么,从古代来说,我要教导别人很简单嘛,我就说我去偷东西,哎呀,我很怕,提心吊胆,能够以后有机会不偷了,改行,我们尽可能去改行嘛等等,其实人都会有这种共鸣,所以就可以…比如说我在做坏事,比如做屠夫杀猪,那你们就说师父啊,你天天在杀猪,杀猪杀得怎么样啊?我就说我很害怕,那个猪啊,翻过来,看起来,他也有个头,也有手,看起来只是多了个尾巴,仔细看起来,其实跟人很类似吧。杀它的时候,那个叫声很悲哀,就像在哭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个很可怜啊,你们能够不吃就不吃吧,不杀就不杀吧,那不就慢慢的感化很多人吗?是不是啊,明树?

主持:对!

了空居士:然后吧,我去做坏事偷东西,我就告诉大家,我偷的时候提心吊胆,整天晚上做噩梦,最好以后我们晚上都不要去偷啦,兄弟们,散伙吧,不要做贼了,是不是啊,所以说这个法也能使你觉悟,看起来是邪的,但是你要从邪的角度,来做一个反面教材叫大家不要学我这种邪,那不就也能度众生了吗, 是不是啊?所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其实一切法皆是佛法,从事相上来说,就是说,烦恼即菩提。你做好事了,你告诉他今天我帮了一个人,哇,他本来是有这个困难,被我一帮助,这个困难就化解了,他很开心,一看我都很开心,大家都跟我来助人为乐吧,那也能度众生。偷东西做坏事,那个东西被我偷了人家可怜要死,我恨不得将东西还给他。一切法皆是佛法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没有好坏之分,是有好坏之分的啊!

 

2.问: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信息非常发达,我们用这互联网可以发现很多人也在讲经说法,我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这些说法五花八门,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都会说一句: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么都认为自己是正法,别人说的和他观点不相符的都是邪法,那么我就请教师父我们初学者,怎么来判断这是正法,还是邪法呢?

了空居士:哎呀,佛祖就是有圆满智慧,有圆满智慧的人说法,非常完美,驳不倒。我就是得到我师父的真传,我师父告诉我圣贤的世界观是整体观,圣贤说话是圆满的,驳不倒的,所以我就学到了这一点。

主持:那师父的意思是说,我们有疑问的话,要仔细的思考,要去问他,看他能不能回答得圆满。

了空居士:对,对!就好像说到,他说事物没有好坏之分的,那你吃饭从耳朵塞进去吧,那就平等吧,耳朵也吃吃吧,不要老是叫我嘴巴吃,是不是啊?

 

3.问:为什么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呢?

了空居士:我不知道啊,这是他们说的,我觉得现在是正法时代啊!我讲的都和释迦牟尼佛讲的经义是一模一样的。是不是啊?当然,如果他们认为是末法时代,就是他们说,释迦牟尼佛住世到释迦牟尼佛佛圆寂之后的时间1000年是正法时期,第二个1000年又叫作像法时期,后边的1万年就叫作末法时期。据说有这种说法,但是出自哪本经,我也没有找到,就这么说。但是,我告诉大家,心净则国土净——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只要你能够心清净,当下就是正法时代啊!因为我们的地球也是凡圣同居土啊,你们不要以为五浊恶世啊!淤泥能生红莲啊,是不是啊?

 

4.问:在哪里请一部《金刚经》比较合适呢?

了空居士:有就好啦。到哪里有《金刚经》你尽管请。现在版本都差不多。最流行的是鸠摩罗什大师译本。我们现在讲的《金刚经》用的就是鸠摩罗什大师译本。玄奘大师的译本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直译。我备课的时候,有时也去参考一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两边互相印证。一般在书店有得卖,你们在书店请也一样,寺庙有在寺庙请也可以,网络上也有,在网络上请都可以。

 

5.问:“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在金刚经里面这个意思就是说帮助别人理解大道之理,转而走上体证之路,比给别人物质强许多,这样理解对吗?

了空居士:哦!不是!不是!你这叫做法执啦。人家没钱,没有饭吃,该给点饭就先给点饭,吃饱啦,才来给他讲《金刚经》。当然,有时候没有饭吃,他也要死了,赶快给他讲几句《金刚经》,他能够“朝闻道夕死可矣”,也可以,如果能够做到全面,那更加好了。就是所谓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那就更加好啦!

 

6.问:像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修炼境界,在社会上也没有什么成就。那如果光看了《金刚经》里面说的噢,对别人说《金刚经》里面的句子有这样这样的好处,那么我就和身边的人说《金刚经》里面的句子,那么这样的话,因为听的人他看不起我,或者因为厌烦我,同时又牵连到这个善法正道,转而远离善法正道,那么这样的话,我反而是做了坏事,是吗?

了空居士:没错!我告诉你,你相信《金刚经》吗?假如明树,这位同修肯定不方便回答,明树你就来代替一下。这位同学提的这个问题,假如我第一句说,“同修啊,你相信《金刚经》里面说的话吗?”明树,你肯定说相信!

主持:相信。

了空居士:你愿意那么做吗?你说愿意!肯定你这两个回答都会这么正面回答我。那么接下来说因为我相信,我也愿意那么做,所以我才愿意去告诉别人。那好了这位同修,你又没有地位,又没有成就,其实你还是停留在相信《金刚经》而没有去做,那么具体怎么做呢?急着帮别人讲?不是!你要先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啊!家庭是道场,工作单位是道场,乃至社会是道场。你真的能够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去修一切善法,你肯定家庭和睦,工作也很和谐,你慢慢这个人缘就起来了。你说,天哪,有可能吗?我真诚地告诉大家,我们在座所有的同修你们都条件比我了空居士好,我了空居士一生下来眼睛就不好,多少人为我叹息,多少人看我不起,是不是啊?我无意之间也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不就一步一步起来了吗?现在不就这么多同修都来跟我学习吗?我记得上次我们还说过我们主持人明树,也是一位硕士啊,是不是啊,明树?哈哈!我上次去肇庆学院演讲,回来我姐姐跟我聊天我还跟我姐姐说,“哎呀,姐姐,我今天很开心,我是个中学生,居然有机会给大学生演讲,我真的很开心。”所以希望这位同修你先去做好,先做好自己,以后再慢慢给大家讲。

主持:这位同修他继续请教:如果要想传授这些善知识帮助别人,那么我就必须精进修行,证得境界和努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这样再对别人说这样的善知识,让人信服就合法了,这样的理解对吗?

了空居士:对!我告诉你,里面只有一点点不对——就是证得境界,这个境界不用你去证的,你现在就马上去做,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你马上去做,持之以恒,你就稳定在这个境界里面了。请记住啊,古人都强调“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想当年,20069月份,我刚上网,我就在互联网上打了两句广告——当然谁也想不出我那两句其实是最有力的广告——“我没有贪心,我不会骗人钱财,如果大家发现我骗人,那就曝光出来;我没有私心,只要我懂的道理,我将不厌其烦地给你们讲清楚。”然后有时候给人家答疑,他们很高兴的说,“谢谢师父!”那个时候我常说一句话——帮助别人就是我的快乐。确实这种助人为乐,我是真的体验到。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说“师父啊,你算起来还是常青树啊!十年了总是有很多人愿意来跟你学习,而且很多老同修跟了很长很长时间。”哎,有时候离开的,大多数是有种种的客观原因,小孩要读中学,还是其他种种的原因,暂时没有继续学习,但是很多老同修一遇到我对我印象很好。我总是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我真的是实践了《金刚经》的净心行善分和老子《道德经》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请这位同修,认真地这样去做吧!

主持:师父,那包括我们这些还没有圆满的同修是否先不要去对别人传播这些善知识呢?

了空居士:我告诉大家,我们在网络上,如果是有缘的,可以传,在现实里面也要观机,就不要拼命地去传。

主持:那不是也有这么一句话吗,自己还没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

了空居士:哦!这是《楞严经》上的,阿难说的,佛陀不知在哪个场合说的,阿难记的,“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这句话就是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我们发愿行菩萨道的人,自己虽然还没有大彻大悟没有得度,我们发愿要去度、帮助别人。其实这个度,含义很广,很广!比如说,你们去介绍同修们来跟我学习,其实你们也有无量功德!不然,你的朋友不等于是我的朋友,你的亲人不等于我的亲人,你的网友不等于是我的网友,我这个不等于的意思就是说他认识你们,不一定认识我,你们就是他们的助缘,通过你们,使你们的朋友、亲人、网友认识我,所以发愿度人,就是帮助别人,说广义点。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如来应世就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或者古佛再来,这些人他们都有圆满的智慧!一般人是没有的,我们要发个愿,行菩萨道,慢慢来做,不等于你们去给人讲经说法,那完了,你们自己都不懂的,讲错了怎么办呢?你看佛祖那些很多弟子,他们也是去接引人家来跟释迦牟尼佛学习的。最著名的就是那个马胜嘛,他遇到了舍利弗,“诸法因缘生,缘尽还复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马胜尊者说了这首偈,舍利弗一听豁然开朗,跟目犍连一起来跟释迦牟尼佛学习。

 

7.问:我们发愿是一直发到顶头,还是一步一步发小愿,如果是大愿,那我们很长时间也做不到,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了空居士:最正确的做法是——发个大愿,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像地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哦,发这个愿,这个愿够大了,大到圆满了。那你说这辈子我做不完,不就变成妄语吗?天哪,你看地藏菩萨,无始劫以来就发这个愿了,他还没有做完。哦,是不是啊,那你说地藏菩萨是在说妄语吗?不是!他一直在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那具体实践你们可以参考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8.问:这一分“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那么我记得在之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这里又很着重的提出来,如佛塔庙,是一个非常神圣,非常尊重的地方。

了空居士:哦,以前有一首偈哦!据说是谁遇到了文殊菩萨的化身嘛,“若人但坐一须弥,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终归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我评价这首偈是很有道理的,很有道理。你们不要塔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什么意思啊?这就是说不永恒,塔庙也终是会倒的,但是它没有倒之前,还是塔庙啊,是不是啊?有塔庙,这个世间天、人、阿修罗围绕供养,这正常啊。你说他们着相也可以,因为毕竟有一个相嘛,这个相是不永恒的,你着到它倒了再去建一个也好,要不然又没有了嘛。哈哈。所以这个虚妄不等于没有,虚妄是不永恒的意思。那么你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坐在狮子座上讲经说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讲也可以,那不讲行吗?不讲也可以,不讲你能懂吗?那讲了之后,还继续再讲吗?释迦牟尼佛不是示现圆寂的吗?所以虚妄的意思不是没有,它是非空非有,非空非有是相对的存在,但是不永恒,这塔庙还是有塔庙的。

主持:有这样的一些观点:现在我们到寺庙里面看到有一些人是很虔诚的,那么他有各种各样要遵守的礼数,要上几柱香啊,要怎么礼拜啊,要讲究一整套非常复杂繁琐的这个礼节,那么有些人认为只要心里有佛我们只要按佛的教导去做就好了,不一定要按这样的礼节去做。那么师父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了空居士:这种观点分两块,一个就是那种礼仪礼节,一个是心里有佛,我们倒过来说,明树,心里有佛是怎么一种状态呢?

主持:心里有佛是能够遵守佛的教导,按佛的教导来做。

了空居士:对,确实对。不是说只要心里有就完了,不对的,你必须要按照佛的教导去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样叫心里有佛,这是正确的。那么寺庙的种种礼仪仪规从哪里来的呢?这也是一代一代的演化,所谓的像法时期的一些形式、礼仪、礼节,释迦牟尼佛当年也并没有叫我们一定这样去做,这种礼仪礼节也是千古以来掺合了本地的某一些文化,慢慢形成的一种流程,那么你说你方便的时候有条件也学大家礼仪礼节去那里拜拜佛也好,如果没有条件我们按照佛祖的教导去为人处世也好。礼仪礼节这个可以说也算是一种具体的形式,当年释迦牟尼佛是没有这么要求的。当然我们去到一个地方所谓的入乡随俗,条件许可我们也随喜礼仪礼节也蛮好,条件不许可,我们就心中有佛也好。

主持:这里有一个形式和实质的问题,让我想起来,《论语》里面有这样的一则故事,就是当时是鲁国吧,鲁国每年正月的时候要做一个祭祀,天子告朔,要杀一头羊,做一些祭祀,做一些礼仪,随着礼崩乐坏,只保留一些形式,要杀一头羊,那么其它的一些实质上的东西都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子贡就认为连这头羊都不要杀了,光走这个形式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孔子就说,我爱其羊,我爱其礼,他就不赞成这种说法,你要保留这头羊的生命,我更看重的是这样一种礼仪。师父你认为这样是否存在一种形式与实质上的矛盾呢?

了空居士:其实吧,我们还是用一个成语来回答,无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很多形式的东西也是为了规范我们某一些行为,然后因为行为被规范了,你内心深处某一些观念也可能倒过来,被潜移默化。好像拜祖先吧,说内心话,祖先也没有吃我们东西。我们去那里拜,如果说算了算了,祖先也不吃,我们也不用拜了。那么渐渐地我们可能连祖先都忘记了。那么好像摆这些东西也不是祖先吃我们的,有时也是从行动反馈到我们内心的一些思想吧。当然从究竟处来说还是发自内心的从思想来规范我们的行动,但是有时候没办法,慢慢变成形式主义,就只能反过来用行动来影响你的思想,所以往往是有这种现象,孔子大概也是这种想法吧!

主持:那么从这点来看,让我想起了《六祖坛经》里也有个类似的,法达“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也就是说这种礼节,真正达到大智慧的人实际上也是很注重这种礼节的。

了空居士:是(六祖)对法达说,“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他发现法达给他磕头的时候头是没有碰到地上的,所以六祖说你怎么这样啊,你心中肯定有一个东西使你有点骄傲,他说诵《法华经》三千部,六祖说诵一万部,得其经义那也不外是跟我偕行”,跟我平起平坐吧,读三千部其实你也读不懂,读一万部是六祖跟他开玩笑的,你读一遍得其经义就可以了。就是说我们从外表就能看得出人家内在,因为言行往往是心里的某一些想法的流露吧,是这个意思。

主持:也就体现出它是一种尊重。

了空居士:对,我们内心对人恭敬,他言行就会恭敬,内心不恭敬,言行怎么能装,当然有时也能装出一点,总是还没有那么完美吧。

主持:回到这分的经题——尊重正教分,那么师父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正教呢?

了空居士:就是理解并付诸行动,这是真正的尊重。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