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讲《中庸》第六讲

了空居士讲《中庸》第六讲

 

时间: 2017611 20:00-21:30

地点:YY语音-80257频道-一方师特训班

主讲:了空居士蔡衍颛

文字整理:明(碧莲)

 

主持:师父,今晚是我们讲《中庸》第六讲,接上回,上回我们讲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上回讲到这一段,当时师父对于“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作了非常详细的开示,可以说这是我们处世的一个正确的态度吧,我们常常说烦恼自寻,我们就是怨天尤人吧,就是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

了空居士:往往就是自己不如意了,甚至是失败了,老是怨天尤人,怨天尤人等下又招来很多人的反对,那真的是雪上加霜了,往往成功的时候就没有怨天尤人,是失败才有怨天尤人。

主持:从我自身来说,我觉得作为一个女性吧,尤其是不能做一个怨妇,如果一个女性做了一个怨妇,那就真的是用贾宝玉那句话来说,珍珠变成了鱼眼睛了。从现代角度来说,我们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得很狭窄,就会造成我们整个心灵就会很偏激,更狭窄。

了空居士:是的,是的。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这里两个关键的词,一个是射,一个是正鹄。射是什么?就是射箭。正鹄,就是那个靶。按照古人来说,正是那个布做的靶,鹄,就是用皮革做的靶,所以正鹄其实就是靶就对了。“射有似乎君子”,就是射箭这种技艺,就是从喜欢射箭的人他们的心态,就是有点像君子,就类似君子,你射不中那个靶,没有人去埋怨这个箭不好或者埋怨这个弓不好,没有人这么埋怨的,他们其实很清楚是自己的技术不好,就反求诸己。射不中吧,没有人埋怨靶不好,埋怨箭不好,埋怨弓不好,没有人埋怨,确实是没有的,就是心里很清楚就是自己的技术不好,反求诸己是这个意思。(主持:原文是反求诸自身,反求诸己是《孟子》里边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实就是说知道这个原因是出自自己,其身,自身,自己。

主持:六祖惠能大师也说“常自见己过。”这句话就跟反求诸己是相同的一个境界,所以在这句话上又再次证明了佛家和儒家他们的思想观其实是一致的。

了空居士:是的,是的

主持:由于《中庸》篇幅比较长,后面请师父讲的内容,我就进行了节选。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这里一连贯,就几个要点,一个是修身,一个是事亲,一个是知人,一个是知天。就说修身,我们正心修身,那修身怎么修啊?你一定要落到实处,不是嘴巴说我在修。那修身,肯定是从敬开始,很多人说我孝顺父母,我说天天嘴巴上说孝顺父母没用啊,你要懂得去关心父母,懂得父母最需要你去做什么,父母没有钱,你就有钱要多给一点,父母缺乏什么东西,你要帮他搞好,这才是孝顺,只是嘴巴上说,心里想,行动没有,那都是假的。这个子思说的也是同样的,很接地气,修身,你说你这个人修养的很好,那你有没有去孝顺亲人啦?亲,自古往往着重于双亲,就是父母。思修身,你想要修身,你有没有去侍亲啊?就是侍奉父母,孝顺父母。“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知人,你要对人性的了解,你要真正孝顺父母,你必须要对人性要有所了解。人性什么?他要生存啊,人的需要可以说分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如果精神比较空虚,比较孤独,作为儿女,要多的去探望父母,跟父母谈谈心,有时候带他们去逛逛街,旅游旅游,这属于精神层面的。如果物质方面,衣食住行,你看他缺不缺乏,缺乏要帮他解决。你要理解,人在社会离不开精神和物质,所以说思事亲要知人,要了解人性,人的需要。“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这个天,天你能知吗?这又回头到《中庸》的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个天啊,你说人是人,我是我,我怎么能够去了解别人呢?那么你可以了解自己,你可以观察大自然,你看动物、植物等等,它都必须有个生存空间,就是天道之理,也是大自然一切现象,是这个道理。天,严格来说是自然、社会,人家说你不懂得你可以学别人,到社会上去看别人怎么做,是不是?所以他就是这一连贯,子思很有智慧,他将一切都说到底了,你说你很有修养,修养,你有没有孝顺父母?侍奉父母?那么你说我有啊。你具体落实了吗?你有没有像看待别人一样去观察了?那你说别人是别人,我不懂得观察,那你观察天啦,就是大自然的一切,其实是包括了自己,你去观察。这才谈得上你真正有修身啦,不然你嘴巴说说有用吗?

主持:师父,我就提点我的想法,我觉得这里的天不仅仅是指自然规律吧,因为根据我们的切身利益来说,还更指我们周围的社会状况吧,所以我就想知人知天,其实就是人情和世故,懂得人情世故。那我也替学子们来请教一下师父,在学校生活的学生,生活面比较窄,接触交往的对象也是有限的,那么他如何去知人又知天呢?就说他学习模仿的面也是很窄的。

了空居士:噢,那么你要知道,你要了解一下,最少来说,你要从小要懂得去观察父母在从事什么工作,甚至父母一个月有多少工资啊等等,父母还要承受哪方面的经济负担啊?可以从这些来了解,然后你去观察同学们里面肯定也有一些比我们经济状况差的,有些比我们好的。当然,有时候跟同学们聊天,他不一定会告诉你家里的一些困境,他不一定,但是从这些来观察,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就那么节俭,那么贫寒,有些人就那么铺张浪费等等,那按照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又该怎么做,可以从这些来研究啊,社会上为什么还有一些人很穷等等,有些人就那么有钱等等,你要大概地去了解。其实不是说一定要走到什么地方去专门做调查,从身边都能够看到一些了吧,从自己的父母,从自己的亲人,只要适当的有跟父母沟通沟通,就会有所了解吧。

主持:师父,我就再替学子们问一个问题,就说我们在班级里面,同学之间难免会有那么几个人是看着不顺眼的,也不怎么喜欢他们的,那么作为这个学生来说,他是硬着头皮去试图学着跟不喜欢的人也去交往呢?这样更积极一些呢?还是说索性就回避了,因为同学不一定会成为今后的社会朋友,可能这样说比较功利,那师父您觉得更中庸的做法是什么呢?

了空居士:我觉得如果是高要求一点,你可以学着适当地去跟他们交往,因为你现在是学生,是同学,正如你说,走出校门也许不一定能够成为终身的好朋友,这是事实,也就说你和同学的关系以后还有回避的可能,但是假如你以后去到单位,去做了一个领导,那你手下正好有几个这样的人,你说我将他炒掉,那有时候炒不掉了怎么办?没机会炒,不可能炒,那怎么办?所以从小就学会这种社交的能力,那不是也更好吗?

主持:我们在知人知天的同时,还是要学会安忍不动,才能更好的处理这些情况吧?

了空居士:好像我说现在我在讲课,同修们很多都很真诚,但是偶尔也有在群体里面遇到一两个要来踢馆等等,也有的嘛,假如你没有一定的方法去面对,那不是你想逃避,他可能猛追了,那跑到哪里去呀?

主持: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说,不要去选择逃避,因为有时候避无所避的。

了空居士:我们还是尽力而为吧,问心无愧。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达,就是通达。道,就是道理。就是天下通达一切的道理,可以说分五大类。所以行之者三,就是来实现来达到的具体做法有三个途径,有三个模式吧。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君臣,就是古代皇帝和他的那些大臣,好像李世民和魏征,李世民就是君,魏征就是臣,大家都很清楚。君臣,这种特定的皇帝和臣子的关系,就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我们现代社会就没有了。当然这种关系从狭义上,就是封建帝王和他的臣子,如果从广义上来说的君臣,那就是上级和下属的关系,我觉得扩大以广义上来说,就是上级和下属的关系。那么父子,这个没有改,现代也是有父有子,其实父子,也是从狭义上来讲,广义上来讲,也是父子、父女、母子、母女,都是这种,也就是亲人之间的长辈和晚辈的关系。让我来说,父子甚至扩而广知,就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君臣就是上级和下属的关系。那第三就是夫妇,夫妇就是夫妻,夫妻的关系。昆弟,其实就是兄弟,其实就泛指兄弟姐妹乃至一些包括其他亲人这种亲戚的兄弟姐妹关系吧。然后就朋友之交,朋友,大家都知道了,这种不是亲戚关系的这种交往,这叫做朋友之交。也就是天下人与人的关系,勉强就分成这五大类,就是上下级的关系,亲属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夫妻的关系,还有兄弟姐妹这种差不多是平辈,同一辈这种亲戚的关系,还有朋友,就是没有亲人关系的这些关系。子思就概括五大种类,也确实就这么多了。当然你们可能说师生这种关系,其实严格来说,师生这种关系我也可以勉强归入到长辈和晚辈,或者上级和下级都可以,你看哪个侧面。我本来是钻牛角尖看能不能再找出第六种,觉得也差不多了,真的是差不多。也就说天下之达道,也就说天下一切的关系,就离不开这五大种类,这五方面的关系你都理得好,那你真的是四通八达,到哪里去都是能够游刃有余。天下之达道,能够使你人生能够四通八达的道理,就是这五个方面的范畴。

主持:师父,我钻一下牛角尖,我觉得这五种关系是属于良性的层次,那还有恶性的层面,比如说仇人的关系,债主与欠债者的关系,可能还有这个恶性层面的关系,这里讲的是一个正常的良性的关系,确实是这五种了。

了空居士:那么仇人的关系,我告诉你,那仇人从哪里来?仇人也是从这五大种类里给变出来的,就是里边的朋友关系,有坏朋友,坏亲戚吧,坏夫妻,坏父子。追债,人家为什么会欠你债?就认识你嘛,你才将钱借给他,原来是朋友。所以这个牛角尖可能钻不成。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知,古代这个知,其实是通智,就是智慧。仁,就是仁义。勇,就是勇敢。就说天下之达道,就是上边那五种关系。达德,其实自古就是道、德,德,就是一个具体实施,子思进一步说要处理好上边这五种关系,那他具体的手段、方法那就不外就三大种类,就是知,仁,勇。知,本来就是知道,你能够对事情都知道了,你不就很有智慧吗?所以知和智确实可以认为真正的知就是智,真正的智,你必须知,所以说知就是智。仁,仁义。勇,就是要有勇气,不要遇到什么事情就很害怕,很胆怯。知、仁、勇。

主持:师父,从佛家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法门来说,这个仁和勇其实也可归到智慧里边去。

了空居士:是的,但是因为世俗有些人就说他很有智慧,但是都是落在嘴巴上,他没有去实施,所以圣贤他就怕我们落入夸夸其谈嘛,就特别给列出来,你说的确实是对的,真正的有智慧的人,他一定能够达到仁和勇,确实是的,只是往往世俗对有智慧的人,他能够说能够想,但是他就没办法做,如果能够做了,那就才是真正的完美。

 

所以行之者一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什么所以,就是上边这三种手段,三种手段所以行之者一也,用上边这三种手段的任何一种去做,你觉得哪一种是最合适的,就用哪一种去做一个具体的事情,就所以行之者一也,一就是同样的目的,是要处理好事情,关系理顺。所以行之者一,具体是用智呢还是用仁呢还是用勇呢?看起来,我就将这三种给并列起来了,譬如说我举一个例子,《三国演义》,你常常喜欢开玩笑说这是小说,但是我用的是里边的故事,你看诸葛亮曾经舌战群儒,他的智慧使江东那么多读书人折服,他这个智也能够摆平眼前的事情啊。你看赵子龙,那个时候好像是赵子龙是护送着诸葛亮吧,人家知道赵子龙很厉害,所以这个勇,也能够威慑,使人家不敢轻举妄动。那这个仁嘛,这个仁义这方面吧,严格来说,自古就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因为一个人非常有仁义,就好像刘备因为仁义感动了很多人,很多人愿意跟他,是不是?所以他们不管是用智还是用勇还是用仁,其实他们都是要达到理顺关系的这种目的,所以行之者一也。行,就是用。所以,以就是凭借,凭借着智,还是凭借着勇,还是凭借着仁,就是说你所以行,用智来行呢还是用仁来行呢还是用勇来行呢?之者一也,就是要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能够将事情办好。你看空城计,孔明在楼上弹琴,长坂坡,张飞在那里大吼几声,虽然是小说,但是很有意思,假如长坂坡,让孔明在那里弹琴,那肯定没命了,是不是?空城计,让张飞在城楼上大吼几声也肯定麻烦了,人家不相信。所以行之者一也,就是你去做都是同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些关系处理好嘛,就是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事情搞好。

主持:可能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困惑就在于该忍还是该勇呢,就是说我们该退还是该进呢,当我们面对一个矛盾发生的时候,确实会有这方面的纠结。

了空居士:对呀,所以说江湖上有一些笑话,譬如说有一些特殊场合,你去那里微微一笑,冷笑两下,有时候还比你在那里拍桌子厉害,但是有时候该拍桌子的时候,你在那里冷笑两下,人家可能走过来打你一巴掌还不一定,那有些时候,如果你去那里逞强斗胜,那可能很多人将你干倒,你在那里行行礼,客气一下,道歉几下,搞点仁义,噢,可能人家就可以可以,就算了算了,所以说该智就智,该仁就仁,该勇就勇。行之者一也,就是说要达到处理好上边那些碰到的关系,君臣呢还是父子呢还是夫妻呢还是昆弟呢还是朋友之交呢,这些不是说千篇一律,当然你说千篇一律都是离不开智,没错的,但是你这个智的具体体现可能是智中之智呢还是智中之勇呢还是智中之仁呢,要具体的体现出来,是这样的。

主持:师父,我们也知道确实要该忍则忍,该勇则勇,那我们的问题就在于不知道该不该嘛,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矛盾的时候该进还是该退,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来判断呢?我们凭哪一条原则去判断呢?

了空居士:其实吧,我们昨天说到元圭授戒的时候,他说妄语、饮酒等等,他最后有一个总结,其实我就想到,今天我们不是还在跟明入说《动脑筋爷爷》里边的一些故事,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看一个人的传说,那就是徐文长,你好像说他叫徐渭,是不是? 我老是记得他一个笑话,他说他有一天出门坐船,船上有很多人嘛,有一个年轻人,长得胖胖的,看起来像富家子弟,躺在船上,天气也冷,哇,他有一张很好的棉被,盖在那里很舒服的睡着,旁边有个老奶奶,看起来像穷家的老奶奶,她衣服穿得少,冷得要死,所以她就很小心的偷偷地拉了这个年轻人的棉被拉一点点遮在身上,等下那个年轻人突然醒起来,看见老奶奶拉了一点棉被,就很生气地骂她,臭骂了一大顿,意思就说不要将我的棉被搞脏了还是什么,你是什么人,敢拉我的棉被,其实盖也盖一点点,一般老奶奶也不会不讲卫生的嘛,很多老人是很讲卫生的,哇,骂的老奶奶真的是很无地自容了,确实也有道理,人家的被子我就拉他一点来盖,其实也是我不对的,但是你年轻人也不要这么刻薄吧,骂的那么过分,徐渭就在旁边,默默的在看着,等下那年轻人骂完了,一打哈欠又睡着了,徐渭就在身上偷偷地摸出一个铜钱,就塞在那个年轻人的棉被里——我们那个棉被往往那个角都有一点点缺口在搞什么的,都缝进去,缝到棉被里——塞在里边,然后他也就是在旁边闭着眼睛当作睡觉了,等下船到了渡口,到了县城,往往都是坐船去县城那里,大家都要下船了, 小伙子也卷着棉被也准备要下船,走上码头,人又多,徐渭就抓住小伙子说:年轻人这个棉被是我的,你怎么要卷走?你欺侮我们老人啊。那年轻人哭笑不得就破口大骂说你这个死老头瞎了你的狗眼,棉被是我的。他说你光天化日欺侮我老人,你以为我搞不过你,我们一起到县衙去老爷那里辩个是非吧。那个人气得要死,说去就去吧。然后去到那里,真的到了县衙上,老爷也真的哭笑不得,一个说棉被是我的,一个说棉被是他的,怎么判呢?县太爷也有点智慧,他就问他们两个人,问那个年轻人说棉被是你的,你有什么凭据?他说是我的就是我的,哪有什么凭据。然后就问徐文长,你说棉被是你的,你有什么凭据?他说有啊,老爷,我老人出门也很怕人家欺侮我,我处处很小心,我的棉被里边塞了一个铜钱,我怕人家抢我棉被,所以请老爷当场来验一下。老爷叫手下的人一看,确实有个铜钱,当场将棉被判给徐文长,还将那个小伙子打了二十板还是什么,说你这个家伙这么年轻就欺侮老人。徐文长将棉被扛了走,在外面兜来兜去,遇到老奶奶将棉被送给她。所以你们说这个徐文长也够搞鬼了,这么不厚道,欺侮这个小伙子,不是的,这个故事,一般修行人听了就觉得哎呀,你了空居士也是幸灾乐祸,在讲徐文长搞鬼的事。其实吧,有时候怎么说,你有智慧了,有时候也能够教训教训一些人,徐文长这个就是智了,你说他仁就好像不够仁一样,其实就是那个小伙子太不仁了,所以他整他一下,这也看不出勇,这就是智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真修行人一定要修出智慧,然后该用智就智,该用勇就勇,该用仁就仁,就好像《孙子兵法》上策,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下策攻城。有些时候没办法,谋也没办法动摇,交也没有什么可以伐的,那你必须打过去,那就攻城吧,只能是攻城了。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这个知之,我们首先来说,是知什么?就是知上面的知、仁、勇。一定不是说知五种达道吧,五种达道是摆明的,不用知,父子就父子,君臣就君臣,是不是? 这个关系要理顺,你到底是知五呢还是知三呢?所以说这些智慧呢,三种达德,这三种达德,有些人是与生俱来很聪明,哇,天生他们就是很有智慧,确实自古是有的,有一些人是学而知之,就通过听别人讲,看书学习,他懂得了这些道理,有些是困而知之,就是遇到困难了,他在那里才恍然大悟说:哎呀,我必须这么做才能够化解。困而知之,也就说他自己遇到了,碰到了,才知道。真正厉害的人甚至是与生俱来他都特别懂得这种人情世故,好像我曾经跟很多年轻人说,你们要去看一些社交的书,看一些婚姻家庭的书,不然年轻人恋爱也不知道怎么谈,以后家庭关系也不知道怎么处理,等等,多看书吧。有一些就是碰到了,真的是逼的在那个情境下才想通的。这个就有点慢了,但是无论是与生俱来,从小就很聪明,就懂了,还是他说通过学习懂的还是碰到了自己明白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如何去知、仁、勇,去摆平那五大关系。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

子思真的是大智慧,他真的是纵横交错,立体地给我们讲解清楚,他说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首先关键词就是行什么?其实是行知、行仁、行勇,知、仁、勇。或安而行之,就很安然,从容镇定,自自然然,真的我们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是高境界,真的是有一种超然的状态,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安然,他没有一丝勉强,他是很自然,真的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该知就知,该勇就勇,该仁就仁,他挥洒自如,没有一丝勉强,这就是安而行之,这个可以说是最高境界。中等境界,就是利而行之,这个利,一个字其实就是两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自己为了某种利益而去行所谓的知仁勇,一种是你自己为了什么目的去做;另外一种,就是人家用利来告诉你怎么去知仁勇,就是说有这个利的关系。当然如果你们说重点还是侧重在自己的利益有什么目的,朝着某一个目的去知仁勇,多少带有一点点勉强。那第三种,或勉强而行之,我们现代人勉强就是一个意思,哎呀,不得已去做,其实古文,勉是自勉,强,是外界有什么因素,强迫着你,好像说你在单位,你要完成某一个工作指标等等,你必须这么做,不得已,有一些人是自励,自我勉励,不过,这两者都是带有一点无可奈何去做,所以说真正去实行这个知仁勇,也可以分成三大种类,爱因斯坦说从事科学的可以分成三大种类,一种是为了衣食,打份工,搞科学就当作打份工。一种就高峰体验,为了有成就,出名了,哇,万众瞩目。一种是皈依,与生俱来就是热爱科学,不管怎么回事,他就是献身科学,这个很类似,一种就安然,一种是利,一种勉强。

主持:这一段里,我就觉得您的言行就生而知之,安而行之。

了空居士:我常常也要勉强行之。

主持:这一段,我非常佩服子思先生,他把人群作了很现实的分类,然后把他们的生活行为做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师父,我也学着你钻一下牛角尖,就说困而不知,勉强而不行,那还有这样一个人群,对吗?那这些人圣贤就对他们不提了。也就说圣贤对他们也没办法了,是吧?

了空居士:有啊,提也没用啊,释迦牟尼佛不是跟那个驯马师说刚强柔软,还有柔软刚强,他说这三种,其实就硬、软、硬软兼施,他说这三种办法都用过没效果的怎么办?也只能将他杀掉,那驯马师吓一跳,佛祖说没有,我不会杀人的,就不要理他们啦,不理他了。所以子思先生同样这样,困而不知、勉强而不行的人也就算了,不提他们了。是不是?因为所行一也,因为他们都不愿意去做了,没有这个目标了,算了吧。

 

及其成功,一也。

及其成功,一也。不管是安然而行,还是利而行,还是勉强而行,不管什么,如果他们最后都能够圆满成功了,那个效果是一样的。哎呀,这句话很重要,有些年轻人就说哎呀我也不懂,你叫我去做哎呀没事,听我的就这么做就好了哎呀不行吧勉强而行,你自己不懂,人家教你这么做,如果你真的真诚地去听,人家指导的也对,成功了也一样嘛。其实子思他还是知道人群里面真的能安而行之是很少的,利而行之都可以了,然后勉强而行之也不错,他就鼓励大家,当成功了其实都是一样的。你不要管你领略的程度是高是低,还是要注重要去做。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子思先生真的是大智慧,他各方面都写的很到位,如果反过来说子思先生,我也希望能够达到知仁勇,你看他就不会像我们现代一些人讲经说法,(讲)概念,用名词解释名词,你们永远都搞不懂,他就告诉你什么是知?好学近乎知。一个人要生而知之是很难的,就算某一方面是生而知之,有这个天赋,但是不可能很全面,所以还是要注重学习,学习有从书本学习,有向别人请教等等,就好学近乎知,我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那怎么做?他说要好学。力行近乎仁,我们说身体力行,还有说尽力而为,近乎仁,那些有仁义的人,他为人处世都会尽心尽力,不可能说掉以轻心,说这个人很有仁义,那真的不可能,真正有仁义的人,他们做事很厚道,做事很到位,力行,会尽心尽力。知耻近乎勇,那些杀人放火的家伙你看他是不是勇敢啊?那不是勇敢。真正勇敢有勇气的人,你是要认识自己的对错,当然同时也要懂得是非,不是去外面横行霸道,就叫作勇,那个叫作匹夫,其实犹如野兽而已,那不是真正的勇,真正的勇是知耻,其实是知廉耻,也就是明辨是非,就好像前边说的“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这才是勇,强哉矫,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勇,是这样,你要明辨是非,立场坚定,这才是勇,不是去外边蛮不讲理。

主持:知耻近乎勇,这句话能不能倒过来理解,就说内心怯懦平庸一事无成的人,他是不知耻?

了空居士:对,他就宁可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一生,他不敢面对现实,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去努力,所以这不是勇敢的人。

主持:面对现实,内心需要一种勇气的。确实如此,要面对,要接受,然后还要有勇气去改变。

了空居士:对。你真正知了,你就要去改,不然,你就是不知,和不知差不多。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哪三者呢?不是说安而行和力而行、勉强而行,不是,这个安而行、力而行、勉强而行是指如何去实行知仁勇。知斯三者,就是知道知仁勇这三方面。你这三方面都懂得了,你才谈得上你懂得修身,懂得治人,治,就是治理,也就是如何去和谐周边的人际关系。这个治,其实说天下大治,这个治,就是有秩序,治理得好,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你去整治别人,不是。就是能够跟周边的人都能够协调得好。你懂得协调周边的事,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就说你去治理国家,治理天下,你才懂得如何去协调,因为天下虽然大,也离不开这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无非就这五种,就是说如果你真正能够懂得知仁勇的具体运用,来协调这五大关系,那么你才谈得上真正是修身啦,治人啦,还有治理国家天下之类的,是这样的。那其实吧,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说,真的是当头一棒,很多人喜欢说我是怀才不遇,我是什么什么,古代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年轻人,他的一位长辈去看望他,看到他家里乱七八糟的,说你怎么不收拾收拾。那个人说我的志向是扫天下,不是扫一屋。那个长辈就说一屋不懂得扫,何能扫天下,然后他就很惭愧。真的,如果一个人他自己的事情都没做好,家庭的关系也处理得不好,你说真的要做大事情,那是很难的。是这个意思。

主持:在这里,子思先生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为人的标杆,就是知仁勇这三条原则。

了空居士:所以说跟他的老师曾参的《大学》一样,说正心修身,然后就齐家,然后就治国,然后就平天下。你想平天下,你这国要治啊,国要治,人必须家要齐啊,家要齐,你必须自己要修好,不然怎么有办法呢?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我们看《大学》和《中庸》,它里面的观念都是一致的。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凡事,就是可以说所有的事,大概来说吧做什么事情,豫,要有准备,“豫则立,不豫则废“,就说你有准备可能就能做的好,没有准备可能就会失败,当然,你们不要搞成绝对,豫就一定立,不豫就一定废,不是的,古人的语气好像是这样,但其实不是,这些圣贤都是中庸,就是有准备一般都会成功,没准备一般都可能会失败了,不是绝对,那绝对就不是圣贤了。

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言前定则不,就说我们要说什么话,必须先自己要有个思想准备,否则说着说着就会卡壳,,就绊倒,其实就走着走着就摔倒,也就说着说着就说乱了嘛。事前定则不困,做事情你要事先有准备,否则准备工作做不好,做着做着就被困住了,就是没办法开展下去。行前定则不疚,行,其实就是说要有具体的什么行动,如果你没有做准备,可能搞着搞着,就会给搞不成了。道前定则不穷,道,可能你们就觉得怪怪的,我们现在的路你怎么走都走不完,不是的,也有一些路走着走着…,其实道和穷,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做穷途末路。道,道路,也就说你要去哪里,从哪个方向去,你事先要有个计划,对古人来说,尤其会,因为有些路你不懂,等下走到荒山野岭,那不就没路走了嘛,就这个意思,其实子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提前做准备,不然慌慌忙忙的,匆匆忙忙的,可能就搞不好。包括你要去哪里,要从哪条路走过去,古人吧,不比现在有卫星导航什么都有,古人没有的,甚至要去打听别人嘛,说我要去哪里,从哪里哪里走,不然走着走着就走不过去了,是这个意思,我们现代人就不要说道路也有准备,古人是要的,要提前打听从哪条线路来走,是这个意思。其实他是从不同方面来比喻,就是做事要有个准备工作,是这个意思。这个就不用钻牛角尖了。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关键就是不获乎上,也就说你在下,如果得不到上级领导的认可,获,就获得,其实就认可。民不可得而治矣,就是如果你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你要处理好下边的事,治,就治理,就是要将下边的人事搞好,是比较难的,领导都不喜欢你,下级的人乘机都起哄了,不喜欢,要反对你,是不是?这个很常见的,所以自古也有所谓尚方宝剑,钦差大臣之类的,办事就顺利一点,领导都不喜欢你了,不认可你了,你开展工作还能开展得好吗?就比较难了,就很难了,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获乎上有道,就是这个人很懂得跟上级打好关系,也就说得贬义一点,就很懂得巴结上级,跟上级关系搞得很好,但是不信乎朋友,不信乎朋友,你们千万不要说不相信朋友,是说没办法取信于朋友,也就是有些人专门会拍上级的马屁,跟上级关系搞得非常好,但是跟朋友、同事这些,其实朋友这里的意思不是简单说我们在外边交朋友,你看这个朋字是两个月,也就表示一样,友就是平等的意思,也就一个人他很懂得巴结上级,但是跟同一辈的人,跟同一等级的人的关系都搞不好,人家都信不过他,那就说明这个人严格来说,还是不是那么懂得获乎上矣,也就说他可能是凭着某一种技巧,蒙蔽了上级而已,其实他这个人做事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如果他真的做得很圆满,真的是知、仁、勇都做得很到位,那么应该是上级也对他好印象,同僚吧,同辈的人都跟他关系好,都能够信得过他,那才对呀。也就是一个人在单位,只有领导喜欢,然后同事啊,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这个人肯定是麻烦的。有一天也是麻烦的,也就说他这个人的社交才能还是不好,为人处世的方法很不好。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信乎朋友有道,社会上有些人,贬义一点,就有点酒肉兄弟,到处一帮好朋友,但是他对家人、亲人关系就很不好,所以这种人还是有问题的,其实就说他和朋友这种关系还是有问题的。

主持:我们有时也看到一些人,家里处不好关系,但是对外面的人很热情很客气,处得非常好。

了空居士:其实吧,外边的人跟他再靠近一点,可能问题就出来了,就好像这个现象最常见的,很多年轻人在热恋的时候,哇,觉得彼此感情很好,一结婚天天吵架,是不是?因为热恋的时候还没结婚嘛,很多事情都可以遮住嘛,所以这种现象就是这样。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顺乎亲有道,这个也很常见,我们在生活里面有些人,表现说对父母很孝顺,但是自己的很多行为还是乱七八糟的,就是有两个面嘛,这其实还是不行的。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身有道,就是自己为人处世各方面都搞得很好,但是遇到事情,他就善恶不明了,糊里糊涂,这个也很常见,就平时没遇到事时关系很好,遇到事情的时候,他马上就逃避起来了,不辨是非了,他怕有责任,怕被牵连。(主持:就是那种懦弱的老好人。)对,感觉为人处世各方面都挺好的,碰到有什么事情,他马上就躲起来了。不明乎善,就善恶不分,立场不坚定,很怕有责任,怕被牵连。不诚乎身矣,就说他这种修身还是不行的,还是很虚伪,很假的。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这两句很重要,我也去百度查来查去。诚者,天之道也,就是说真诚,诚实,诚实也好,真诚也好,就是说这个心里表一致的。这个诚,天之道也,其实我换一句话就是天地无私,天,天地,天地就是非常的真诚,无私的。那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两个诚是不是一样的?两个字是一样的,但我仔细推敲,这两个字在这个时候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第一个诚者,天之道也,就是真诚。第二个诚之者,为什么搞个之呢?这个诚就是的确这样,就是的确的意思,这个之就是指前边的诚者,天之道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真真实实的做到诚,的的确确做到诚,我们后边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个诚之者,这个诚就是的确,确实,之,就是做到真诚,那就是人之正道,就说一个真真正正,正正道道的人,一个君子,他一定是真诚的。他就跟天地一样,就符合天道,天道之谓性,就以前说性情中人,不要以为是乱发脾气,不是的,真正古人这种性嘛,是天道,符合天道之理,这才是性,不是说我行我素叫做性。所以诚之者,的确做到真诚的人,这才叫作做人的正道,或者是君子之道。

主持:这里结合上文来说,上面讲到知仁勇三者,这知仁勇三者最终的目标就是诚,就诚这个字吧?

了空居士:是,那诚,那肯定是要摆好整个大局的关系,整体观,才叫作诚,他不是顾此失彼嘛,是不是?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者,不勉而中,就是一个真正真诚的人,他的言行都是中,就符合中庸之理,就是中道而行,不用勉,不用自己鼓励自己,做事要周道一点,不用的,自然的流露,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不用想就得到了,就是说他为人处世不用老在心中打转,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当然,我没有讲《中庸》之前,我以前也真诚的告诉大家,我了空居士别的不敢说,我很真诚,这是我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很真诚,所以你们发现我回答问题其实很简单,我都是发自内心的,从整体观出发,所以我读到这里,我就很有共鸣,说不思而得,我不用去想,确实这样就是这样,不用搞鬼的,不思而得,说哎呀我想一想,不是的,你真的是以整体观,以前我跟大家说,我去我师父那里,我师父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差不多对圣贤的道理都懂了,他说圣人的世界观是整体观,圣人的一切言行都是从整体观流露出来的。我一听就明白了,确实再去看,确实是这样,所以说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从容中道,他对中道之理,他是发自内心的相信,从从容容地去走中道,他遇到什么事情他不会乱的,他一切都是以中道之理去做就是对的,圣人也,也就一个人能够很真诚,你就差不多是圣人了,就变成圣人了,不是说绝对圣人,从容中道,圣人也,也就说你能够非常的真诚,诚之者,人之道也,然后就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也就是说他遇到什么事情,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能够符合中道之理,而且他心安理得,知道自己没错的一定没错的,他这个样子,其实就是差不多近乎圣人了,不能说跟圣人划等号,好像说庄子、孔子、老子、韩非子等等,他们也许在某些方面还是多少有一点点差别的,是这样,好像罗汉、大菩萨、佛祖这些都是圣人,但是他们其实还有一点差距的,圣人也,他们就是进入圣人这个行列了。是这个意思,不能说绝对的圣人,其实绝对的圣人也没有标准,哪个圣人可以说绝对呢?当然佛祖说正遍知等等,有个绝对,也是,但是一般人世间是很难达到那种绝对的高度。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他说那些达到高境界的人事物吧,一般人看起来也觉得也好像没那么厉害吧,看起来也差不多吧,当然用起来就没有一点缺陷,那才觉得真的还不错。我觉得老子这句话真的对人的了解很深,觉得人心不足高,你再好,他也觉得不怎么好,但是用起来,觉得没有什么漏洞了,他才不厉害也得承认他厉害,是这个意思。就是进入到圣人的行列了,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诚之者,这句话就进一步肯定,那些真诚的人,他们就自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子思很有智慧,他就继续跟我们解释,他就不会说搞半边然后你们搞不懂,他就继续说这些真诚的人,他具体怎么体现?他们进入圣人的行列,他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择善,也就是圣人都是走正道,都是做好人,没有做坏的,你看七佛通偈不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义”嘛,他没有搞那些小动作的,老子不是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嘛,还说“宠辱不惊,以身托天下。”嘛,他们都是走正道的,没有去做坏事的,真诚的人不做坏事。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固,就是坚定不移,执,也就是抓住不放,他们都是搞好的,不搞坏的,如果偶尔会去做坏事,那些人还不够真诚。

主持:我觉得这里这个固字是很重要的,就是说我们为人要善始善终。

了空居士:固,就是坚固,坚定不移,执,就是抓在手上,也就不放手,坚定不移,不放松。他不会说有始无终,或者有头无尾,不会的,贯彻到底。(主持:往往我们有惰性,就不容易把它固执它,我觉得固在这里也很重要。也是提醒我们要这样去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就是广泛的学习。审问之,审,我们就审查,问,就是询问,也就是不懂他又很认真的审问,审,我们说审案,就是要问个清楚,审问之,就是要仔细探究。慎思之,就是很谨慎的思考,很周密的思考。然后明辨之,就清清楚楚的分门别类要搞清楚,而不是糊里糊涂,大概是就可以了。然后就是笃行之,笃,就是很专心很认真,不是马马虎虎的去做。

主持:他们都很强调这个行动力,你看笃行之。前面也讲力行近乎仁,都强调要行。

了空居士:对,落到实处。我们世俗说有心就好,有心就好,这个是人家给你打圆场,但是我们自己就不能说反正我有心就好,你的心在哪里呢?将心来。(主持:总是说自己很真诚的人,也要考虑一下你的真诚心在何处?若无行则非诚也。)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这个一共是五个方面,就是说学然后就问,然后思、辨、行,就说这些吧,如果你不做,那就没得说了,如果你要做,就一定要做彻底,问就问清楚,辨就要辨清楚,行就要行彻底,要做好它,等等,这五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就一定要做好,不要半途而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人一能之,就是说人家吧,假如一分的努力,就能够达到那个效果,我为了达到那个效果,我会百倍的去努力,很多人做事老是说不知道怎么样怎么样,人家都能成功了,人家花一分的努力能成功,如果你要去做,你老是说人家聪明,人家能干,他那么一做就能成功,假如我去做,能成功吗?子思就说没事,人家一分的努力能成功,你百倍的努力就怕不成功吗?还是会成功的,人家十分的努力成功了,你也不用担忧了,你就千分的努力吧。这点我感触很深,我从小读书看不到黑板,一般人都会读得乱七八糟的,但是我会认真的听,提前预习,过后又温习,不懂又请教老师同学,结果也能搞好,所以我从小对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我体验很深,所以我很喜欢薄松龄那两句对联,“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等等,我很喜欢,所以子思这些话我很有同感。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果,如果,其实这个果,严格来说用果然更好,也就是果真,你真的有这么做,人家一分努力能成功,你一百分努力我相信也能成功,人家十分努力能成功,你一千分努力也会成功的,你真的有听我这么说的话,是自强不息,那么虽愚必明,愚,就是愚笨,你说你天资比较差,智力比较低,就算你是一个比较愚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明就是聪明。虽柔必强,柔就是柔弱,其实就是说你比较弱势也能够强大起来,也就说你本来没有什么成就,也会变得有成就了。弱能变强,这个柔,就不是懦弱,是柔弱,弱小,也会变得强大起来,也就说你本来没成就也会变得有成就,是这个意思。

(明菂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了空居士本人校对,请以当日录音为准。)        免费打通大小周天,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的微信:13715860608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