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分 无得无说分(一)
第七分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主持:明树
时间:2016年10月14日 20:00-21:30
地点:YY语音-了空居士 国学讲坛(80257频道)-公益大讲堂
文字整理:明菂
文字校对:明树
那我们就先来讲这一品这个标题。“无得无说”这四个字,其实是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无得”,一个是“无说”。“无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究竟处讲,“无一法可得”,真正开悟的人是没有一个定法可以执着的。“无说”就是开悟的人为众生开示,他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可说,是应机说法,对症下药。这个标题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继续讲正文吧。
须菩提,于意云何?
噢,这是世尊在对须菩提说:须菩提——这个就很像我们平时日常生活,好像我说明树啊,他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于意云何”就是说...“于意”就是从这个意思上,该怎么来理解,来怎么说,“云何”其实是“何云”,就怎么说呢,从道理上啊,或者从意思上啊该怎么来说啊,其实这个就很亲切的一种口语。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我就有解释了,前面有解释过“如来”和“佛”的区别,这里简单说,“如来”就是说大彻大悟的人,“不来相而来”,所以他不是执着我来投胎了,或者是我入灭了。
我以前跟大家说《大般若涅槃经》里边有说到:释迦牟尼佛在双树下示现入涅槃,很多菩萨来给他做最后的供养,这个世尊都“默而不受”,不是“默而受之”,而是“默而不受”,所以很多菩萨都生烦恼,说世尊为什么不接受我最后的供养啊?其实,佛祖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他也没有入灭之相,因此他就没有接受你所谓的最后的供养啊,因为他根本不觉得这是最后啊,哈哈,所以你们以最后的这种心念,佛祖就“默而不受”,大家可以去看《大般若涅槃经》,如来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就是“无相”,无相。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啊?这是印度语,翻译成中国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须菩提啊,你怎么想啊?有没有认为如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是这意思。
如来有所说法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这是如来就说“我”,当然这里用“我”是不对的,就有“我相”了。所以说“如来”,就是指世尊自己。“有所说法耶”,你们觉得我每天都在跟你们讲经说法,我有没有固定的套路啊,固定的模式啊,或者是我很想告诉你们什么吗?有没有这个做法?“有所说法”,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是有固定的教科书啊等等,有没有,就是问须菩提。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
须菩提就是说:“如我解佛所说义”......就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如”就是按照啊,依照啊,就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对佛祖你所说的一切法的理解。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明树,我这么解释,你们会不会想着《金刚经》有另外一个段落吗——那就是“净心行善分”。“净心行善分”里面就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实“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说你能够悟到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平等在什么程度啊?“缘起性空”啊,它不是指一个固定的方法,是悟到了这种道理的人他就叫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一个修行人,他永远有这种平等心,这个时候他就称为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这样。
但世尊又怕我们听不清楚,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这个“净心行善分”不是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是不是明树,有没有这个疑惑?这个定法就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那这不是固定的模式吗?哈哈,是不是啊?但是我告诉你,这个“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这个“一切善法”也是要因地制宜的啊,是不是啊?你说到极处,它也没有一个绝对标准,你必须遇到那个事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不是啊?哈哈,因此也还是没有一个定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你看,大宗师在日常生活的处事,好像“南泉斩猫”“归宗斩蛇”“瓶中养鹅”等等这些公案,你能够看出什么定法呢?是不是啊?所以说就按照具体问题去做了。
所以世尊这个“净心行善分”,其实一个是事,一个是理。他第一句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说你们要永远有这种平等心,那平等心要具体怎么落实?就是在具体落实上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那么你反过来说,如果你抓住上边说:世尊,平等心我知道了啊,但是,你又没办法落实什么是平等心,那么反过来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噢,就是处处就是去做好事。那么如果遇到“归宗斩蛇”呢? 那好像你又是杀生了。那就是看起来,从世俗来说,你将这条蛇打死,但在蛇的立场上,它不是觉得我被你打死很冤枉吗?是不是啊明树?那么就不符合这个“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啊?你说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唉,那还好吧,但是“修一切善法”,你将这条蛇打死,看起来也不是善法啊,好像有点杀生,有点恶法?噢,那好啦,就用前边这个“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又来平衡,其实他正好就像一个坐标,一纵一横,这么交织。
当你看到归宗大师斩蛇,将那条蛇打死的时候,你就可以问归宗大师说:你为什么要杀生啊?你为什么这么没慈悲啊?那归宗大师又怎么回答?那他就要用“是法平等”来平衡。就说:这条蛇吧,我不打死它,也许它会咬到我啊,也许会咬到别人;噢,那好啦,那咬到我,我也冤枉,那对于蛇来说它也没有好处,它也又害死了一个人,造了一个罪业;咬到别人,虽然我归宗没事,唉呀,别人也很冤枉啊,被蛇给咬死,那这条蛇又造了一个罪业;那么你说这条蛇也许它不咬人,这个没保证,因为古代也没有自然保护区吧,如果有还好一点,如果有自然保护区,我们就提倡抓去自然保护区吧,那就好了。那么你说:唉呀,那你们只是顾你们人类,顾你们人类,你也不想想,这条蛇也来到世间,它也一条生命啊。没错,我也知道它一条生命,但是它这条生命,就是带着它的劣习,都是在做坏事,它不是咬死人,就是咬死其他东西吧,都会这么咬来咬去的,是不是啊?嗯,你看现在,不是到处都在环境保护吧,就是大家不能打鸟等等,所以现在到处都能够听到鸟声哈,我们以前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是到处都没有鸟的,鸟都被人打去吃了,所以我们为了吃肉,吃点鸟肉就去打鸟,确实是太自私啊。归宗斩蛇,他不是为了吃蛇肉,他是为了这个总体上的平衡,对蛇来说,你少咬一个人也是少一层罪业。对我们人来说,少被一条蛇咬了,也不会那么冤枉。所以他从总体上,蛇来找他,他说:蛇啊,你前辈子也是做了很多坏事才堕落这种畜生道,而且你的心还是那么恶毒,那么阴险,我将你打死,如果你真的有灵性,你跟我修,修成正果,往生善道,不就也没人打你了嘛?那不就更好,那不就全部都平衡了?
所以从“修一切善法”,那你们觉得看不准的时候又回头,又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又来平衡一下,我们就从这个“是法平等”和“修一切善法”这两条一纵一横来看“归宗斩蛇”就觉得,唉,归宗大师这个做法是正确的,是不是明树,就不会老是为这条蛇...... 因为这条蛇它本来过去生也是造很大罪业才堕落成一条蛇嘛,所以他又劣性难改,哈哈,是不是啊?所以这就明白了,所以就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就以这个“净心行善分”来给你们印证一下,你们也不会留下一个疑惑说:“净心行善分”不就是一个定法吧,一个固定模式吗?说到极处确实还是没有固定,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我们一定要对症下药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这就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的真实意义。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噢,这个“何以故”也是须菩提说的,它前面是:须菩提“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从这里看得出这些话,全部是须菩提说的。噢,就反过来。我们有些人说,那佛祖你不是说了很多话吗?而且我们后世还结集成经典啊,就我们面前的这个《金刚经》,就是你如来所说嘛,那你又为什么说如来“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你看,《金刚经》是针对须菩提的提问,世尊给他解答的。就是说,如来说的这些话你们“不可取”。你们说:这个事情不可取,就是说没用啊,不能这么做。这里的“不可取”是不是这个意思啊?不是!这个“不可取”的意思就是不能照搬硬套,如来说的这些都是针对性的,你们如果换一个场合,换一个时间,可能就不能这么套进去了。就是说“不可取”的意思就是不能落入教条主义,不要说“取”过来,就来“套”进去用,不能这么做。
“皆不可取,不可说”,“说”的意思就是你依样画葫芦地说给别人去,其实“取”就是自己听过来去照搬硬套,“说”就是你用这个方法去教别人去教条主义,是这个意思。“取”和“说”,“取”是自己“取”,“说”是搬给别人,其实都是两个同一个意思,只是说这个主人公不一样,“取”就是自己去听了照搬硬套,“说”就是教条主义,按照书本这样去教别人。
非法,非非法。
“非法”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不是法”,“非非法”就“不是不是法”。“不是法”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落空。就说那些都没用了,没用的东西,其实不是。“非法”就是说不是方法啊,也等于说是没用的。不要以为是“不可取”的,是没用的,不是,不是。好像你拿一把锁匙开这个锁开的出来,但是你这把锁是拿去开其他的锁——严格来说哈,那些质量不好的锁,什么钥匙都开得出来,就不要说了啊——嗯,如果是精密度好的锁,是真的这把锁匙开这个锁,但是你拿去开其他锁是开不出来的。所以拿一把钥匙说这是锁匙吗?你说是啊,那这么说是能开我这个锁吗?唉,不是开这个锁的就开不出来了啊。所以说:是锁匙非锁匙,是名锁匙,就是这个意思啊。就是说它不是通用的。所以说这个“非法”就是说如来所说的这些道理,不是一个绝对的道理,它是相对的,它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事情是有效的,对另外一个事情也许是无效的,这就是“非法”的真实义。
“非非法”,就是说,“非非”就是否定之否定,就是说“也不是”——前面说“非法”就是“不是方法”——“非非法”,不是不是方法,就是说:你也不能倒过来,就觉得一定是有用的,也就是说,你不能认为这个方法一定是有用的,或者是一定是没用的,不能这么认为,而是说它是具体的应用,有针对性的那个就有用的,如果偏离了这个方面,他就没有用了啊,是这个意思。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嗯,“所以者何?”就是说,这些我们说了这么多,说“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么解释,解释这么多,然后就告诉我们:“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这些开悟的人有智慧的人,他们为人处世啊,都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最关键就是“无为法”。
什么是无为法?就是不妄为、不主观臆断、不武断啊。就是做什么事情,“无为法”,就是说不要有任何成见,你都要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去“差别”,“差别”就是错落高低嘛,分门别类嘛,其实就是依实际情况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者是去因地制宜啊,而不是教条主义或者什么照搬硬套等等本本主义啊等等,就不搞这些,这些就是搞来搞去都是不准的,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去分析去应用。
主持:看到以前的很多很多的关于《金刚经》的解说,对这品说的看着也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在说什么。
了空居士:我曾经说过,六祖的一生,就是在示现《金刚经》的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啊。“究竟无我分”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嗯,我了空居士的半生,不能说一生,因为从前我也不懂,从这个修炼以后,到...尤其是从现在开始吧,我都主要是给大家——不敢说示现——给大家讲解的内容,其实都是围绕着第七品“无得无说分”,也就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的下半生都是围绕着这个,可以说我的一切言行都是围绕了“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问:刚才师父重点解释了“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与后面的“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那我理解师父的解释是不是说:标准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有一定的标准,但是我们用这种标准行事的时候,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可以这么理解吗?
了空居士:噢,其实吧,这个标准也是“非有非无”。你说平等心......好像你看六祖,平等心他在哪里有说啊?“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那你说:师父啊,怎么样才叫做“心平”啊,怎么样才叫做“行直”啊?是不是啊明树?这个,六祖也只能从几个方面来概括一下,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那好了,如果我们继续说:师父啊,怎么样做才叫做“孝养父母”?确实,很难说出一个标准, 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真的是对父母这种“心”和这种“行”,你做到什么程度?那么说这个“义则上下相怜”,对别人有这种理解同情,又要理解到什么程度啊?同情到什么程度啊?然后“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暄”等等,确实是没有标准,让我坐在这里跟你们说标准我就说不出来了。
所以这就是菩萨为什么要入世,为什么去行菩萨道。他就潜意识…比如说,唉呀我们今天去探望父母,买了什么礼物过去,送了多少钱,帮爸爸妈妈打扫卫生啊,做点什么事啊,甚至老人家不舒服帮他捶腰、摩背啊什么,觉得今天也够孝顺了吧......那明天,也许我们听到别人对父母或者长辈怎么孝顺,一对比啊,好像我还做得不到位,那我又进一步;进一步了,唉呀,这有听到别人了,好像又觉得还不够,所以不断地去历境炼心,使自己不断地圆满,不断地圆满。
曾经有一位大德吧,就是提了一个问题,他说孝有四个层次,叫作什么孝心,孝身啊,还有孝德什么还是孝性什么等等。然后他就说问大家,“你们做到第一层次的举手”,唉,会场上也有一些人举手;“你们做到第二层次的举手”,我叫我弟弟观察一下,我说有没有人举手,他说有,也有几个。他说“做到第三个层次的举手”,我问我弟弟有没有人举手,他说也有,他说“做到第四个层次的举手”,我问我弟弟有没有人举手,他说也有。当然,我从头到尾我都没有举手,那么他那四个层次都问过了,然后那位大德就眼睛看来看去,好像接下来准备讲点什么,我就站起来。我就说——那是一位出家师父吧——我就说:法师,你说这四个层次,我都有做,但是,我做得不圆满,请问法师,我该如何举手?
我告诉他,刚才你说这四个层次我都没有举手,但是我确实这四方面我都有做,只是我做得不圆满,所以我就举也不是,不举也不是,我不举吧,你不要以为我一个层次都没做,其实我四个层次都有做。要我举嘛,唉呀,那每个层次都举,我也做得不标准。然后那个法师也好像觉得没办法解释。我就问他,我四个层次都有做,只是做得不圆满,然后你叫我举第一个层次,我也不敢举,因为我有做,但是做得不圆满,第二个层次、第三第四我都有做,只是做不圆满,做不圆满,所以我就不敢举手。我说,请问法师,刚才你问我们举手,我该怎么举啊?要举呢是按照怎么来举呢?嗯,是不是啊?好像,明树,我最简单的说“唉,你们有钱的人,请举手啊”,明树,那我这个标准很难搞啊,是不是啊?你说我没钱,家里几百几千肯定有吧;你说我有钱,人家多少个亿,“有钱的人请举手”,那真的就你就必须…师父啊你必须说个标准,“万元户的请举手”嗯,“百万富翁的请举手”,这个还差不多,就有个标准啊,不能“有钱的人请举手”,天呐,是不是啊?所以这就没标准了。所以我那个时候我就请教这个法师,他也觉得...呵呵,也答不出来。所以这就是“无有定法”。所以这就是菩萨为什么要历境炼心的原因所在,就使你从“不圆满”不断地走向更加“更加圆满”,是这个意思。
我顺便跟大家解释一下,好像说“佛”和“菩萨”,“菩萨”也是印度语,它的全称就是“菩提萨埵”,翻译成中国话叫做“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那“佛”呢?“佛”也是印度语,翻译成中国话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自己觉悟圆满了,大彻大悟,究竟圆满,“觉他”也是帮助大家帮助到很圆满啊。那么明树啊,我就不知道你明树大彻大悟了没有啊?我就知道我还没有大彻大悟,看到这个,就说世尊啊,你说你觉行圆满,你为什么没有将我度了啊?哈哈,是不是啊,可能明树你被我一说,你也说“唉呀师父,其实我也没有大彻大悟,佛祖真的也漏掉我啦”哈哈,那为什么佛祖称为“觉行圆满”,最少来说,我们两个人还没有被你彻底度走啊,世尊怎么说“觉行圆满”啊?其实吧,众生无量无边,确实不是一下子度得完的,佛祖这个“自觉”,自己觉悟已经圆满了,这是真实的,他帮助众生,他已经是无有厌倦、尽心尽力,以最大的努力去做啦,所以才说他“觉他”也圆满啊。
好像雷锋叔叔帮助别人,也确实是,让我来说,我就觉得圆满了。他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不知疲倦,也就是真的做到尽最大的努力了,所以我们就可以称为他圆满了吧。当然,如果别人说,你怎么了解他?我就从他《雷锋日记》啊等等这些言行就可以看得出,他真的是尽心尽力了,就让我来说我就愿意认为雷锋叔叔“为人民服务”这种言行是做到极致了,做到圆满了,值得我们学习,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天下的人都帮助完了啊,至少雷锋叔叔也没有来我家帮我扫过地啊等等也没有啊,但是他确实尽他最大的努力在社会上做好事了,尽最大的努力了啊,是这个意思。就不要说佛祖你也没有来度我啊,不然我们怎么还在这里,哈哈,不是这个意思,哈哈。
主持:按我理解,说到标准如果说有标准,那没有一个具体的一条一条的做法,那你说没有标准嘛,那也有一定要遵守一定的方法,就像孝养父母……
了空居士:对对,所以说非法,非非法,不是一个固定的方法,也不是没有方法。你看佛祖说话多么圆满啊,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啊。
主持:那这个问题又来了,那师父前面就说所以我们需要永无止境的不断地去历境炼心,不断地去进步,那么,这何时是一个止境啊?
了空居士:唉呀,这个普贤菩萨给你们解释,“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但是虚空乃至众生烦恼无有尽时,我之行愿也无有尽时啊——你们去看,当然我这些话有些走样了,我是以前记住的,没有原话背诵——你知道啊,这普贤菩萨是一辈子干下去嘛。
那你说那这么做人很苦啊,哈哈,不会的,行菩萨道确实是一种很愉快的事情啊,你们以后做到...曾经我告诉大家:“家庭是道场,工作单位是道场,社会是道场”啊,你们处处都是带好头,到一定程度,你们就能够感受到助人为乐,那个时候就甚至是一种享受了,而不会是一种累,不会的。
主持:那这一分,接下来有个“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那我钻一个牛角尖,如果“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那么它《金刚经》里这句话也是“如来所说法”,那么是否也是“不可取不可说”呢?
了空居士:唉呀,“不可取,不可说”你可能是忘记了我刚才的解释,“不可取”就是不能拿过来, 照搬照套吧。唉,不能这么,不能从文字上直接地就这么做。比如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句话你搬过来,唉,然后你这句话要怎么去做呢?你一定要落到实处,而不是说照搬:唉,我干什么事情我“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句话可以说是一个规律, 嗯,你要落到实处,你就必须还是说:唉,那有什么事啊,将那个事情摆上台面啊,我们来分析一下,看看如何将它搞好。
就好像说加法原则,你必须要将那个数字套上去,而不是说加法原则就是加法原则,加法原则是给你来用的,但是你要知道:不同数字你要怎么计算,还是按照实际情况,而不是说1+1=2,然后就好了。当你遇到2+2=4的时候,你必须要知道2+2=4,而不是说唉呀,我还是1+1=2,就是我就懂得1+1=2其他都不懂,那也没用了,所以说它“不可取,不可说”,就是说:如来讲的,它都是属于规律,或者是具体的应用,如果单纯你拿一条规律,你没有装上具体的数据,你也是起不了作用啊,好像加法原则,两个数相加啊什么它的总和就是两个数放在一起就对了啊。那好啦,那么你具体说1+1等于多少?那你说有两个一凑在一起就变成二了,一定要套上。
就是说,如来一生所讲的,要不然就讲规律“缘起性空”啊等等,然后你要结合实际去运用,要不然就讲具体的一个事情该怎么处理,该怎么处理,然后去应用、去做,然后一边去应用的时候,一边不能忘记如来所说的这个“缘起性空”的这个真理,是这样的。所以说你懂得这个道理你还要去用啊,而不是说照搬过去,然后我们再也不用实际去操作就能起作用,这个是不可能的。好像我说一句“缘起性空”,那好了,你们办事的时候,你们只是懂得“缘起性空”这个道理,但是你要按照实际情况去分析了,就不能说老是在嘴巴上说“缘起性空”,“缘起性空”,念着念着事情就搞成了,这不可能的。所以说,世尊一生就讲规律,或者是具体事情的分析,就是讲这些。
2.问:“缘起性空”是不是定法?有没有什么情况下“缘起不性空”呢?
了空居士:“缘起性空”, 你要说,这个是一个定法嘛, 这个法也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可拿,不然你拿一个“缘起性空”给我?是不是? 嗯,也就是规律。这个规律你回头再看,这个《波罗蜜多心经》“诸法空相”,“诸法空相”啊,你说“缘起性空”是个定法,那你取过来给我看了,拿一个“缘起性空”给我看一下,有谁能够拿出一个“缘起性空”啊?你们要知道,“缘起性空”就是规律,规律就是“诸法空相”,《波罗蜜多心经》不是说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它没有一个“相”,你知不知道啊,虽然你口头上“缘起性空”。 噢,那好了,你嘴巴上能够说这四个字给我听,但是你拿不出一个具体的东西给我,是不是啊?所以这个规律、这个东西就是“不生不灭”, 它已经脱离了有相和无相。呃,不能说脱离它,它超越了有相和无相。哈哈,你说它是一个定法,那好了,拿给我看一下啊,是不是?你拿不出来啊。你“取”过来吧,“不可取,不可说”,你“取”过来吧。那你说你“能说”,那你能说,假如你说给一个老太婆,她不认识这四个字的含义的,你跟他说“缘起性空”,他知道是说什么,或者你跟三岁的小孩说,他刚刚学会说话,你跟他说:小孩什么事情都是“缘起性空”,那他可能对你哈哈笑了,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哈哈,是不是啊?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含义。但是真的我叫你拿个“缘起性空”给我,拿不出来。不然你拿个“缘起性空”给我看啊,是不是明树?你能不能拿得出来啊?你只能拿一件东西说师父,譬如这个茶杯,它就是体现出“缘起性空”, 它是有种种的因缘和合而成,如果你不小心又打烂,欸,杯子就不见啦,那“性空”就是不永恒,“缘起”就是众缘和合,你必须拿一件东西给我,要不然我说:唉呀,不要了,你就单独拿“缘起性空”这个规律给我就好了,我不要东西,我就是要这个规律,你能拿得出来?拿不出来!所以说“不可取,不可说”。
就是“可说”你也只能用种种的譬喻来告诉我,譬如这个杯子啊,譬如这个桌子等等,你要种种譬喻啊,但是你就不能认为这个杯子就是叫作“缘起性空”,不是!杯子就是杯子,只说它示现了“缘起性空”这个道理。
噢,你说杯子就是“缘起性空”这个规律,那不对,它是示现了这种规律,它本身不等于这个规律,是这个意思。因为这规律是“不可取,不可说”,只能通过某种途径某种形象来体现的,它离开了这些具体的东西,它没办法独立存在。你要说它真的,又没有,又能在具体的事情上能体现,所以说它“非空非有”“不生不灭”,是这意思。
主持:我看很多的人在看了这个“无有定法”,跟这个“皆不可取,不可说”这样的一种说法,他们有一种观念,就是说,世上没有是非对错善恶,那么师父认为他们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了空居士: 这个...呵呵...如果是古代的禅师,手上有那个棒,这么说,对着他这头上打一棒嘛,看看他有没有“唉呀”叫啊,如果有,就说“谁在叫啊”,这么做就好了啊。然后他说“唉呀师父,你打的明明是打的我,这不就是我在叫吗?”“你是谁啊?”哈哈哈,是不是啊?那你拍拍头“我就是我啊”,“我是谁呀”,“我就是某某某啊”,那好了啊,那就既然你有存在,那“是非对错”也会存在的啊,是不是明树?就是禅宗有这些方便嘛。如果你跟他解释,有时候还比较慢,你随手拿出一个棒子就打过去,“唉呀”,“你是谁,谁在叫?”哈。就是说,唉,你会叫,那就有“是非对错”了,你刚才不叫现在会叫嘛。刚才“是”现在“非”吧,好不好?哈哈,就这么个道理哈。
我告诉你,这些人是将“理”和“事”,给搞成一团了。唉,这些人是没有开悟的人,其实社会上很多人都是误入了这个歧途,这个误是错误的误,不是开悟的悟,“误入歧途”。 嗯,他其实误入哪个歧途?就是“空”,着空了,“空有两边”,他离了“有”又着了“空”, 他以为什么东西都是不存在的,那不存在,我打你一棒看存不存在,是不是啊?嗯,就是这个道理,他这个就是着了“空”,着了“空”。其实世上是有“是非对错”的,只是“是非对错”它也是因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而改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任何一个时空点的“是非对错”还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这就是整体观,整体观。
就好像说...好像以前人家说,唉呀,你们什么都要忍啊,我说那么日本鬼子侵略我们,我们也要忍了,是不是?他们还以为来帮助我们呢。站在他们立场上,他们宣传是在帮助我们这些落后的民族,那其实他们是侵略人家嘛。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是侵略人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还大言不惭,说他们是在帮助落后的民族。那好了啊,那这个...他们就说他们是对的,我们就说他是错的,那么说唉呀这个就扯不平了。扯不平怎么办?我们就站在同样是人类这个总体的立场上,你真的来帮助我们,你有钱就拿过来了,有东西就送给我们,就好像我们去救灾一样嘛,这就是帮助人啊,你是来这里杀啊抢啊做坏事啊欺负人啊,你还说帮助人?是不是啊?嗯,从总体上,反过来,那我去杀你去抢你你要不要?我去帮助你好不好?如果你不要,那就说明你这种帮助是假的是错误的嘛。所以儒家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啊。那么你说唉呀,那我以后有东西就不能送给别人?不是!你送给别人的东西,其实往往是你自己觉得还是有用的啊,你才会去送给别人,你不会将垃圾提到人家家里去吧,是不是啊?所以这个就是说,在任何一个时空点,还是有“是非对错”的,你要按照当时当地的这种整体观来衡量。
主持:那也就是说,所以说没有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皆准的是非对错的标准,但是在某一个具体的情景下,这个还是有是非对错的标准。
了空居士:对对。
主持:也就是实际上也就是“无有定法”这个意思了。
了空居士:对,实际上还是有“法”,有相对的“法”,没有绝对的“法”啊。
主持:也就解释了这个“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其实也在讲这个意思。
了空居士:对对,“无为法”, 就是他没有带着任何主观的想法,都是按照客观的实际,去那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是这个意思。
主持:那最后一个就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那我们跟这些贤圣——就说我们这些没有大彻大悟的人,还在学习的人——跟这“一切贤圣”的这个具体的行为,我们的跟他们的差距在哪里呢?
了空居士:哈,就是“有为”和“无为”,我们是有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老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别人啊,“无为法”就是说它是以最客观、最平等、最亲近这个心态去看待事情,是这样的。
3.问:“归宗斩蛇”的故事我听完后,我听说和尚要杀生是要确保能把对方度往西方极乐世界才能杀生的,普通人不能模仿,蛇很疼的。
了空居士:天哪,这个是谁说的,确保能够度才杀生,这个哪本佛经有说啊?然后,如果有人说,以前有人说他们杀生是确保能度。那我问你,你有什么标准给我看啊?
我以前有给大家讲过《笑林》的一个故事,就是说有个人对着一个有点傻的人说,开个玩笑说,唉,我将你打死,然后给你一百两银子还是多少两银子,按照当时应该是那个数字是可观的啊,譬如说一百两银子,我将你打死,我给你一百两银子,你干不干?那个傻瓜想了半天,最后就说:唉,能不能你将我打个半死,然后给我五十两。
他这个傻瓜,其实我想想也很聪明噢,你打个半死,第一,打个半死是没有标准的,你打我一下,我说“唉呀,我要死了”,你打一拳,我如果有点太极拳的本事,你这个拳还没挨到我,我就往后倒了,然后躺在那里,四脚朝天,拼命地叫就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啊,一拳也搞个半死啊,也可以的,半死没有标准的。这是第一。第二,我没有死去,你给我的钱我才能得到啊,或者是我还能够去享受这个金钱啊,都打死了,嗯,我又一个人孤零零的,也没有说能给我子孙后代还是什么,人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啊?所以他这个打个半死,你就给我五十两,这个是很聪明的。
所以你说那些自称说他将什么杀死了,就确保能度他,这都是一百两银子的事情,是不是啊?就说就像那个俱胝禅师说,将弟子的手指砍断,如果你说“俱胝禅师,不要说砍一个手指,砍两个好了,你保证我开悟,我砍两个”,俱胝禅师敢跟你打赌才怪。因为你砍掉手指,你是不会死的嘛,你还会知道你是怎么样的,跟这个打个半死差不多吧,所以说那些说确保他能度走他,他才能将他打死,那这个就是一百两银子,这是骗人的哈。
唉,X同修,你遇到这种人,你告诉他:你使我变得很聪明就好,我不敢说大彻大悟,如果他说有什么标准,我告诉你,像舍利弗一样,他没有见到佛陀,他已经是天下著名的有智慧的人,但是他没有真正开悟,X同修,你搞个这个也可以嘛,是不是啊?不要度你,帮助你练得很聪明,或者是帮助你在某一领域很有成就就好了嘛,先不要说往生极乐世界,死了,将你打死然后往生极乐了,不要这样了啊,或者是将个老母鸡打成半死,然后它能够变成一个老鹰就好了啊,能够空中飞就好, 就不要飞一下子掉下来就可以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